正文 第 29 章
天雷地火 作者:Erica
第 29 章
谢幽然不亏是谢幽然,一下子把握到了问题的实质,如果是代表个人,那么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这说三倒四,如果是代表公家,这里面的话一旦落实了,以后就有的是反击的手段。
“他娘的!”周毅夫心里是气得直咬牙,却也只好模临两可地说:“这个嘛,鄙人呢,是处于一片好心,社会的建设,治安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出力嘛,当然,目前我们的工作确实受到了困扰,希望谢小姐再考虑一下,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嘛,这就不打饶谢小姐了,告辞了。”然后将几盒包装异常精美的礼物放在茶几上,“初次拜访,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然后呵呵呵地笑着就要告辞离去。
谢幽然连忙推脱,只是人家对于这种事向来是驾轻就熟,几句话下来到也不好意思不收了,何况若真的不对劲还可以退回去的。
正当周毅夫两人起身要走的时候,谢双双这小丫头不知怎的从里面的小客厅里抱着个大毛毛熊走了出来,一块本应该贴身挂着的玉配亦是在她后辈随着她的脚步来回摆动。
“姑姑,姑姑,”小双双一把拉住谢幽然,脑袋不住地往自己的背后转,原来是这小丫头把玉配从内衣里拉了出来后放不回去了。
正当谢大小姐帮她宝贝侄女整理的时候,那位文先生的眼里不经意间凌厉起来,盯向小丫头脖子上的那块玉配,好在谢幽然与周毅夫各有各的心事,到也没有发现他神态的异常。
“毅夫兄,此行不虚啊,早就听说这个小区受高人指点,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避风防淹,藏气聚财。气势与运数无一不是妙笔。不知此人谁?”出了谢家大门这位文先生就是一番感叹。
从谢家出来,周毅夫就心事重重,以前遇到类似的事,向来都是拿钞票砸下去,一砸一个准,就算偶尔遇上个有点筋骨的,也在一番软磨硬施的压力下自动屈服,向这次,虽然东西是留下了,可这后果,他还是一点都没有信心。这种小区,这种别墅,这种装饰布置,虽然他没有细看,可他明白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人家,说不定背后的手眼比他还通天,他用钞票与权势去压真的能压下?他没有一点信心。
他与文先生相识快有20年了,那时他还是西北边锤建设兵团的一员,一次偶然间在一片戈壁里遇到被风沙吹得走错了路的文泰来,也算有了过命交情。后来他下海经商,渐渐地撑起一番事业,这种交情也慢慢地深了,开始明白他这朋友原来却是台湾很有名的一位风水先生。等到他涉足房地产,在这位好友的指点下,几块地段都是经营的风风火火,他这才对着好友的职业有了一种敬畏。
生意人嘛,能赚钱,都是要膜拜的。
文泰来的话将他从沉思中惊醒:“这个啊,这个小区开的有点早,据说奠基的时候有高僧曾出面过,说起这个,你有好几年没来上海了吧,‘龙柱’知道不?就是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交叉处的那个。”
☆、正文 五十章 东方龙柱三
注意:48/49几章中杨建德姓名改为文泰来,以便更符合身份再次感谢书友:我爱凤,
提供角色姓名.
======================================================================
“恩,”文泰来沉思了一下,“那个啊,听说过,不过不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事啊?”周毅夫边驾着车,边深深地吸了口烟,目光渐渐迷离,“这事啊,我也是道听途说,具体的要从建造上海延安路高架说起,那时市里为了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同时上海高架路建设规划也想跻身世界一流都市,贯穿于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使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的高架最终形成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形的大格局。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翻阅上海地质资料和所有设计文件,均没有问题。上海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立即调集技术力量攻关,一而再,再而三,地桩就是打不下。
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接口上打不下地桩,竖不成主柱!在汇集技术精英,各显神通之后,打不进的地桩依然打不进,就是勉强打进一部分,却远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和工程的要求,工程暂时停顿。不知道是谁出了注意,到著名的上海市中心静安寺“玉佛寺”去请教了一个高僧大德。高僧来到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工地细细察看后,沉思良久,然后开口说,已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办法是要行一番法事,请动神明灵物让出打桩之地。高僧说完,慨然长叹,言明他道破天机,恐怕自身在世来日已不多。许身报德,愿为上海人民信众造福,也为久居的上海建设尽一份绵薄心力。 按照高僧的作法,就是必须在七天内造一根盘九条银底金龙的主柱,由那高僧作法念七天经,据说请示了中央领导,中央也同意了这样做。
高僧默然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然后一去不返。工程技术人员虽然一头雾水,却也动心聚念,遵嘱照办。谁知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高僧回到寺庙,不多日无疾而圆寂。 至于高僧作法的布置,只传数位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并再三吩咐秘而不宣,所以外人无从获知详情,唯一能看到的痕迹,就是在接口处地桩上浇筑的巨大圆型支柱周身围上了白钢并装上了龙型纹饰,作为对佑助打桩成功的神明灵物的祈敬。 ”又吐了一口烟,“不过这事有好几种说法,只是当事人大多讳莫如深,我曾经在熟人闲谈间听到过另一个版本,说的是:在这根柱子的地方是必须打桩的位置,当时打了很多次,但桩打到几米深的地方就打不下去了,有些还断掉,上海的沙土堆积土质很松软,以前几乎没有碰到过这样情况,工程停滞了,市政府和工程单位请了几位高人来看,那些高人看后都没办法,也不肯说明情况。估计他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都不肯出手。最后请出了上海龙华寺的主持高僧,高僧看后知道要解这个事件他自己就功德圆满,要归天了。做法事前他就叫上了他的徒弟,给徒弟最后讲里次话。然后高僧就去做了法事,做法事的时候,工地上用工程布围着,外面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动静,有传闻说是三天法事,也有说是七天的,法事一完,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庄就顺利的打了下去,连打了七根大桩,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根粗大的桥墩其实里面是七根桩,而不是一根,打好之后底下一股乌气就上来包围住了这七根柱子,可能是由于政策的关系,政府宣传要破除迷信,所以后来用装饰材料包住了里面盘着乌气的柱子,并在外面用铜浮雕雕了盘龙。
这时候高僧才说,这个地方是上海的龙脉,上海是一个可以做一国之都的地方,所以底下会有龙,延安高架南北高架交汇点正是上海的中心,龙头所在,高僧做了七天法事,让龙升天了。当时这件事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几乎没人知道。后来大约半年后这个高僧就圆寂了,玉佛寺专门印了本小册子给香客,以纪念高僧一生的功绩,里面就记载着龙柱法事这段。那位高僧据传应该叫真禅法师。走,我们顺路去看看,过去也不远,你也是干这行的,看了也给我说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其实文泰来知道的并不比他少多少,在他那个圈子里这件事也一直是个迷,也曾经有好几位千里眺眺地赶来查看,只是来的人里回去后也大多讳莫如深,不置一言,更有的是长叹一声,从此风青云淡,再不为红尘浊物所累。这次来上海他也本就有此打算。本来他早就该来的,只是他门中一位长辈在回来后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尘心未净,少看为妙。
这一次,在经历了数年的闯荡,几次历经生死,他自认为于身外之物看得已是很淡方才有了这个打算,再加上方才那在那谢家小丫头身上不经意间看到的那块玉配,一时间倒让他兴致浓厚了许多。
车行前去,几次上下之后,停在了一个路边。但见夜色灯光之下,几条高架交叉之间,一跟巨大的硫金黄铜浮雕盘龙柱屹立眼前,数条五爪金龙萧然直上,气势惊人。
正打量着,忽然听见传来一阵叽哩咕噜声,“日本人!”文泰来心下一阵了然,转过去一看,果然,在马路的另一边三个中等身材的正在那指指点点。
“杉木君,看出点什么了吗?这个真的是龙柱?”一个略胖的20多岁青年问。
“宫本君,不要打饶衫木了,这种事情嘛,哈哈......”言下之意,对于这种鬼神之道并没有多少可信之处。
那个被问的,看上去略瘦一点的对此并无反应,在那左右审视,脸上渐见凝重之色。
文泰来打量了几人一番,对于龙柱反到是不怎么看了,刚才自下车起,他就意识到了此处的不同凡响,百川汇聚,紫气东来,与此聚集孕化,实乃大陆东南半壁江山地气交汇之处。而且布置此处的人易是异常高明,在这百川汇聚之地打下龙柱,不但未损地气一分,反而营造出一个流转不休之局,那数条五爪金龙更是隐含神韵,再想细看,又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直入心神。
“**的,找死啊!”正想着,文泰来听到一声骂声和一声紧急的刹车声,抬头望去,却是那个独自站在一边打量龙柱的年轻人不知怎的走着走着就跑到了路中去,一个司机正在那破口大骂。
“嘿嘿”文泰来露出一丝浅笑,刚才他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人,“呵呵,初生牛犊啊,活该!”
☆、正文 五十一 东方龙柱四
作为一个台湾人,文泰来对于日本人并无丝毫好感,当下也不明说,回头和正靠着车子吸烟的周毅夫打了个招呼,上车回去。
“如何?”虽然自己有烦心事,可对于朋友,他向来还是厚道的,何况着朋友还能给他带来利益。
“高人啊!”一声长叹,似乎在臆想是何人能布下如此高妙的手段,然后笑道,“那日本人要吃点苦头了。”
“怎么?”周毅夫看了他一眼,继续驾车。
“自古以来,象这类地气龙脉汇聚之地,向来是多加防护,这样直接的摆弄出来的,可以说是绝对没有,这几个小日本,尤其是里面那个瘦的,不知天高地厚,凭着一点皮毛就敢一窥究竟,真的是不知死活!”
“怎么?有危险?给我仔细说说。?”
“你们一般人可能觉不出来,不过对于象我们这一类的,一到那里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气机流转,隐含着的五行变化,这种变化之巧妙,实在是令人惊叹,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神智被夺。也许再过20年我方会有资格可以细细查看,算了,这些事情,出于我口,入于你耳,切莫外传。还有,以后少碰这里。”说着,摸了一下下巴,又自言自语了一句,“也许有个人可以破解其中奥秘。”
话再说回来,周广陵将天赐带到台湾,回头又去了趟教堂,再到雁荡将铁剑置于原处,转身回到上海,已是春来花开,3/4月间了,江南的这方水土也开始还暖。
上海面海无山,春季多风,夹着海腥味儿,吹在人身上,比北风也差不了多少。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得严严实实的,脚步匆匆。
周广陵现在不想回家,自踏入北美荒原起,他的心就渐渐地被一些东西引动,天高旷古,星垂平野,那是多少年前的岁月啊!如今,当这遥远的记忆再被勾起,置身于这钢筋水泥中就更加地感到不便。
忽然,周广陵眼神一动,目无焦点地向前望去,划过重重阻隔,在一条高高的高架下面,一人一柱正在发呆。
打量了一会,周广陵又将视线移了开去,不管不顾。偶然间的注视并不能让他停留太多,对方虽然也不算是普通人,可与他相比,这距离还是太远。
看着身边来来去去拥挤的人流,如同一盘流沙,而他,就在天顶俯视。
众生皆苦,实在是因为众生皆小,与尘世间种种都无力反抗,而当实力超越了一定层度,就会从中跳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若要说真有什么能让他驻足的,倒也不是没有,山川草木,四时风情,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一样能给他以享受,同样的,这些和他拉开了千万距离的世人也有着让他审视的存在,只是这种存在终究太少。这次如果不是连带出了一大串变故,他也不会在北美见到那几个异端。而国内,这些特殊的人或是物,更是稀少。上海,若不是他发现了点有趣的东西,也不会驻足如此之久。
这是早上,清辰薄雾还未散去,周广陵就想起了以前遇到的一个人:慧真禅师(虚构),心动之下踏步而来。
慧真禅师本是龙华寺的一个挂单和尚,多年前云游至此,就此常驻寺中。此人言语举止与常人无异,没有什么惊人之处,简简单单地在那一站,一身粗布僧衣就那么掩于一群沙弥中。几年前周广陵路过上海,浏览龙华寺之余,一眼扫到了这个驼驼老僧。后来又因一些其他原因有了点交情。如今事隔多年,再来此处,已是物似人非。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
这一天早上文泰来也来了龙华寺,确是比周广陵先了一步,昨天回去后几番思量下,打算来这里碰碰运气,看看对于那个龙柱能否得窥究竟。
黄色的门墙,古老的钟楼,一个个光头的僧人将外面的繁华与喧嚣隔离了开来。此时寺里还没什么游人,一路行去,尽是些要去早课的沙弥,文泰来一一举手合十,与那些遇上的小沙弥打着招呼。不是他虔诚,在他的意识里,僧也好,道也好,苦修之人多要清心寡欲,常年一日,非常人所能,值得敬畏。
正在这时,一个中年僧人远远地走了过来,单手想文泰来行礼:“这位施主,方丈有侯,请去香堂一叙,且随我来。”当下就在前面引路。
第 29 章
恋耽美
第 29 章
谢幽然不亏是谢幽然,一下子把握到了问题的实质,如果是代表个人,那么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这说三倒四,如果是代表公家,这里面的话一旦落实了,以后就有的是反击的手段。
“他娘的!”周毅夫心里是气得直咬牙,却也只好模临两可地说:“这个嘛,鄙人呢,是处于一片好心,社会的建设,治安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出力嘛,当然,目前我们的工作确实受到了困扰,希望谢小姐再考虑一下,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嘛,这就不打饶谢小姐了,告辞了。”然后将几盒包装异常精美的礼物放在茶几上,“初次拜访,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然后呵呵呵地笑着就要告辞离去。
谢幽然连忙推脱,只是人家对于这种事向来是驾轻就熟,几句话下来到也不好意思不收了,何况若真的不对劲还可以退回去的。
正当周毅夫两人起身要走的时候,谢双双这小丫头不知怎的从里面的小客厅里抱着个大毛毛熊走了出来,一块本应该贴身挂着的玉配亦是在她后辈随着她的脚步来回摆动。
“姑姑,姑姑,”小双双一把拉住谢幽然,脑袋不住地往自己的背后转,原来是这小丫头把玉配从内衣里拉了出来后放不回去了。
正当谢大小姐帮她宝贝侄女整理的时候,那位文先生的眼里不经意间凌厉起来,盯向小丫头脖子上的那块玉配,好在谢幽然与周毅夫各有各的心事,到也没有发现他神态的异常。
“毅夫兄,此行不虚啊,早就听说这个小区受高人指点,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避风防淹,藏气聚财。气势与运数无一不是妙笔。不知此人谁?”出了谢家大门这位文先生就是一番感叹。
从谢家出来,周毅夫就心事重重,以前遇到类似的事,向来都是拿钞票砸下去,一砸一个准,就算偶尔遇上个有点筋骨的,也在一番软磨硬施的压力下自动屈服,向这次,虽然东西是留下了,可这后果,他还是一点都没有信心。这种小区,这种别墅,这种装饰布置,虽然他没有细看,可他明白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人家,说不定背后的手眼比他还通天,他用钞票与权势去压真的能压下?他没有一点信心。
他与文先生相识快有20年了,那时他还是西北边锤建设兵团的一员,一次偶然间在一片戈壁里遇到被风沙吹得走错了路的文泰来,也算有了过命交情。后来他下海经商,渐渐地撑起一番事业,这种交情也慢慢地深了,开始明白他这朋友原来却是台湾很有名的一位风水先生。等到他涉足房地产,在这位好友的指点下,几块地段都是经营的风风火火,他这才对着好友的职业有了一种敬畏。
生意人嘛,能赚钱,都是要膜拜的。
文泰来的话将他从沉思中惊醒:“这个啊,这个小区开的有点早,据说奠基的时候有高僧曾出面过,说起这个,你有好几年没来上海了吧,‘龙柱’知道不?就是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交叉处的那个。”
☆、正文 五十章 东方龙柱三
注意:48/49几章中杨建德姓名改为文泰来,以便更符合身份再次感谢书友:我爱凤,
提供角色姓名.
======================================================================
“恩,”文泰来沉思了一下,“那个啊,听说过,不过不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事啊?”周毅夫边驾着车,边深深地吸了口烟,目光渐渐迷离,“这事啊,我也是道听途说,具体的要从建造上海延安路高架说起,那时市里为了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同时上海高架路建设规划也想跻身世界一流都市,贯穿于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使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的高架最终形成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形的大格局。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翻阅上海地质资料和所有设计文件,均没有问题。上海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立即调集技术力量攻关,一而再,再而三,地桩就是打不下。
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接口上打不下地桩,竖不成主柱!在汇集技术精英,各显神通之后,打不进的地桩依然打不进,就是勉强打进一部分,却远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和工程的要求,工程暂时停顿。不知道是谁出了注意,到著名的上海市中心静安寺“玉佛寺”去请教了一个高僧大德。高僧来到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工地细细察看后,沉思良久,然后开口说,已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办法是要行一番法事,请动神明灵物让出打桩之地。高僧说完,慨然长叹,言明他道破天机,恐怕自身在世来日已不多。许身报德,愿为上海人民信众造福,也为久居的上海建设尽一份绵薄心力。 按照高僧的作法,就是必须在七天内造一根盘九条银底金龙的主柱,由那高僧作法念七天经,据说请示了中央领导,中央也同意了这样做。
高僧默然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然后一去不返。工程技术人员虽然一头雾水,却也动心聚念,遵嘱照办。谁知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高僧回到寺庙,不多日无疾而圆寂。 至于高僧作法的布置,只传数位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并再三吩咐秘而不宣,所以外人无从获知详情,唯一能看到的痕迹,就是在接口处地桩上浇筑的巨大圆型支柱周身围上了白钢并装上了龙型纹饰,作为对佑助打桩成功的神明灵物的祈敬。 ”又吐了一口烟,“不过这事有好几种说法,只是当事人大多讳莫如深,我曾经在熟人闲谈间听到过另一个版本,说的是:在这根柱子的地方是必须打桩的位置,当时打了很多次,但桩打到几米深的地方就打不下去了,有些还断掉,上海的沙土堆积土质很松软,以前几乎没有碰到过这样情况,工程停滞了,市政府和工程单位请了几位高人来看,那些高人看后都没办法,也不肯说明情况。估计他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都不肯出手。最后请出了上海龙华寺的主持高僧,高僧看后知道要解这个事件他自己就功德圆满,要归天了。做法事前他就叫上了他的徒弟,给徒弟最后讲里次话。然后高僧就去做了法事,做法事的时候,工地上用工程布围着,外面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动静,有传闻说是三天法事,也有说是七天的,法事一完,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庄就顺利的打了下去,连打了七根大桩,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根粗大的桥墩其实里面是七根桩,而不是一根,打好之后底下一股乌气就上来包围住了这七根柱子,可能是由于政策的关系,政府宣传要破除迷信,所以后来用装饰材料包住了里面盘着乌气的柱子,并在外面用铜浮雕雕了盘龙。
这时候高僧才说,这个地方是上海的龙脉,上海是一个可以做一国之都的地方,所以底下会有龙,延安高架南北高架交汇点正是上海的中心,龙头所在,高僧做了七天法事,让龙升天了。当时这件事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几乎没人知道。后来大约半年后这个高僧就圆寂了,玉佛寺专门印了本小册子给香客,以纪念高僧一生的功绩,里面就记载着龙柱法事这段。那位高僧据传应该叫真禅法师。走,我们顺路去看看,过去也不远,你也是干这行的,看了也给我说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其实文泰来知道的并不比他少多少,在他那个圈子里这件事也一直是个迷,也曾经有好几位千里眺眺地赶来查看,只是来的人里回去后也大多讳莫如深,不置一言,更有的是长叹一声,从此风青云淡,再不为红尘浊物所累。这次来上海他也本就有此打算。本来他早就该来的,只是他门中一位长辈在回来后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尘心未净,少看为妙。
这一次,在经历了数年的闯荡,几次历经生死,他自认为于身外之物看得已是很淡方才有了这个打算,再加上方才那在那谢家小丫头身上不经意间看到的那块玉配,一时间倒让他兴致浓厚了许多。
车行前去,几次上下之后,停在了一个路边。但见夜色灯光之下,几条高架交叉之间,一跟巨大的硫金黄铜浮雕盘龙柱屹立眼前,数条五爪金龙萧然直上,气势惊人。
正打量着,忽然听见传来一阵叽哩咕噜声,“日本人!”文泰来心下一阵了然,转过去一看,果然,在马路的另一边三个中等身材的正在那指指点点。
“杉木君,看出点什么了吗?这个真的是龙柱?”一个略胖的20多岁青年问。
“宫本君,不要打饶衫木了,这种事情嘛,哈哈......”言下之意,对于这种鬼神之道并没有多少可信之处。
那个被问的,看上去略瘦一点的对此并无反应,在那左右审视,脸上渐见凝重之色。
文泰来打量了几人一番,对于龙柱反到是不怎么看了,刚才自下车起,他就意识到了此处的不同凡响,百川汇聚,紫气东来,与此聚集孕化,实乃大陆东南半壁江山地气交汇之处。而且布置此处的人易是异常高明,在这百川汇聚之地打下龙柱,不但未损地气一分,反而营造出一个流转不休之局,那数条五爪金龙更是隐含神韵,再想细看,又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直入心神。
“**的,找死啊!”正想着,文泰来听到一声骂声和一声紧急的刹车声,抬头望去,却是那个独自站在一边打量龙柱的年轻人不知怎的走着走着就跑到了路中去,一个司机正在那破口大骂。
“嘿嘿”文泰来露出一丝浅笑,刚才他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人,“呵呵,初生牛犊啊,活该!”
☆、正文 五十一 东方龙柱四
作为一个台湾人,文泰来对于日本人并无丝毫好感,当下也不明说,回头和正靠着车子吸烟的周毅夫打了个招呼,上车回去。
“如何?”虽然自己有烦心事,可对于朋友,他向来还是厚道的,何况着朋友还能给他带来利益。
“高人啊!”一声长叹,似乎在臆想是何人能布下如此高妙的手段,然后笑道,“那日本人要吃点苦头了。”
“怎么?”周毅夫看了他一眼,继续驾车。
“自古以来,象这类地气龙脉汇聚之地,向来是多加防护,这样直接的摆弄出来的,可以说是绝对没有,这几个小日本,尤其是里面那个瘦的,不知天高地厚,凭着一点皮毛就敢一窥究竟,真的是不知死活!”
“怎么?有危险?给我仔细说说。?”
“你们一般人可能觉不出来,不过对于象我们这一类的,一到那里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气机流转,隐含着的五行变化,这种变化之巧妙,实在是令人惊叹,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神智被夺。也许再过20年我方会有资格可以细细查看,算了,这些事情,出于我口,入于你耳,切莫外传。还有,以后少碰这里。”说着,摸了一下下巴,又自言自语了一句,“也许有个人可以破解其中奥秘。”
话再说回来,周广陵将天赐带到台湾,回头又去了趟教堂,再到雁荡将铁剑置于原处,转身回到上海,已是春来花开,3/4月间了,江南的这方水土也开始还暖。
上海面海无山,春季多风,夹着海腥味儿,吹在人身上,比北风也差不了多少。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得严严实实的,脚步匆匆。
周广陵现在不想回家,自踏入北美荒原起,他的心就渐渐地被一些东西引动,天高旷古,星垂平野,那是多少年前的岁月啊!如今,当这遥远的记忆再被勾起,置身于这钢筋水泥中就更加地感到不便。
忽然,周广陵眼神一动,目无焦点地向前望去,划过重重阻隔,在一条高高的高架下面,一人一柱正在发呆。
打量了一会,周广陵又将视线移了开去,不管不顾。偶然间的注视并不能让他停留太多,对方虽然也不算是普通人,可与他相比,这距离还是太远。
看着身边来来去去拥挤的人流,如同一盘流沙,而他,就在天顶俯视。
众生皆苦,实在是因为众生皆小,与尘世间种种都无力反抗,而当实力超越了一定层度,就会从中跳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若要说真有什么能让他驻足的,倒也不是没有,山川草木,四时风情,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一样能给他以享受,同样的,这些和他拉开了千万距离的世人也有着让他审视的存在,只是这种存在终究太少。这次如果不是连带出了一大串变故,他也不会在北美见到那几个异端。而国内,这些特殊的人或是物,更是稀少。上海,若不是他发现了点有趣的东西,也不会驻足如此之久。
这是早上,清辰薄雾还未散去,周广陵就想起了以前遇到的一个人:慧真禅师(虚构),心动之下踏步而来。
慧真禅师本是龙华寺的一个挂单和尚,多年前云游至此,就此常驻寺中。此人言语举止与常人无异,没有什么惊人之处,简简单单地在那一站,一身粗布僧衣就那么掩于一群沙弥中。几年前周广陵路过上海,浏览龙华寺之余,一眼扫到了这个驼驼老僧。后来又因一些其他原因有了点交情。如今事隔多年,再来此处,已是物似人非。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
这一天早上文泰来也来了龙华寺,确是比周广陵先了一步,昨天回去后几番思量下,打算来这里碰碰运气,看看对于那个龙柱能否得窥究竟。
黄色的门墙,古老的钟楼,一个个光头的僧人将外面的繁华与喧嚣隔离了开来。此时寺里还没什么游人,一路行去,尽是些要去早课的沙弥,文泰来一一举手合十,与那些遇上的小沙弥打着招呼。不是他虔诚,在他的意识里,僧也好,道也好,苦修之人多要清心寡欲,常年一日,非常人所能,值得敬畏。
正在这时,一个中年僧人远远地走了过来,单手想文泰来行礼:“这位施主,方丈有侯,请去香堂一叙,且随我来。”当下就在前面引路。
第 2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