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修真)——骑鲸南去
风陵虽开启了封山之阵, 可几家道门商量之后, 一马当先, 竟要作势硬闯大阵。
他们本想着,风陵弟子岂敢当真动用剑阵, 伤害同道之人?
待他们到了阵前,守阵的弟子担不起责任,自会放行。
孰料, 等他们到了大阵近旁, 风陵剑阵铮然一声,发出凤凰啸山似的清锐剑鸣,剑风骤起,惊涛汹涌。
来者数人齐齐大喊一声不妙, 纷纷而退, 还是有人躲闪不及, 被剑气划破了衣服,洒下一串血来。
闯阵之人眼见风陵当真敢动武,怒发冲冠。
有人出言指责:风陵当真无耻!为护一名魔道,妄伤同道之人!
虽不知常伯宁为何下此命令,守最前阵的一名年轻风陵弟子闻言,却是不乐意了,高声应道:我们的阵法分明就立在此处,你直眉瞪眼地往上撞,关我们什么事情?
来人怒道:你可知封如故入了魔道?!
那风陵弟子实话实说:我等不知。
来人愈怒:风陵不给我们一个解释,反倒闭门不出,难道是要公然包庇?!
年轻弟子按剑冷声道:我们只知,端容君叫我们看守大阵,非有命令,不准任何人出入。你不是端容君,我不与你说话。
说完,他索性真的背过身去,不理会哗然的众家道门了。
尽管知道风陵传统向来如此,最是护着自己人,来者还是难免跳脚:好一个风陵山!自恃名门,门下弟子一个个狂悖至极!
文始门门主文润津阴着一张脸,立于众人之中。
还是有人发现了他,满面堆笑地上来招呼:哎呀呀,这不是文门主吗?
文润津听出来者不善,只在鼻子里低低哼了一声,权作回应。
果然,来人下一句便不是好话了:文门主还是得上天眷顾的,险些做了封如故的亲家,不然哦啧啧。
死了女儿,算是哪门子的上天眷顾?
但文润津不得不承认,此人说得有几分道理。
幸亏当初女儿闹着退亲,若否
况且,封如故知道他文始门的秘事,知道他扣押魔修、威逼其父其母、从中牟利一事,虽然那四名小魔修已经被他领走,文润津心中仍是惴惴,自他走后,寝食难安了数月之久。
如今,封如故有了现成的把柄,还径直送到了他的手中,文润津下了决心,最好是借此机会,将封如故一脚踩死,如此一来,封如故说的任何话,对自己提出的任何指控,便都没了可信之处。
于是,他咽下一口闷气,假作坦然:就算他是我的亲家,那有如何?难道要放任此**乱正道?大义灭亲,犹然为可!
说完这振聋发聩的言辞,文润津心中憋闷,甚是不甘,余光一转,觑见一个身影,嘴角微勾,将祸水向那人引去:百世门萧门主,不知你可有此决心吗?
百世门门主萧思汝闻言反问:文门主是何用意?
字面之意。文润津扬眉吐气,汝家二公子,在那封如故门下效劳六年,现在打算如何?难道要站在封如故那边吗?
吾儿萧然,承封道君青眼,收为徒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不可替师门掩过饰非,同样,文门主也不可杜撰揣测从未发生之事。萧思汝转向罗浮春,隔着一层法阵,高声询问,然儿,你可知晓云中君入魔一事?
罗浮春执住桑落久的手,呆愣难言,连众多剑刃似的目光刺在他身上,仍不自知。
众多迷思,大大削减了他的知觉。
萧思汝略略抬高声音:然儿?
罗浮春从木然中霍然转醒:孩儿不知
文门主可听见了吗?他说不知,便是不知。萧思汝转向文润津,客气地一拱手,请文门主自重。
文润津倒也没怎么刁难,讨了些口上便宜,便住了口。
谁人不知,封如故待他这两个徒儿,是如何的刻薄寡恩?
这两名徒儿近些年来走南闯北,变着法子赚取银钱,便是供封如故挥霍的。
到现在为止,没人见他们用过归墟剑法,没人见他们从封如故那里学得一丝半点的本事,名字倒是被封如故连名带姓、随口改作了酒名,简直是把这两名大好青年当做杂役驱使。
在文润津看来,这几乎等同于羞辱了。
文润津自问,若是自己遭此对待,抓到封如故的把柄,绝不会替封如故掩饰。
若说他这两徒弟有多真心实意地爱他、敬他,以至于敢替他瞒下这滔天大罪,文润津自是不信。
因此,他只需将众人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引走便罢。
话说多了,反倒显得他文润津刁难人。
罗浮春回答完毕后,眼前一阵阵发着黑,一时间觉得这世界上,只有落久是真实的了。
因此他更用力地捏紧桑落久发冷的手掌,轻声唤身边人的名字:落久
桑落久攥紧手,背脊绷紧,一时也忘了要装柔弱的事情。
所幸,他的师兄如今神思混乱,未曾注意到他此刻的异常。
桑落久在极力思考,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以及有无应对之策。
但桑落久愈想,身体抖得愈厉害。
起初,桑落久认为,师父不肯授他们剑法,只是单纯因为他看不上他们的资质。
桑落久没觉得受辱,相反,他喜欢这样傲然的师父。
如师父这般的人,就该狂傲一生。
若是有此本领,性格却是谦逊温和,反倒失了魅力,会叫桑落久觉得索然无趣。
可是,师父
桑落久细理着与师父共处的日日夜夜,才恍然意识到,他自以为亦步亦趋追随着的师父,实则是一个幻影。
真正的师父,他从未认识过。
罗浮春在他耳边低声呢喃,声如梦呓:落久,这定然是假的。这是噩梦。
桑落久同样执紧罗浮春的手,目睹着眼前乱象,却激动得一阵阵泛着鸡皮疙瘩,崇慕之情伴着心潮而生,惊涛拍石似的拍击着他的,难以抑制。
他费尽千辛万苦,才勉强忍下嘴角的笑意。
师父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呢?
落久真想知道啊
见文润津那边偃旗息鼓了,他的长子文忱默默走上前来。
在文始门中再见封如故之后,他被勾起昔日恐惧,这数月来茶饭不思,形容愈发消瘦下去,如今看起来,几乎狼狈得有了鸠形鹄面之相了。
文忱的声音轻如蚊鸣,期期艾艾:父亲云中君入魔,应该不是他有意。在遗世之中
彼时,封如故为救他们逃狱的六人,右目被那丁酉重创。
或许,便是那时
文润津懒得听他这样黏黏糊糊的腔调,呵斥一声:闭嘴!
从遗世出来,文忱便落下了严重的心病,根本听不得高声,听父亲一声斥骂,他立时后背一寒,冷汗禁不住滔滔而出。
他掏出手帕,印一印额角,当真闭嘴了。
身旁,曾因家妹文慎儿之死而迁怒封如故的二弟文悯犹豫片刻,拉过大哥,低声耳语:大哥,你说,遗世中,封如故如何了?
在大哥出遗世之后,便对遗世二字讳莫如深。
他从未听大哥说过那沦陷的三月间发生的事情。
文悯与封如故短暂的会面,绝算不上愉快。
但文悯尚记得,在父亲为自己的失礼之举向封如故频频赔罪时,封如故竟替自己说了话。
他想知道,遗世中究竟发生了何事,会将意气风发的大哥变成这副模样,会叫封如故选择入魔?
文忱却是如以往一样,听到遗世二字,便闭口不语了,作出一副死样活气的衰相。
文悯见他又是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老样子,未免气苦。
文忱正极力装着他的死人,忽然听得耳边幽幽传来一句鬼魅似的低语:真是好笑。封如故是如何沾染上魔气的,旁人不知,你文忱也能推说不知么?
文忱宛如受惊的老母鸡,尖声惊叫一声,回首望去,只见来人头戴三支银钗,左耳上的秘银耳坠在朝霞下反射着有些刺眼的明光,一副书生模样。
文忱的叫声,引来一片瞩目。
在看清来者何人后,四下里静了一瞬。
哈,我道是谁,原来是早已脱离应天川、自立门户的荆道君。文润津讽道,荆道君不与魔道之徒做生意,来此地做什么?
有人抚掌应和道:是了,怪不得荆道君与姓封的关系如此之好,原来是同道中人,惺惺相惜呀。
看似斯斯文文的荆三钗张口便骂:何方野鬼,在此放屁?
那人勃然变色:你
文忱,你说说看啊。荆三钗不再理会那人厥词,伸手把住文忱胳膊,目光冷厉如刀,他缘何入魔,你该是最清楚的啊。
文忱汗出如浆,莫不敢言。
遗世里活着出来的人呢?荆三钗高声道,要我给你们脸吗?你们敢说,不知如故入魔的原因吗?!
他举起一根银钗,指向人群中的一名青年:你不知吗?
那人匆匆低头。
荆三钗指向下一位:你呢?
被他点到的人响亮地吸了一下口水。
荆三钗怒扯了一把鹌鹑似的文忱的胳膊:你!
文忱双腿一抖,膝头放软,险些跪下。
在一片噤若寒蝉的寂静中,荆三钗哈哈大笑:是啦!你们什么也不知道!入魔自是封如故的错,若是他被你们逼死了,你们之间的账面也就一笔勾销,你们就不欠他什么了!你们打得好算盘,做得好生意啊!荆某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文润津单看他逮着自己的长子为难,不停地下文始门的脸面,不禁气恼,转向正前方端坐的盈虚君周北南:盈虚君!你徒弟信口雌黄,不辨道魔,你难道不管上一管?!
盈虚君回过头来,指尖抹过额头上淡紫色的一线云纹,轻描淡写地撇清干系:他不是我徒弟了。我管不着。
人群之中,有几名青年暗地里深吸了一口气。
他们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年,封如故救了他们的命,用了半身血肉,他们今日才能站在此地。
尽管在出遗世之后,众人达成共识,绝口不提此等有辱道门风骨之事,但封如故在丁酉手下受了百余刀,那地方又是污秽不堪,这般想来,封如故确实有可能不是主动入魔,而是被丁酉害了。
或许,他们可以
荆道君,莫要无理取闹。眼看众人气焰被荆三钗声声质问打压,而荆三钗要将遗世之事和盘托出,玄极君柳瑜横踏一步,温声解围道,云中君如果是因为当年救助流落遗世的众人,致使魔气入体,那他该是道门英雄,我等自当善待。但是,他隐瞒了整整十年,图谋什么,荆道君可知晓缘由?
他三言两语,便把遗世里的事情一笔带过了。
遗世中发生过什么,根本不重要。
他直指了封如故隐瞒此事的居心。
经他这一提,大部分遗世中活下来的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感激神色。
本来在人群中想说些什么的人,也觉出自己再澄清真相,便是不合时宜了,只得讪讪闭口。
荆三钗了解封如故,不需同他交谈便能知道他隐瞒的缘由:
这小子一身骨头硬且孤直,孤芳自赏惯了,怎肯对他言说他的苦处?
但他同样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公开言说的理由,更无法服众。
在荆三钗停顿时分,柳瑜又转向了盈虚君:盈虚君,敢问您对此有何看法呢?四门身为道门执牛耳者,其中藏污纳秽,不思量同道门同仁解释,反倒是下定决心,要与之沆瀣一气了吗?
说着,柳瑜现出几分哀伤之色:或许,在您看来,道门之人,被封如故蒙蔽十年一事,竟还不如您应天川昔日和风陵的交情重要?
盈虚君听出他这话的诛心之处,隐隐色变:你
玄极君许是搞错了什么。
一道柔婉女声接过了话来,镇定道:应天川之主,如今是我,不是我舅舅。
玄极君看向声音来处:望舒君。
应天川现任之主是名年轻的女道君,名周望,号曰望舒,身形窈窕,身侧却是摆着两把沉重的青铜双刀。
她柔和地嗯了一声,手掌却似是不经意地,在身侧摆放的双刀上轻轻抚过两下。
刀身上的铜环相击,脆亮的泠泠之音,闻之使人悚然心惊。
世人皆知,她是清凉谷前任大师兄温雪尘之女,盈虚君周北南的甥女,曾在丹阳峰指月君门下,被授以治世之道,最是崇拜风陵曾任之主逍遥君,如今更是应天川之主,身份复杂,不容小觑。
玄极君拱手一揖:望舒君有何见解?
望舒君抚刀笑道:我暂时没有什么见解。你们接着说,我在听。
她在指月君座下被教出了一身稳重气度,武人的灼灼目光,被她掩藏在一泓秋水似的目光之下,难辨虚实。
此言,既不明确挑明立场,也大有秋后算账之意,叫玄极君难免皱眉。
此女非是凡品。
望舒君看一眼自己的舅舅盈虚君,并与丹阳峰现任山主林好信交换了目光,对他们摇一摇头。
在场来客,一半是为着伏魔,一半则是冲着风陵来的。
同为四门之人,他们现在不可多言。
多说,便是多错。
不如静待时机,等常伯宁出现,说明情况,再作出应对不迟。
见各家人马已等得焦躁不堪,柳瑜见好就收,退回原处,气定神闲,端待常伯宁或封如故出来解释。
恋耽美
他们本想着,风陵弟子岂敢当真动用剑阵, 伤害同道之人?
待他们到了阵前,守阵的弟子担不起责任,自会放行。
孰料, 等他们到了大阵近旁, 风陵剑阵铮然一声,发出凤凰啸山似的清锐剑鸣,剑风骤起,惊涛汹涌。
来者数人齐齐大喊一声不妙, 纷纷而退, 还是有人躲闪不及, 被剑气划破了衣服,洒下一串血来。
闯阵之人眼见风陵当真敢动武,怒发冲冠。
有人出言指责:风陵当真无耻!为护一名魔道,妄伤同道之人!
虽不知常伯宁为何下此命令,守最前阵的一名年轻风陵弟子闻言,却是不乐意了,高声应道:我们的阵法分明就立在此处,你直眉瞪眼地往上撞,关我们什么事情?
来人怒道:你可知封如故入了魔道?!
那风陵弟子实话实说:我等不知。
来人愈怒:风陵不给我们一个解释,反倒闭门不出,难道是要公然包庇?!
年轻弟子按剑冷声道:我们只知,端容君叫我们看守大阵,非有命令,不准任何人出入。你不是端容君,我不与你说话。
说完,他索性真的背过身去,不理会哗然的众家道门了。
尽管知道风陵传统向来如此,最是护着自己人,来者还是难免跳脚:好一个风陵山!自恃名门,门下弟子一个个狂悖至极!
文始门门主文润津阴着一张脸,立于众人之中。
还是有人发现了他,满面堆笑地上来招呼:哎呀呀,这不是文门主吗?
文润津听出来者不善,只在鼻子里低低哼了一声,权作回应。
果然,来人下一句便不是好话了:文门主还是得上天眷顾的,险些做了封如故的亲家,不然哦啧啧。
死了女儿,算是哪门子的上天眷顾?
但文润津不得不承认,此人说得有几分道理。
幸亏当初女儿闹着退亲,若否
况且,封如故知道他文始门的秘事,知道他扣押魔修、威逼其父其母、从中牟利一事,虽然那四名小魔修已经被他领走,文润津心中仍是惴惴,自他走后,寝食难安了数月之久。
如今,封如故有了现成的把柄,还径直送到了他的手中,文润津下了决心,最好是借此机会,将封如故一脚踩死,如此一来,封如故说的任何话,对自己提出的任何指控,便都没了可信之处。
于是,他咽下一口闷气,假作坦然:就算他是我的亲家,那有如何?难道要放任此**乱正道?大义灭亲,犹然为可!
说完这振聋发聩的言辞,文润津心中憋闷,甚是不甘,余光一转,觑见一个身影,嘴角微勾,将祸水向那人引去:百世门萧门主,不知你可有此决心吗?
百世门门主萧思汝闻言反问:文门主是何用意?
字面之意。文润津扬眉吐气,汝家二公子,在那封如故门下效劳六年,现在打算如何?难道要站在封如故那边吗?
吾儿萧然,承封道君青眼,收为徒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不可替师门掩过饰非,同样,文门主也不可杜撰揣测从未发生之事。萧思汝转向罗浮春,隔着一层法阵,高声询问,然儿,你可知晓云中君入魔一事?
罗浮春执住桑落久的手,呆愣难言,连众多剑刃似的目光刺在他身上,仍不自知。
众多迷思,大大削减了他的知觉。
萧思汝略略抬高声音:然儿?
罗浮春从木然中霍然转醒:孩儿不知
文门主可听见了吗?他说不知,便是不知。萧思汝转向文润津,客气地一拱手,请文门主自重。
文润津倒也没怎么刁难,讨了些口上便宜,便住了口。
谁人不知,封如故待他这两个徒儿,是如何的刻薄寡恩?
这两名徒儿近些年来走南闯北,变着法子赚取银钱,便是供封如故挥霍的。
到现在为止,没人见他们用过归墟剑法,没人见他们从封如故那里学得一丝半点的本事,名字倒是被封如故连名带姓、随口改作了酒名,简直是把这两名大好青年当做杂役驱使。
在文润津看来,这几乎等同于羞辱了。
文润津自问,若是自己遭此对待,抓到封如故的把柄,绝不会替封如故掩饰。
若说他这两徒弟有多真心实意地爱他、敬他,以至于敢替他瞒下这滔天大罪,文润津自是不信。
因此,他只需将众人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引走便罢。
话说多了,反倒显得他文润津刁难人。
罗浮春回答完毕后,眼前一阵阵发着黑,一时间觉得这世界上,只有落久是真实的了。
因此他更用力地捏紧桑落久发冷的手掌,轻声唤身边人的名字:落久
桑落久攥紧手,背脊绷紧,一时也忘了要装柔弱的事情。
所幸,他的师兄如今神思混乱,未曾注意到他此刻的异常。
桑落久在极力思考,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以及有无应对之策。
但桑落久愈想,身体抖得愈厉害。
起初,桑落久认为,师父不肯授他们剑法,只是单纯因为他看不上他们的资质。
桑落久没觉得受辱,相反,他喜欢这样傲然的师父。
如师父这般的人,就该狂傲一生。
若是有此本领,性格却是谦逊温和,反倒失了魅力,会叫桑落久觉得索然无趣。
可是,师父
桑落久细理着与师父共处的日日夜夜,才恍然意识到,他自以为亦步亦趋追随着的师父,实则是一个幻影。
真正的师父,他从未认识过。
罗浮春在他耳边低声呢喃,声如梦呓:落久,这定然是假的。这是噩梦。
桑落久同样执紧罗浮春的手,目睹着眼前乱象,却激动得一阵阵泛着鸡皮疙瘩,崇慕之情伴着心潮而生,惊涛拍石似的拍击着他的,难以抑制。
他费尽千辛万苦,才勉强忍下嘴角的笑意。
师父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呢?
落久真想知道啊
见文润津那边偃旗息鼓了,他的长子文忱默默走上前来。
在文始门中再见封如故之后,他被勾起昔日恐惧,这数月来茶饭不思,形容愈发消瘦下去,如今看起来,几乎狼狈得有了鸠形鹄面之相了。
文忱的声音轻如蚊鸣,期期艾艾:父亲云中君入魔,应该不是他有意。在遗世之中
彼时,封如故为救他们逃狱的六人,右目被那丁酉重创。
或许,便是那时
文润津懒得听他这样黏黏糊糊的腔调,呵斥一声:闭嘴!
从遗世出来,文忱便落下了严重的心病,根本听不得高声,听父亲一声斥骂,他立时后背一寒,冷汗禁不住滔滔而出。
他掏出手帕,印一印额角,当真闭嘴了。
身旁,曾因家妹文慎儿之死而迁怒封如故的二弟文悯犹豫片刻,拉过大哥,低声耳语:大哥,你说,遗世中,封如故如何了?
在大哥出遗世之后,便对遗世二字讳莫如深。
他从未听大哥说过那沦陷的三月间发生的事情。
文悯与封如故短暂的会面,绝算不上愉快。
但文悯尚记得,在父亲为自己的失礼之举向封如故频频赔罪时,封如故竟替自己说了话。
他想知道,遗世中究竟发生了何事,会将意气风发的大哥变成这副模样,会叫封如故选择入魔?
文忱却是如以往一样,听到遗世二字,便闭口不语了,作出一副死样活气的衰相。
文悯见他又是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老样子,未免气苦。
文忱正极力装着他的死人,忽然听得耳边幽幽传来一句鬼魅似的低语:真是好笑。封如故是如何沾染上魔气的,旁人不知,你文忱也能推说不知么?
文忱宛如受惊的老母鸡,尖声惊叫一声,回首望去,只见来人头戴三支银钗,左耳上的秘银耳坠在朝霞下反射着有些刺眼的明光,一副书生模样。
文忱的叫声,引来一片瞩目。
在看清来者何人后,四下里静了一瞬。
哈,我道是谁,原来是早已脱离应天川、自立门户的荆道君。文润津讽道,荆道君不与魔道之徒做生意,来此地做什么?
有人抚掌应和道:是了,怪不得荆道君与姓封的关系如此之好,原来是同道中人,惺惺相惜呀。
看似斯斯文文的荆三钗张口便骂:何方野鬼,在此放屁?
那人勃然变色:你
文忱,你说说看啊。荆三钗不再理会那人厥词,伸手把住文忱胳膊,目光冷厉如刀,他缘何入魔,你该是最清楚的啊。
文忱汗出如浆,莫不敢言。
遗世里活着出来的人呢?荆三钗高声道,要我给你们脸吗?你们敢说,不知如故入魔的原因吗?!
他举起一根银钗,指向人群中的一名青年:你不知吗?
那人匆匆低头。
荆三钗指向下一位:你呢?
被他点到的人响亮地吸了一下口水。
荆三钗怒扯了一把鹌鹑似的文忱的胳膊:你!
文忱双腿一抖,膝头放软,险些跪下。
在一片噤若寒蝉的寂静中,荆三钗哈哈大笑:是啦!你们什么也不知道!入魔自是封如故的错,若是他被你们逼死了,你们之间的账面也就一笔勾销,你们就不欠他什么了!你们打得好算盘,做得好生意啊!荆某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文润津单看他逮着自己的长子为难,不停地下文始门的脸面,不禁气恼,转向正前方端坐的盈虚君周北南:盈虚君!你徒弟信口雌黄,不辨道魔,你难道不管上一管?!
盈虚君回过头来,指尖抹过额头上淡紫色的一线云纹,轻描淡写地撇清干系:他不是我徒弟了。我管不着。
人群之中,有几名青年暗地里深吸了一口气。
他们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年,封如故救了他们的命,用了半身血肉,他们今日才能站在此地。
尽管在出遗世之后,众人达成共识,绝口不提此等有辱道门风骨之事,但封如故在丁酉手下受了百余刀,那地方又是污秽不堪,这般想来,封如故确实有可能不是主动入魔,而是被丁酉害了。
或许,他们可以
荆道君,莫要无理取闹。眼看众人气焰被荆三钗声声质问打压,而荆三钗要将遗世之事和盘托出,玄极君柳瑜横踏一步,温声解围道,云中君如果是因为当年救助流落遗世的众人,致使魔气入体,那他该是道门英雄,我等自当善待。但是,他隐瞒了整整十年,图谋什么,荆道君可知晓缘由?
他三言两语,便把遗世里的事情一笔带过了。
遗世中发生过什么,根本不重要。
他直指了封如故隐瞒此事的居心。
经他这一提,大部分遗世中活下来的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感激神色。
本来在人群中想说些什么的人,也觉出自己再澄清真相,便是不合时宜了,只得讪讪闭口。
荆三钗了解封如故,不需同他交谈便能知道他隐瞒的缘由:
这小子一身骨头硬且孤直,孤芳自赏惯了,怎肯对他言说他的苦处?
但他同样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公开言说的理由,更无法服众。
在荆三钗停顿时分,柳瑜又转向了盈虚君:盈虚君,敢问您对此有何看法呢?四门身为道门执牛耳者,其中藏污纳秽,不思量同道门同仁解释,反倒是下定决心,要与之沆瀣一气了吗?
说着,柳瑜现出几分哀伤之色:或许,在您看来,道门之人,被封如故蒙蔽十年一事,竟还不如您应天川昔日和风陵的交情重要?
盈虚君听出他这话的诛心之处,隐隐色变:你
玄极君许是搞错了什么。
一道柔婉女声接过了话来,镇定道:应天川之主,如今是我,不是我舅舅。
玄极君看向声音来处:望舒君。
应天川现任之主是名年轻的女道君,名周望,号曰望舒,身形窈窕,身侧却是摆着两把沉重的青铜双刀。
她柔和地嗯了一声,手掌却似是不经意地,在身侧摆放的双刀上轻轻抚过两下。
刀身上的铜环相击,脆亮的泠泠之音,闻之使人悚然心惊。
世人皆知,她是清凉谷前任大师兄温雪尘之女,盈虚君周北南的甥女,曾在丹阳峰指月君门下,被授以治世之道,最是崇拜风陵曾任之主逍遥君,如今更是应天川之主,身份复杂,不容小觑。
玄极君拱手一揖:望舒君有何见解?
望舒君抚刀笑道:我暂时没有什么见解。你们接着说,我在听。
她在指月君座下被教出了一身稳重气度,武人的灼灼目光,被她掩藏在一泓秋水似的目光之下,难辨虚实。
此言,既不明确挑明立场,也大有秋后算账之意,叫玄极君难免皱眉。
此女非是凡品。
望舒君看一眼自己的舅舅盈虚君,并与丹阳峰现任山主林好信交换了目光,对他们摇一摇头。
在场来客,一半是为着伏魔,一半则是冲着风陵来的。
同为四门之人,他们现在不可多言。
多说,便是多错。
不如静待时机,等常伯宁出现,说明情况,再作出应对不迟。
见各家人马已等得焦躁不堪,柳瑜见好就收,退回原处,气定神闲,端待常伯宁或封如故出来解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