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林方旭不好意思道:嘿嘿,也不用多急,小云要明年才及笄呢,早了估计侯府也不答应。
呵呵林方勤冷哼两声,白了他一眼,感慨道:我还记得,你小时候跟二弟抢糕点,每次眼看要抢不过,就往糕点上吐口水,然后又被气急了二弟打一顿。
林方勤想到,小小的孩童被揍后,手里还攥着沾着口水的糕点,眼泪婆娑地跟自己告状的样子,笑了笑道:算了,你先顾好你自己吧,你二哥若是给你添了麻烦,你也不用顾忌什么。,让你单枪匹马地去仕林闯荡,本就是做哥哥的无能,便更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
林方旭心中不是滋味,看着大哥自责的样子,心里感动,又有些心酸,面上却笑道:大哥放心好了,即使二哥小时候常揍我,若真出事,我不会不管他的。
即使再怎么不舍,第三日,林方勤还是一早便和王家兄弟乘车离开了,留下林方旭一人在翰林院继续打卡种草,可喜可贺的是,杭州五子到目前居然
还没有解散,在京城官场的新人圈子里依然具有号召力。
林方旭没事便和商谭、许仲康等一众人小聚,一群同科同年聚在一起也不再谈论科举艰辛,时文难写,比起这段时间受到的官场暴击,那些都不算什么,刚中进士时的志满得意已经不在,现在各个都谨小慎微地在底层摸索。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这么艰辛,至少林方旭三人便过得很惬意,直到一个多月后,徐安才终于发现,三人都快闲过他了,便给三人安排了事做,整理、修复、抄录一些典籍史书。
翰林院文献库房分很多间,坐落在最外的一间和阅览室相连,里面放的大部份是需要整理的书籍,有需要造册登记的新书,也有战乱中被损毁,需要修复补足的旧典籍。
孔玠看着几乎占满了整个库房的红漆书架,架上书籍堆得满满当当,却又杂乱无章,甚至有些书册卷轴已经坏掉,感叹道:真多啊,就我们三人,不知道要整理到何时去了。
商谭接话道:也没规定我们必须何时整理完,尽力便是了,说起来只这么一间屋子便有这么多,整个翰林院的藏书,怕是很壮观啊。
林方旭从最近的书架中,随手抽了一本出来,一看书名《洪武杂谈》,再看著作人,徐安,字介甫。
居然是徐大人写的!孔玠不知何时站到他身旁,说着将书从林方旭手中接了过去,翻看起来。
林方旭上一世便看过了,也无所谓,又重新取了一本书页已经散开的书籍,翻看抄录起来,商谭同他一样,也找了一本旧籍,坐在他旁边,一边整理,一边抄录。
在林方旭写了快一小半的时候,孔玠一脸纠结地跑到他们面前,问道:你们想知道,徐大人书里写的什么吗?
林方旭早就知道,自然没搭理他,商谭却好奇道:写的什么?书面上不是写的洪武杂谈么?
孔玠一脸高深莫测道:确实是洪武杂谈,但有一小半的篇幅,都是在写大皇长哥儿和徐军师先是如何惺惺相惜,再是如何配合默契,巧计退敌,患难与共的。
商谭张了张嘴,咳了一声道:这个,杂谈么,也不是什么正史,自然也是写得的。
噗嗤,林方旭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孔玠、商谭两人也是忍俊不禁,他们这位翰林院大佬,实在是个奇人啊!
没错,他竟然将自己和大皇长哥儿的事编进了野史杂谈,还放到了翰林院收录的典籍里,用现代人的话说,这是自己夫夫俩恩爱不够,还打算秀个百年千年,秀给后世子岁看啦!?
后世子孙看不看得到,现在暂且不知,但当林方旭三人下班回家时,便看到了真人秀,只见翰林院门口大皇长哥儿骑着乌黑骏马,似乎刚从五军营回来,身后还跟着一对劲装骑士等在那里。
徐大人今日也不做轿子了,走到骏马前,翻身坐到了马后,笑眯眯地跟林方旭等同僚道了别,便走了。
孔玠、商谭两人想到那本野史杂谈,心里感叹,人要做到像徐大人这样放荡不羁,潇洒自在,便是被说成吃软饭也无所谓啊!可惜,大魏朝再没有哪个皇哥儿、皇女像大皇长哥儿一样,想要复制徐大人的成功之路,怕是不能了。
林方旭心里却有些泛酸,他那未来岳姆怕是打定了主意,定亲前不让他和小云见面,自从离开侯府后,他只从偶尔过来给他送些瓜果菜蔬的姜世武口中,听到一些小云的事,也不知道他在京师营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人欺负?
姜世云自然不可能被人欺负,他在林方旭去翰林院种草的同一天,就和姜世武去京师营报道了。
京师营自然是不允许上班种草的,新人一进营
,便是长达三个月的训练,之后会从表现优异的人中,选出小旗、总旗、甚至百户。
姜世云算是自己搞定了终身大事,此时便要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了,每天训练都拼命得很,实在是京师营的人都是优中选优,在这两千多人里,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大优势,甚至在新招录的百来个小哥儿里,他都不是最优秀的。
其中有一个小哥儿,长得比姜世云还要高上一点,功夫本事很了得,父亲是辽东卫指挥同知张寥,小哥儿名叫张舒云,两人名字都带云,却相互看不顺眼,互相较着劲儿。
当然姜世云是被动的,他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他,不过能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也还是很不错的。
就在姜世云努力升职加薪,林方旭继续打卡种草的时候,赵时悦带着木木、二木已经快要到达通州。
二木兴奋得很,木木也站在甲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比起来跟着小叔叔读书的弟弟,他自己则纯粹是来见世面的。
他们出门时爹爹还没有到家,姆父将三木和四木托付给了赵婶婶,不知道爹爹回去,两个小子会不会缠着哭闹,想着走时抱着姆父不撒手的弟弟,一个太小,一个还要上蒙学,不带他们,也是没有法子的。
第五十八章
六月初六, 连着几日的绵雨, 把天空洗得剔透, 不染尘埃,蔚蓝迷人。
早已经过了槐花盛开的时节, 但运河两岸的槐树上依然有那么几朵, 顽皮地不愿意离开,固执地提醒着过往的旅客, 这里的微风曾经是如何的香甜,有多少游人曾经为了这份香甜而驻足不前。
林方旭此时正站在槐树底下, 等着远处的客船靠岸, 二木站在甲板上,老远就看见了自家小叔, 高兴地挥着手,等船停稳后,便第一个冲了下去。
自认为已经长大的毛头小子, 不像以前一样, 见人便扑上去撒娇,而是似模似样地行了礼, 恭敬道:学生林修皓,见过林大人!
林方旭看着个子已经到自己下巴的少年, 笑道:呵, 许先生不是没要你么?还学生,你什么时候进学了?
林修皓被踩了痛脚,不高兴道:我迟早一天会让许先生对我刮目相看的!
林方旭没管他的豪言壮语, 走到赵时悦面前,接过大哥夫手里的包袱,感激道:哥夫辛苦了,都是弟弟不是,带累得哥夫如此操劳。
赵时悦收到信时,本想等相公到家后,自己再起身,可惜大伯父知道后,担心晚了会有变故,承诺会帮忙照看家里,便催着他早点出发。
家里父母都在,两个孩子也懂事,倒是不担心,茶山虽说有些棘手,但自己走时命石添财带着王家人看好,暂时应该也不会有谁去闯状元郎家的产业,想来在相公回去前不会出什么大事。
说起来,自从旭哥儿中了六首状元的消息传到五仪县后,林家算是彻底风光了起来,就是李县令都亲自登门道贺,更别说其它人,大爷爷等族老更是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便置办了祭祀用品,开祠堂敬告先祖。
赵时悦还记得自己和林方勤成亲时,便是这小子,手里拿了两个红包不算,还甜甜蜜蜜地叫着自己哥夫,试图再讨一个,然后被他哥哥提溜着扔出了喜房。
转眼间昔日的顽童,竟也要娶夫郎了,赵时悦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还是旭哥儿有出息,中了状元不说,便是婚事也半点不让人操心。我有什么操劳的?最难的你自己不都解决了。我就来走个流程便好,算是沾了你的光,来京城见见世面。
林修皓在一旁插嘴道:姆父放心,我以后也不让你操半点心!
赵时悦一脸高深莫测,摇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要看运气啊!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去侯府借住,有机会觊觎人家小哥儿还没被打出来的。
赵时悦说完还斜了林方旭一眼,男人的想法有时候也挺一致,林方勤信中虽也觉得自己小弟确实有些失礼,但话里话外,却是为自家兄弟能娶到侯府小哥儿自豪得不行!
在收到相公信时,赵时悦便恨不得敲醒两兄弟的脑袋,借住在别人家里不说,还私底下觊觎人家未婚小哥儿,也就是武安侯府情况特殊,若换做其他人,别说下嫁小哥儿了,怕是腿都要被打断。
林方旭被哥夫说的面色通红,拱手告饶道:哥夫,我知道错了,虽然武安侯府同意了,但商伯姆必然是对我有了意见,到时候还要仰仗哥夫帮忙补救呢。
木木,大名林修安,已经十二岁,该懂的都懂了,不该懂的也朦朦胧胧地懂了一大半,看小叔叔愁眉苦脸的样子,捂嘴偷笑。
林修皓依然一脸不明所以,他好好读书,考中进士,不让姆父操心,为什么还要看运气啊?不过二堂伯倒是说过,科举考试中不中有时候还真需要一些运气的。
赵时悦依然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也不在通州休息停留,直
接让林冲赶了马车,风风火火的去了林方旭租的小院。
林方旭在算到大哥夫快到之前,便让林方远提前打扫收拾了房间,但男人做事嘛在赵时悦看来跟没收拾差不多。
赵时悦看三人虽然没饿着,但也仅限于没饿着,生活委实过得粗糙,导致赵时悦来了京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武安侯府拜访,而是花了一天半时间给林方旭归置屋子,还要把缺的物件都添置上。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武安侯府,武安侯府却在他来的第二天便给他下了帖子,赵时悦也不敢托大,第三天一早,便穿戴整齐,打扮得体,带着林修安和林修皓,以及又请假在家的林方旭,去了武安侯府。
林方旭除了陪哥夫去认人外,还抱着见一见心上人的目的,可惜心上人并不像他一样闲,京师营考核在即,姜世云并不敢怠慢,所以武安侯府只有商郎君带着儿夫郎,领着大孙子姜承祖接待他们。
赵时悦自然是和商道虞支开一众小辈,私下雅的江南小哥儿,很是喜欢,拉着他去别处玩儿了。
林方旭无奈地沦为了孩子王,竟只能带着二木和姜承祖念书,给两个爱学好问的孩子讲《论语》。
好在一天的《论语》也不算白讲,大哥夫已经跟商郎君换了庚帖,当然,他和小云的八字必定是般配得很的,换不换也只是走个过场。
最重要的是,说好了下定的时间,只等大哥夫采买好东西,送到侯府,他就只用等着小云及笄后迎亲接人了。
林方旭第二天红光满面地去翰林院继续种草,却发现今日的翰林院有些不同,从林方旭一进门,邱学士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惋惜,汪学士则是一脸我早就料到的表情,其它同僚则幸灾乐祸有之,同情怜悯也有之。
林方旭也不在意,笑呵呵地跟他们打了招呼,也不管他们是如何的欲言又止,直接到文献库房。
库房内此时空荡荡,往常每天都比他早到的商谭、孔玠两人都不在,林方旭大该猜到是什么事了,也不在意,一边继续整理抄录典籍,一边想,此时两人应该正在给诸位阁老端茶送水,整理奏章,干一些跑腿的杂活呢。
可惜他不在意,有人却在意得很,只见徐安不知道是不是刚到衙门,背着手溜溜达达地进来,笑呵呵道:怎么?你还有心情抄书,就半点不好奇?
林方旭搁了笔,回道:这不正等着大人给下官解惑么。
徐安老不正经地坏笑道:状元郎,你被坐冷板凳啦!哈哈哈我当初说什么来着,你还不信,年轻人口无遮拦,现在后悔了吧!哼,昨日,孔阁老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奏请了圣上,让孔玠去内阁任司值郎,帮他读读奏章、报表。
林方旭无奈道:我几时不信了?所以孔玠去了内阁,那显思兄呢?也去了?又是那个阁老眼睛不好使了?
徐安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显然是因为看到了林方旭的笑话,一副满意至极的样子,继续悠哉道:当然是一起去了,嘿,董钦能让他独占便宜,接着便上奏说,内阁很多杂事忙不过来,干脆多选几个司值郎,所以榜眼、探花,甚至董坤、金达两个庶吉士都去了,独独剩下你这个六首状元,你说好笑不好笑,哈哈哈。
林方旭右手托着下巴撑在书案上,就这么歪着头看着他笑,面色平淡,不见喜怒。
徐安估计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也才刚满十七岁,比起官场老油子,还年幼得很,不能打击太过,打算安慰几句,遂开口道:你也别太
话还没说完,便见汪炜领着个一个小太监进来,小太
监恭敬地给徐安行了礼说道:见过徐大人,见过林大人,小的传圣上口谕,命翰林修撰林方旭兼任中书舍人一职,明日便去报道。
林方旭接着旨,将小太监送走后,跑到徐安面前问道:大人刚刚叫我别太什么?
徐安面无表情地看他一样,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
内阁司值郎、中书舍人,一个是阁老秘书,一个是皇帝秘书,果然还是前者更让人喜欢啊。
所以一众同僚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跑来贺喜,林方旭便也抄不成书了。
有一心直口快的年轻翰林笑着道:我们昨日还玩笑说,显思他们两人好运气,年纪轻轻就跻身内阁了,没想到东升更有造化。
汪炜也笑容可掬道:中书舍人虽不如以前,但好歹也是能直达天听的,东升以后可不要忘了咱们翰林院啊。
林方旭自然回说不敢,但心里也知道,汪大人说的只是客气话,当不得真,有徐安这个皇哥儿夫在,翰林院还用不着他来直达天听。
第五十九章
自前朝罢黜中书省后, 中书省的权利便归于六部, 原中书省的官员职位全部取消革除, 惟存中书舍人,组建内阁后, 中书舍人一职也变得时有时无。
恋耽美
呵呵林方勤冷哼两声,白了他一眼,感慨道:我还记得,你小时候跟二弟抢糕点,每次眼看要抢不过,就往糕点上吐口水,然后又被气急了二弟打一顿。
林方勤想到,小小的孩童被揍后,手里还攥着沾着口水的糕点,眼泪婆娑地跟自己告状的样子,笑了笑道:算了,你先顾好你自己吧,你二哥若是给你添了麻烦,你也不用顾忌什么。,让你单枪匹马地去仕林闯荡,本就是做哥哥的无能,便更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
林方旭心中不是滋味,看着大哥自责的样子,心里感动,又有些心酸,面上却笑道:大哥放心好了,即使二哥小时候常揍我,若真出事,我不会不管他的。
即使再怎么不舍,第三日,林方勤还是一早便和王家兄弟乘车离开了,留下林方旭一人在翰林院继续打卡种草,可喜可贺的是,杭州五子到目前居然
还没有解散,在京城官场的新人圈子里依然具有号召力。
林方旭没事便和商谭、许仲康等一众人小聚,一群同科同年聚在一起也不再谈论科举艰辛,时文难写,比起这段时间受到的官场暴击,那些都不算什么,刚中进士时的志满得意已经不在,现在各个都谨小慎微地在底层摸索。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这么艰辛,至少林方旭三人便过得很惬意,直到一个多月后,徐安才终于发现,三人都快闲过他了,便给三人安排了事做,整理、修复、抄录一些典籍史书。
翰林院文献库房分很多间,坐落在最外的一间和阅览室相连,里面放的大部份是需要整理的书籍,有需要造册登记的新书,也有战乱中被损毁,需要修复补足的旧典籍。
孔玠看着几乎占满了整个库房的红漆书架,架上书籍堆得满满当当,却又杂乱无章,甚至有些书册卷轴已经坏掉,感叹道:真多啊,就我们三人,不知道要整理到何时去了。
商谭接话道:也没规定我们必须何时整理完,尽力便是了,说起来只这么一间屋子便有这么多,整个翰林院的藏书,怕是很壮观啊。
林方旭从最近的书架中,随手抽了一本出来,一看书名《洪武杂谈》,再看著作人,徐安,字介甫。
居然是徐大人写的!孔玠不知何时站到他身旁,说着将书从林方旭手中接了过去,翻看起来。
林方旭上一世便看过了,也无所谓,又重新取了一本书页已经散开的书籍,翻看抄录起来,商谭同他一样,也找了一本旧籍,坐在他旁边,一边整理,一边抄录。
在林方旭写了快一小半的时候,孔玠一脸纠结地跑到他们面前,问道:你们想知道,徐大人书里写的什么吗?
林方旭早就知道,自然没搭理他,商谭却好奇道:写的什么?书面上不是写的洪武杂谈么?
孔玠一脸高深莫测道:确实是洪武杂谈,但有一小半的篇幅,都是在写大皇长哥儿和徐军师先是如何惺惺相惜,再是如何配合默契,巧计退敌,患难与共的。
商谭张了张嘴,咳了一声道:这个,杂谈么,也不是什么正史,自然也是写得的。
噗嗤,林方旭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孔玠、商谭两人也是忍俊不禁,他们这位翰林院大佬,实在是个奇人啊!
没错,他竟然将自己和大皇长哥儿的事编进了野史杂谈,还放到了翰林院收录的典籍里,用现代人的话说,这是自己夫夫俩恩爱不够,还打算秀个百年千年,秀给后世子岁看啦!?
后世子孙看不看得到,现在暂且不知,但当林方旭三人下班回家时,便看到了真人秀,只见翰林院门口大皇长哥儿骑着乌黑骏马,似乎刚从五军营回来,身后还跟着一对劲装骑士等在那里。
徐大人今日也不做轿子了,走到骏马前,翻身坐到了马后,笑眯眯地跟林方旭等同僚道了别,便走了。
孔玠、商谭两人想到那本野史杂谈,心里感叹,人要做到像徐大人这样放荡不羁,潇洒自在,便是被说成吃软饭也无所谓啊!可惜,大魏朝再没有哪个皇哥儿、皇女像大皇长哥儿一样,想要复制徐大人的成功之路,怕是不能了。
林方旭心里却有些泛酸,他那未来岳姆怕是打定了主意,定亲前不让他和小云见面,自从离开侯府后,他只从偶尔过来给他送些瓜果菜蔬的姜世武口中,听到一些小云的事,也不知道他在京师营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人欺负?
姜世云自然不可能被人欺负,他在林方旭去翰林院种草的同一天,就和姜世武去京师营报道了。
京师营自然是不允许上班种草的,新人一进营
,便是长达三个月的训练,之后会从表现优异的人中,选出小旗、总旗、甚至百户。
姜世云算是自己搞定了终身大事,此时便要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了,每天训练都拼命得很,实在是京师营的人都是优中选优,在这两千多人里,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大优势,甚至在新招录的百来个小哥儿里,他都不是最优秀的。
其中有一个小哥儿,长得比姜世云还要高上一点,功夫本事很了得,父亲是辽东卫指挥同知张寥,小哥儿名叫张舒云,两人名字都带云,却相互看不顺眼,互相较着劲儿。
当然姜世云是被动的,他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他,不过能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也还是很不错的。
就在姜世云努力升职加薪,林方旭继续打卡种草的时候,赵时悦带着木木、二木已经快要到达通州。
二木兴奋得很,木木也站在甲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比起来跟着小叔叔读书的弟弟,他自己则纯粹是来见世面的。
他们出门时爹爹还没有到家,姆父将三木和四木托付给了赵婶婶,不知道爹爹回去,两个小子会不会缠着哭闹,想着走时抱着姆父不撒手的弟弟,一个太小,一个还要上蒙学,不带他们,也是没有法子的。
第五十八章
六月初六, 连着几日的绵雨, 把天空洗得剔透, 不染尘埃,蔚蓝迷人。
早已经过了槐花盛开的时节, 但运河两岸的槐树上依然有那么几朵, 顽皮地不愿意离开,固执地提醒着过往的旅客, 这里的微风曾经是如何的香甜,有多少游人曾经为了这份香甜而驻足不前。
林方旭此时正站在槐树底下, 等着远处的客船靠岸, 二木站在甲板上,老远就看见了自家小叔, 高兴地挥着手,等船停稳后,便第一个冲了下去。
自认为已经长大的毛头小子, 不像以前一样, 见人便扑上去撒娇,而是似模似样地行了礼, 恭敬道:学生林修皓,见过林大人!
林方旭看着个子已经到自己下巴的少年, 笑道:呵, 许先生不是没要你么?还学生,你什么时候进学了?
林修皓被踩了痛脚,不高兴道:我迟早一天会让许先生对我刮目相看的!
林方旭没管他的豪言壮语, 走到赵时悦面前,接过大哥夫手里的包袱,感激道:哥夫辛苦了,都是弟弟不是,带累得哥夫如此操劳。
赵时悦收到信时,本想等相公到家后,自己再起身,可惜大伯父知道后,担心晚了会有变故,承诺会帮忙照看家里,便催着他早点出发。
家里父母都在,两个孩子也懂事,倒是不担心,茶山虽说有些棘手,但自己走时命石添财带着王家人看好,暂时应该也不会有谁去闯状元郎家的产业,想来在相公回去前不会出什么大事。
说起来,自从旭哥儿中了六首状元的消息传到五仪县后,林家算是彻底风光了起来,就是李县令都亲自登门道贺,更别说其它人,大爷爷等族老更是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便置办了祭祀用品,开祠堂敬告先祖。
赵时悦还记得自己和林方勤成亲时,便是这小子,手里拿了两个红包不算,还甜甜蜜蜜地叫着自己哥夫,试图再讨一个,然后被他哥哥提溜着扔出了喜房。
转眼间昔日的顽童,竟也要娶夫郎了,赵时悦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还是旭哥儿有出息,中了状元不说,便是婚事也半点不让人操心。我有什么操劳的?最难的你自己不都解决了。我就来走个流程便好,算是沾了你的光,来京城见见世面。
林修皓在一旁插嘴道:姆父放心,我以后也不让你操半点心!
赵时悦一脸高深莫测,摇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要看运气啊!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去侯府借住,有机会觊觎人家小哥儿还没被打出来的。
赵时悦说完还斜了林方旭一眼,男人的想法有时候也挺一致,林方勤信中虽也觉得自己小弟确实有些失礼,但话里话外,却是为自家兄弟能娶到侯府小哥儿自豪得不行!
在收到相公信时,赵时悦便恨不得敲醒两兄弟的脑袋,借住在别人家里不说,还私底下觊觎人家未婚小哥儿,也就是武安侯府情况特殊,若换做其他人,别说下嫁小哥儿了,怕是腿都要被打断。
林方旭被哥夫说的面色通红,拱手告饶道:哥夫,我知道错了,虽然武安侯府同意了,但商伯姆必然是对我有了意见,到时候还要仰仗哥夫帮忙补救呢。
木木,大名林修安,已经十二岁,该懂的都懂了,不该懂的也朦朦胧胧地懂了一大半,看小叔叔愁眉苦脸的样子,捂嘴偷笑。
林修皓依然一脸不明所以,他好好读书,考中进士,不让姆父操心,为什么还要看运气啊?不过二堂伯倒是说过,科举考试中不中有时候还真需要一些运气的。
赵时悦依然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也不在通州休息停留,直
接让林冲赶了马车,风风火火的去了林方旭租的小院。
林方旭在算到大哥夫快到之前,便让林方远提前打扫收拾了房间,但男人做事嘛在赵时悦看来跟没收拾差不多。
赵时悦看三人虽然没饿着,但也仅限于没饿着,生活委实过得粗糙,导致赵时悦来了京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武安侯府拜访,而是花了一天半时间给林方旭归置屋子,还要把缺的物件都添置上。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武安侯府,武安侯府却在他来的第二天便给他下了帖子,赵时悦也不敢托大,第三天一早,便穿戴整齐,打扮得体,带着林修安和林修皓,以及又请假在家的林方旭,去了武安侯府。
林方旭除了陪哥夫去认人外,还抱着见一见心上人的目的,可惜心上人并不像他一样闲,京师营考核在即,姜世云并不敢怠慢,所以武安侯府只有商郎君带着儿夫郎,领着大孙子姜承祖接待他们。
赵时悦自然是和商道虞支开一众小辈,私下雅的江南小哥儿,很是喜欢,拉着他去别处玩儿了。
林方旭无奈地沦为了孩子王,竟只能带着二木和姜承祖念书,给两个爱学好问的孩子讲《论语》。
好在一天的《论语》也不算白讲,大哥夫已经跟商郎君换了庚帖,当然,他和小云的八字必定是般配得很的,换不换也只是走个过场。
最重要的是,说好了下定的时间,只等大哥夫采买好东西,送到侯府,他就只用等着小云及笄后迎亲接人了。
林方旭第二天红光满面地去翰林院继续种草,却发现今日的翰林院有些不同,从林方旭一进门,邱学士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惋惜,汪学士则是一脸我早就料到的表情,其它同僚则幸灾乐祸有之,同情怜悯也有之。
林方旭也不在意,笑呵呵地跟他们打了招呼,也不管他们是如何的欲言又止,直接到文献库房。
库房内此时空荡荡,往常每天都比他早到的商谭、孔玠两人都不在,林方旭大该猜到是什么事了,也不在意,一边继续整理抄录典籍,一边想,此时两人应该正在给诸位阁老端茶送水,整理奏章,干一些跑腿的杂活呢。
可惜他不在意,有人却在意得很,只见徐安不知道是不是刚到衙门,背着手溜溜达达地进来,笑呵呵道:怎么?你还有心情抄书,就半点不好奇?
林方旭搁了笔,回道:这不正等着大人给下官解惑么。
徐安老不正经地坏笑道:状元郎,你被坐冷板凳啦!哈哈哈我当初说什么来着,你还不信,年轻人口无遮拦,现在后悔了吧!哼,昨日,孔阁老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奏请了圣上,让孔玠去内阁任司值郎,帮他读读奏章、报表。
林方旭无奈道:我几时不信了?所以孔玠去了内阁,那显思兄呢?也去了?又是那个阁老眼睛不好使了?
徐安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显然是因为看到了林方旭的笑话,一副满意至极的样子,继续悠哉道:当然是一起去了,嘿,董钦能让他独占便宜,接着便上奏说,内阁很多杂事忙不过来,干脆多选几个司值郎,所以榜眼、探花,甚至董坤、金达两个庶吉士都去了,独独剩下你这个六首状元,你说好笑不好笑,哈哈哈。
林方旭右手托着下巴撑在书案上,就这么歪着头看着他笑,面色平淡,不见喜怒。
徐安估计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也才刚满十七岁,比起官场老油子,还年幼得很,不能打击太过,打算安慰几句,遂开口道:你也别太
话还没说完,便见汪炜领着个一个小太监进来,小太
监恭敬地给徐安行了礼说道:见过徐大人,见过林大人,小的传圣上口谕,命翰林修撰林方旭兼任中书舍人一职,明日便去报道。
林方旭接着旨,将小太监送走后,跑到徐安面前问道:大人刚刚叫我别太什么?
徐安面无表情地看他一样,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
内阁司值郎、中书舍人,一个是阁老秘书,一个是皇帝秘书,果然还是前者更让人喜欢啊。
所以一众同僚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跑来贺喜,林方旭便也抄不成书了。
有一心直口快的年轻翰林笑着道:我们昨日还玩笑说,显思他们两人好运气,年纪轻轻就跻身内阁了,没想到东升更有造化。
汪炜也笑容可掬道:中书舍人虽不如以前,但好歹也是能直达天听的,东升以后可不要忘了咱们翰林院啊。
林方旭自然回说不敢,但心里也知道,汪大人说的只是客气话,当不得真,有徐安这个皇哥儿夫在,翰林院还用不着他来直达天听。
第五十九章
自前朝罢黜中书省后, 中书省的权利便归于六部, 原中书省的官员职位全部取消革除, 惟存中书舍人,组建内阁后, 中书舍人一职也变得时有时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