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反派大魔王[快穿]——宁静de夜(42)
周正擎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手中握有将近两万兵马,也是一股不小势力。福王下旨召见,欲予加官进爵,册封他为大名府兵马总管。
叶莲生送他出了宫门,忧愁道:此去犹如鸿门宴,愿君多加小心。
周正擎捏了捏他的嫩脸:安心,我心中有数。
为防福王猜忌,他此去只带了一百锦衣卫,进入福王行宫后,果然被顺利的放行了。临进殿门,有太监请他解下佩刀,单独面见福王。
周正擎一脸轻松,仿佛全无所觉,大模大样的走了进去。
殿内不仅有福王,还有柴文龙及一干侍卫,皆是全副武装,将要进行战斗的模样。
瞧见他就这么手无寸铁全不设防的进来了,柴文龙嗤笑道:你小子是不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随便诱哄几句,便乖乖自投罗网。
周正擎轻描淡写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说时迟那时快,他飞身跃起,凌空飞向御座上的福王,旁边一众侍卫都跟不上他的速度。等反应过来,上首福王已经被一巴掌拍死。
柴文龙心神俱裂,凄厉大叫:圣上!
福王可是他压下的宝,荣华富贵的源头,但此时此刻,一切阴谋野心都转眼间化为泡影。他急怒攻心,以同归于尽之势,抽刀杀向周正擎。
周正擎江湖第一高手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被一群侍卫围困仍游刃有余,随意夺过一把刀架在了柴文龙的脖子上。
柴将军,可否命令你的下属,让出一条路来。
柴文龙命在旦夕,被怒火冲昏的脑子顿时冷静下来,与荣华富贵相比,当然还是自己的命更重要。小心翼翼的避让着脖子上的刀刃,唯恐周正擎一时手滑。
快,你们快让开!
周正擎朗笑一声,以柴文龙为人质,坦坦荡荡的带着麾下锦衣卫离开福王行宫,正如来时那样潇洒不羁,挥挥衣袖只留下一地尸体。
单枪匹马勇闯敌营,斩获王首来去自如。他这一战绩宣扬出去,顿时威名远播,令天下人仰慕。
福王被杀,柴文龙被擒,他手下的五万兵马群龙无首,在刘贵妃的懿旨下,很快便被周正擎收编。
为了师出有名,周正擎和叶莲生一商量,将四岁的大皇子捧上了皇座。因其年幼,刘贵妃垂帘听政,正式宣告应天府小朝廷的诞生。
周正擎被加封为太师,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应天府以南八大布政司二十万兵马。叶莲生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执掌批阅奏章,发布政令之权。
刘贵妃有自知之明,与政治之道一窍不通,更不用提在这乱世中建立基业。她如今的指望,不过能与儿子平安过完余生。但凡周、叶二人有所求,无有不应。
叶莲生站在隐蔽处,瞧着正被宫女牵引着,跌跌撞撞学走路的大皇子,无奈摇头。
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大皇子虽是先帝之子,但毕竟没有受封太子,他的正统性与其他藩王并无两样。
周正擎倒是心宽,无所谓道:走一步看一步,乱世刚刚开始,谁笑到最后还不知道。
他说的没错,此后十年间,京城就如随意可欺的孤儿,今朝被这个藩王围困,明日又被那个将军攻打。战火不断千疮百孔。
商君衍虽出生草莽,却颇有雄才大略,硬是顶着各方压力,做了十年紫禁城之主。直到北方慕容氏纠结塞外蛮族,忽然发兵南下。
在此紧要关头,伪楚帝突然暴毙而亡,为史上奇案之一。
慕容氏轻轻松松叩开城门,入驻紫禁城,慕容昭登基为帝,国号为燕。短短十几年,紫禁城的御座上便换了三个皇帝,朝代更替比翻书还快。
真应了那句,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慕容氏与商君衍不一样,本就根基深厚,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在他们稳中有序的谋划下,很快就将西北方八州统一,隐隐有问鼎天下之势。
与此相比,周正擎与叶莲生一手掌控的应天府小朝廷,却发生了一波动荡。
哪怕刘贵妃一再小心,周、叶二人一再掩饰,大皇子的痴呆之病,还是被群臣知晓了。
天子愚钝,民心惶惶。
作者有话要说:阿夜仰天长啸:我不要走剧情,我要甜甜甜,甜到鼾啊啊啊!
拎住周正擎脖子:你赶紧给我一统天下,做皇帝啊啊啊!
周正擎漫不经心:早一日晚一日,有何区别?
阿夜明示暗示,小小声:你不想娶皇后?不想看到凤冠霞帔?
周正擎:心动的感觉。
感谢在2020040818:20:26~2020041021:48: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蓮笙11瓶;22、从众、珩止10瓶;裴臻唐睿、花醉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大周朝(完)
就在周正擎与叶莲生烦恼之际,刘太后深夜召见,伏地悲泣,主动提出将天子之位禅让。
若少帝天资聪敏,她还有心思争夺皇位,但如今这局面,她们孤儿寡母能平安一生便已知足。
从皇宫出来,秋夜寒风凛冽的刮过脸庞,令叶莲生不由自主的瑟缩了一下。周正擎脱下披风,给他围上,温热的大掌包裹住他。
叶莲生环顾四周,娇嗔的推他:那边有人。
周正擎嚣张的不可一世:让他们看,劳资快做皇帝了,和媳妇亲热还要避人?
叶莲生噗哧笑了,自家男人怕是至死都是这般真性情。他脾性并不适合做皇帝,学不来假仁假义巧伪趋利那一套,但没关系,他总能替他摆平那些糟心事。
刘贵妃今夜之举,早在他们意料之中。她深明大义,顺应天下民心,将来也能得个善终。
既已商定,叶莲生便暗中指使朝臣推举周大将军为帝,一番虚伪的政治作秀后,周正擎便勉为其难的坐上了皇座。国号为周,史称圣武帝。
他册封废帝为安乐王,荣养终身。
朝臣中并非没人抱有微词,但终究难敌天下大势。叶莲生在这十年间,举办了三次春闱,网罗大批青年才俊,谁不服便直接罢黜,多的是后辈英杰排队上位。
自古乱世出英雄,胸怀大志者巴不得改朝换代,方能一展雄才大略,封王拜侯。
周正擎登基后,摩拳擦掌意图挥军北上,这十年间他可不是白过了,早就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百万雄师。
正式开战前,按照传统,双方得扯上替天行道的大旗。慕容氏那边就骂周正擎狼子野心篡位谋逆,但细说起来,他自个儿也是乱臣贼子,五十步笑百步。
这厢叶莲生就比较狠了,直接将慕容氏和蛮族捆绑起来,把慕容氏十八代祖宗都挖出来,将其归类为北魏鲜卑族后裔,并非正统汉家。
而他麾下那支名震天下的蛮族骑兵,便是他血统不正的绝佳证据。
他打出的口号,直接便是:驱逐蛮族,恢复中华。
这一击够狠,当今社会乃是汉族天下,读书人但凡有点骨气,都是不愿向胡虏俯首称臣。哪怕慕容氏一再澄清自己早就汉化了,但这痛脚被人抓住,再怎么洗白都无用。
天时地利人和,周正擎选了黄道吉日,挥师北上。也许在政治上的远见,他不如叶莲生,但论打仗,舍他其谁。
这一仗足足打了三年,慕容氏本已失去民心,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最后被逼逃离京城,带着残军退守边关要塞。
时隔十四年,周正擎与叶莲生再次回到了京城,无论伪楚帝还是慕容氏,皆是不懂民生,到处残壁颓圮一片萧条。
周正擎对坐在皇位上摆皇帝威风,并没有兴趣,略作修养之后,便率军继续北上,直逼边关几大要塞,誓要一鼓作气,将慕容氏赶尽杀绝。
叶莲生留在京城,率领文武百官,着手重建京城,恢复礼制。他虽是太监,但所有人都知他乃圣武帝心腹,再者梁朝本就有宦臣执掌批红大权的先例,倒不为过。
但叶莲生也知,自己到底身份不正,便将小叔子周正禹提溜出来,按在了首辅大臣的位置上。
周正禹已到而立之年,早些年在大兄执掌权柄后,便成为权贵热门联姻对象,他也没有矫情的追求什么自由恋爱,年岁到了便听从父辈意愿,择选了门当户对的贤淑妻子,这些年已有三子一女。
他并不好色,后院并无多余娇妾,一直与正妻张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周正禹此人,资质不算绝顶,尤其与周正擎与叶莲生这类卓绝者相比,更显平庸。但他有个优点,平和淡定,便是泰山崩于前而不乱,且坚守初心,执着进取,不为外物所动。
是个干实事的。
哪怕大兄已位高权重,但他并未找寻捷径,在叶莲生举办的春闱中,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上进士,后进入朝廷,初时为七品小官,后一步步靠勤勉努力,积累政绩而升迁。
在当上首辅大臣前,他已经成为吏部侍郎,对朝政大事了然于心,只是还缺点资历而已。
当他被叶莲生破格提拔,突然荣升朝廷一品大员时,也颇为诧异,但与叶莲生一番密谈后,便接受了这个新官职。
朝廷中也有大臣私下诽谤,但终究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说。说到底,他是圣武帝唯一的亲弟弟,他若上位,谁敢与之争锋。
周正擎花了半年时间,终于将慕容氏赶出了中华大地,收服边关要塞。至此以后,华夏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回到京城后,他反倒闲了下来。别的皇帝都是励精图治,熬白了少年头,瞅着后退的发际线忧愁,他就没有这种烦恼。
周正禹和叶莲生双剑合璧,将一干朝臣管教的服服帖帖,大周江山治理的妥妥当当。
他逗马溜狗,可劲儿造作。
朝臣间偶尔私语。
问:圣武帝昨日在作甚?
答:打铁。
问:圣武帝今日在作甚?
答:召铁匠入宫谈笑。
问:圣武帝明日想作甚?
答:你管的着!
好吧,这位是圣武帝的狂热粉,不能以平常人论处。但民间确实给圣武帝起了个外号,铁匠皇帝。
数年后,这位铁匠皇帝终于闭门造车,搞出了跨越时代的滑膛枪,将大周雄师战斗力瞬间提升了一个等级。
又过几年,他搞出了蒸汽机,直接朝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又双叒几年,他搞出了震惊天下的远洋军舰,打造了一支威武海军。他指派各路海军将军,远渡重洋,在海外寻找新的作物良种。
眼见国家富强,武运昌隆,民间欢欣鼓舞,给周正擎的外号又换了一个,鸟人皇帝,因为据说圣武帝下一步的目标是造成能在天上飞的钢铁大鸟。
嗯,如此旷古烁今的奇景,老百姓表示喜闻乐见。
周正擎:
摔,糟心,不干了,爱咋咋的。
国家社稷都已步上正轨,他和叶莲生的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安心退休颐养天年了。再不走,老胳膊老腿的,都爬不动山了。
周正禹也培养出来,可以独当一面,是时候册立皇太弟了。再之后的事,想管也管不上,顺应天命即可。
皇位传承,总是敏感时期。
周正擎难得上了几次朝,像模像样的批改了几次奏章。在皇位上抱着媳妇揩油,似乎也挺刺激。
兴致来了,就把伺候的人赶出去,关上御书房的门瞎胡闹。幸亏叶莲生将这宫闱经营的铁桶一般,否则周正擎迟早得扣上荒yin昏君的帽子。
其实吧,圣武帝后宫冷清,三千宠爱在宦身,朝堂上并非没有风声流传出来,只不过这批大臣基本都是叶莲生调jiao出来的,就算心知肚明,也假装糊涂。
想想历史上另一个周朝,女帝都能横空出世。再回想前前前朝,开国皇帝被亲弟弟谋杀夺了皇位,哪一桩不是震惊世人之举。
但这江山还不是波澜不惊的延续下去。
手掌军政大权,以铁血之风而载入史册,这样的帝王无人敢捻其虎须。
相比之下,本朝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只是宠幸宦臣而已,少见多怪啦。民间似乎还暗中流传着折子戏,咏唱这段千古绝恋,观众场场都爆满。
啧啧,只要人设立的好,磕CP者古今皆有。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周正擎都准备退位当太上皇了,朝堂上忽然冲出一个礼部员外郎,痛哭涕流的呈上奏折,要求圣武帝远奸宦,纳贤后,走上伟光正的帝王之路。
朝堂上的群臣都震惊了,以看烈士的目光瞻仰这位老臣,并以一秒三米的速度远离,脸上就差写明,我不认识他,绝对不是我的党羽!
这老头怕是读书读傻了,如今圣武帝都册立皇太弟,皇太弟也已掌握朝政大权,就差登基了,一切都在平稳有序的交接中,你突然蹦跶出来,叫嚣着立后?
圣武帝娶了皇后,生了皇子,那皇太弟怎么办?
这分明是祸乱朝纲!
但这事儿周正禹和叶莲生都不好开口,若是周正擎不在,他们将奏折压下去也就罢了的,如今周正擎正巧在现场。
正主不开口,不好越俎代庖。
周正擎原是百无聊赖,突然听见这番谏言,气笑了。
他多年不上朝,其实也是有自知之明,以他的铁血暴躁脾气,最不耐烦扯皮讲道理,朝堂上的臣子日日都得担心小命不保。长久下去,容易传出暴戾的名声。
读书人的笔杆子,还是相当厉害的。
他也知道,就算叶莲生没有任何错处,为这江山尽心竭力,但总有歧视宦官的食古不化之人鄙视唾骂他。
往日背地里说一说,倒也罢了,但如今居然敢骂到他面前来。
周正擎起身,缓步走下阶级。他做了这些年皇帝,虎步龙行,金相玉质。当那双眼威严深沉的凝视你时,犹如万钧雷霆落下,能把人吓得心神俱裂。
他走到伏地跪拜的老臣前,静立良久,就在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居然笑了起来。
你说的有道理,朕确实该册立皇后了。
不仅那礼部员外郎一愣,便是满朝臣子都哗然。圣武帝钟情独宠宦臣多年,怎么突然变心了?
群臣不了解圣武帝,但叶莲生夜夜和他睡一个被窝,这么多年下来早就把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十多年前,他可能担心一下,周正擎权势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变心了也说不定。但时光逝去,感受到这男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宠爱黏糊,那些隐秘的忧郁猜忌早就随风而散。
恋耽美
叶莲生送他出了宫门,忧愁道:此去犹如鸿门宴,愿君多加小心。
周正擎捏了捏他的嫩脸:安心,我心中有数。
为防福王猜忌,他此去只带了一百锦衣卫,进入福王行宫后,果然被顺利的放行了。临进殿门,有太监请他解下佩刀,单独面见福王。
周正擎一脸轻松,仿佛全无所觉,大模大样的走了进去。
殿内不仅有福王,还有柴文龙及一干侍卫,皆是全副武装,将要进行战斗的模样。
瞧见他就这么手无寸铁全不设防的进来了,柴文龙嗤笑道:你小子是不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随便诱哄几句,便乖乖自投罗网。
周正擎轻描淡写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说时迟那时快,他飞身跃起,凌空飞向御座上的福王,旁边一众侍卫都跟不上他的速度。等反应过来,上首福王已经被一巴掌拍死。
柴文龙心神俱裂,凄厉大叫:圣上!
福王可是他压下的宝,荣华富贵的源头,但此时此刻,一切阴谋野心都转眼间化为泡影。他急怒攻心,以同归于尽之势,抽刀杀向周正擎。
周正擎江湖第一高手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被一群侍卫围困仍游刃有余,随意夺过一把刀架在了柴文龙的脖子上。
柴将军,可否命令你的下属,让出一条路来。
柴文龙命在旦夕,被怒火冲昏的脑子顿时冷静下来,与荣华富贵相比,当然还是自己的命更重要。小心翼翼的避让着脖子上的刀刃,唯恐周正擎一时手滑。
快,你们快让开!
周正擎朗笑一声,以柴文龙为人质,坦坦荡荡的带着麾下锦衣卫离开福王行宫,正如来时那样潇洒不羁,挥挥衣袖只留下一地尸体。
单枪匹马勇闯敌营,斩获王首来去自如。他这一战绩宣扬出去,顿时威名远播,令天下人仰慕。
福王被杀,柴文龙被擒,他手下的五万兵马群龙无首,在刘贵妃的懿旨下,很快便被周正擎收编。
为了师出有名,周正擎和叶莲生一商量,将四岁的大皇子捧上了皇座。因其年幼,刘贵妃垂帘听政,正式宣告应天府小朝廷的诞生。
周正擎被加封为太师,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应天府以南八大布政司二十万兵马。叶莲生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执掌批阅奏章,发布政令之权。
刘贵妃有自知之明,与政治之道一窍不通,更不用提在这乱世中建立基业。她如今的指望,不过能与儿子平安过完余生。但凡周、叶二人有所求,无有不应。
叶莲生站在隐蔽处,瞧着正被宫女牵引着,跌跌撞撞学走路的大皇子,无奈摇头。
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大皇子虽是先帝之子,但毕竟没有受封太子,他的正统性与其他藩王并无两样。
周正擎倒是心宽,无所谓道:走一步看一步,乱世刚刚开始,谁笑到最后还不知道。
他说的没错,此后十年间,京城就如随意可欺的孤儿,今朝被这个藩王围困,明日又被那个将军攻打。战火不断千疮百孔。
商君衍虽出生草莽,却颇有雄才大略,硬是顶着各方压力,做了十年紫禁城之主。直到北方慕容氏纠结塞外蛮族,忽然发兵南下。
在此紧要关头,伪楚帝突然暴毙而亡,为史上奇案之一。
慕容氏轻轻松松叩开城门,入驻紫禁城,慕容昭登基为帝,国号为燕。短短十几年,紫禁城的御座上便换了三个皇帝,朝代更替比翻书还快。
真应了那句,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慕容氏与商君衍不一样,本就根基深厚,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在他们稳中有序的谋划下,很快就将西北方八州统一,隐隐有问鼎天下之势。
与此相比,周正擎与叶莲生一手掌控的应天府小朝廷,却发生了一波动荡。
哪怕刘贵妃一再小心,周、叶二人一再掩饰,大皇子的痴呆之病,还是被群臣知晓了。
天子愚钝,民心惶惶。
作者有话要说:阿夜仰天长啸:我不要走剧情,我要甜甜甜,甜到鼾啊啊啊!
拎住周正擎脖子:你赶紧给我一统天下,做皇帝啊啊啊!
周正擎漫不经心:早一日晚一日,有何区别?
阿夜明示暗示,小小声:你不想娶皇后?不想看到凤冠霞帔?
周正擎:心动的感觉。
感谢在2020040818:20:26~2020041021:48: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蓮笙11瓶;22、从众、珩止10瓶;裴臻唐睿、花醉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大周朝(完)
就在周正擎与叶莲生烦恼之际,刘太后深夜召见,伏地悲泣,主动提出将天子之位禅让。
若少帝天资聪敏,她还有心思争夺皇位,但如今这局面,她们孤儿寡母能平安一生便已知足。
从皇宫出来,秋夜寒风凛冽的刮过脸庞,令叶莲生不由自主的瑟缩了一下。周正擎脱下披风,给他围上,温热的大掌包裹住他。
叶莲生环顾四周,娇嗔的推他:那边有人。
周正擎嚣张的不可一世:让他们看,劳资快做皇帝了,和媳妇亲热还要避人?
叶莲生噗哧笑了,自家男人怕是至死都是这般真性情。他脾性并不适合做皇帝,学不来假仁假义巧伪趋利那一套,但没关系,他总能替他摆平那些糟心事。
刘贵妃今夜之举,早在他们意料之中。她深明大义,顺应天下民心,将来也能得个善终。
既已商定,叶莲生便暗中指使朝臣推举周大将军为帝,一番虚伪的政治作秀后,周正擎便勉为其难的坐上了皇座。国号为周,史称圣武帝。
他册封废帝为安乐王,荣养终身。
朝臣中并非没人抱有微词,但终究难敌天下大势。叶莲生在这十年间,举办了三次春闱,网罗大批青年才俊,谁不服便直接罢黜,多的是后辈英杰排队上位。
自古乱世出英雄,胸怀大志者巴不得改朝换代,方能一展雄才大略,封王拜侯。
周正擎登基后,摩拳擦掌意图挥军北上,这十年间他可不是白过了,早就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百万雄师。
正式开战前,按照传统,双方得扯上替天行道的大旗。慕容氏那边就骂周正擎狼子野心篡位谋逆,但细说起来,他自个儿也是乱臣贼子,五十步笑百步。
这厢叶莲生就比较狠了,直接将慕容氏和蛮族捆绑起来,把慕容氏十八代祖宗都挖出来,将其归类为北魏鲜卑族后裔,并非正统汉家。
而他麾下那支名震天下的蛮族骑兵,便是他血统不正的绝佳证据。
他打出的口号,直接便是:驱逐蛮族,恢复中华。
这一击够狠,当今社会乃是汉族天下,读书人但凡有点骨气,都是不愿向胡虏俯首称臣。哪怕慕容氏一再澄清自己早就汉化了,但这痛脚被人抓住,再怎么洗白都无用。
天时地利人和,周正擎选了黄道吉日,挥师北上。也许在政治上的远见,他不如叶莲生,但论打仗,舍他其谁。
这一仗足足打了三年,慕容氏本已失去民心,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最后被逼逃离京城,带着残军退守边关要塞。
时隔十四年,周正擎与叶莲生再次回到了京城,无论伪楚帝还是慕容氏,皆是不懂民生,到处残壁颓圮一片萧条。
周正擎对坐在皇位上摆皇帝威风,并没有兴趣,略作修养之后,便率军继续北上,直逼边关几大要塞,誓要一鼓作气,将慕容氏赶尽杀绝。
叶莲生留在京城,率领文武百官,着手重建京城,恢复礼制。他虽是太监,但所有人都知他乃圣武帝心腹,再者梁朝本就有宦臣执掌批红大权的先例,倒不为过。
但叶莲生也知,自己到底身份不正,便将小叔子周正禹提溜出来,按在了首辅大臣的位置上。
周正禹已到而立之年,早些年在大兄执掌权柄后,便成为权贵热门联姻对象,他也没有矫情的追求什么自由恋爱,年岁到了便听从父辈意愿,择选了门当户对的贤淑妻子,这些年已有三子一女。
他并不好色,后院并无多余娇妾,一直与正妻张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周正禹此人,资质不算绝顶,尤其与周正擎与叶莲生这类卓绝者相比,更显平庸。但他有个优点,平和淡定,便是泰山崩于前而不乱,且坚守初心,执着进取,不为外物所动。
是个干实事的。
哪怕大兄已位高权重,但他并未找寻捷径,在叶莲生举办的春闱中,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上进士,后进入朝廷,初时为七品小官,后一步步靠勤勉努力,积累政绩而升迁。
在当上首辅大臣前,他已经成为吏部侍郎,对朝政大事了然于心,只是还缺点资历而已。
当他被叶莲生破格提拔,突然荣升朝廷一品大员时,也颇为诧异,但与叶莲生一番密谈后,便接受了这个新官职。
朝廷中也有大臣私下诽谤,但终究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说。说到底,他是圣武帝唯一的亲弟弟,他若上位,谁敢与之争锋。
周正擎花了半年时间,终于将慕容氏赶出了中华大地,收服边关要塞。至此以后,华夏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回到京城后,他反倒闲了下来。别的皇帝都是励精图治,熬白了少年头,瞅着后退的发际线忧愁,他就没有这种烦恼。
周正禹和叶莲生双剑合璧,将一干朝臣管教的服服帖帖,大周江山治理的妥妥当当。
他逗马溜狗,可劲儿造作。
朝臣间偶尔私语。
问:圣武帝昨日在作甚?
答:打铁。
问:圣武帝今日在作甚?
答:召铁匠入宫谈笑。
问:圣武帝明日想作甚?
答:你管的着!
好吧,这位是圣武帝的狂热粉,不能以平常人论处。但民间确实给圣武帝起了个外号,铁匠皇帝。
数年后,这位铁匠皇帝终于闭门造车,搞出了跨越时代的滑膛枪,将大周雄师战斗力瞬间提升了一个等级。
又过几年,他搞出了蒸汽机,直接朝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又双叒几年,他搞出了震惊天下的远洋军舰,打造了一支威武海军。他指派各路海军将军,远渡重洋,在海外寻找新的作物良种。
眼见国家富强,武运昌隆,民间欢欣鼓舞,给周正擎的外号又换了一个,鸟人皇帝,因为据说圣武帝下一步的目标是造成能在天上飞的钢铁大鸟。
嗯,如此旷古烁今的奇景,老百姓表示喜闻乐见。
周正擎:
摔,糟心,不干了,爱咋咋的。
国家社稷都已步上正轨,他和叶莲生的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安心退休颐养天年了。再不走,老胳膊老腿的,都爬不动山了。
周正禹也培养出来,可以独当一面,是时候册立皇太弟了。再之后的事,想管也管不上,顺应天命即可。
皇位传承,总是敏感时期。
周正擎难得上了几次朝,像模像样的批改了几次奏章。在皇位上抱着媳妇揩油,似乎也挺刺激。
兴致来了,就把伺候的人赶出去,关上御书房的门瞎胡闹。幸亏叶莲生将这宫闱经营的铁桶一般,否则周正擎迟早得扣上荒yin昏君的帽子。
其实吧,圣武帝后宫冷清,三千宠爱在宦身,朝堂上并非没有风声流传出来,只不过这批大臣基本都是叶莲生调jiao出来的,就算心知肚明,也假装糊涂。
想想历史上另一个周朝,女帝都能横空出世。再回想前前前朝,开国皇帝被亲弟弟谋杀夺了皇位,哪一桩不是震惊世人之举。
但这江山还不是波澜不惊的延续下去。
手掌军政大权,以铁血之风而载入史册,这样的帝王无人敢捻其虎须。
相比之下,本朝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只是宠幸宦臣而已,少见多怪啦。民间似乎还暗中流传着折子戏,咏唱这段千古绝恋,观众场场都爆满。
啧啧,只要人设立的好,磕CP者古今皆有。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周正擎都准备退位当太上皇了,朝堂上忽然冲出一个礼部员外郎,痛哭涕流的呈上奏折,要求圣武帝远奸宦,纳贤后,走上伟光正的帝王之路。
朝堂上的群臣都震惊了,以看烈士的目光瞻仰这位老臣,并以一秒三米的速度远离,脸上就差写明,我不认识他,绝对不是我的党羽!
这老头怕是读书读傻了,如今圣武帝都册立皇太弟,皇太弟也已掌握朝政大权,就差登基了,一切都在平稳有序的交接中,你突然蹦跶出来,叫嚣着立后?
圣武帝娶了皇后,生了皇子,那皇太弟怎么办?
这分明是祸乱朝纲!
但这事儿周正禹和叶莲生都不好开口,若是周正擎不在,他们将奏折压下去也就罢了的,如今周正擎正巧在现场。
正主不开口,不好越俎代庖。
周正擎原是百无聊赖,突然听见这番谏言,气笑了。
他多年不上朝,其实也是有自知之明,以他的铁血暴躁脾气,最不耐烦扯皮讲道理,朝堂上的臣子日日都得担心小命不保。长久下去,容易传出暴戾的名声。
读书人的笔杆子,还是相当厉害的。
他也知道,就算叶莲生没有任何错处,为这江山尽心竭力,但总有歧视宦官的食古不化之人鄙视唾骂他。
往日背地里说一说,倒也罢了,但如今居然敢骂到他面前来。
周正擎起身,缓步走下阶级。他做了这些年皇帝,虎步龙行,金相玉质。当那双眼威严深沉的凝视你时,犹如万钧雷霆落下,能把人吓得心神俱裂。
他走到伏地跪拜的老臣前,静立良久,就在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居然笑了起来。
你说的有道理,朕确实该册立皇后了。
不仅那礼部员外郎一愣,便是满朝臣子都哗然。圣武帝钟情独宠宦臣多年,怎么突然变心了?
群臣不了解圣武帝,但叶莲生夜夜和他睡一个被窝,这么多年下来早就把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十多年前,他可能担心一下,周正擎权势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变心了也说不定。但时光逝去,感受到这男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宠爱黏糊,那些隐秘的忧郁猜忌早就随风而散。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