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不准谈恋爱(无限流)——山河长秋(115
    在他转过头去的那一瞬,恰好与百官之中的一人对上了眼。
这人面相阴柔,不知为何轻轻扬着嘴角,满脸都透着一股阴阳怪气的嘲讽劲儿,看着顾黎野的表情也十分的志在必得。
顾黎野记得这厮。这位名叫凤恍,是凤家长子。凤家代代都是皇上亲信,据说是代代忠臣。至于这忠里面有没有水分,据说就没有说了。
明纶性情敏感又没有主见,凤家的威信又高,这凤恍是说什么他信什么,估计就是他提议搞死谢未弦的。
顾黎野与他撞上视线之后,自觉惹不起这位,于是收回了目光,转身离开了。
然而,他却用余光瞟到了凤恍的笑。他笑意越发的明显,嘴角扬得越来越厉害。
顾黎野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
顾黎野回到了顾府。
黄昏的时候,有几个人和先生一起乌泱泱地涌到了顾府来。
他们都挤到了顾黎野的房间来。和往常一样,见这么多人来,两三个下人就从外面进来了,为这几人端了茶倒了水之后,就站到了一边,脸上身上都写满了我要监听。
这是顾黎野生活的常态,来的几个人也都习惯了。
来的人很少,且个个都是老人相,最年轻的那个看起来也至少有五十来岁了。
这些人都是少见的站在顾黎野这边的老臣。这些人个个忠臣,当年也都和顾黎野父亲关系极好,清楚他为人,也知道其中必定有隐情,自然也愿意替那冤死的老臣照顾他留下来的惨儿子。
他们别无他求,就希望顾黎野活着,好好活着。
你今天回陛下的话的时候,说的可以。其中一人赞许道,我还担心你听到陛下这么问要急眼,看来是我想多了。
顾黎野朝他苦笑一下:温先生想多了,我这些年早都练出来了。
这里面的人个个都对他有恩,每一位他都尊称先生。
唉不过,你也别太难过。另一人又端起茶杯吹了吹,说道,世态就是这样,有时候自身都难保,更别提替别人说话了。
顾黎野知道他在说什么,表情没什么变化。
另一人也接上了话茬,说:那谢小侯爷确实太不懂朝野规矩。也难怪,他幼时母亲去的早,老侯爷又不爱管他,就长脱了骨,成了这么个狂气东西,凤大人说他一身反骨倒也不是没道理。
顾黎野问:这话是凤大人进谏的?
啊。其中一人应了一声,看了一眼旁边监视的下人,觉得顾黎野这话可能有点飘,有点要去找凤家算账的味道,连忙轻咳了一声,道,怎么,你觉得凤大人这话可有错?
那当然没错。顾黎野笑说,凤大人可是陛下身边的亲臣,怎么会说错话呢?我在塞北行事时就早觉得谢小侯爷为人不端,只不过谢家威严太高,我不敢提就是了。
其中一人就叹了一声:唉,你地位确实太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顾黎野笑着说,是顾家造的孽,我活该受着。
不过,你不在意就好。陛下要对谢侯爷出手,我以为你会拦着他。温先生又说,毕竟你们二人一同在塞北抵御了外族,你从小没和别人打过交道,我担心你重情义,会不乐意呢。
先生这是哪里话。顾黎野笑得眼睛眯了起来,我和他有什么情义可言,我可不想为了他丢命。
他这一话一出,这群老臣们立刻喜笑颜开:对!这话就对了!
不要在乎什么情义不情义,那朝野腥风血雨的,那么在乎情义,早没命了!
所言极是啊!这情义不值钱,命才值钱呐!
你年纪轻轻,看得倒是通透!
这该扔的情义,就得扔!
就是这个理,保命才重要呐!
顾黎野从头到尾都在笑,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看起来,他似乎也觉得自己看得很透,高旁人一等。
但也只有他自己感受到了,这张笑的面具戴在脸上,有时真的很疼。疼得嘴角都抽了筋,握着茶杯的手都轻轻发抖。
而在这群老臣们的吵闹声中,顾黎野卧房里的一张信纸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桌面上。月色倾泻而入,照亮了书信的内容。
上面,被人划了一道力道极重的竖。
作者有话要说:早点睡么么哒
第152章 爱别离(五)
送走了那帮子老臣之后,顾黎野就坐在了书桌前,点上了一根烛,然后对着那张信纸发呆。
他的思绪被拉回了十五年前。
三年前,顾黎野从塞北回道了京城,十二年前的事,自然也就成了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他父亲顾辰声跪在地上,先帝要他弑父以示忠心。
说起来有些好笑,那时他握着剑,心里乱得像麻,但却有一个想法清晰又明亮,就那样被他亲手埋下了根。
以后一定要谋反。
他那时对着父亲握着剑,明明正在乱七八糟地想怎么下手怎么带着父亲逃脱,可却有另外一个想法很清晰地在脑海里回响。他想,等他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个皇帝的脑袋割下来吊在京城门口,让天下人都看看这天杀死顾府所有人的狗娘养的皇帝是个什么嘴脸。
他眼睛里有惊恐有害怕有恐惧,却也有一股仇恨在烧。这两样交织在他眼底,旁人只看得见他害怕,他父亲却把他的仇恨看得明明白白。
于是,顾辰声在大雨磅礴声里,亲口说出了此后缠了他无数个深夜睡梦的诅咒。
黎野。
他父亲声音沙哑,满身是血,额头上被人开了一刀,鲜血也流了满脸。他闭着一只眼,艰难地对他说。
顾家代代忠臣不可在你这里折掉。
他父亲说:记记好了你要忠,不可反。
那是顾辰声临死前最后留给他的话。
顾黎野闭了闭眼,复又睁开,看向摊在桌面上的信纸。
顾辰声忠了大半辈子,进谏了无数忠言。他总试图改变朝野甚至改变这朝野中的文武百官,想让所有人都清正廉洁,无数次向圣上进谏又劝诫百官改变,结果忠言逆耳,没几个人按着他的心思改变,反倒树敌无数,最后死时,不少人还觉得大快人心,称他果真不是个好东西。果然越是劝别人好的人,心里就越脏。
顾黎野儿时并不知晓这些,只觉得父亲是个好父亲,觉得他温柔好说话又喜欢操心,总担心他磕了碰了。但随着时间过去他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他竟然就开始想:父亲真是个愚忠之人。
他自己心里这样想,却并没有说过。
因为他的先生们都认同顾辰声,说他是个好忠臣,只可惜脑子顽固不懂变通,这才树敌无数,死了之后还一堆人冷嘲热讽,连他儿子也不放过。
他们也说,他们当时也是为了自保才撇掉情义对顾家弃之不顾的。为了补偿,就要对顾黎野好一些,再好一些,让他连同他父亲的份都一起活下去。
顾黎野有一段时间很迷茫,他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在这种监视环境下活扭曲了,一会儿又觉得父亲是真的愚忠。
他有时候真的不解,为什么要忠于一个杀了他举家上下的仇人和他子孙后代?
当他认定一个人不值得他去忠的时候,难道不可以选择不忠吗?
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大家只会告诉他,你是顾黎野,顾辰声是你爹,顾辰声是这样的,你就也该这样,因为子承父业,他忠,你也得忠。
这些日积月累的话加上顾辰声的遗言,把他心里仇恨的苗一下一下往下压,不让它破土不让它发芽不让它长脱了骨发狂。
在这些所有你千万不能恨圣上的话中,只有谢未弦告诉他,我等着你反。
当年,顾黎野回京的时候告诉谢未弦,会在京城里想办法提一下地位,让明纶放下心,等一切都安定下来之后,谢家再八抬大轿迎他进门也不迟。
他怕谢未弦被明纶盯上,所以不想太出风头。他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没底,就这样一拖拖了三年。他拖的心虚,谢未弦却从来不问他。他就在等,很安静的等。这人看起来急脾气,但是温柔起来能柔得见不到底。
没想到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顾黎野左拖右拖,可明纶最后还是盯上了谢未弦。
忠诚的诅咒纠缠了顾黎野日日夜夜,在那些先生的谆谆教导中,他一直觉得会因为这种事而挣扎烦恼的自己是活的不够通透,是他还年轻,他该学会不在意,也该对明天抱有希望。
可他总也抱不了希望,他觉得是自己扭曲,活的不通透。
他的挣扎到今天就到了头了。
顾黎野拿起了信纸。
在谢未弦受到威胁的那一刻,他忽然就没来由的想,活的不通透也好,太年轻也罢,活的扭曲了也没什么,通不通透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他们年轻,他们赤诚,他们忠诚于对方,这就够了。
活着与情义间,他选情义。
他没必要挣扎,也没必要纠结,更没必要自责自己活得不通透。他认为他的父亲愚忠,那就这么认为吧,就算他的想法是错的,那就错吧。他还年轻,活得不通透又何妨?
他头一次放开了一直以来自己为自己锁上的思考禁锢,让这些想法彻底又完全的破土而出,然后,这些压抑已久的思考瞬间拔地而起,没过几秒,就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顾黎野突然松了一口气,他突然感觉背上的枷锁轻了一些。
原来那所谓的枷锁,除了朝野百官赐给他的,还有他自己赐给自己的。
想通这些之后,他才发觉自己这一路走来所思所想都多么愚蠢。
顾黎野捏了捏手里的信纸,忽的笑了一声。
他又把信纸放回到了书桌上,压好之后,吹熄了烛火,转身上床睡觉。
一个下人一直端着烛台站在门口盯着他。见他翻身上床之后,又例行公事地等了一会儿,然后才打了个哈欠,转身也回房睡觉去了。
床上的顾黎野突然抬了抬身,往后看了一眼。
确定监视他的人已经走掉了之后,他这才坐了起来,看向对角那边摆着的书桌。
这个信该怎么送出去,是一个问题。
顾黎野难得的皱了皱眉,翻身下床,轻手轻脚地去翻出了外袍披上。
时时刻刻都有人关注着他这位罪臣之子。之前频繁给谢未弦寄信,还能被解释成他们两个同袍情深,可今日明纶摆明了要搞死谢未弦,那他在这种关头去寄信给谢未弦,不会令人生疑才怪。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在京城里寄信出去。
他把信纸折了几下,放在了信封里,然后悄悄打开了自己房门里的一扇窗户,翻了出去。
京城的驿站不能寄信。驿站是流通公文与寄信的地方,也是官家的,朝中的人都知道谢未弦要遭殃这件事了,明纶也肯定散了消息下去,如果有一封要给谢未弦的信出现在驿站里,那里的人肯定会上报。
那里是寄不成信了。
那就换一个地方或换一个方法。
如果要换一个还没听说明纶要给谢未弦定罪的地方的话,那就只有郊外了。可京城进来容易出去难,城关虽然有好几个,但是个个都有守卫严格把守,要出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这种身份出去更是不可能。
出去不能出去,寄信不能寄信,但,还有一个方法能让他在不必出去,也不必过城关的情况下,顺利让人把信交到谢未弦手里的方法。
驿站那里有明天就要加急运输到江南水城去的公文。他只要悄悄潜进去,把这封信夹在那些公文里,就可以让这信跟那些公文一起去到江南。
到时候,江南的驿站只要发现公文里夹了一封信,就会误以为是京城的驿站弄混了,自己就会替他把信送给谢未弦。
明纶虽然散布了消息下去,但手肯定还碰不着江南那边。等江南那边知道这件事时,谢未弦也肯定早收到信了。
顾黎野的算盘打的啪啪响。
他躲过顾府那些打着灯笼在夜里巡视的下人耳目,一路溜出了顾府,披着黑色的外袍行走在夜色里。夜很深了,道路上没有一个人。
驿站周围虽然门口有人把守,但是一向没人敢在天子脚下闯官家,也很少有人需要偷公文,夜里也只在这里安了两个人看着门口。而那人虽然站在门口好好守着,但却目光呆滞懒懒散散,张着个大嘴打哈欠。
顾黎野趁机溜进了驿站旁边的小道里。
一个守卫忽然转了转头:嗯?
他旁边的人转过头:怎么了?
没。那守卫又转回头来,说,感觉好像有个什么东西闪进去了。
耗子吧。
是吗?
是啊,最近总闹耗子,我夫人说的。
喔
顾黎野抻了抻外袍,转身又跑进了深处。
他跑到了驿站另一侧,确定这里不论怎么闹腾那两个守卫都不会听见之后,就伸出手去,费劲地翻了墙。他毕竟不是什么习武之人,小时候也过的压抑憋屈,连树都没爬过,这墙爬的可真是十分费劲,最后好不容易翻过来后,还一个手滑,直接倒栽葱栽在了驿站里。
顾黎野:
好痛。
他倒吸着凉气爬了起来,身残志坚地接着往驿站里跑。
他打开窗户跳了进去,借着月色找到了一柄烛台,点上了火后翻找了一番,在找到那些公文又把信塞了进去后,就吹灭烛火把它放回原地,又轻车熟路地翻了出去。
顾黎野又按照原路返回,艰难地翻了墙出去,躲过守卫的目光,溜回了顾府。
他走在路上,松了口气,揉了揉翻墙的时候被摔得痛死了的肩膀,感觉事情办完一身轻,回去的一路上都思忖着以后这路该怎么走。等走的离顾府近了的时候,他一拐弯,居然就见到了一帮子禁军。
而这些禁军之首,竟是凤恍。
顾黎野一愣。
夜安,顾公子。
凤恍笑着对他说,这夜半三更的,是去通风报信了吗?
那么,他说,我就请顾公子吃顿牢狱饭吧?
恋耽美
			这人面相阴柔,不知为何轻轻扬着嘴角,满脸都透着一股阴阳怪气的嘲讽劲儿,看着顾黎野的表情也十分的志在必得。
顾黎野记得这厮。这位名叫凤恍,是凤家长子。凤家代代都是皇上亲信,据说是代代忠臣。至于这忠里面有没有水分,据说就没有说了。
明纶性情敏感又没有主见,凤家的威信又高,这凤恍是说什么他信什么,估计就是他提议搞死谢未弦的。
顾黎野与他撞上视线之后,自觉惹不起这位,于是收回了目光,转身离开了。
然而,他却用余光瞟到了凤恍的笑。他笑意越发的明显,嘴角扬得越来越厉害。
顾黎野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
顾黎野回到了顾府。
黄昏的时候,有几个人和先生一起乌泱泱地涌到了顾府来。
他们都挤到了顾黎野的房间来。和往常一样,见这么多人来,两三个下人就从外面进来了,为这几人端了茶倒了水之后,就站到了一边,脸上身上都写满了我要监听。
这是顾黎野生活的常态,来的几个人也都习惯了。
来的人很少,且个个都是老人相,最年轻的那个看起来也至少有五十来岁了。
这些人都是少见的站在顾黎野这边的老臣。这些人个个忠臣,当年也都和顾黎野父亲关系极好,清楚他为人,也知道其中必定有隐情,自然也愿意替那冤死的老臣照顾他留下来的惨儿子。
他们别无他求,就希望顾黎野活着,好好活着。
你今天回陛下的话的时候,说的可以。其中一人赞许道,我还担心你听到陛下这么问要急眼,看来是我想多了。
顾黎野朝他苦笑一下:温先生想多了,我这些年早都练出来了。
这里面的人个个都对他有恩,每一位他都尊称先生。
唉不过,你也别太难过。另一人又端起茶杯吹了吹,说道,世态就是这样,有时候自身都难保,更别提替别人说话了。
顾黎野知道他在说什么,表情没什么变化。
另一人也接上了话茬,说:那谢小侯爷确实太不懂朝野规矩。也难怪,他幼时母亲去的早,老侯爷又不爱管他,就长脱了骨,成了这么个狂气东西,凤大人说他一身反骨倒也不是没道理。
顾黎野问:这话是凤大人进谏的?
啊。其中一人应了一声,看了一眼旁边监视的下人,觉得顾黎野这话可能有点飘,有点要去找凤家算账的味道,连忙轻咳了一声,道,怎么,你觉得凤大人这话可有错?
那当然没错。顾黎野笑说,凤大人可是陛下身边的亲臣,怎么会说错话呢?我在塞北行事时就早觉得谢小侯爷为人不端,只不过谢家威严太高,我不敢提就是了。
其中一人就叹了一声:唉,你地位确实太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顾黎野笑着说,是顾家造的孽,我活该受着。
不过,你不在意就好。陛下要对谢侯爷出手,我以为你会拦着他。温先生又说,毕竟你们二人一同在塞北抵御了外族,你从小没和别人打过交道,我担心你重情义,会不乐意呢。
先生这是哪里话。顾黎野笑得眼睛眯了起来,我和他有什么情义可言,我可不想为了他丢命。
他这一话一出,这群老臣们立刻喜笑颜开:对!这话就对了!
不要在乎什么情义不情义,那朝野腥风血雨的,那么在乎情义,早没命了!
所言极是啊!这情义不值钱,命才值钱呐!
你年纪轻轻,看得倒是通透!
这该扔的情义,就得扔!
就是这个理,保命才重要呐!
顾黎野从头到尾都在笑,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看起来,他似乎也觉得自己看得很透,高旁人一等。
但也只有他自己感受到了,这张笑的面具戴在脸上,有时真的很疼。疼得嘴角都抽了筋,握着茶杯的手都轻轻发抖。
而在这群老臣们的吵闹声中,顾黎野卧房里的一张信纸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桌面上。月色倾泻而入,照亮了书信的内容。
上面,被人划了一道力道极重的竖。
作者有话要说:早点睡么么哒
第152章 爱别离(五)
送走了那帮子老臣之后,顾黎野就坐在了书桌前,点上了一根烛,然后对着那张信纸发呆。
他的思绪被拉回了十五年前。
三年前,顾黎野从塞北回道了京城,十二年前的事,自然也就成了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他父亲顾辰声跪在地上,先帝要他弑父以示忠心。
说起来有些好笑,那时他握着剑,心里乱得像麻,但却有一个想法清晰又明亮,就那样被他亲手埋下了根。
以后一定要谋反。
他那时对着父亲握着剑,明明正在乱七八糟地想怎么下手怎么带着父亲逃脱,可却有另外一个想法很清晰地在脑海里回响。他想,等他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个皇帝的脑袋割下来吊在京城门口,让天下人都看看这天杀死顾府所有人的狗娘养的皇帝是个什么嘴脸。
他眼睛里有惊恐有害怕有恐惧,却也有一股仇恨在烧。这两样交织在他眼底,旁人只看得见他害怕,他父亲却把他的仇恨看得明明白白。
于是,顾辰声在大雨磅礴声里,亲口说出了此后缠了他无数个深夜睡梦的诅咒。
黎野。
他父亲声音沙哑,满身是血,额头上被人开了一刀,鲜血也流了满脸。他闭着一只眼,艰难地对他说。
顾家代代忠臣不可在你这里折掉。
他父亲说:记记好了你要忠,不可反。
那是顾辰声临死前最后留给他的话。
顾黎野闭了闭眼,复又睁开,看向摊在桌面上的信纸。
顾辰声忠了大半辈子,进谏了无数忠言。他总试图改变朝野甚至改变这朝野中的文武百官,想让所有人都清正廉洁,无数次向圣上进谏又劝诫百官改变,结果忠言逆耳,没几个人按着他的心思改变,反倒树敌无数,最后死时,不少人还觉得大快人心,称他果真不是个好东西。果然越是劝别人好的人,心里就越脏。
顾黎野儿时并不知晓这些,只觉得父亲是个好父亲,觉得他温柔好说话又喜欢操心,总担心他磕了碰了。但随着时间过去他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他竟然就开始想:父亲真是个愚忠之人。
他自己心里这样想,却并没有说过。
因为他的先生们都认同顾辰声,说他是个好忠臣,只可惜脑子顽固不懂变通,这才树敌无数,死了之后还一堆人冷嘲热讽,连他儿子也不放过。
他们也说,他们当时也是为了自保才撇掉情义对顾家弃之不顾的。为了补偿,就要对顾黎野好一些,再好一些,让他连同他父亲的份都一起活下去。
顾黎野有一段时间很迷茫,他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在这种监视环境下活扭曲了,一会儿又觉得父亲是真的愚忠。
他有时候真的不解,为什么要忠于一个杀了他举家上下的仇人和他子孙后代?
当他认定一个人不值得他去忠的时候,难道不可以选择不忠吗?
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大家只会告诉他,你是顾黎野,顾辰声是你爹,顾辰声是这样的,你就也该这样,因为子承父业,他忠,你也得忠。
这些日积月累的话加上顾辰声的遗言,把他心里仇恨的苗一下一下往下压,不让它破土不让它发芽不让它长脱了骨发狂。
在这些所有你千万不能恨圣上的话中,只有谢未弦告诉他,我等着你反。
当年,顾黎野回京的时候告诉谢未弦,会在京城里想办法提一下地位,让明纶放下心,等一切都安定下来之后,谢家再八抬大轿迎他进门也不迟。
他怕谢未弦被明纶盯上,所以不想太出风头。他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没底,就这样一拖拖了三年。他拖的心虚,谢未弦却从来不问他。他就在等,很安静的等。这人看起来急脾气,但是温柔起来能柔得见不到底。
没想到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顾黎野左拖右拖,可明纶最后还是盯上了谢未弦。
忠诚的诅咒纠缠了顾黎野日日夜夜,在那些先生的谆谆教导中,他一直觉得会因为这种事而挣扎烦恼的自己是活的不够通透,是他还年轻,他该学会不在意,也该对明天抱有希望。
可他总也抱不了希望,他觉得是自己扭曲,活的不通透。
他的挣扎到今天就到了头了。
顾黎野拿起了信纸。
在谢未弦受到威胁的那一刻,他忽然就没来由的想,活的不通透也好,太年轻也罢,活的扭曲了也没什么,通不通透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他们年轻,他们赤诚,他们忠诚于对方,这就够了。
活着与情义间,他选情义。
他没必要挣扎,也没必要纠结,更没必要自责自己活得不通透。他认为他的父亲愚忠,那就这么认为吧,就算他的想法是错的,那就错吧。他还年轻,活得不通透又何妨?
他头一次放开了一直以来自己为自己锁上的思考禁锢,让这些想法彻底又完全的破土而出,然后,这些压抑已久的思考瞬间拔地而起,没过几秒,就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顾黎野突然松了一口气,他突然感觉背上的枷锁轻了一些。
原来那所谓的枷锁,除了朝野百官赐给他的,还有他自己赐给自己的。
想通这些之后,他才发觉自己这一路走来所思所想都多么愚蠢。
顾黎野捏了捏手里的信纸,忽的笑了一声。
他又把信纸放回到了书桌上,压好之后,吹熄了烛火,转身上床睡觉。
一个下人一直端着烛台站在门口盯着他。见他翻身上床之后,又例行公事地等了一会儿,然后才打了个哈欠,转身也回房睡觉去了。
床上的顾黎野突然抬了抬身,往后看了一眼。
确定监视他的人已经走掉了之后,他这才坐了起来,看向对角那边摆着的书桌。
这个信该怎么送出去,是一个问题。
顾黎野难得的皱了皱眉,翻身下床,轻手轻脚地去翻出了外袍披上。
时时刻刻都有人关注着他这位罪臣之子。之前频繁给谢未弦寄信,还能被解释成他们两个同袍情深,可今日明纶摆明了要搞死谢未弦,那他在这种关头去寄信给谢未弦,不会令人生疑才怪。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在京城里寄信出去。
他把信纸折了几下,放在了信封里,然后悄悄打开了自己房门里的一扇窗户,翻了出去。
京城的驿站不能寄信。驿站是流通公文与寄信的地方,也是官家的,朝中的人都知道谢未弦要遭殃这件事了,明纶也肯定散了消息下去,如果有一封要给谢未弦的信出现在驿站里,那里的人肯定会上报。
那里是寄不成信了。
那就换一个地方或换一个方法。
如果要换一个还没听说明纶要给谢未弦定罪的地方的话,那就只有郊外了。可京城进来容易出去难,城关虽然有好几个,但是个个都有守卫严格把守,要出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这种身份出去更是不可能。
出去不能出去,寄信不能寄信,但,还有一个方法能让他在不必出去,也不必过城关的情况下,顺利让人把信交到谢未弦手里的方法。
驿站那里有明天就要加急运输到江南水城去的公文。他只要悄悄潜进去,把这封信夹在那些公文里,就可以让这信跟那些公文一起去到江南。
到时候,江南的驿站只要发现公文里夹了一封信,就会误以为是京城的驿站弄混了,自己就会替他把信送给谢未弦。
明纶虽然散布了消息下去,但手肯定还碰不着江南那边。等江南那边知道这件事时,谢未弦也肯定早收到信了。
顾黎野的算盘打的啪啪响。
他躲过顾府那些打着灯笼在夜里巡视的下人耳目,一路溜出了顾府,披着黑色的外袍行走在夜色里。夜很深了,道路上没有一个人。
驿站周围虽然门口有人把守,但是一向没人敢在天子脚下闯官家,也很少有人需要偷公文,夜里也只在这里安了两个人看着门口。而那人虽然站在门口好好守着,但却目光呆滞懒懒散散,张着个大嘴打哈欠。
顾黎野趁机溜进了驿站旁边的小道里。
一个守卫忽然转了转头:嗯?
他旁边的人转过头:怎么了?
没。那守卫又转回头来,说,感觉好像有个什么东西闪进去了。
耗子吧。
是吗?
是啊,最近总闹耗子,我夫人说的。
喔
顾黎野抻了抻外袍,转身又跑进了深处。
他跑到了驿站另一侧,确定这里不论怎么闹腾那两个守卫都不会听见之后,就伸出手去,费劲地翻了墙。他毕竟不是什么习武之人,小时候也过的压抑憋屈,连树都没爬过,这墙爬的可真是十分费劲,最后好不容易翻过来后,还一个手滑,直接倒栽葱栽在了驿站里。
顾黎野:
好痛。
他倒吸着凉气爬了起来,身残志坚地接着往驿站里跑。
他打开窗户跳了进去,借着月色找到了一柄烛台,点上了火后翻找了一番,在找到那些公文又把信塞了进去后,就吹灭烛火把它放回原地,又轻车熟路地翻了出去。
顾黎野又按照原路返回,艰难地翻了墙出去,躲过守卫的目光,溜回了顾府。
他走在路上,松了口气,揉了揉翻墙的时候被摔得痛死了的肩膀,感觉事情办完一身轻,回去的一路上都思忖着以后这路该怎么走。等走的离顾府近了的时候,他一拐弯,居然就见到了一帮子禁军。
而这些禁军之首,竟是凤恍。
顾黎野一愣。
夜安,顾公子。
凤恍笑着对他说,这夜半三更的,是去通风报信了吗?
那么,他说,我就请顾公子吃顿牢狱饭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