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错误举报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帝休(2

    赵忠张嘴就道:陛下有所不知
    刘宏苦着脸抬手打断他的话:赵常侍,朕知道,朕什么都知道。
    朕早说过糜爱卿年纪还小,你怎么就不能像体谅朕一样体谅他,非得逼他献上家财呢?
    赵忠闻言登时想起上一次刘宏教训他们时候说的那些,什么他只有朕了,什么他天真善良,什么你们刻薄恶毒之类的话语,到底抽搐着脸没有把隔夜的晚膳吐出来。
    刘宏说完又转头看向糜荏,决定各打五十大板:糜爱卿啊你也是,再怎么说赵常侍都是你的长辈,你怎能在那么多官吏面前下他脸面?
    糜荏抬眸看他,嗤笑一声:长辈?
    他如玉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动人的薄红,看的刘宏下意识发出了啊的单音。
    微臣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从别庄水稻开始,赵常侍便一直诬陷微臣,对微臣步步紧逼,甚至于今日还要当着文武百官之面夺取微臣家产。
    赵忠恼羞成怒:你放屁,本常侍没有!
    但糜荏没有再理会赵忠。
    他迈步上前,一把夺过刘宏搁在桌上的笔,随手扯了一大张宣纸刷刷写下一句话。而后啪一声将毛笔甩到赵忠身上,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十四个字跃然纸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刘宏怔怔看着这幅字。
    他惯喜爱书画之人,亲自征办过书法比赛,收藏着无数字帖。鸿都门学中更有不少写字好看的人,在朝中领着丰厚的俸禄。
    但他所喜爱的那些字,在糜荏的这幅狂草面前,忽然全都淡了!
    他的这幅字,观之有如龙蛇乘风而起,扶摇翻腾;又如雷霆乍然而至,惊绝天下。它来自于人间,又归咎于九天,带着几近蔑视一切的决然风骨,又蕴含郎朗乾坤的灵气。
    这世上竟有如此狂妄而绝美的字!
    这世上竟有如此狂妄而绝美之人!
    刘宏的呼吸不由急促起来。
    每当他感觉自己已经看透糜荏,他又会给自己一点惊喜感,使得他有如雾里探花般无法彻底掌控这个人。
    反了天了!赵忠被甩了一脸墨渍,跳脚痛骂,来人!给我将糜荏抓起来,我要处死他,即刻处死!
    回答他的是天子的大喊:住口!谁都不准动他!
    赵忠登时哑口无声。
    他滑稽地大张着嘴巴,僵硬着转过头去,傻呆呆看着上座天子:陛、陛下
    天子却一眼都没有看他,而是极为爱惜地抚着糜荏留下的这幅字:赵常侍,朕其实已经听说了。
    他将秋稻引入京都,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你却指稻为草,罢黜为他说话的官吏。若非是何进替他说话,朕甚至就被你蒙蔽过去了。
    如今他愿意献上家财赈灾,你却依旧不断逼迫他,甚至还要害他的性命。
    朕也不是什么是非不分的昏君啊赵常侍,你真的应当好生自省一番啦。
    语罢,他亲自下了诏书:责令河南丞糜荏监督赈灾一事,朝中官吏承诺的粮食与钱财,全部交由糜荏分配处理。至于起头人赵常侍,需拿出与糜荏对等的钱财。
    糜荏若拿出一千万钱,赵忠也要拿出这些。若是拿不出来,便收回先前赏赐,再从他田地中征收。
    这下轮到赵忠傻眼了。
    在此时此刻,他终于体会到了先前张让被气病时的那种荒唐与愤怒感觉,就好像有千万只蚂蚁疯狂啃噬着他的心脏,叫他难受的连双眼都红的滴出血来!
    赵忠噗通一声跪下哭诉道:陛下,臣家境贫寒,艰难险阻方才走到今日地步!一直以来臣等都忠心耿耿地伺候陛下,陛下切莫因糜荏这等小人行径而重责于臣
    回答他的是天子近乎冷漠的声音:好叫你知道,莫要做的太过。
    糜荏收到诏书,轻轻嗤笑了声。
    不枉费他写的那几个字。
    他先前买的一大批粮食很快被送府邸,是荀彧亲自送来的。
    荀氏本有归去颍川之意,如今因灾情滞留京洛,连带着荀彧也没有回去。糜荏若要收服这个人,这是最好的机会。
    文若,你曾同说要匡扶汉室,但匡扶汉室的根本不正是在于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么。糜荏道,但你可知,如今的百姓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
    他拉过荀彧的手,将一块令牌放进他的手心:去看看吧,看看他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地狱里。
    第二十八章
    被要求捐献赈灾钱粮后, 赵忠也被气病了。
    或许是这笔钱单独由赵忠出的缘故,张让听闻此事,居然诡异地感觉自己好受些许, 头不疼了胸不闷了,胃口好了更能起身走两步了。
    赵忠先前嘲笑他愚蠢, 自诩用点计谋就能对付糜荏,如今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叫人好一阵笑话。
    只是幸灾乐祸过后,张让心底随之升起的对糜荏的忌惮, 令人愈发头痛。
    这糜荏当初进京时谁都不曾将他放在眼中,以为他是可以随手玩弄的小子。现在他却深得天子宠爱,甚至隐有超过他们的趋势。
    不行, 他们不能再不以为意, 各自为政了。必须联合其余十位常侍,尽快除掉糜荏。
    圣旨下了两天,赵忠还想耍赖不愿付钱。
    哪怕富得油流, 他也根本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钱, 那些贱民是死是活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最后到底还是被逼着、按捺吐血的欲望将之折算成米粟麦豆, 差管家去凑。
    他的别庄里, 陈年的米、粟、麦,豆子一车车往外搬。一半是好的,一半已发霉,不能再给灾民吃。
    糜荏派遣军队一车车打开检查,将发霉的部分还给他,要他上缴剩余钱粮。赵忠还是不愿意, 便低价从别的常侍那儿买, 倒是将十常侍库存中的陈谷全部清空。
    多么匪夷所思啊。
    宁愿将谷子堆在仓库里腐烂发霉, 他们也不愿意拿出丁点儿去救济灾民。在他们的眼中,一个人的性命居然还比不上一捧米豆重要!
    荀彧跟着糜荏忙前忙后好几日,越是了解越是绝望。
    原来国库不是空虚,国家也并非贫穷,而是在眼皮底下被几十只蛀虫给蛀空了!而它的主人却将蛀虫引为益友,沉溺于蛀虫们讨好他时带来的欢乐!
    赈灾计划暂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 分是处理还在路上,不断朝京洛涌来的灾民。
    糜荏命军队护送大部分粮食与药草,前往京洛周遭郡县。他已令当地官府拦下未抵达京洛的灾民,劝阻灾民回乡。
    灾民若不愿散去,那便纷发干粮引导他们回乡。等他们回到乡中,当地官府会发放种子,令他们重新种上田地,保证日后生活。
    第二部 分则是需要处理京洛周遭的灾民,方法大致与第一部分相同。
    不过在这两部分人之间,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已无力跋涉,需要官府妥善安置。
    作为此次赈灾行动的指挥官,糜荏很快下达一系列命令,将各部门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没有他人插手,军队上行下效,效果十分显著。
    不过短短十日时间,京洛的情况已被彻底控制。
    原先堵塞拥挤的城门郊野,如今已恢复如初。身强体健的灾民大多已领着干粮跟随军队回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要照顾同行的老弱病残,被编成几个村落安置在京郊荒林处。
    军队帮他们造起屋子,开垦田地。成年男女们平日里跟着士兵干活,小孩老人们则前往赈灾处领取每日生活所需的粮食,家中若有人生病还能领取汤药。
    这是赈灾的第十一日,荀彧正在施粥。士兵们守护在旁,免得灾民哄抢。
    粮草大多被运往各郡县,京中不足,杂粮粥便煮的不算粘稠。每个人每日都能领取两碗,勉强能吃到四、五分饱。
    灾民们熟练的排起长队,一个一个分的很快。
    很快就轮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小孩穿着件破旧的蓝色衣裳,露出干巴巴的四肢,艰难抱着个豁了口的大瓦罐。
    荀彧认得他。
    前天和旁人闲聊得知,这小孩本出自富农之家,不必忧心生活,只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导致他家乡的全部田地颗粒未收。在吃完余粮后,他与族人被迫离开家乡寻找吃食。
    因为周遭官府起初将灾民拒之门外,他们只能跋山涉水朝京洛而来。他们走过大山河流,饿的头晕眼花,脚也被磨的鲜血直流;他们遭遇过狼群攻击,好不容易逃生,族人又依次染病
    如今几百人的乡族大多七零八散,他和他病弱的母亲相依为命。
    而这般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些簇拥在京洛城外衣衫褴褛的灾民,各有各的凄惨与痛苦。
    小孩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对米粥的渴望,荀彧瞧着,没忍住给他又添了一勺。
    他温和一笑:快回去陪你母亲吧。
    小孩子眼中划过一道惊喜,欣喜的啊啊了几句,像在感谢荀彧。
    小孩是个哑巴,不能说话。但他的眼睛又黑又亮,瘦巴巴小脸上洋溢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芒,叫人一见便觉愉悦。
    荀彧忍不住弯腰拍了拍小孩的脑袋,看他快步往回跑。他不能跑太慢,再等一会还要洗干净瓦罐过来领汤药,拿回去给母亲喝。
    荀彧瞧着小孩远去的背影,眼中含着温柔的笑意。
    他跟着忙上忙下,累瘦了一些,不过眼中依旧神采奕奕。
    他看着这些排着长队的灾民,见他们眼中都是欢喜与安定,不知就为何想起第一日看到这些灾民的模样。
    他们围绕在京都之外,眼神呆滞,满脸麻木不仁,宛如行尸走肉一般,看的荀彧心惊肉跳。
    好在现在的他们已经截然不同。他们脸上开始有了生气,眼中都带着希望之光。
    荀彧沉重的心情终于松懈下来。
    见今日这粥已施地差不多了,他便错开人流走入一旁树林里,想要短暂地呼吸一点清新的空气。
    许是一时兴起,他走的有些深入。索性身旁有六名侍卫,不会有什么差错。
    有风拂来。
    九月初的清风已经透着些许冷意,吹在人脸上,叫唇颊都有些僵硬。
    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是这风中似乎带着什么诱人的香味,等众人细嗅又不留痕迹。
    荀彧迟疑了一下,顺着风飘来的地方走去。
    越靠近,香味愈发浓郁。荀彧分明闻得出,这是肉的香味。
    还没等他想到什么,他便瞧见不远处有个火堆。边上没有人,只有缺了个豁口的瓦罐,以及几片残破的、眼熟的蓝色布料。
    还有一滩血,似乎是煮过什么东西。
    火堆后面有个极为隐蔽的山洞,若非有香味指引,荀彧都不能发现这里。想来就有人偷偷躲在山洞里,大口享受着这难得的美食。
    可方圆百里的东西早就被他们吃光了,一点漏网之鱼都没有,哪来的肉?
    一双黑亮的眼睛浮现在眼前,可怕的猜想浮现在荀彧脑中。
    在这瞬之间,一股冰冷从他的脚底板顺着浑身经络蔓延全身,叫他浑身都克制不住地战栗起来。
    他们,他一字字艰涩道,他们,是不是在吃人?
    他的话没能说完。有砂石般粗粝的东西压在他的心口,横亘在他的喉头,使得他每说一个字都觉痛苦不堪。
    护卫们阻拦他身前,不想让他去看这险恶的一幕:荀公子,我们回去吧。
    荀彧如坠冰窟,刺骨寒冷。
    他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豁地伸手推开挡在身前的侍从厉声道:让开,我必须看看他们到底在吃什么!
    糜荏收到这个消息已是片刻之后。
    他即刻放下手头事务,取了壶水便跟着侍从前往事发地。
    冲突已然结束。五名侍从们拔出利刃,围成一圈看管着里头的男人;三个长相老实、脏乱不堪的男人,则缩着脖子蹲在刀下可怜兮兮地瞧着他们。
    糜荏只瞥了一眼便收回视线,挥手命他们将人带回调查。
    林中很快只余一片平静。只有未曾散尽的气味,悄无声息地证明这几个男人曾在此地做过怎样的恶事。
    荀彧正扶着大树吐得昏天暗地。
    糜荏叹了口气,走过去轻抚他略显消瘦的脊背:还好吗,文若?
    荀彧摆摆手。正欲说话,又是一阵恶心泛上喉咙,叫他将胃里的酸水都吐了干净。
    糜荏将温水递给他:你先漱口,再喝一点。
    荀彧听话的照做了。
    他这会已吐不出什么东西,只能满面苍白地,虚弱地靠在树干上,才能让他好受些。
    糜荏等待片刻才道:先回去吧,晚些再谈其他。
    荀彧闻言豁然抬头。他一手狠狠抓住了糜荏的外衣,一手指着那即将燃尽的火堆。
    他们在吃人,他们在吃人!他双目赤红,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他们在吃人啊!
    他们说他们饿极了,便捡了一具尸/体来吃,可是那个瓦罐分明就是那个孩子的,那几块布料也是他身上的!
    他只是个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是个异常乖巧伶俐的孩子啊!他的母亲还在家中等他啊!
    荀彧攥紧了他的衣服,任由眼泪簌簌落下:我该早一点过来的,若是我能早一点,那个孩子就不会死!
    他受到的刺激过大,使得此刻的他深陷愧疚情绪难以自拔。
    他当然读过史书,知道饥荒元年有一种恶事名为易子而食,冰冷四个字就描绘出可怕的吃人行径。可当时眼睛看见的也不过只是这冷冰冰的四个字,略过便也罢了。
    与亲眼瞧见,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降灾祸,惩戒汉室。可这朝廷之中真正该受惩罚的奸贼,有哪一个收到过零丁半点责罚,还不是全部都由这天下百姓代为受之?
    然而百姓何其无辜,稚儿又何其无辜?为何明明是有恶人作恶,却最终要由得他们承受这所有一切的磨难?!
    这是苍天的不公,是世道的不公,更是汉室统治的不公!
    在这一刻,向来渴望倾尽一切扶持汉室的青年,第一次对自己的理想发出质疑。他拔出糜荏佩戴着的长剑,朝着皇宫方向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汉室不公,奸贼不死!我要亲手杀了他们,为这些死去的无辜百姓报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