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是我小媳妇儿——静呆望天(9)
徐妈妈发泄了半天,最后在徐爸爸的怀里愤愤然的一抹眼泪爬起来:我不管了还不行吗?我养好咱们帧帧就行了,我管别人孩子干嘛,费力不讨好的。还有徐桢,他们王老师说他们班上好多学生开始补英语了,咱们给徐桢也报上,什么英语、心算、游泳、画画、小提琴都报上,我看他还哪有时间玩。
徐爸爸皱了下眉头,压抑情绪和赌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显然这个时间徐妈妈听不进去任何劝导和理性分析。
所以徐爸爸想了想还是起身去煮了一锅清汤牛肉面,晚上儿子和媳妇儿因为以后能不能找弟弟玩的原因吵了一架,很显然儿子输了,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晚饭也没吃。媳妇儿肯定也没吃好。
半夜隔壁传来小孩子的哭声,不算厚的砖墙不隔音,清晰的哭声和一遍遍的要妈妈要哥哥一起传了过来。
徐妈妈闭着眼睛呼吸均匀,好像睡着了一样,但频繁的翻身动作还是暴露了她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徐桢要求吃蛋羹的时候,徐妈妈没吭声,却用小陆衍专用的不锈钢小碗蒸了一份,吃饭的时候对那碗没了踪影的蛋羹和儿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徐妈妈没给小徐桢说他和郑元荣的事,也没在拦着徐桢找陆衍,但她说到做到给徐桢报了两个班一个英语一个围棋,英语一三五,围棋二四六,无缝连接。
小徐桢跟陆衍玩的时间骤然减少,小陆衍不知道怎么回事,再见徐桢还是亲热的很:哥哥,哥哥的叫着,看见徐妈妈张着小手臂要抱抱。摸着额头上的伤口让徐妈妈给吹吹,在她怀里扭来扭去的撒娇。
徐妈妈被这样的小手臂一搂,本来就不硬的心就被蹭的软成一滩水,大人间的矛盾,小孩子知道什么啊。迁怒个孩子有什么意思。
自从小孩摔破头之后,郑元荣不知道怎么想的天天准时准点的去幼儿园接衍衍,徐妈妈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点失落和愧疚,总之心情很复杂。
现在小孩一如既往的亲近她,让她心里柔软不少。
徐妈妈亲亲他小脸,把小孩放下:去和哥哥玩吧。
徐妈妈收了雨具,进屋做饭,做好了又匆匆的披着雨具出门给徐爸爸送饭,今年连续下雨,已经一个多星期没见过太阳了,堤坝的水位高涨,眼瞅着就要破安全水位线了,镇上组织党员干部上前线抢险抗洪,徐爸爸是党员又是干部,自然在名单之列。
徐爸爸不能回家吃饭,徐妈妈只能来回奔波,她提着饭盒叮嘱徐桢:帧帧,妈妈去给你爸爸送饭,你别跟弟弟玩太久,赶紧写作业,锅里给你留了饭,你自己吃了,妈妈要是回来晚了,你就自己先睡,把门锁好,知道吗?
徐桢赶紧点头,他十岁了,懂事了不少,还贴心的叮嘱徐妈妈:妈妈,你放心吧,我能照顾我自己,你也小心点。让爸爸注意安全。
上次的事情虽然徐妈妈没说,但是后来徐爸爸跟他分析了下两家之间的关系和各自该负的责任,并且跟他说十岁虽然没成年,但是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而他如今还不足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妈妈替他受了委屈。
小徐桢听的一知半解,但他再找陆衍玩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跟郑元荣先打招呼了,因为弟弟不是他们家的孩子,就像别人找他玩也要跟妈妈说一声一样,他妈同意了才行。他抱着小陆衍在门口喊了一声:阿姨,我带衍衍回家玩一会,睡觉前送回来。
郑元荣在屋里应了一声。
徐桢就带着小孩回了家,如徐妈妈说的一样,雨势一点点的变大还伴着轰隆隆响的大雷,徐桢趴在窗口看了一会儿。徐妈妈还没回来,已经快十点了,小孩困得不停揉眼睛,拽着他往床边拖:睡,哥哥睡!
徐桢犹豫了一会儿,把小孩抱起来拍着他后背哄道:嗯,衍衍困了,哥哥抱着,睡吧!
小孩困得睁不开眼睛,在哥哥怀里拱了拱:哥哥也睡,一起睡!
徐桢等小孩睡着了,抱着去了隔壁。
到十一点的时候,徐桢也坚持不住了,给徐妈妈留了门自己也爬上床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道几点,徐桢醒了,屋子里漆黑一片,徐桢喊了两声妈妈没人应,徐妈妈还没回来,徐桢有点害怕,总觉得床尾处有个什么东西在动,徐桢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恰好外面一道闪电滑过,徐桢蓦然瞪大了眼睛,揭开被子跳下床抱起那个小东西:弟弟,你怎么过来了?
第15章 安置点
小陆衍光着脚丫子,穿着条小短裤正吭哧吭哧的往徐桢床上爬,被徐桢抱起来大概觉得安全了,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蹭蹭徐桢的脸,高兴的喊:哥哥!
徐桢抱着他过去把灯打开,略略心安了些,又去门外边看了,走廊里也是黑乎乎的,隔壁的门开了一条小缝,徐桢觉得小孩可能是半夜醒了看不见他,自己下床开门过来找他的。
这小破孩胆子越来越大了,徐桢在他屁.股上掐了一把:说,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乱跑?
小陆衍今年九月份就满四周岁了,肉嘟嘟的,个子不高,肉倒是不少,小孩往徐桢的怀里钻了钻,在他怀里模模糊糊的说:没乱跑,怕,找哥哥。
徐桢的心一下子就软了,抱着小孩回到床上,小孩躺在哥哥的小床上终于安心了,蹭蹭:睡,跟衍衍一起睡。
徐桢用被子把两人盖好,在他脑门上亲了下,轻声道:好,一起睡,哥哥陪衍衍睡,不怕。
小孩嗯了一声,抱着徐桢的胳膊不一会就睡着了。
徐桢抽出被小孩抱着的胳膊,从脖颈那穿过来拢住,这样小陆衍整个人都在他怀里了,热乎乎沉甸甸的的感觉让徐桢安心不少。迷迷糊糊的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天也没晴,徐桢醒的时候徐妈妈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做早饭,徐妈妈眼下青黑,面容憔悴,门口的雨衣上还滴着水,显然刚回来不久。
徐桢没瞧见徐爸爸,问他妈:爸爸呢?爸爸怎么没回来?
徐妈妈熬了粥,说:你爸爸还跟别的叔叔伯伯在堤坝那保护堤坝,得等雨停了才能回来。
徐桢点点头,吹凉了粥喂小陆衍,昨天学校就临时通知停课了,等雨停了在上课,徐桢没什么事就在家陪着陆衍玩。
徐妈妈做了早饭又提着保温桶匆匆忙忙走了,他们这小区一楼的几家住户已经进水了,要是雨在不停就麻烦了,镇上已经发了通知,通知他们这片地势洼的几个小区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
徐爸爸在危险的第一线准备,徐桢一个十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徐妈妈两边担心,来回跑,心力交瘁。好在徐桢这段时间懂事不少,两方老人都托人带话给他们说他们那一切都好,让他们不用惦记。
徐妈妈还能稍微轻松点。
这几天几乎全宁北市的人都在祈祷雨停,别再下了。但天往往不遂人愿,需要的时候不给,不需要的时候给个没完。
第三天,似乎是人们的祈求老天爷听见了,雨势减缓,从瓢泼大雨到淅沥小雨再到蒙蒙细雨,中午的时候竟然停了,虽然还是没有太阳,但至少不下雨了。
人们惊喜万分,一楼几栋地势稍洼点的几家赶紧趁着这会儿用小桶把家里的水往外淘,还有人趁着难得没雨的时间去市场买菜。
堤坝上好几天没合眼的男人们一个个都松了口气,一个小个子男人在沿河的台阶上坐下,也不管有没有水:总算是停了,昨天孩子他妈过来说家里都进水了,还好发现的及时,要不然新铺的地板都要泡坏了。
另一个接话:咱们这还好,我妈家住郊区的平房,听说那的水已经到炕了,家都冲的乱七八糟的,他妈他们都转移到村小学去了。
家冲了算什么,咱们镇孙家村的孙店臣知道吧?养鱼大户,听说鱼塘都被冲垮了,直接损失几十万。
人没事就是万幸了,钱什么的再挣就有了。
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闲话,心都松快了不少。
徐爸爸也松了一口气,计划着明天早上休息一天中午先去丈母娘家看看,帮着收拾收拾房子,送点青菜,后天早上在回自己爸妈那,确定下双方老人都没事,他这心才能真正的放下。
但徐爸爸这口气松的太早了点。老天爷只给了两个小时让大家放松心情,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随着远处一道闪电,蒙蒙细雨又开始了,到了七点多的时候雨势陡然变大。
所有人的心又沉了起来,政府大院里灯火通明,最终伴随着一声叹息和一句低沉的:通知转移!
宁北城开始忙碌起来。
通知转移的时候徐妈妈正深一脚浅一脚的从徐爸爸那往家里赶,徐桢自己在家里,到处都是手电筒的莹莹亮光,马路上的水已经漫过了膝盖,方向都不太好辨别。
徐妈妈一个不小心,一只脚踏进了水里的铁皮垃圾桶里,脚踝处钻心的疼,站都站不起来,幸好旁边有个小战士扶了她一把:大姐,小心点,没事吧?
徐妈妈试着动了动推开他:谢谢你啊,没事。
到处都是人,老人小孩救援的战士偶然碰到一两个认识的,徐妈妈便大声吼着问家里那边的情况,得知小区里也开始转移到时候,徐妈妈心急如焚,家里只有一个十岁大的孩子,她的赶紧回去。
心已经飞了,可脚步不前,越是着急越是出乱,徐妈妈一脚踏空整个人都摔进了水里,连泥再水的滚了一身,徐妈妈咬牙站起来,旁边的一个小战士扶着她,弯腰检查了下她的脚:大姐,你不能在走了,你的脚恐怕是伤到了骨头,这样走很危险的。
小战士随后一指喊:那边,那边我们有临时救援安置点,我带你过去。
徐妈妈:不行,我孩子还在家呢,我得回去。
小战士抹了一把脸,喊:你这样子怎么回事?别说找你孩子,就是你自己都危险。
徐妈妈也不说话了,她的留着体力回家,小战士追了两步:大姐,给我你家的地址,我保证把你孩子安全带出来。
得知徐家在三楼,小战士安慰她:大姐,您放心吧,三楼暂时还是安全的,我们已经有战友去接人了,没准你回去也白跑,等你千辛万苦到家的时候,你家孩子可能被我战友送到安置点了。
徐妈妈脚疼的站不住,心知小战士说的是实话,在着急也只能先去安置点了。
果然在那里见到了不少熟人,徐妈妈还看见了同样心急如焚的郑元荣,两人对视一眼,也顾不得前嫌,同时:帧帧和衍衍(畅畅)和你在一起吗?
第16章 病啊
一连下了一个星期雨,楼里几乎大部分人家都断了顿,粮食倒是还够,青菜谁家也没有了。郑元荣趁着天晴的这会赶紧提着篮子去买菜,郑元荣怕小孙女淋雨生病哄着她自己在家玩积木,自己去了菜市场。
不巧的是刚买完菜就被大雨截在了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本想等雨小点再走,谁知道雨越下越大,她挣扎着回去半路被救援人员接到了安置点。
就在这里遇见了徐桢妈妈。
两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孩子,默默的的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相对无言,每次安置点一有人送过来的时候徐妈妈就赶紧一跛一跛的跑出去看看,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郑元荣实在是扛不主压力了,带着哭腔问徐妈妈:你说..我的畅畅不会有事吧?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她要有什么事,我可怎么办?我这么拼命赚钱不都是为了她吗?
徐妈妈本就心烦,听着旁边哭唧唧的声音更是烦的不行,索性起身去了门口等,又一辆车过来了,徐妈妈眼睛一亮,赶紧过去,一个小战士从驾驶室里跳下来,徐妈妈认出来就是路上那个小战士,连忙过去扒着门往里看:同志,救援到我家那片了吗?看见我孩子了吗?
小战士显然还记得她,抱了一个小孩子下来,然后才回道:大姐我去了你家,你家已经没人了,估计是我战友把孩子接过来了,一会我帮你在安置点找找。
徐妈妈眼前一黑,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徐妈妈心慌的连道歉谢没顾上,无头苍蝇一样,喃喃:我..我去找找,一定没事的,帧帧很聪明,他一定没事的。
凌晨两点,整个安置点都没找到人,徐妈妈待不住了,找了块厚布把脚绑好,一拐一拐的冒着大雨出去,郑元荣拦都拦不住。
妈妈大风大雨中好像有人在喊。
徐妈妈动作顿了下:妈妈!徐妈妈蓦然转身,一个没穿雨衣的男人带着徐桢和李小畅过来。
徐妈妈几步上前,上前搂住徐桢,眼泪磅礴:帧帧都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徐桢整个人被大号的黑色胶皮雨衣盖住,旁边牵着李小畅,胸口那鼓鼓的一大包,伸手给妈妈擦眼泪:别哭,妈妈,我没事,是叔叔带我和弟弟来这的。
小徐桢一边安慰徐妈妈一边告诉她家里一楼的楼道都进水了,是叔叔把他们抱到了皮艇上然后又去救了别人。
旁边的男人只确定了下他们的关系,然后就急匆匆的又走进了雨里,徐妈妈追着喊了两句谢谢,那人摆了摆手。
徐妈妈带小徐桢进了屋,才发现即使穿了雨衣,小徐桢的身上也湿透了,头发一缕一缕的滴着水,从脸上滑下来,小胳膊上都是细小的口子,穿着短裤的腿上不知道被什么刮伤了,一道口子泛着白,徐妈妈心疼又自责。
徐妈妈让小徐桢坐下,解他胸口处的大包。
徐桢小心翼翼打开最外面的黑色雨衣,里面是一层薄薄的小毯子揭开里面是一大块塑料布用绳子绑在身上,塑料布下是一件徐桢的外衣,衣服底下一张胖嘟嘟的小脸睡得安然,徐桢让妈妈帮忙把弟弟抱出来放在床上,徐妈妈
摸了摸小孩的手脚,暖暖的干干的。没有沾到一滴雨。
徐妈妈眼泪一下子就喷了出来,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徐桢觉得安全了跟妈妈细说:我和弟弟还没睡呢,外面就有叔叔喊发水了,让我们去别的安全的地方,他们在楼门口等我们。
徐桢蹭蹭徐妈妈。有点不好意思:我..我没找到雨衣,就用阳台上盖白菜的塑料布把弟弟包起来了。
徐妈妈打来一盆干净的水给儿子洗沾了脏东西的伤口,一边忍着眼泪一边道:你..是叔叔帮你把弟弟绑在你胸口的吗?
徐桢摇摇头:不是啊,我怕外面风太大把弟弟吹跑了,所以把他绑在胸口这样风大了我和弟弟也不会分开。
恋耽美
徐爸爸皱了下眉头,压抑情绪和赌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显然这个时间徐妈妈听不进去任何劝导和理性分析。
所以徐爸爸想了想还是起身去煮了一锅清汤牛肉面,晚上儿子和媳妇儿因为以后能不能找弟弟玩的原因吵了一架,很显然儿子输了,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晚饭也没吃。媳妇儿肯定也没吃好。
半夜隔壁传来小孩子的哭声,不算厚的砖墙不隔音,清晰的哭声和一遍遍的要妈妈要哥哥一起传了过来。
徐妈妈闭着眼睛呼吸均匀,好像睡着了一样,但频繁的翻身动作还是暴露了她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徐桢要求吃蛋羹的时候,徐妈妈没吭声,却用小陆衍专用的不锈钢小碗蒸了一份,吃饭的时候对那碗没了踪影的蛋羹和儿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徐妈妈没给小徐桢说他和郑元荣的事,也没在拦着徐桢找陆衍,但她说到做到给徐桢报了两个班一个英语一个围棋,英语一三五,围棋二四六,无缝连接。
小徐桢跟陆衍玩的时间骤然减少,小陆衍不知道怎么回事,再见徐桢还是亲热的很:哥哥,哥哥的叫着,看见徐妈妈张着小手臂要抱抱。摸着额头上的伤口让徐妈妈给吹吹,在她怀里扭来扭去的撒娇。
徐妈妈被这样的小手臂一搂,本来就不硬的心就被蹭的软成一滩水,大人间的矛盾,小孩子知道什么啊。迁怒个孩子有什么意思。
自从小孩摔破头之后,郑元荣不知道怎么想的天天准时准点的去幼儿园接衍衍,徐妈妈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点失落和愧疚,总之心情很复杂。
现在小孩一如既往的亲近她,让她心里柔软不少。
徐妈妈亲亲他小脸,把小孩放下:去和哥哥玩吧。
徐妈妈收了雨具,进屋做饭,做好了又匆匆的披着雨具出门给徐爸爸送饭,今年连续下雨,已经一个多星期没见过太阳了,堤坝的水位高涨,眼瞅着就要破安全水位线了,镇上组织党员干部上前线抢险抗洪,徐爸爸是党员又是干部,自然在名单之列。
徐爸爸不能回家吃饭,徐妈妈只能来回奔波,她提着饭盒叮嘱徐桢:帧帧,妈妈去给你爸爸送饭,你别跟弟弟玩太久,赶紧写作业,锅里给你留了饭,你自己吃了,妈妈要是回来晚了,你就自己先睡,把门锁好,知道吗?
徐桢赶紧点头,他十岁了,懂事了不少,还贴心的叮嘱徐妈妈:妈妈,你放心吧,我能照顾我自己,你也小心点。让爸爸注意安全。
上次的事情虽然徐妈妈没说,但是后来徐爸爸跟他分析了下两家之间的关系和各自该负的责任,并且跟他说十岁虽然没成年,但是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而他如今还不足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妈妈替他受了委屈。
小徐桢听的一知半解,但他再找陆衍玩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跟郑元荣先打招呼了,因为弟弟不是他们家的孩子,就像别人找他玩也要跟妈妈说一声一样,他妈同意了才行。他抱着小陆衍在门口喊了一声:阿姨,我带衍衍回家玩一会,睡觉前送回来。
郑元荣在屋里应了一声。
徐桢就带着小孩回了家,如徐妈妈说的一样,雨势一点点的变大还伴着轰隆隆响的大雷,徐桢趴在窗口看了一会儿。徐妈妈还没回来,已经快十点了,小孩困得不停揉眼睛,拽着他往床边拖:睡,哥哥睡!
徐桢犹豫了一会儿,把小孩抱起来拍着他后背哄道:嗯,衍衍困了,哥哥抱着,睡吧!
小孩困得睁不开眼睛,在哥哥怀里拱了拱:哥哥也睡,一起睡!
徐桢等小孩睡着了,抱着去了隔壁。
到十一点的时候,徐桢也坚持不住了,给徐妈妈留了门自己也爬上床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道几点,徐桢醒了,屋子里漆黑一片,徐桢喊了两声妈妈没人应,徐妈妈还没回来,徐桢有点害怕,总觉得床尾处有个什么东西在动,徐桢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恰好外面一道闪电滑过,徐桢蓦然瞪大了眼睛,揭开被子跳下床抱起那个小东西:弟弟,你怎么过来了?
第15章 安置点
小陆衍光着脚丫子,穿着条小短裤正吭哧吭哧的往徐桢床上爬,被徐桢抱起来大概觉得安全了,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蹭蹭徐桢的脸,高兴的喊:哥哥!
徐桢抱着他过去把灯打开,略略心安了些,又去门外边看了,走廊里也是黑乎乎的,隔壁的门开了一条小缝,徐桢觉得小孩可能是半夜醒了看不见他,自己下床开门过来找他的。
这小破孩胆子越来越大了,徐桢在他屁.股上掐了一把:说,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乱跑?
小陆衍今年九月份就满四周岁了,肉嘟嘟的,个子不高,肉倒是不少,小孩往徐桢的怀里钻了钻,在他怀里模模糊糊的说:没乱跑,怕,找哥哥。
徐桢的心一下子就软了,抱着小孩回到床上,小孩躺在哥哥的小床上终于安心了,蹭蹭:睡,跟衍衍一起睡。
徐桢用被子把两人盖好,在他脑门上亲了下,轻声道:好,一起睡,哥哥陪衍衍睡,不怕。
小孩嗯了一声,抱着徐桢的胳膊不一会就睡着了。
徐桢抽出被小孩抱着的胳膊,从脖颈那穿过来拢住,这样小陆衍整个人都在他怀里了,热乎乎沉甸甸的的感觉让徐桢安心不少。迷迷糊糊的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天也没晴,徐桢醒的时候徐妈妈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做早饭,徐妈妈眼下青黑,面容憔悴,门口的雨衣上还滴着水,显然刚回来不久。
徐桢没瞧见徐爸爸,问他妈:爸爸呢?爸爸怎么没回来?
徐妈妈熬了粥,说:你爸爸还跟别的叔叔伯伯在堤坝那保护堤坝,得等雨停了才能回来。
徐桢点点头,吹凉了粥喂小陆衍,昨天学校就临时通知停课了,等雨停了在上课,徐桢没什么事就在家陪着陆衍玩。
徐妈妈做了早饭又提着保温桶匆匆忙忙走了,他们这小区一楼的几家住户已经进水了,要是雨在不停就麻烦了,镇上已经发了通知,通知他们这片地势洼的几个小区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
徐爸爸在危险的第一线准备,徐桢一个十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徐妈妈两边担心,来回跑,心力交瘁。好在徐桢这段时间懂事不少,两方老人都托人带话给他们说他们那一切都好,让他们不用惦记。
徐妈妈还能稍微轻松点。
这几天几乎全宁北市的人都在祈祷雨停,别再下了。但天往往不遂人愿,需要的时候不给,不需要的时候给个没完。
第三天,似乎是人们的祈求老天爷听见了,雨势减缓,从瓢泼大雨到淅沥小雨再到蒙蒙细雨,中午的时候竟然停了,虽然还是没有太阳,但至少不下雨了。
人们惊喜万分,一楼几栋地势稍洼点的几家赶紧趁着这会儿用小桶把家里的水往外淘,还有人趁着难得没雨的时间去市场买菜。
堤坝上好几天没合眼的男人们一个个都松了口气,一个小个子男人在沿河的台阶上坐下,也不管有没有水:总算是停了,昨天孩子他妈过来说家里都进水了,还好发现的及时,要不然新铺的地板都要泡坏了。
另一个接话:咱们这还好,我妈家住郊区的平房,听说那的水已经到炕了,家都冲的乱七八糟的,他妈他们都转移到村小学去了。
家冲了算什么,咱们镇孙家村的孙店臣知道吧?养鱼大户,听说鱼塘都被冲垮了,直接损失几十万。
人没事就是万幸了,钱什么的再挣就有了。
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闲话,心都松快了不少。
徐爸爸也松了一口气,计划着明天早上休息一天中午先去丈母娘家看看,帮着收拾收拾房子,送点青菜,后天早上在回自己爸妈那,确定下双方老人都没事,他这心才能真正的放下。
但徐爸爸这口气松的太早了点。老天爷只给了两个小时让大家放松心情,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随着远处一道闪电,蒙蒙细雨又开始了,到了七点多的时候雨势陡然变大。
所有人的心又沉了起来,政府大院里灯火通明,最终伴随着一声叹息和一句低沉的:通知转移!
宁北城开始忙碌起来。
通知转移的时候徐妈妈正深一脚浅一脚的从徐爸爸那往家里赶,徐桢自己在家里,到处都是手电筒的莹莹亮光,马路上的水已经漫过了膝盖,方向都不太好辨别。
徐妈妈一个不小心,一只脚踏进了水里的铁皮垃圾桶里,脚踝处钻心的疼,站都站不起来,幸好旁边有个小战士扶了她一把:大姐,小心点,没事吧?
徐妈妈试着动了动推开他:谢谢你啊,没事。
到处都是人,老人小孩救援的战士偶然碰到一两个认识的,徐妈妈便大声吼着问家里那边的情况,得知小区里也开始转移到时候,徐妈妈心急如焚,家里只有一个十岁大的孩子,她的赶紧回去。
心已经飞了,可脚步不前,越是着急越是出乱,徐妈妈一脚踏空整个人都摔进了水里,连泥再水的滚了一身,徐妈妈咬牙站起来,旁边的一个小战士扶着她,弯腰检查了下她的脚:大姐,你不能在走了,你的脚恐怕是伤到了骨头,这样走很危险的。
小战士随后一指喊:那边,那边我们有临时救援安置点,我带你过去。
徐妈妈:不行,我孩子还在家呢,我得回去。
小战士抹了一把脸,喊:你这样子怎么回事?别说找你孩子,就是你自己都危险。
徐妈妈也不说话了,她的留着体力回家,小战士追了两步:大姐,给我你家的地址,我保证把你孩子安全带出来。
得知徐家在三楼,小战士安慰她:大姐,您放心吧,三楼暂时还是安全的,我们已经有战友去接人了,没准你回去也白跑,等你千辛万苦到家的时候,你家孩子可能被我战友送到安置点了。
徐妈妈脚疼的站不住,心知小战士说的是实话,在着急也只能先去安置点了。
果然在那里见到了不少熟人,徐妈妈还看见了同样心急如焚的郑元荣,两人对视一眼,也顾不得前嫌,同时:帧帧和衍衍(畅畅)和你在一起吗?
第16章 病啊
一连下了一个星期雨,楼里几乎大部分人家都断了顿,粮食倒是还够,青菜谁家也没有了。郑元荣趁着天晴的这会赶紧提着篮子去买菜,郑元荣怕小孙女淋雨生病哄着她自己在家玩积木,自己去了菜市场。
不巧的是刚买完菜就被大雨截在了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本想等雨小点再走,谁知道雨越下越大,她挣扎着回去半路被救援人员接到了安置点。
就在这里遇见了徐桢妈妈。
两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孩子,默默的的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相对无言,每次安置点一有人送过来的时候徐妈妈就赶紧一跛一跛的跑出去看看,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郑元荣实在是扛不主压力了,带着哭腔问徐妈妈:你说..我的畅畅不会有事吧?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她要有什么事,我可怎么办?我这么拼命赚钱不都是为了她吗?
徐妈妈本就心烦,听着旁边哭唧唧的声音更是烦的不行,索性起身去了门口等,又一辆车过来了,徐妈妈眼睛一亮,赶紧过去,一个小战士从驾驶室里跳下来,徐妈妈认出来就是路上那个小战士,连忙过去扒着门往里看:同志,救援到我家那片了吗?看见我孩子了吗?
小战士显然还记得她,抱了一个小孩子下来,然后才回道:大姐我去了你家,你家已经没人了,估计是我战友把孩子接过来了,一会我帮你在安置点找找。
徐妈妈眼前一黑,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徐妈妈心慌的连道歉谢没顾上,无头苍蝇一样,喃喃:我..我去找找,一定没事的,帧帧很聪明,他一定没事的。
凌晨两点,整个安置点都没找到人,徐妈妈待不住了,找了块厚布把脚绑好,一拐一拐的冒着大雨出去,郑元荣拦都拦不住。
妈妈大风大雨中好像有人在喊。
徐妈妈动作顿了下:妈妈!徐妈妈蓦然转身,一个没穿雨衣的男人带着徐桢和李小畅过来。
徐妈妈几步上前,上前搂住徐桢,眼泪磅礴:帧帧都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徐桢整个人被大号的黑色胶皮雨衣盖住,旁边牵着李小畅,胸口那鼓鼓的一大包,伸手给妈妈擦眼泪:别哭,妈妈,我没事,是叔叔带我和弟弟来这的。
小徐桢一边安慰徐妈妈一边告诉她家里一楼的楼道都进水了,是叔叔把他们抱到了皮艇上然后又去救了别人。
旁边的男人只确定了下他们的关系,然后就急匆匆的又走进了雨里,徐妈妈追着喊了两句谢谢,那人摆了摆手。
徐妈妈带小徐桢进了屋,才发现即使穿了雨衣,小徐桢的身上也湿透了,头发一缕一缕的滴着水,从脸上滑下来,小胳膊上都是细小的口子,穿着短裤的腿上不知道被什么刮伤了,一道口子泛着白,徐妈妈心疼又自责。
徐妈妈让小徐桢坐下,解他胸口处的大包。
徐桢小心翼翼打开最外面的黑色雨衣,里面是一层薄薄的小毯子揭开里面是一大块塑料布用绳子绑在身上,塑料布下是一件徐桢的外衣,衣服底下一张胖嘟嘟的小脸睡得安然,徐桢让妈妈帮忙把弟弟抱出来放在床上,徐妈妈
摸了摸小孩的手脚,暖暖的干干的。没有沾到一滴雨。
徐妈妈眼泪一下子就喷了出来,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徐桢觉得安全了跟妈妈细说:我和弟弟还没睡呢,外面就有叔叔喊发水了,让我们去别的安全的地方,他们在楼门口等我们。
徐桢蹭蹭徐妈妈。有点不好意思:我..我没找到雨衣,就用阳台上盖白菜的塑料布把弟弟包起来了。
徐妈妈打来一盆干净的水给儿子洗沾了脏东西的伤口,一边忍着眼泪一边道:你..是叔叔帮你把弟弟绑在你胸口的吗?
徐桢摇摇头:不是啊,我怕外面风太大把弟弟吹跑了,所以把他绑在胸口这样风大了我和弟弟也不会分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