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 >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
错误举报

——(97)

    虽然报社一直在说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即便是一个铜板,也是对绍城百姓的帮助这样的话。
    但众人看着那明细上,几十两银子、几两银子、甚至是几百文钱的内容,内心都有着隐隐的着急。
    这样你一点我一点,要捐到猴年马月去?
    要是到最后,大家的捐款依旧不够绍城用,该怎么办?
    现在在看到这些商家们大手笔的捐款数量后,他们也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了。
    只要这样的商家多一点点,相信绍城所需要的银钱,很快便能凑足。
    除了这些百姓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那便是众人心中风光霁月,视钱财为粪土的温清霄温六公子。
    王妃如何知道,这些人会主动捐款?
    昨日顾砚书从秦戮口中得知国库空虚对厉王府影响重大的时候,便直接找上了温清霄来布局今日之事。
    当时温清霄便提过,依靠百姓的力量或许可以,但速度会慢上许多。
    绍城之事刻不容缓,恐怕等不了这么久。
    当时顾砚书便同温清霄说,百姓的捐款自然是等不了,但其他商家的大额捐款,却可以来的很快。
    今日温清霄见捐款已经进行了小半天,那些掌柜依旧没有一点动静,还以为是顾砚书想错了。
    没想到仅仅从花想容以及琳琅阁的掌柜回去后,不过是几炷香的功夫,这些掌柜便接二连三地来了。
    对于温清霄这个问题,顾砚书只露出了一个成竹在胸的笑容:
    自然是因为我懂他们。
    作为曾经末世的首富,顾砚书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商人,自然是明白商人心里在想什么。
    有陶然居邀月阁打头阵,又让姚娘子说服花想容以及琳琅阁添油加火,这些掌柜不上钩都难。
    至于万一算错了,顾砚书也有后手。
    大不了将这些掌柜约在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捐款的重要性,让他们自愿捐款便是了。
    其实若不是取消征兵之事迫在眉睫,今日若是做不出成效,这件事便会尘埃落定,顾砚书还真想同这些掌柜周旋一番。
    京城本就是天子脚下,皇上的耳目众多,顾砚书以及《京都日报》闹出的这番动静又声势浩荡,自然是瞒不过皇宫的眼睛。
    甚至还不等早朝结束,皇上便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顾软软:谁都别想以国库空虚为借口打厉王府的主意,你们,捐不捐款?
    各掌柜:捐!我们捐!马上就捐!
    110、第一百一十章
    日报募捐的消息传入皇宫的时候,朝臣们依旧在为了取消征兵之事争论不休。
    看着殿中互相寸步不让的双方官员,皇帝同样觉得头疼不已。
    如同朝臣们所猜想的那般,皇帝心中的确更加趋向于取消今年的征兵。
    但也如同反对的朝臣所说的那般。
    征兵是天齐百年来的传统,贸然取消,定然会引起百姓们的胡乱猜测。
    所以对于皇上来说,要下明旨,就还差这最后一把火。
    这最后一把火,皇帝自然是希望由秦戮来添的。
    毕竟无论是秦戮的战功还是秦戮在军中的威望,都不容小觑。
    只要他肯开口,赞同今年取消征兵之事,那旁人心中就算是再不愿,也不好再说什么。
    然而从今日上朝开始,秦戮就做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论皇帝给了他多少言语和眼神的明示暗示,秦戮都通通当做没有听到没有看到。
    总之一句话,就是装死。
    这番表现,可把皇帝气了个够呛。
    眼见着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朝臣们争论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变得小了许多。
    就在朝堂上的气氛压抑到顶点的时候,突然有一侍卫打扮的模样从殿外疾步走了进来,说是有要事相报。
    随后,又给皇上呈了一道奏折。
    对于来人,大臣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从其服饰便能看出,这是御前侍卫的一支,平日里除了保护皇上的安全之外,还负责收集京中的各处情报。
    现在此人在早朝期间来递交奏折,难道是京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不成?
    想到刚刚皇上阴沉的眼神,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向后缩了缩。
    希望这个消息不要太坏,否则他们难免不会被迁怒。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出乎意料的,便是皇上在看过奏折后,原不仅没有生气,就连原本紧绷不已的表情,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在看完奏折上最后一行话后,皇帝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直接赞叹出声:
    好,好啊!
    皇上这番反应,直接勾起了朝臣们心中的好奇。
    自从绍城雪灾的消息传回之后,皇上的心里便一直压着火,特别是在国库告急,发现赈灾的银钱无以为继的时候,皇上的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难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还能有什么消息,可以让皇上如此高兴?
    皇上就像是知道这些大臣心里在想什么似的,也没有让他们猜测太久,直接看向了站在殿内的秦戮:
    老三。
    儿臣在。
    秦戮上前一步,微微俯身。
    你来猜猜看,这道奏折写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一旦皇上提出猜猜看之类的想法时,被提问的那人便要小心了。
    因为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话,恐怕就是万劫不复。
    但现下的情况,明显不能用寻常情况来套。
    单单从皇上这个语气和表情,便能看出,这个让其龙心大悦的消息,定然与厉王殿下有关。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厉王说什么,应当都不会错。
    于是众人连忙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秦戮身上,想知道厉王到底做了什么。
    秦戮则是微微沉默了片刻,才开口:
    回父皇,儿臣不知。
    而皇上的心情显然很好,即使碰了这个一个软钉子,依旧不肯放弃,继续追问:
    你就真的一点儿都猜不到?
    皇帝询问了第二遍,这一次秦戮要再说什么不知道到的话,那就真的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在思索了片刻后,秦戮稍显迟疑地说出了一个猜测:
    或许,是绍城的赈灾款有了着落?
    此话一出,大臣们心中直接被惊了一跳。
    这厉王殿下也太敢猜了吧?
    现在皇上心情好不容易好一些,怎么又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提到绍城的赈灾款?
    就在大臣们以为皇上的好心情就要到此为止的时候,谁料皇帝却直接大笑了几声:
    哈哈哈,朕就知道,你小子肯定知道!
    语气中,带着一点得意,以及对秦戮的纵容。
    这下别说是其他大臣了,就是秦戮本人,也有些意外。
    他刚刚会说奏折上的内容与赈灾款有关,到底还是因为昨日顾砚书同他说的那番话。
    但是说出这个答案,秦戮心中也有些不确定,毕竟昨日到现在,还不到一日的时间。
    皇上可不管其他人想什么,只高兴地挥了挥手:
    小得子,把这奏折念给诸位爱卿听听,也让诸爱卿高兴高兴!
    是!
    王公公连忙上前,将那奏折接了过来,微微清了清嗓音,便将奏折打开,大声朗读着上面的内容。
    不一会儿,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这赈灾的钱是怎么来的了。
    不仅如此,那侍卫递上来的奏折之中,甚至还有现在的报社募捐到的捐款数额。
    截止奏折送进来之前,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京都日报》已经筹集到了上百万的捐款。
    最关键的是,这个数字现在还在以让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上涨。
    听到最后的这个数字,即便是平日里做事异常沉稳的臣子们,此时也有些激动。
    年轻一些的,甚至完全忘记了皇上还在殿上坐着,忍不住惊叹出声:
    妙啊!咱们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这样一来,绍城之事,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皇上正因为这一笔如久旱甘露一般的钱款而喜悦不已,完全不在意臣子的这一点无礼。
    而在短暂的高兴之后,大臣们也都收起了自己心中的激动,恢复了正经的模样。
    别看现在《京都日报》只筹集到了上百万的捐款,但别忘记了,那奏折最后也说了,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
    况且就退一万步说,即便到最后只有这一百多万两,那也足够朝廷做上许多事情了。
    至少在给绍城赈灾之时,便能轻松许多。
    绍城雪灾的赈灾没有问题之后,那今年的征兵是否就能够顺利举行了?
    然而还不等心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便见户部尚书一个跨步上前:
    启奏皇上,《京都日报》此举的确可以解现下绍城的燃眉之急,然于国库而言,这同样是杯水车薪。结合国库现下的实际情况,微臣依旧以为,可以取消今年的招兵事宜。
    此话一出,顿时便引来了不少大臣的赞同。
    有说这笔钱看似不少,但实际上却不多的。
    有说这次绍城的事便是一个警示,告诉他们不能再任由国库这样空虚下去了的。
    也有说每年花在征兵上的钱财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就这两年而言,收效却不多的。
    说来说去,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
    那便是今年的征兵,可有可无。
    从现在发言的基本都是大皇子一派的官员便能够看出,恐怕这些人为了国库减压是假,为了消减厉王的势力,才是真。
    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大皇子一派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
    大皇子一派的人想要消减厉王府的势力,拥护厉王的官员又怎么肯依?
    兵部尚书当即便一个跨步上前,微微俯身,张口欲言。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说什么,身后便有一道清朗的声音先他一步开了口: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只是五皇子秦灏的声音。
    绍城雪灾事关重大,即便是想来不喜朝政的五皇子,最近也都规规矩矩地来了。
    皇上对于是否取消征兵一事听的也有些头疼,当即想也不想,便对秦灏挥了挥手:
    说!
    《京都日报》与三皇兄三皇嫂高义,儿臣不才,虽囊中羞涩,但也愿意捐出五万两,以用作充盈国库,绍城赈灾!
    哦?
    五皇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皇帝没有想到的。
    但是钱财这个东西,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跟别说现在国库也的确需要这一笔钱。
    最后皇上自然是没有多加犹豫,便点头应允了五皇子的要求:
    难得你有这份心,朕这次便替绍城的百姓收下了。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翰林学士温学斐也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微臣也愿捐五万两,用作绍城赈灾,充盈国库!
    收了五皇子的捐款,自然不好不收温学斐的,皇帝没有多想,大手一挥,也同意了。
    紧接着,首辅裴大人、兵部尚书钟大人等等,都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捐款。
    其中的数额从十万到一万,不仅相同。
    对于大臣们如此自觉的举动,皇帝自然是没有推辞,都一并应了下来。
    不一会儿,殿中泰半官员都表了态。
    若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时表态的官员中,大多都与厉王府交好。
    这下就让人不由地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了:
    这绍城雪灾,去赈灾的是大皇子,现在捐款的却都是厉王殿下一脉。
    就连这捐款的法子,也是《京都日报》提出的。
    朝中官员谁不知道,这《京都日报》是由皇上牵头,厉王府负责的?
    又想到刚刚那道奏折中提到的,厉王妃带头捐献了合计五十五万两,给京中百姓与商贾做了一个榜样。
    反观大皇子一脉呢?
    一心只想着让皇上取消征兵一事,削减厉王的实力。
    不对比还好,这一对比,怎么就显得大皇子一脉如此上不得台面呢?
    心里这样想的同时,朝臣们看着大皇子一脉,特别是户部尚书和四皇子的目光,或多或少就有了一丝变化。
    能够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又怎么会察觉不出来这一点?
    当即便在心里将厉王府和五皇子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募捐也就算了,带头捐什么钱?
    在外面带头捐款也就算了,怎么还在朝堂上玩儿这一手?
    就为了显得自己高尚?
    但是骂归骂,这些人心里也知道,今日若是不捐款,这件事恐怕就过不去了!
    最后还是四皇子率先反应过来,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十万两。
    户部尚书等人才像是被点醒了一般,陆陆续续地站出来表态。
    皇上则是听着左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五万两右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三万两,脸上的笑容是怎么也止不住。
    最后又听到王公公的低声回禀,根据统计,大臣们合计捐献两百三十七万两后,心中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这两百三十七万两,再加上宫外《京都日报》募捐的一百三十余万两,一共便是三百六十余万两。
    说一句不怕人笑话的话,这还是自从秦渊登基以来,国库中的现银最多的一次。
    散朝的时候,皇上自然是没有忍住,将自己的臣子们好好夸奖了一番。
    什么?
    你问征兵之事的结果如何?
    皇上散朝的时候可说了,征兵之事是天齐百年来的传统,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取消的道理,所以今年的征兵照常举行!
    一番话说得是大义凛然有理有据。
    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会改变主意,还是因为日报募捐之事。
    一开始皇上更加倾向于取消征兵,完全是因为国库的确非常吃紧。
    但募捐之事一出,国库的压力瞬间便得到了缓解,皇上想要取消征兵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更别提这次募捐的发起人还是厉王府,厉王妃还不顾厉王与大皇子之间的恩怨,慷慨解囊捐出了五十五万两。
    就连五皇子等厉王一脉的官员也没有少捐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