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爱世人[无限]——折州(73)
所以这边是什么情况?钥匙丢了?门锁坏了?摄像头没了监视不了所以干脆把其他人全赶到这边的监控拍不到的地方?
说不定是上天知道咱们今天过来封天窗任务得保密,所以提前给咱们把这条路封了防止普通人经过看到。
虽然但是,少自作多情。
那头的两位组长站在最前方。
有负责技术方面的组员拿着台形状大小都颇似吸尘器的机器对着天窗的方向转了一圈,低头看了看机器的测量结果,对着那上面的数值来来回回打量了好几遍。
组长
三组长走过来:结果呢?
技术员指了指液晶面板。
结果图样用的是等高线,至于呈现的形状,怎么说呢,大概能称为两极分化。
一级包括他们如今所站的位置,主要分布在等高线外围。因为空气流动温度不均匀,而高科技产品对气温又过分敏感,因此这一部分的等高线画得非常混乱,有点像被风吹起的水面,但大体温差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阈值。
二级就是等高线正中央,周围形状并不规则,有点像纸张被捅破的洞口。按比例尺算,里头距离最长的两点差不多有五六米,边缘刚好就在台阶上方三四级的位置。
至于这片范围的温度
三组长看着正中央那块被机器涂抹成红色的范围:所以天窗下面的温度到底是多少?
技术员迟疑了一下:1535C。
三组长愣了愣:你在跟我开玩笑?
技术员摇头。
三组长停下脚步:要真有那么高温度,人待在里面早在进去的那一秒变成灰了,怎么可能还留得下完整的身体?
我之前不是说了,它的威力在增强。连归皱着眉,而且覆盖范围也一直在扩大,昨天我还上过台阶,但是什么事都没;今天一测就扩张到台阶外面了。
没有人说话。
最后还是那位技术员打破沉默:其实
两人人的视线齐齐转过来。
技术员抬了抬帽檐:其实控温计最开始被研发时就是以铁融化的标准温度为测量阈值。也就是说,控温计虽然测到天窗下温度高达1535C,但这究竟是因为它的温度只有1535C,还是因为控温计只能测到1535C,没办法确认。
他顿了顿,接着道:而且,虽然我相信机器判断,但是即便测量出来天窗下面的温度有那么高,但它范围之内的台阶,绿化带看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既没有被烧成灰,也没有被融化。
其实仔细想想,不论是之前那几个天水澜湾小区里的受害者,以及后来那些面目全非的警员,身上的衣服都没有半点破损。
就好像那诡异的高温只作用于人类似的。
技术员站起身,从随身挎包里取出手套,走到灌木丛边,在里面翻了翻,摘下其中一片叶子。
他从挎包里取出一根不知道叫什么的金属杆,一头夹着叶片,另一头自己握着,按下一个按钮。
金属杆倏地伸长,夹着叶片的那一头伸入天窗的范围下,片刻又收回来。
技术员将金属杆转向:你们看。
叶片上趴着一只七星瓢虫。
安然无恙。
技术员将那片叶子放回灌木丛上:其实还可以找其他动植物来试试,但我觉得结果恐怕不会有太大差别。
上午十点整。
调查组在天水澜湾北一门外搭起长达数十米的连体大棚,银白色的金属支架将半圆形的棚顶圆心朝上撑起三米的高度。
上午十一点整。
调查组用机械塔吊器在连体大棚上表面喷上聚酯泡沫,展开绝热树脂棉,金属大棚的外观被装饰成内敛不起眼的色调。
上午十一点三十分。
调查组内部出现了争执。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可能有,但我暂时没想到。技术员说,天窗下廊有没有效果,只能由人亲身去测试。
连归提高了声音:那你该知道若是失败了进去的人是什么后果!
技术员点点头:但目前来看天窗的伤害性只针对人类,其他动植物进入天窗范围一开始就不会受到伤害,结果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连归:那你倒是说说谁活该进去冒这些险?谁活该为了验证那棚子的作用去鬼门关走一道?
技术员说:五组长,我只负责技术,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连归:你!
好了。三组长打断两人,直接让真人上去试验的确不太合适,我们再想
老大。一旁忽然有人开口,我去吧。
连归听到这个声音,猛地转头。
正是他组里仅剩的那位组员。
那位叫冯渠的组员看着自家老大,因为昨晚大哭过一场,眼睛上的肿还没消,脸颊上的红点也还分布着,声音嘶哑得变了调:我不怕,我可以去试。
连归没说话。
冯渠接着道:老大,我想早点解决天窗的问题,最起码也能让大朗小吴他们
连归拽过他的胳膊一拧。
冯渠疼得嗷一嗓子,差点顺着力道跪下,下一秒就听见自家老大的声音:你要去?你凭什么?
凭你莽?凭你没脑子?还是凭你泪腺发达能自费产水灭火?连归嗤笑一声:老子告诉你,现在组里就剩你一根独苗,你他妈就是把胆儿直接扔了,也要给你老子我给昨天替代你出任务最后去死的那十九条人命活着!谁他妈给你的资格跟我说不怕死?!
冯渠倏地愣在原地,身子冷得发了抖。
电话适时在这时响起。
连归送了力道,烦躁地接起:喂?
那头道:连警官。
是市中心医院打来的。
院方不知道他们超自然调查组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属那个上司哪个部门,干脆把这些人统一叫警官。他说:今天凌晨送来的那些患者,已经恢复呼吸了。
连归此刻一大半的心神放在眼前这个不知死活的独苗手下身上,剩下的那一小半艰难地思索了许久,方才像是恍然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一点一点收紧手:你说什么?
那十八个患者,已经恢复呼吸了。医生重复一遍。
连归大脑被这句话砸得空白了好一会儿,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们还活着?
很抱歉,除了吴逍。医生站在病房外打这个电话,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话解释:虽然我们对此也很惊讶,但是,当初那十八个患者送来时的确是测不出呼吸和身体起伏的。直到后来我们拿出心电监测仪去测,才发现他们的心跳其实一直都有,只是极其微弱。还有他们体表那层黑色炭块,我们用了点方法将它剥离下来,患者的呼吸立刻就恢复了。怎么说呢,我觉得其实那些患者被送来时状态有点类似休克?假死?冬眠?
连归干涩地咽了口口水,尝到了自己嘴里的血腥味。
医生道:不过因为他们体表那层炭块是因为在高温下严重烧伤脱水才形成的,炭块下面就连接着皮肤,所以我们也不敢随便剥。即便最表层剥下来了,相当于他们的上皮组织也没有了,细胞和肌肉没有了保护层,我们只能立即给他们做植皮手术
连归全程一动不动地听,直到连跪在地上的冯渠也注意到他的异常,神色担忧道:老大,你怎么
后面那个了字还没说出来。
连归回了神,看了他一眼,按下扩音键。
按理来说人被烧伤成那样的确早该死了,但那十八名患者却还活着
冯渠当即宛如被雷劈中,直接懵了。
连归待医生解释完,方才道:总之谢谢各位倾力相救,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医生笑了笑:他们的谢谢我收下了,但我可不敢居功。要谢不如谢上天网开一面,皮表都被烤成炭了居然还没收走他们的命,这才有机会被我们救下来。这次的事情算得上医学奇迹了。
连归没说话。
若上天真的仁慈,怎么可能撕开这扇天窗。
挂断电话。
冯渠茫然地抬头:老大,他刚是不是说
连归:兄弟们都活着。
除了最初拿对讲机通知他的小吴。
冯渠直愣愣地站了半晌,一眨眼,眼泪就那么滚了下来。
第93章 天窗 碎裂
中午十二点整。
第三调查组的技术员又拿控温计测了遍温度, 结果显示天窗覆盖的最长两点距离已经扩张到七米。
师瑜来到小区北门,一眼就看见上方支起的金属棚,从铁门外顺着阶梯方向一路朝下延伸。
出任务的警方提前跟小区物业打了招呼,要来了铁栏杆门的钥匙, 一部分人聚在铁门外台阶下方, 另一部分就聚在铁门内, 从市局借来当苦力的警员守在周围。
瞧见有居民靠近,警员上前拦路:不好意思,这边暂时封了, 麻烦走其他路吧。
连归已经走南门绕进了小区,身后还带着那位独苗。他听到动静往这边瞧了一眼,愣了下:你怎么在这里?
师瑜:我住这里。
也对。
连归本来也不是真的纠结这个问题,道:天窗现在已经快扩张到旋转门了,你想出去的话最好走其他地方。
师瑜看着大门外那十数米的金属大棚:那里面不能走?
没试过, 不知道。连归说起这事就忍不住暴躁,虽然最开始那几个中招的受害者只有裸露的皮肤变黑, 被衣服遮挡的部分没点事但昨天执行任务最后却受伤的那些人哪怕穿着衣服也全身都被烤成了炭, 这说明单单身上穿厚一点根本没法阻挡天窗的伤害。现在用别的东西挡也不知道行不行。
师瑜听着那个词:受伤?
连归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昨天出事的那些人都没事,救回来了除了那晚用对讲机跟我通报的那个。
师瑜没追问, 只是道:就算你们造出的东西真的能挡住天窗, 作用的时间也有限。
天窗的范围会扩大,而且能越扩越大。
我知道。连归并不否认,我之前叫技术方面的人算了算,等天窗范围扩张到比这棚子还大, 估计就这两天的时间。
师瑜转头看他。
连归说:可总得试试,怎么也比坐以待毙来得好。
师瑜一句话打破他百折不挠思想的高境界:所以你们试了吗?
那位独苗组员不久前才得知自己满心以为已经死了的同伴们直接原地集体复活,这会儿重新哭过一回, 总算从大喜大悲的情绪中缓过来,就是眼睛彻底肿成了核桃:老大,让我去吧。
连归皱起眉。
冯渠的声音里带着很重的鼻音:我知道老大你只是不希望我去送死,可我是认真的,我之前就不是因为其他人都不在了所以想寻死,我是真的希望能早点解决这次的天窗案。而且你刚刚也听到了,大家伙都没事,我也不算组里最后一根独苗老大,你让我去吧。
连归眉头皱得更深了。
就算你们搭建出的金属棚真的能挡住天窗,师瑜重复了一遍,作用的时间也有限。
连归听了两遍,总算从他话里隐隐意识到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
既然这条路没法验证能不能走得通,为什么不换一条?
比如?
师瑜说:昨天晚上你的组员出事以前曾经用对讲机联系过你。他说过什么,还记得么?
连归愣了一下,花了点才从脑子里扒拉出那段记忆。
那时候的小吴大约是在目睹同伴变成焦尸以后,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才联系的他,连拨手机的时间都缺乏,下意识用了别在腰间伸手就能够到的对讲机:老大天窗上面有
短短一句话,然后就是惨叫。
连归昨晚听见时只顾着思考这边究竟发生了什么,过来后又是处理现场又是拨号求援,折腾了一晚上加一上午,早便把这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重新想起,他才觉出小吴那句堪称遗言的话里的不对劲:上面有?什么上面?上面有什么?
那时的小吴是在收到自己传递的关于天窗之后才找到小区外围,又是在天窗覆盖范围中出的事,他说到的上面很显然指的是天窗上面。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天窗范围会扩大且杀伤力会变强的事,因此只以为必须达成走到正确位置并仰头的条件才会中招流血泪,往天窗走的时候甚至可能是闲聊着的。
直到第一个人走到天窗下方,戴好防护的面具,抬起头直视天窗,却被那道破口外投映而下的力量直接灼成了焦炭。
视觉冲击之下,小吴下意识抬了头,朝第一个人所在的位置正上方看去,与此同时拿下了腰间的对讲机,下意识求助了自己小组的组长。
当然,不仅仅是小吴,当时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恐怕都跟着抬了头。
恋耽美
说不定是上天知道咱们今天过来封天窗任务得保密,所以提前给咱们把这条路封了防止普通人经过看到。
虽然但是,少自作多情。
那头的两位组长站在最前方。
有负责技术方面的组员拿着台形状大小都颇似吸尘器的机器对着天窗的方向转了一圈,低头看了看机器的测量结果,对着那上面的数值来来回回打量了好几遍。
组长
三组长走过来:结果呢?
技术员指了指液晶面板。
结果图样用的是等高线,至于呈现的形状,怎么说呢,大概能称为两极分化。
一级包括他们如今所站的位置,主要分布在等高线外围。因为空气流动温度不均匀,而高科技产品对气温又过分敏感,因此这一部分的等高线画得非常混乱,有点像被风吹起的水面,但大体温差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阈值。
二级就是等高线正中央,周围形状并不规则,有点像纸张被捅破的洞口。按比例尺算,里头距离最长的两点差不多有五六米,边缘刚好就在台阶上方三四级的位置。
至于这片范围的温度
三组长看着正中央那块被机器涂抹成红色的范围:所以天窗下面的温度到底是多少?
技术员迟疑了一下:1535C。
三组长愣了愣:你在跟我开玩笑?
技术员摇头。
三组长停下脚步:要真有那么高温度,人待在里面早在进去的那一秒变成灰了,怎么可能还留得下完整的身体?
我之前不是说了,它的威力在增强。连归皱着眉,而且覆盖范围也一直在扩大,昨天我还上过台阶,但是什么事都没;今天一测就扩张到台阶外面了。
没有人说话。
最后还是那位技术员打破沉默:其实
两人人的视线齐齐转过来。
技术员抬了抬帽檐:其实控温计最开始被研发时就是以铁融化的标准温度为测量阈值。也就是说,控温计虽然测到天窗下温度高达1535C,但这究竟是因为它的温度只有1535C,还是因为控温计只能测到1535C,没办法确认。
他顿了顿,接着道:而且,虽然我相信机器判断,但是即便测量出来天窗下面的温度有那么高,但它范围之内的台阶,绿化带看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既没有被烧成灰,也没有被融化。
其实仔细想想,不论是之前那几个天水澜湾小区里的受害者,以及后来那些面目全非的警员,身上的衣服都没有半点破损。
就好像那诡异的高温只作用于人类似的。
技术员站起身,从随身挎包里取出手套,走到灌木丛边,在里面翻了翻,摘下其中一片叶子。
他从挎包里取出一根不知道叫什么的金属杆,一头夹着叶片,另一头自己握着,按下一个按钮。
金属杆倏地伸长,夹着叶片的那一头伸入天窗的范围下,片刻又收回来。
技术员将金属杆转向:你们看。
叶片上趴着一只七星瓢虫。
安然无恙。
技术员将那片叶子放回灌木丛上:其实还可以找其他动植物来试试,但我觉得结果恐怕不会有太大差别。
上午十点整。
调查组在天水澜湾北一门外搭起长达数十米的连体大棚,银白色的金属支架将半圆形的棚顶圆心朝上撑起三米的高度。
上午十一点整。
调查组用机械塔吊器在连体大棚上表面喷上聚酯泡沫,展开绝热树脂棉,金属大棚的外观被装饰成内敛不起眼的色调。
上午十一点三十分。
调查组内部出现了争执。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可能有,但我暂时没想到。技术员说,天窗下廊有没有效果,只能由人亲身去测试。
连归提高了声音:那你该知道若是失败了进去的人是什么后果!
技术员点点头:但目前来看天窗的伤害性只针对人类,其他动植物进入天窗范围一开始就不会受到伤害,结果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连归:那你倒是说说谁活该进去冒这些险?谁活该为了验证那棚子的作用去鬼门关走一道?
技术员说:五组长,我只负责技术,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连归:你!
好了。三组长打断两人,直接让真人上去试验的确不太合适,我们再想
老大。一旁忽然有人开口,我去吧。
连归听到这个声音,猛地转头。
正是他组里仅剩的那位组员。
那位叫冯渠的组员看着自家老大,因为昨晚大哭过一场,眼睛上的肿还没消,脸颊上的红点也还分布着,声音嘶哑得变了调:我不怕,我可以去试。
连归没说话。
冯渠接着道:老大,我想早点解决天窗的问题,最起码也能让大朗小吴他们
连归拽过他的胳膊一拧。
冯渠疼得嗷一嗓子,差点顺着力道跪下,下一秒就听见自家老大的声音:你要去?你凭什么?
凭你莽?凭你没脑子?还是凭你泪腺发达能自费产水灭火?连归嗤笑一声:老子告诉你,现在组里就剩你一根独苗,你他妈就是把胆儿直接扔了,也要给你老子我给昨天替代你出任务最后去死的那十九条人命活着!谁他妈给你的资格跟我说不怕死?!
冯渠倏地愣在原地,身子冷得发了抖。
电话适时在这时响起。
连归送了力道,烦躁地接起:喂?
那头道:连警官。
是市中心医院打来的。
院方不知道他们超自然调查组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属那个上司哪个部门,干脆把这些人统一叫警官。他说:今天凌晨送来的那些患者,已经恢复呼吸了。
连归此刻一大半的心神放在眼前这个不知死活的独苗手下身上,剩下的那一小半艰难地思索了许久,方才像是恍然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一点一点收紧手:你说什么?
那十八个患者,已经恢复呼吸了。医生重复一遍。
连归大脑被这句话砸得空白了好一会儿,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们还活着?
很抱歉,除了吴逍。医生站在病房外打这个电话,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话解释:虽然我们对此也很惊讶,但是,当初那十八个患者送来时的确是测不出呼吸和身体起伏的。直到后来我们拿出心电监测仪去测,才发现他们的心跳其实一直都有,只是极其微弱。还有他们体表那层黑色炭块,我们用了点方法将它剥离下来,患者的呼吸立刻就恢复了。怎么说呢,我觉得其实那些患者被送来时状态有点类似休克?假死?冬眠?
连归干涩地咽了口口水,尝到了自己嘴里的血腥味。
医生道:不过因为他们体表那层炭块是因为在高温下严重烧伤脱水才形成的,炭块下面就连接着皮肤,所以我们也不敢随便剥。即便最表层剥下来了,相当于他们的上皮组织也没有了,细胞和肌肉没有了保护层,我们只能立即给他们做植皮手术
连归全程一动不动地听,直到连跪在地上的冯渠也注意到他的异常,神色担忧道:老大,你怎么
后面那个了字还没说出来。
连归回了神,看了他一眼,按下扩音键。
按理来说人被烧伤成那样的确早该死了,但那十八名患者却还活着
冯渠当即宛如被雷劈中,直接懵了。
连归待医生解释完,方才道:总之谢谢各位倾力相救,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医生笑了笑:他们的谢谢我收下了,但我可不敢居功。要谢不如谢上天网开一面,皮表都被烤成炭了居然还没收走他们的命,这才有机会被我们救下来。这次的事情算得上医学奇迹了。
连归没说话。
若上天真的仁慈,怎么可能撕开这扇天窗。
挂断电话。
冯渠茫然地抬头:老大,他刚是不是说
连归:兄弟们都活着。
除了最初拿对讲机通知他的小吴。
冯渠直愣愣地站了半晌,一眨眼,眼泪就那么滚了下来。
第93章 天窗 碎裂
中午十二点整。
第三调查组的技术员又拿控温计测了遍温度, 结果显示天窗覆盖的最长两点距离已经扩张到七米。
师瑜来到小区北门,一眼就看见上方支起的金属棚,从铁门外顺着阶梯方向一路朝下延伸。
出任务的警方提前跟小区物业打了招呼,要来了铁栏杆门的钥匙, 一部分人聚在铁门外台阶下方, 另一部分就聚在铁门内, 从市局借来当苦力的警员守在周围。
瞧见有居民靠近,警员上前拦路:不好意思,这边暂时封了, 麻烦走其他路吧。
连归已经走南门绕进了小区,身后还带着那位独苗。他听到动静往这边瞧了一眼,愣了下:你怎么在这里?
师瑜:我住这里。
也对。
连归本来也不是真的纠结这个问题,道:天窗现在已经快扩张到旋转门了,你想出去的话最好走其他地方。
师瑜看着大门外那十数米的金属大棚:那里面不能走?
没试过, 不知道。连归说起这事就忍不住暴躁,虽然最开始那几个中招的受害者只有裸露的皮肤变黑, 被衣服遮挡的部分没点事但昨天执行任务最后却受伤的那些人哪怕穿着衣服也全身都被烤成了炭, 这说明单单身上穿厚一点根本没法阻挡天窗的伤害。现在用别的东西挡也不知道行不行。
师瑜听着那个词:受伤?
连归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昨天出事的那些人都没事,救回来了除了那晚用对讲机跟我通报的那个。
师瑜没追问, 只是道:就算你们造出的东西真的能挡住天窗, 作用的时间也有限。
天窗的范围会扩大,而且能越扩越大。
我知道。连归并不否认,我之前叫技术方面的人算了算,等天窗范围扩张到比这棚子还大, 估计就这两天的时间。
师瑜转头看他。
连归说:可总得试试,怎么也比坐以待毙来得好。
师瑜一句话打破他百折不挠思想的高境界:所以你们试了吗?
那位独苗组员不久前才得知自己满心以为已经死了的同伴们直接原地集体复活,这会儿重新哭过一回, 总算从大喜大悲的情绪中缓过来,就是眼睛彻底肿成了核桃:老大,让我去吧。
连归皱起眉。
冯渠的声音里带着很重的鼻音:我知道老大你只是不希望我去送死,可我是认真的,我之前就不是因为其他人都不在了所以想寻死,我是真的希望能早点解决这次的天窗案。而且你刚刚也听到了,大家伙都没事,我也不算组里最后一根独苗老大,你让我去吧。
连归眉头皱得更深了。
就算你们搭建出的金属棚真的能挡住天窗,师瑜重复了一遍,作用的时间也有限。
连归听了两遍,总算从他话里隐隐意识到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
既然这条路没法验证能不能走得通,为什么不换一条?
比如?
师瑜说:昨天晚上你的组员出事以前曾经用对讲机联系过你。他说过什么,还记得么?
连归愣了一下,花了点才从脑子里扒拉出那段记忆。
那时候的小吴大约是在目睹同伴变成焦尸以后,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才联系的他,连拨手机的时间都缺乏,下意识用了别在腰间伸手就能够到的对讲机:老大天窗上面有
短短一句话,然后就是惨叫。
连归昨晚听见时只顾着思考这边究竟发生了什么,过来后又是处理现场又是拨号求援,折腾了一晚上加一上午,早便把这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重新想起,他才觉出小吴那句堪称遗言的话里的不对劲:上面有?什么上面?上面有什么?
那时的小吴是在收到自己传递的关于天窗之后才找到小区外围,又是在天窗覆盖范围中出的事,他说到的上面很显然指的是天窗上面。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天窗范围会扩大且杀伤力会变强的事,因此只以为必须达成走到正确位置并仰头的条件才会中招流血泪,往天窗走的时候甚至可能是闲聊着的。
直到第一个人走到天窗下方,戴好防护的面具,抬起头直视天窗,却被那道破口外投映而下的力量直接灼成了焦炭。
视觉冲击之下,小吴下意识抬了头,朝第一个人所在的位置正上方看去,与此同时拿下了腰间的对讲机,下意识求助了自己小组的组长。
当然,不仅仅是小吴,当时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恐怕都跟着抬了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