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土地公不背锅[快穿] > 土地公不背锅[快穿]
错误举报

土地公不背锅(43)

    一个小小的织布技术,让北边的游牧民族有了可以贸易的商品,两国战争减少,商业兴起,女子得以安生立命。除此之外,傅夏南也广立慈幼院与蒙学堂,因为他而改变一生的人不计其数。
    他挣下来了大笔身家,几个嫂嫂不是没打过主意要过继,可惜傅夏南比他们都活得长,送走爹娘,送走兄嫂,几个孙辈也不敢在他面前乍刺,最后他拿出了一笔钱,只要不是心性太差的,每个人都有一份,剩下的铺子跟作坊则直接上缴。
    他闭上眼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得还是挺好的。
    67、善妒偷人的锅我不背番外
    李仲文收到了家乡来的信, 说是杨幼微偷人被甩,然后愤而上吊了。对家人知之甚深的李仲文大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内心有点怅然,也有点愧咎,连续好几天心情都平复不了。
    要说他对杨幼微没有感情那是假话, 杨幼微一直都做得很好, 貌美温柔还把上上下下都打理得舒服, 他可以顺利的一路考上来,跟杨幼微花了大笔银子脱不开关系。那些大儒注释的孤本、拜访先生的贺礼,通通出自杨幼微之手。
    所以当初侍郎大人跟他提起休妻的时候,他也非常迟疑。只是迟疑比不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迟疑过后他还是答应了。毕竟他俩还没有孩子,杨氏拿了大人的补偿, 归家另嫁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他只是没有想到家人会做到那么绝。这个时候,他还不晓得自家大哥干了什么好事。
    他不晓得, 侍郎大人却是知道的。大人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无礼, 但也不过就是个你情我愿。他甚至想好了,杨氏被休回家以后, 让长随去跟杨家谈条件, 生意上可以给杨家一些方便,也能帮杨氏牵线嫁给城里的武官。
    武官都不富裕, 但杨家不差钱,而且武官都疼媳妇儿,现成的就有五品诰命。虽然比不上读书人清贵,但就出路来说不会比跟着李仲文差只是没想到李家比他想得还要狠辣。
    说实话,这件事进行到这里, 侍郎大人已经不想要跟李家结亲了。如果自家一直强盛还好, 如果有个什么不对, 女儿一定第一个被舍弃。
    他跟女儿说了李家发生的事情,并且劝她换人。没想到女儿对李仲文已经情根深种,死死活活的不肯换,还说李家的事情他不知情。即使他不知情,他也是默许的吧?不然这么多天了,也没见他有什么动作?例如回信让家人不要败坏杨氏名声,又例如写信安抚之前的岳家?
    杨氏名声已经不好,但他这位苦主的态度至关重要。杨家可不只有杨氏一个女孩儿,杨氏还有姐姐跟侄女、外甥女。
    侍郎大人想了想,既然女儿舍不得,那就只要李仲文这个人也行。于是他勒令李仲文不许跟家人来往,甚至不许把家人接上京,反正李家已经占了杨氏的宅子跟铺子,也不是生活不下去。
    看过世郎大人那里的消息,李仲文没有多做挣扎就同意了。即使他打算休弃杨幼微,也不可能容忍大哥对她出手。他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给李家大哥,内容点名了他对杨幼微作的算计,并且说自己永远不会原谅。
    如今没有闹出来只是因为顾及名声以及父母,但要大哥自己心里有数,不要有事情求到他头上。
    李大哥收到信以后浑身瘫软,他以为自己做的事情除了父母没人知道,没想到二弟远在京城也能晓得。他悄悄的跟父母说了,母亲哭天喊地的要去跟李仲文解释,父亲却按下了所有人,要他们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并且主动写信跟李仲文说京城路远,成亲时可能没办法到场。
    李母万分不甘愿,她还等着官家姑娘给她敬媳妇茶呢。
    可是李父打消了她的念头。李仲文对家里生了怨,而他的消息来源显然是侍郎府的人。侍郎府的人都知道了,那两名长随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说要带他们一起上京,这态度表露的还不够明显吗?
    人家侍郎府嫌弃他们家作事情不讲究,如果李家硬要去贴着仲文,只怕这门婚事要黄。
    最后李母即使不甘心,也只能算了。杨家的事情要说她一点都不心虚也不可能。再刻薄的人也不会不知道普世价值。
    至于李伯武,那真的是要多乖有多乖。二弟摆明厌弃了他,他只能乖巧一点。现在的二弟可不是他能招惹的,更何况二弟背后还有一个侍郎府。
    杨幼微的事情一直都隐瞒着李大嫂,她是知道家里对杨幼微似乎有一些谋算,但只以为是想要克扣嫁妆或者以势压人,并没有想到公婆会要了杨氏的命。
    至于偷人她更是完全不相信,她更倾向于是家里人买通了仵作给杨氏泼的脏水。那些男子衣物根本也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杨氏当真忍不住寂寞,那也不用在丈夫已经出息的现在找奸夫来家里。况且本来就已经说好了和离,难道还差这一时半刻?
    所以在李大嫂的认知里头,杨氏可能是因为不甘愿被休而自杀,偷人的事情则完全是公婆给自己名声洗白的手段。她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妇人,从来没有想过枕边人会有多恶毒的心思。
    李大嫂衡量再三,并没有当面质问杨氏的事情。说她逃避也好,说她虚伪也好。杨氏留下来的宅子铺子都让自家男人拿到手了,自己吃的用的都来自杨氏,再来追究公婆是否对杨氏泼脏水又有什么意义?手上有宅子有铺子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况且时日久了她就发现小叔子对自家并不亲近,年礼节礼给的东西都很敷衍,甚至也从来没有打算回乡探亲。李大嫂内心知道这小叔子果然白眼郎,根本靠不住,于是对于手上的宅子跟铺子就更放不了手了。
    李仲文在家颓废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发现杨氏的事情开始在他周围悄悄流传。版本当然是那一套奸夫不肯收留,杨氏想不开自杀之类。他很讶异,府城的事情是怎么传到京城里来?后来才知道是是郎家的姑娘赵氏找人放的消息。
    赵氏他也见过,养得很精致,皮肤瓷白瓷白,一举一动都看得出多年教养,杨氏虽然也好看,跟赵氏一比只能说是陶罐碰上了瓷瓶。看上去差不多,质感完全不一样。
    他对赵氏的外表很满意,但他知道自己不能用对待杨氏的态度去对待赵氏。赵家捏着他的把柄,也捏着他父母的把柄,如果弄到鱼死网破,第一个判绞刑的就是他的父母兄长。
    可是他还是很不高兴赵氏把杨氏的事情传扬开来。
    他很清楚赵氏这是在给自己铺路,只要元配无德,他完全可以不承认这个元配,并且堂堂侍郎家的姑娘给人做继妻也不会引人耻笑了。但妻子偷人什么的即使是假的他也不愿意让人知道。况且杨氏根本没做错什么,他已经够亏心了,实在不想继续踩着杨氏的名声。
    然而不管他如何不开心,面对赵氏的时候他也只能表现出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所有的脏事都是父母大哥作的,他只是一个憨厚又老实的读书人罢了。、
    侍郎大人特别跟他说,从杨氏屋里找出来的衣服大多是杨氏铺子里的男装。有三件是他的尺寸,应该是杨氏闲时给他做的衣裳,唯一一件有人穿过痕迹的里衣,让杨氏的贴身丫头认出来是李伯武的东西。
    侍郎大人说,那位小环本来是父母说好要给他做屋里人的,可是自家姑娘善妒,不想要还没成亲就看见未婚夫有通房,所以那位小环让侍郎大人作主嫁了侍郎府的管事。
    李仲文知道,这是侍郎大人在拿捏他。
    小环算是整件案子的关键证人,只要捏着小环,就算他成为首辅也不敢对赵家不敬。
    后来的日子跟他想像的一模一样,他年纪轻轻的就留了京,三年以后外放,没多久又升官回京。他的官途有侍郎府保驾护航,不到四十就成为了四品京官。身为一个寒门子弟,真是让人想也不敢想的机遇。
    虽说赵氏的几个哥哥官职都比他高,但他一直都很知足。
    并且他对赵氏一直都很好。别说纳妾了,他连通房都不敢有。那个小环一直在侍郎府好好的活着,时不时他还能看见小环对他报以幽怨的眼光。
    成亲以后,他几乎跟家人完全断了联系,除了年节走礼时会写信给父母问候俩句,对自己的大哥连提都不会提。
    他知道自己是凉薄之人,但不表示他完全没感情。甚至即使他自认为不是好人,也觉得自家大哥噁心下作。偏偏他不可能真的为了杨氏去做什么报复的举动,所以只能这样漠视自家大哥。
    他也承认自己虚伪,但现实中对妻子与岳家的处处小心又让他无法忘记杨氏当初对他有多好。
    或许人就是这样无可救药的生物?
    但看在或许有望冲击三品官的份上,李仲文仍然十年如一日的扮演着对妻子深情无悔的好丈夫。
    可惜他终究没有活着当上三品官。
    几十年过去,当初的皇子都长大了。他私底下偷偷投靠了四皇子。
    他想要拿着从龙之功,彻底摆脱赵家对他的控制。
    并不是说赵氏对他有什么不好,但她的父兄看他的眼神总让他想起了自己过往的不堪。
    如果真的可以得到比岳家更高的权势,他也不会休妻。毕竟儿女都大了,有了被休弃的母亲也不好看。但他或许会场试着过一些自在的日子,不需要看妻子的脸色,也不用不论何时都想着妻子的喜恶,想要甩脸就甩脸,想要纳妾就纳妾。
    身为一个高官,像他这样深情款款的真的整京城都找不出来。很奇葩了。
    然而四皇子当初招募他却是为了想要顺势招募赵老大人。发现他跟照老大人似乎不是一条心以后,他对四皇子的价值就大大的降低。在一次政斗当中,他很不幸的被当成了份量够重的弃子扔出去平息了帝皇的愤怒。
    赵老大人不肯接受四皇子的招募,于是四皇子选择用女婿打击赵老大人的势力。他被判去官斩首,而赵老大人则用这件事情为由将自己的势力缩减,安稳的待在府内再也不管事,也因此避掉了整场夺嫡的风波。
    于是在所有人的眼中,他一直到死都是赵氏女最深情的丈夫。却没有人晓得他内心那一点小小的不甘,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父母兄长一直都在府城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
    被斩首那日,他的妻子也来了。他对妻子的喜怒哀乐研究多年,跟妻子的眼神对上时,他很讶异的只见到了漠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已经不需要他了吗?为什么那双眼里,连半点爱意都没有?
    李仲文在死前,一直很不甘心的在思索着这件事。
    第六十二章 古板的表哥(71)
    傅夏南睁开眼睛, 这次的身分比较符合他的心理状态,是个三十岁的中年男子。原身冯建武,十八岁的时候成亲,现在长子已经十岁, 还有一个次子今年六岁。
    冯家过得还算安乐, 美中不足的是原身有一个一起长大的表妹孙依依, 比原身小了四岁,冯建武当年对这个表妹是有那么点情愫的,可惜自家亲娘不答应,强硬的给他定下了门当户对的姑娘钱氏。
    钱氏温柔貌美, 比起表妹也不差什么,原身虽说有些遗憾, 但还是收了心跟钱氏好生过日子,只是但凡孙依依有那么一点事情就会找上冯建武。冯建武也会尽自己所能的帮忙解决。钱氏因此发过好多场脾气, 冯建武总是做小伏低的认错, 但下一次孙依依有难,冯建武又会凑上前去。
    要说冯建武对孙依依有什么非份之想那也不是, 纯粹是从小到大帮习惯了。除此之外, 孙依依当年跟着冯母一起上山礼佛,结果冯母一脚踩空差点滚下楼梯, 是孙依依不顾危险拉了她一把,结果孙依依自己滚了下去,到现在额角还落了一块疤。
    冯母感念孙依依的救命之恩,对她很是亲近,常常嘱咐儿子多多帮衬表妹。冯建武也感激表妹, 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对表妹的事情总是上心。
    钱氏对孙依依看不惯, 但也确定自家丈夫没有其他心思。孙依依当年也是小官之女, 后来因为父亲获罪只得投奔姑母。长大了以后又嫁给了一个病秧子秀才,成亲还没几年就成了寡妇。要说可怜也是真可怜,当年孙依依守寡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如果要再嫁完全可以,偏偏那时女儿刚出生,她舍不下女儿,于是就守到了现在。
    这次傅夏南一睁开眼睛,就看见那个冯建武照顾无比的表妹护着一个周身富贵的男子,那男子似乎已经昏迷,而原身胸前被划拉了一个大口子,因为失血过多,如果傅夏南没来,大概也没多久就要挂。
    这个故事是在说一个带着女儿的寡妇嫁给威远侯爷当继室,从此宅斗家斗,愈斗愈恩爱,愈斗愈甜蜜的婚恋故事。
    而那位带着女儿的寡妇自然就是原身柔弱可怜的表妹了。
    柔弱可怜的表妹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拯救了被人追杀的威远侯爷,侯爷在她的家里躲了半年,养伤期间看多了救命恩人是如何自立自强,温柔高洁。面对着极品亲戚的威逼仍然不肯口出恶言,甚至多有体谅最后威远侯爷多年未动的老心萌动。
    因为孙依依把人救回家以后,害怕风声走漏,所以也不敢找人帮忙照顾,侯爷胸腹跟大腿都有伤,孙依依亲自帮忙换药,这种私密又危险的状态之下,两人之间的相处愈发暧昧,最后侯爷提出要把孙依依跟她女儿一起接到京城照顾。可是孙依依拒绝,说自己绝不为妾。
    傅夏南翻捡了一下此方世界的剧情以及原身记忆好么,那些个所谓的极品亲戚竟然就是原身的家人。
    冯建武因为孙依依找上门说女儿病了,于是带孙依依请了大夫上门看望,结果走到一半突然冲出两方人马,一方在追一方在逃,逃的那方看见马车直接窜进去躲藏,追的那方一开始错过了,后来跑远了以后又回过味来,又找了回来。
    逃进马车的自然就是威远侯爷,这可说是命运的相逢了吧?只可惜了原身跟车夫。
    马车上本来就有大夫,于是大夫便帮忙把脉开药,等到那伙人回来找马车的时候,还是冯建武夏马车周旋。可惜那伙人并不讲理,先杀了车夫,又杀了冯建武,然后掀开马车帘子要把孙依依跟威远侯一起挂掉的时候,侯爷的手下也追上来了,双方杀来杀去,最后是侯爷的手下惨胜,只剩下伶仃一两人,而且也受了伤。
    孙依依看现场一片血腥,深怕自己惹上麻烦,于是请侯爷的手下人帮忙驾车,带着侯爷跟大夫回了自己家。然后让那两个手下想办法报信,并且把马车放回原地。
    大夫并不想要惹麻烦,不过来都来了,他给孙依依的女儿把了脉,留了药,顺便也给侯爷包扎。然后便出门请了隔壁人家驾牛车把自己送回医馆。
    冯家人左等不到冯建武,右等不到冯建武,隔日出门去找,只看见车夫跟冯建武两人躺在血泊之中,孙依依跟大夫一个也不见。他们自然不甘心,不但报了官,还找上了孙依依。为什么跟她出一趟门,回来就是死人?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孙依依没事?
    大夫到了公堂,只说自己看完病就走了,不知道接下来的事;孙依依说冯建武留了一下,也自己走了,她也不晓得接下来的事。于是大人判定冯建武回程时遇上劫匪不幸殒命。
    可钱氏不信,冯建武一向守礼,绝对不可能单独跟表妹留下来叙旧。大夫回医馆的时候已经很晚,冯建武又怎么可能让大夫自己想办法找车回去?两人互相等一等搭同辆马车难道不是比较合理?于是钱氏派了人甚至自己都去问过孙依依当天的事情,但孙依依咬死了事情就是这样,还安慰钱氏人应该要往前看。
    再下来,冯家的生意开始出问题,钱氏为了处理家里的事情,也没闲功夫去找孙依依的麻烦。傅夏南却知道,其实是威远侯爷醒了,看孙依依被缠得不行,特别让手下人给冯家找了麻烦。
    接着孙依依终于却不过威远侯爷的深情攻势,但却只答应两人作一段露水夫妻,等威远侯上京,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一起结束。威远侯爷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特别又洒脱的女子,两人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等侯爷的伤彻底好了以后,手下人三催四请,还说老夫人正准备要给世子议亲,人选是二房娘家的姪女,这才急匆匆的打算上京。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