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为人民服务[快穿] > 为人民服务[快穿]
错误举报

为人民服务快穿全文免费阅读(58)

    当然,要实现这一步,首先得培育出适合密植的玉米种。
    田蓝摸了半天口袋,愣是顺出了一包果干。
    她珍惜地打开牛皮纸,拿出一颗,在所有人羡慕的目光中,递给了那个女孩,夸奖道:很好,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今后也可以往玉米育种的方向发展。你会发现那是一片广袤的天地。
    女孩子笑弯了眼睛,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其实面前这位小老师个子跟她差不多高,估计年纪也同她一般大。可是她被小老师肯定的骄傲,却一点儿也不会因为她的身材矮小而降低。
    众人羡慕地看着她伸出舌头,一下下舔着果干。
    倘若换个时代,旁观者见到此情此景,肯定会认为她没教养,吃个东西,这副馋相,好丢脸。
    但是现在,大家能得到的零嘴少,谁都是这样小心翼翼。
    众人不敢再看下去,防止自己的口水也跟着滴答。
    他们将目光落在了最后一片田的水稻上,稻子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稻花飘香。可惜看上看下看左看右,他们也没瞧出来这两片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田蓝眯着眼睛笑:不要着急呀,等到稻穗长好了,你们自然能够发现个中乾坤。
    周围人就发出感慨,有中学生惊叹:小田老师,你是不是什么都知道?你简直就是诸葛亮!
    不管大家碰到什么问题,她似乎都能给出答案。太厉害了,这个人跟他们差不多大啊。她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呢?
    田蓝笑着摇头:我不算什么,我本身就对农业感兴趣,自然就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真正厉害的人,那是融会贯通的。比方说鲁迅先生,他是学医的,但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他还会设计,北大校徽就是他设计的。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的革命老前辈钱壮飞,他也是医专毕业的,能够开馆行医的那种。但同时他也擅长绘画书法设计,而且还会演戏,拍过电影。他最有名的是搞情报工作,他擅长破译密码,曾经一口气破译了上百本密电,他自己称之为百美图。
    这个时代的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有限,钱壮飞的事情并非每一个人都听说过。现在听田蓝娓娓道来,好些人目瞪口呆。
    天啦,这也太厉害了吧。
    田蓝趁机鼓励大家:这就是我们的革.命老前辈,我们是沿着他们的步伐继续前进的。我们应当以他们为目标,像他们一样博学多才,这样才能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说话的时候,她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脸,带着盈盈的笑意:也许我们无法成为这样的全才,但我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成长为专才。人如果能穷尽一生做好一件事,那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大家被她盯的头皮发麻,尤其是农场的中小学生们。突然间提学习这个话题,真的很容易给人增加压力呀。
    众人嚷嚷着:快点快点,我们上山去,太阳都要晒死人了。
    田蓝看他们做鸟兽状散开的样子,也不生气,反而觉得挺有意思的。会害臊,会不自在,就意味着他们知道自己说的事情是好的。因为害怕做不到,所以才本能地想要逃避。
    这已经是迈向进步的第一步了。
    那么攀登者,少男少女们,青春少年样样红,请大步往前奔跑吧。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终究属于你们。
    大家欢欢地往山上跑,待穿越茂林修竹时,好几个农场的学生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哎呀,这一趟山,他们上对了。山下骄阳红似火,山上却是连阳光都被碧阴过滤过了,洒在人身上摇摇晃晃,晃荡着的全是清凉。
    农场的学生集体发出感慨,懊恼的不行。早知道这样,他们就应该早早上山啊。山上多凉快,这都快赶上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了。
    田蓝在心里呵呵,避暑山庄啊,很好,那就拿出古代皇子读书的派头来吧。
    哪位阿哥有精力天天追在穿越女身后讨好她们。人家光上课就累得够呛。
    部队给学生兵们安排了宿舍,用芦苇、泥巴还有木头垒起来的牛棚。当然,里面一天牛也没养过。因为到目前为止,七连的垦荒结果比较悲伤,秧苗都没能长起来,那么自己吃大米牛吃稻草的计划自然也进行不下去。宽宽长长的牛棚,那就只好便宜新垦荒人了。
    千万别觉得牛棚这两个字听着让人心里膈应。实际上牛棚修的高大结实,通风极好。
    只是牛棚没有床,得他们自己打地铺。
    田蓝一听就皱眉毛,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直接拒绝:不行,山上本来就湿气大,光用草打地铺人哪吃得消,会落下病根的。
    结果领他们过来的战士看她的眼神,活像看傻子。
    农场的学生们也打破了高光滤镜,哈哈大笑,还有人大声喊:小田老师,你没有睡过芦苇床吗?
    啥床?
    半大的孩子们已经顾不上为她答疑解惑,大家喔喔叫着往芦苇荡子钻,他们要砍芦苇做床啊。
    田蓝和大学生们都惊讶的不行。毕竟在大家的认知中,芦苇是长在洼地里的,山上哪儿来的野芦苇?
    农场的小孩叽叽喳喳: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山上好多芦苇呢。
    看看这一大片芦苇荡子,正是青翠的时候,远远看过去,就跟高粱杆子差不多。虽然它们不长粮食,但是它们的用处也不少。什么盖房子喂猪羊或者打芦苇鞋,都能派上用场,也是浑身上下全是宝哩。
    带他们过来的战士也觉得她问的是傻问题:你们不是来改造烂泥地的吗?这本来就是洼地。
    田蓝乐了,点点头道:是我想岔了,这跟海拔高低没关系,取决于气候条件。
    要说海拔高,那宁甘农场比这儿高多了,不照样水边长了大片的芦苇荡子吗?
    她表现的如此谦逊,叫刚才嘲笑他们的小战士倒有些不好意思。对方抓抓脑袋,突然间哦了一声:对了,你就是田蓝吧?你有个包裹在这边,昨天送补给的时候一并给带过来的。
    大学生们就开始发出奇怪的声音。
    又来了,又来了。
    宁甘人对他们三江农场到底有多少误解啊?他们好歹是鱼米之乡。这些人还一趟趟的往这边寄东西。
    田蓝挺惊讶的,她刚收了一波小伙伴们寄给她的包裹啊。按道理来说,没理由这么密集的寄东西。且不讲大夏天东西容易坏,就是邮寄的费用也不划算啊。
    大家回到牛棚,战士帮她拿了包裹和信件,田蓝才知道给她寄东西的是陈立恒。
    包裹里照旧是吃的,里面装了沙枣干杏干还有葡萄干和西红柿干。这些倒不稀奇,稀奇的是里面有罐头。玻璃瓶装着的水果罐头和铁盒子装着的鱼罐头,分了好几种。
    田蓝奇怪,陈立恒给她寄罐头做什么?要论及罐头品种的丰富,怎么也是三江平原远胜于宁甘农场啊。
    她拆了信件,瞧见里面的内容,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宁甘农场自己产的罐头!
    好吧,其实宁甘农场食品厂以前就有罐头。但这次的罐头不一样,因为产品与他们知青连相关。
    这里面的鱼罐头,用的是高台鱼塘里养出来的鱼。
    挖出来的鱼塘太多了,养出来的鱼更多。农场人都来不及吃,索性加工成罐头,作为礼物送给全国人民品尝。他们要让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都知道,宁甘农场也是养鱼的,不要以为他们吃不上鱼。
    至于水果罐头是怎么回事?倒不是他们在高台上种的果树已经结果子了,没那么快。而是腌制罐头的糖,是他们台田长出来的甜菜熬制的糖。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田,甜菜产的糖不能光做糖果呀。正好宁甘地区水果品质高,太适合做罐头了,所以,就加大产量吧。
    就是这些果干,也跟知青连大有渊源。西红柿干不用说,就是他们在戈壁滩上种出来的。至于杏干和葡萄干,它们是在戈壁滩晒好的。
    七月水果丰收的时候,也是宁甘高原的雨季。这对制作果干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果子被雨水泡了,会烂掉的。
    可爱的知青小伙伴们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了戈壁滩上的小拱棚。这个季节,已经不需要小拱棚为瓜果提高温度。那么拆下来的小拱棚做什么用呢?当然做晾晒房啦。
    它们透过了阳光,它们升高了温度,它们阻挡了雨露,它们让鲜甜的水果变成了高质量的果干,糖分十足,甜度爆表。
    田蓝捏紧了拳头捂住嘴巴,她怕自己会当场尖叫起来。她亲爱的小伙伴们怎么能这么棒呢?一个个可爱的真想让她轮流给他们一个么么哒。
    陈立恒在信中写道:现在大家不吵架了。大家都埋头干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你的遭遇,让大家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得抱团,不然很容易被左右。
    田蓝惊讶地挑高眉毛,这可是意外的惊喜。说实在的,自从她离开之后,她时不时就担心这三波人马后面会火拼。
    虽然目前军垦战士占据上风,但那主要是两届知青人多势众。65届跟66届军垦兵加在一起有600多人呢。但农场中学生人数也不少,后面只要有新生力量加入,双方力量立刻发生颠倒。何况后面还有知青大下放,去宁甘农场的知青会越来越多。他们和女卫兵们具有相同的背景,很容易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呵呵,到时候三方人马开始大战,那就是三国演义啊。
    真那一天,还干个屁活,天天打仗都来不及了。
    谢天谢地,同志们已经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就是好好干活,对外拧成一股绳,才能在风雨动荡的长河上不翻船。
    小学生们都眼巴巴地看着田蓝的包裹,看的田蓝哑然失笑。
    她大方地掏出一把果干,认真地强调:这是我们知青的劳动成果,你们尝尝看。
    哇!果干可真甜,无论杏干还是葡萄干都甜蜜蜜,就连西红柿干感觉也像是加了白糖腌出来的。
    田蓝笑着摇头,矢口否认:不用加糖,那边的水果包括西红柿糖分本来就高。
    小学生们开始惆怅:小田老师是不是大西北什么都有啊?宁甘农场专门长各种好吃的。
    立刻有同伴反驳:不可能的,大西北没水,就是就是芦苇,他们肯定都没有。
    田蓝摇头,哑然失笑:你可猜错了,戈壁滩上的野芦苇多了去,芦苇的生命力很强的。我们在宁甘改造盐碱地时,就用了大量的芦苇充当暗管排碱。
    大家立刻泄气,还有人唉声叹气:唉,难怪小田老师你总是怀念宁甘农场,那里什么都有啊,我们三江平原倒是什么都没有了。
    田蓝赶紧否认:这怎么可能,三江平原有自己的东西。比方说莲藕,芋头,宁甘那边就不长,起码我没看到。我估计就是长,也没有这边的口感好。
    众人立刻骄傲地挺起了胸脯。那当然了,三江的莲藕天下闻名,排骨藕汤香死个人。
    啊,真的好想吃排骨。
    田蓝哈哈大笑,鼓励大家:那我们好好改造农田,等粮食高产了,也就有足够的食物喂猪,那我们就能天天吃上肉了。
    高卫东也分到了一颗葡萄干,不是田蓝小气,而是大中小学生加在一起上山的有200来号人。她就是地主,家里也没余粮。
    高卫东咂摸着葡萄干的味道,吃的好,说的好,夸奖了一句田蓝:你现在这样说话不就挺好的吗?别跟以前似的,动不动说话就带刺。
    田蓝点点头,态度相当诚恳:我想通了,决定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高卫东将葡萄都咂摸的没味道了,才咽下肚子。他好奇了一句:你换什么眼光看?
    田蓝认真道:虽然你们比起我在宁甘农场的同伴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你们进步的空间,我应该多看你们的长处。
    吼!大学生差点当场暴走。
    他肯定是脑袋被门板夹了,他没事给自己找这种刺激。
    他颤抖着伸出手指头,恶狠狠地强调:你等着瞧吧,看看谁更强。
    结果中小学生落井下石,一群土生土长的崽子还趁机嘲笑他们:没发现。
    还强哩!连芦苇床都不会做,全都靠他们农场的人动手。这些号称脑袋瓜子特别灵光的大学生,只能在旁边笨手笨脚地添乱。
    大学生们被气了个倒仰。这帮货,见利忘义,毫无原则的祖宗。记好了,晚上咱们见真章。
    中学生和小学生才不怕他们威胁呢,半大的娃儿们凑到田蓝身旁,老气横秋地安慰她:你就别伤心了,他们指望不上,还有我们呢。我们肯定不会比你在宁甘农场的知青差。
    说话的时候,那小家伙还拍了拍田蓝的胳膊。
    田蓝目瞪口呆,这这这,这闹哪一出啊?这两拨人马是在争宠吗?
    妈呀,原来她拿的不是玛丽苏剧本,是后.宫文啊。
    这这这,尺度有点大,容易被和谐的。
    所以小朋友,请收回你的爪子,赶紧好好干活去吧。
    不是要证明自己比宁甘农场的人强吗?那就拿出成绩来啊。虽然莲藕不方便晒成干,但是可以磨成粉。芋头也一样,芋头号称地藕,同样可以做粉。
    到时候,姐姐就能把这些寄给宁甘的小伙伴,告诉他们,三江农场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第43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大夏天的待在山上, 当真快活似神仙,因为凉快啊。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也不过如此了吧。
    虽然大家头顶大太阳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也会被晒得怀疑头发由死细胞变成了活细胞, 都能感觉到疼了。但只要你用芦苇叶子编成凉帽戴在头上, 顿时就会凉快许多。
    就是不起风的时候,你站在烂泥田里干活, 那冒出来的水也是凉飕飕的,跟井水一个样,根本就不热。
    因为这个, 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尤其高。从天麻麻亮到星星冒出头,都没人偷懒。
    当然, 众人如此卖力,也有可能是田蓝搞了恶劣的内卷。她不好好团结群众,竟然居心叵测地将大家分成外来知青和农场子弟两部分, 然后看两边人的进度。
    大学生虽然人数少, 可他们年纪大力气也大,自然不能输给小崽子们。
    农场子弟本来就人多势众,加上他们也是从小就下地帮忙干活的, 当然不能叫大学生们压一头。
    大家憋着劲, 你追我赶, 又是挖沟,又是做垄,忙得不亦乐乎。
    沟要挖1米深0.3米宽, 按照田蓝的说法,这种深窄沟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差不多半米, 这样水泡不上去, 以后种稻种麦子都不容易烂根了。
    除了挖水沟之外还得埋暗管, 这暗管是干嘛的呢?当然是为了让土里的水排出来。暗管要埋0.7米深,据说这样效果好。至于暗管是什么东西?嗐,当然是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子啦。
    不然你还想指望什么多孔塑料波纹管?开玩笑哦,也得有啊才行啊。
    不管东西简陋不简陋,能派上用场就好。
    只是大学生们仔细琢磨了一回,感觉更加像高台鱼塘了。大西北的知青们改良盐碱地不也是用了暗管嚒。就是那边是用来排碱的,到他们这儿变成了排水。
    算了算了,管不了许多,只要效果好就行。
    大家卯足了劲儿干活,每次饭点都得王老师过来三催四请,大家还不愿意动身。
    后来王老师被他们搞得没办法,居然弄了辆部队运菜的小车,每天来回把饭给他们送到地头。
    田蓝都觉得王老师圣母光环笼罩大地,居然还这样惯着他们。不吃拉倒,全当是给国家省口粮。
    王老师笑呵呵的,还好声好气地劝田蓝:没事,我原本就想出来晃晃的。吃吧,这是新玉米碜,味道肯定不一样。
    新粮和旧粮的确不同,就说玉米碜吧,陈粮吃在嘴里味道有点像石灰水,但是刚收上来磨的,那叫一个香。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