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明末工程师 > 明末工程师
错误举报

正文 第 36 章

    明末工程师 作者:米酿

    第 36 章

    在织坊看了一阵,李植又带崔合到纱厂参观。纱厂里机器响噪忙碌纺纱的情景看得崔合满肚子的好奇,又问道:“李植,你这纺纱机怎么都用木板罩起来看不到里面结构?”

    “里面的机器结构是我的秘密,当然不让人看!”

    “那你这纺纱机的速度是一般人的多少倍。”

    “我这纺纱机的效率是普通纺纱机的五倍,八天就能纺出一担细棉纱。”顿了顿,李植又说道:“你知道董家布庄的李家精棉布吗,那精棉布就是我这纱厂和织坊生产出来的,十分畅销。”

    “李家精布啊!我听说过的!好厉害好厉害!这就是你上次说的科技的力量么?”

    听到李植的话,崔合兴奋地拍着手,看向李植的目光里都有些崇拜了。

    “说得对,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两人正在说话,李植旁边的一个中年女纱工抬头看了看崔合,嘟囔道:“哪里来的这么俊的姑娘,倒是配得上我们东家呢!”

    听到她大胆的话,其他女纱工也抬头看向崔合,七嘴八舌地说道:

    “确实是个俊俏的姑娘!是我天津城里有数的漂亮呢!”

    “配我们东家最好了!”

    “东家真有眼光!”

    听到工人们露骨的评论,崔合有些害羞,低着头站在那里有些进退失据。好久,她才壮着胆子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李植。

    没想到,她却看到李植正不正经地对自己眨着眼睛。

    自己明明偷偷看他了,他却冲自己眨眼睛!李植什么意思,戏耍自己么?

    崔合这下子笑不出来了,她咬着嘴唇,小脸一下子变得血红,一下子就把头低下了。

    站在那里沉默了一阵,崔合低着头就往纱厂外面走。

    李植赶紧跟上去,问道:“崔合,你看完了么?”

    崔合头也不回地往外面走去,只答道:“看完了,我要回家去了!”

    “我送你?”

    崔合一跺脚,气忿地说道:“不用!我自己和丫鬟回去!”

    李植见崔合急着要回家,笑了笑,不再追赶,而是让两个家丁跟在后面护送崔合。

    董至义把李植的李家精布贩到京师、山东、河南、甚至江南,在各地都收到了好评。

    京城城西,大明首辅温体仁家里的正堂上,桌子上摆着几匹李家精布。温体仁和夫人秦氏站在桌子前面,仔细地看着这几匹布。

    “夫人你看,这布的经纬极为精细,都是一般粗细,没有粗大成撮的。温达和我说了,这李家精布一匹只要一两,和普通棉布一样,却精细了这许多!这布极为畅销!这几匹精布都是温达抢购回来的!这样的布做出来的衣服,相比粗布来说是十分体面的。这布还宽,做衣服省了缝一道线。用这种布给下人们做夏衣,要比用粗布好得多。”

    秦氏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不要宰相的面子我还要诰命夫人的脸呢!我们家里的这十几个仆人多的跟了我们十来年了,少的也跟了你四、五年了,你就找了几匹精棉布来打发他们,就不能买几匹绸缎来给他们做衣服么?”

    温体仁尴尬地笑了笑,好言说道:“夫人,我一月俸禄只有十多两,家里却有八口人,哪里还有银子给下人做绸缎衣服?”

    秦氏闻言十分不满,呐呐说道:“我听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怎么我家的丫鬟仆人就如此不堪?别人随便一个侍郎,或者小小一个给事中,家里的仆人都是鲜衣怒马的,你堂堂宰相,却让仆人穿棉布衣服,出门都要让别人家的家人耻笑。我和那些命妇见面,别人看我的局促,看见我丫鬟的寒酸,都一脸的瞧不起。”

    温体仁听见妻子的抱怨,只能缓缓说道:“让夫人委屈了!”

    第0043章 乘数效应

    瘪着嘴,秦氏不满地说道:“人家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堂堂一个首辅,却一分银子不敢收。别人硬塞进来的银子,别人送给我儿的银子,你都要想法设法地送回去,说出去都是笑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意思是做三年清廉的知府,也能随便赚十万两银子赃款。这里的“清”不是清朝的意思,而是清廉的意思。这句话早在明朝的话本中就多有出现,在明末已经变成一句惯用的谚语。

    温体仁皱了皱眉头,说道:“我当初竞争入阁时候揭发钱谦益科举作弊,得罪了东林一党。如今朝野上下竞为党人。他们耳目众多无孔不在,我便是秉公做事,也要被人参为奸臣打为阉党,哪里还敢收人银子?”

    秦氏瘪了瘪嘴,啐道:“你当初又何必争这入阁,惹来这么一身麻烦。”

    温体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大丈夫在世岂能甘于碌碌?如今我为首辅,可以压制屑小提拔忠直,日复一日,也可使这千疮百孔的社稷恢复血气。虽然一时受气,然而天子知道我的孤忠,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这句话从你入阁时候便说起,都说了四年了,到今天作了首辅,还不是夹着尾巴做人,时时提防别人的陷害,处处看天子的脸色行事?一天没有天子的庇护,你就要被那些‘君子’活活打死!”

    温体仁听到秦氏的话,愣了愣,才想起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当了四年阁臣了。叹了口气,温体仁重复说道:“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说完这句话,夫妇二人都陷入了沉默,恐怕温体仁自己,都并不十分相信自己这句话。

    半响,温体仁才说道:“你叫他们几个来吧,把这些布给他们!”

    秦氏把身子一转,啐道:“你自己叫,我是没脸和他们说!”

    见夫人不配合自己,温体仁只有尴尬地咳嗽了一声。想了想,温体仁只有把仆人温达叫来,让他拿上李家精布去和其他的下人说。

    四月中旬,盛夏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才上午巳时,太阳已经晒得户外的人头上冒细汗。李植单单穿着一身青色茧绸直辍,也能感觉到太阳带来的热浪。站在纺织工厂围墙外面,李植和泥瓦匠头目规划着新厂房。

    “李公子,这排水沟要挖起来,可得要不少人工。”

    “人工无妨,没有排水沟下雨积水起来,可就不好了。”

    “围墙依着原先的围墙,可以省却一面。再修一倍的屋子的话,算下来怕是要二百二十两银子。”

    “可以!还要修一个大会议室,做我和管理人员开会的地方。”

    李植和泥瓦匠头目商量后,便拉起队伍,把厂房的规模再扩大一倍。

    此前纱厂投产后,织坊用细纱织出李家精布,这种新布立即畅销大江南北,甚至卖到了京师官宦人家里。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植的计划极大,他要抢在鞑子入关前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不敢怠慢。他要再次修建新的厂房添置新的织布机和纺纱机,把织坊和纱厂的规模扩大一倍。

    李植要把织机和纱机的规模,都增加到了八百台。

    有了八百台纺机和织机,李植的纺织工厂产量就要达到一个月三万匹。虽然说太多的棉布产量会冲击地方上的纺织小民,但是李植的纺织工厂如今规模还不是很大,市场还能承受。而且李植的销售依托天津大棉商董家,而董家的销售渠道遍及长江南北,销售分散到大明各地,这样一来,李植的三万匹布这个数量就不显得很大了。

    第 3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