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明末工程师 > 明末工程师
错误举报

正文 第 466 章

    明末工程师 作者:米酿

    第 466 章

    “刘账房,这次我张家囤积十九万石粮食,亏损了多少?”

    旁边站着的刘账房看了看张克礼的脸色,小心地说道:“老爷,我算过了,粮食平均算下来是以三两三钱银子买下的。如今李植一下子不买米了,导致市场上粮价暴跌,已经跌到二两四钱了。这样算下来,我们光是账面上的浮亏,就有十七万两。”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字,张克礼剧烈地咳嗽起来。他赶紧端起右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却还是止不住咳嗽,竟把茶水也咳出来了。他弯腰拱下身子使劲地咳嗽,咳了好久才缓过气来。

    好不容易坐直身子,张克礼已经是满脸的颓然,脸色竟有些发白。

    这次苏州张家当真是被李植坑惨了。张家这二十几年一共也就七十多万两的积蓄,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

    白花花的银子洒下去,倒是好了那些推粮食进城卖的贫农了。平日里只能换一两三钱的一百斤稻谷,那时候在张家的粮店里足足换了一两八钱。想起那些农民那时得了银子欢天喜地的样子,张克礼又觉得心脏有些绞痛。

    这个李植,当真是把天下士绅当猴耍,当真是要士绅的命啊。

    张克礼闭着眼睛想着,在心里咒骂了李植一百遍,好久,才缓缓站了起来。他拄着拐杖在屋里走了几步,缓缓说道:“银子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他大儿子的媳妇就突然冲进了正屋。她冲进来时候走得太急了,脚下一扭摔倒在地上。然而地上的她毫不介意自己是否摔痛,却大声朝张克礼大声喊道:“老爷,你快去侧院救人啊!铭轩他要上吊啊!”

    张铭轩是张克礼的大儿子,是张家的实际当家人。张克礼年纪大了,平日里张家的生意和田庄都是张铭轩在打理。这一次囤粮,也是张铭轩实际操作。

    张克礼听到这个消息愣了愣,暗道这亏了十七万银子,儿子承受不住了?他收起心焦,急忙拄着拐杖往侧院走过去。

    到了侧院正房一看,大儿子的书房从里面扣死了,张克礼的三个孙子两个孙女焦急地站在书房门外,用力地敲着房门,让张铭轩不要寻短见。

    看到老爷张克礼来了,众人都让开了,焦急地看着老爷。

    张克礼走到房门前,用力敲了敲房门,沉声说道:“铭轩,开门,我是你爹!”

    然而书房里却没有声音,张克礼焦急地垂了垂房门,喝道:“开门,男子汉大丈夫,这点风浪都承受不住?”

    书房里传来张铭轩的声音:“爹,我对不住你,我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了!”

    张克礼一皱眉,喝道:“银子的事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你三个儿子都在这里,你也摆出点气度出来。”

    屋里的张铭轩听到这话,半天没有出声。张克礼有些不耐烦了,大声吼道:“开门!”

    张克礼吼完这句,屋里的门扣上传来一声轻响。张克礼知道这是张铭轩开门了,一把将房门推开,却看到张铭轩穿着一身白色中衣跪在地上。

    张克礼大声说道:“粮食是我让你囤的,亏了十几万两银子,我不怪你!”

    张铭轩跪在地上哭了起来,颤声说道:“爹,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张家一家人!”

    “我这次就吊死在房里了,爹你不要拦我。”

    张克礼听儿子这口气,感觉事情有些诡异,似乎突然间意识到什么。他身子一摇,扶着门框问道:“孽障,你囤了多少粮食?”

    张铭轩抬起头了,一巴掌打在自己左脸上,又一巴掌打在右脸上,哭丧着喊道:

    “爹!我不止囤了那十九万石粮食。我以为这次是李植给我们送钱了,以为是稳赚不亏的买卖,在外面借了两百万两银子偷偷在韩家庄囤了六十万石粮食。如今这六十万石粮食浮亏五十四万,我们张家全部的积蓄,都被我赔进去了!”

    听到这话,书房门口站着的张家十几口人如遭雷击。

    张克礼的脸上由白转红,又由红转白。

    倾家荡产,倾家荡产啊,自己苦苦积蓄了二十多年存了七十多万,一夜之间就全没了。白花花的银子,就白送给了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

    他眼睛瞪得和铜钱一样大,猛地举起拐杖就往儿子头上砸去!

    “我打死你这个逆子!”

    然而拐杖刚刚挥到半空中,张克礼就眼睛一翻全身发抖起来,最后竟身子一软瘫倒在地上,头一歪就昏了过去。

    张家的子女们目瞪口呆,一个个冲了上来。

    张家的地位和特权全依赖张克礼,要是张克礼死了,张家就真的要垮了。

    “爹!!你可要挺住!”

    “老爷!!你别吓我们啊!”

    第0549章 房子

    八月十一日,青州府中,沈从道坐在沈宅二堂的太师椅上,脸上阴晴不定。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妾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哭得稀里哗啦的。

    “南方来的”卖米商人已经通知沈家,让沈家搬走,这沈家大院马上就要收走了。

    上个月,沈从道以为李植要大量采购粮食,就跟着青州知府一起把青州的米价炒到了六两一石。其实市面上闲散粮食并不多,大多数库存粮食都在士绅的家中。众人本以为青州的士绅齐心协力,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把粮食价格稳在高位,谁知道竟遇到了大规模的粮食抛售。

    士绅们那时候不明就里,琢磨着稳住粮价就能困死李植,拼命地收购别人抛售的高价粮食。仅仅青州府一地,士绅们就以五两多的高价买进了三十多万石的粮食。

    到后面,士绅们都有些不敢出手了。青州知府就站出来集中统筹,给各家士绅分配份额收购市面上被抛售的粮食。沈从道被知府看得起,被多分了一些配额,最后连自家的宅院都抵押给了卖米的商人。

    当时卖米的商人说房子可以用来抵押的时候,沈从道就莫名地感觉不妙。没想到最后果然还是着了道。

    上个月,小琉球的救灾红薯开始大批量的抵达山东。《山东日报》说了,这次救灾需要的粮食已经得到解决,不需要在市面上购买粮食了。

    开始时候士绅还不相信,以为是津国公承受不住粮价,开始通过撒谎降低粮价。但等到这个月山东小民家中的粮食耗尽,津国公的救灾粥棚全部开出来后,山东的士绅才发现津国公一点没有撒谎。小琉球的红薯确实可以救下一千万遭遇旱灾的山东百姓。

    津国公不再需要购买粮食救灾了,灾民们有津国公的救济,也不需要砸锅卖铁买救命粮食了,士绅们囤积的粮食一下子变成了无用之物。且不说士绅们原来就有不少积粮,光是李植在山东抛售的二百多石外省粮食就坑惨了山东士绅,山东士绅的粮仓里塞满了米面和稻谷。

    于是,几乎是在几天的时间内,山东的粮价暴跌。从六两一石的天价,跌到二两一石的地板价。就这个价格,粮食还有价无市,如果大批量抛售根本卖不出去。

    当初李植抛售粮食时候耍了点心机,允许囤粮的士绅用房产抵押赊购。当时士绅们只觉得坚持一个月李植肯定会来高价收粮,房子抵押给粮商也问题不大。结果如今抵押时限一到,粮价却低得吓人,青州府起码有七、八家囤粮士绅要被收房。这些士绅为了筹钱赎回抵押的房子拼命往市场上抛售大米,把本来就低的粮价压得更低。

    然而在这种时候抛售粮食,哪个会接盘?市场上只有抛盘没有买盘,山东的粮价一天比一天低。

    沈从道的宅子抵押期限前天就到期了,那些卖米给沈从道的南方粮商说了,今天再不还上赊购粮食的二千两银子,就要把沈家人从宅子里赶出去。然而沈从道在自家粮店里低价出售的大米,却根本没人买。山东的百姓去年没有收成,手上都十分拮据。有津国公的粥棚保底,市民们都不愿意把最后一点救急银子拿去买米。

    沈从道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搬到乡下去住吧。这个宅子是保不住了。”

    第 46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