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472 章
明末工程师 作者:米酿
第 472 章
那小二得了四十文钱,想了半天,这才带两人进去。穿过拥挤的观众,三人挤到了前排,找到了最前面的雅座。
那小二临走前还不忘记和沈从道说:“这位老爷,等下看完了戏你可千万别惹事,该干什么干什么!”
沈从道懒得理这小二,端着茶杯开始登戏角上场。
过了一会,戏曲就开始演了。
“今年的山东,旱得紧呐!”
戏曲一开始,一个满脸白胡子的戏角手持一把锄头登上了台。那老头唱得抑扬顿挫,一下子就引来茶客们雷鸣般的叫好声。
沈从道也是个喜欢看戏的,和其他的茶客一起叫起好来。
但看着看着,沈从道发现不对了。
这津国公戏曲学院编排的《赈山东》,是揪着这次囤粮的士绅往死里打啊。整出戏围绕山东赈灾粮食的问题,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伏,把津国公李植塑造成为国为民全不惜个人利益的大英雄,把囤粮阻挠津国公赈灾的士绅,塑造成了卑鄙无耻又愚蠢无知的小人。
在演到士绅囤粮的高潮时候,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牵着一个小女孩,端着一个破瓷碗走了出来,颤颤巍巍地说道:“今年老身是要去南直隶逃荒了!就是不知道江南富庶,能不能让老身和外孙女活到明年。”
看到这里,看戏的群众们一阵唏嘘,不少人感同身受,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个时代娱乐手段极其有限,百姓们看戏时候十分投入,何况是这种反映山东百姓生活的时代剧?看到这一幕,看戏的茶客们大声嚷嚷起来:
“天杀的狗财主!敢哄抬粮价!”
“剁了这些劣绅喂狗!”
“贼杀才,莫让老叟遇上这些贱坯子!”
百姓们群情激奋,吓得沈从道脸色发白,生怕被人认出来他就是囤粮的劣绅。
台上的大戏演到这里峰回路转,突然从幕后开出一台一台大船出来,正是津国公从小琉球运来了大批的红薯。
这下子屯粮的士绅全部破产。戏里演到一个贼眉鼠眼的山东大财主为了囤粮,以家里的宅子为抵押向当铺借钱,最后把房产都全部输光。
看到这里,茶馆里的百姓们顿时一个个喜上眉梢,哄堂大笑。
“这些贼妄信。
这崔文信是崔合的叔叔,崔文定的弟弟。说起来就是李欢的叔外祖父。崔文信比崔文定小五岁,如今不过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
这崔文信性格有些古板,不似他哥哥崔文定那样春风。李植之前让他在法庭里面做法官,他倒是铁面无私十分称职。所谓人才难得,李植想在自己的亲族朋友中找出这么死板的人物也是不容易的。李植观察了一段时间,决定让他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李植决定让崔文信担任幕府廉政署大使,专门审查贪污舞弊的官员。
如今李植的事业越做越大,却一直是依靠李植的个人能力管理官僚,没有建立内部监督体制。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植虽然在提拔官员时候注重个人品质的观察,但是免不了有害群之马当了官后就腐败堕落。
如今李植管理天津、山东两个省份,如果官僚队伍腐败,那么李植的事业就会变成无土之木,最终将轰然倒塌。
李植笑着对崔文信说道:“崔文信,以后你就负责接受群众举报,详细调查有问题的官僚。就算没有群众举报,只要你觉得哪个官员有问题,请示我之后也可以主动审查。一定要把官员队伍中的害虫抓出来。”
崔文信板着脸,正要说话,却看到韩金信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李植见韩金信的焦急样子,知道有大事,转身问道:“韩金信,什么事情这么焦急?”
韩金信跪伏在李植面前行了一礼,爬起来说道:“国公爷,倭国的幕府似乎有意禁止我们的李家精布进口。这一股思潮十分汹涌,最新的消息:已经有几个亲藩大名中向倭国的幕府将军提出禁布建议,恐怕要不了多久,倭国就真的会禁止我们的精布贸易。”
李植听到这个消息,眉头紧皱。
如今和日本之间的精布贸易,是李植工业和贸易的重头戏——自从李植崇祯十四年在天津均平田赋后,大江南北的读书人和士绅就有意无意地排斥李植的产品。而李植精布,从那之后起就基本上全销往日本。
第 472 章
恋耽美
第 472 章
那小二得了四十文钱,想了半天,这才带两人进去。穿过拥挤的观众,三人挤到了前排,找到了最前面的雅座。
那小二临走前还不忘记和沈从道说:“这位老爷,等下看完了戏你可千万别惹事,该干什么干什么!”
沈从道懒得理这小二,端着茶杯开始登戏角上场。
过了一会,戏曲就开始演了。
“今年的山东,旱得紧呐!”
戏曲一开始,一个满脸白胡子的戏角手持一把锄头登上了台。那老头唱得抑扬顿挫,一下子就引来茶客们雷鸣般的叫好声。
沈从道也是个喜欢看戏的,和其他的茶客一起叫起好来。
但看着看着,沈从道发现不对了。
这津国公戏曲学院编排的《赈山东》,是揪着这次囤粮的士绅往死里打啊。整出戏围绕山东赈灾粮食的问题,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伏,把津国公李植塑造成为国为民全不惜个人利益的大英雄,把囤粮阻挠津国公赈灾的士绅,塑造成了卑鄙无耻又愚蠢无知的小人。
在演到士绅囤粮的高潮时候,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牵着一个小女孩,端着一个破瓷碗走了出来,颤颤巍巍地说道:“今年老身是要去南直隶逃荒了!就是不知道江南富庶,能不能让老身和外孙女活到明年。”
看到这里,看戏的群众们一阵唏嘘,不少人感同身受,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个时代娱乐手段极其有限,百姓们看戏时候十分投入,何况是这种反映山东百姓生活的时代剧?看到这一幕,看戏的茶客们大声嚷嚷起来:
“天杀的狗财主!敢哄抬粮价!”
“剁了这些劣绅喂狗!”
“贼杀才,莫让老叟遇上这些贱坯子!”
百姓们群情激奋,吓得沈从道脸色发白,生怕被人认出来他就是囤粮的劣绅。
台上的大戏演到这里峰回路转,突然从幕后开出一台一台大船出来,正是津国公从小琉球运来了大批的红薯。
这下子屯粮的士绅全部破产。戏里演到一个贼眉鼠眼的山东大财主为了囤粮,以家里的宅子为抵押向当铺借钱,最后把房产都全部输光。
看到这里,茶馆里的百姓们顿时一个个喜上眉梢,哄堂大笑。
“这些贼妄信。
这崔文信是崔合的叔叔,崔文定的弟弟。说起来就是李欢的叔外祖父。崔文信比崔文定小五岁,如今不过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
这崔文信性格有些古板,不似他哥哥崔文定那样春风。李植之前让他在法庭里面做法官,他倒是铁面无私十分称职。所谓人才难得,李植想在自己的亲族朋友中找出这么死板的人物也是不容易的。李植观察了一段时间,决定让他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李植决定让崔文信担任幕府廉政署大使,专门审查贪污舞弊的官员。
如今李植的事业越做越大,却一直是依靠李植的个人能力管理官僚,没有建立内部监督体制。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植虽然在提拔官员时候注重个人品质的观察,但是免不了有害群之马当了官后就腐败堕落。
如今李植管理天津、山东两个省份,如果官僚队伍腐败,那么李植的事业就会变成无土之木,最终将轰然倒塌。
李植笑着对崔文信说道:“崔文信,以后你就负责接受群众举报,详细调查有问题的官僚。就算没有群众举报,只要你觉得哪个官员有问题,请示我之后也可以主动审查。一定要把官员队伍中的害虫抓出来。”
崔文信板着脸,正要说话,却看到韩金信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李植见韩金信的焦急样子,知道有大事,转身问道:“韩金信,什么事情这么焦急?”
韩金信跪伏在李植面前行了一礼,爬起来说道:“国公爷,倭国的幕府似乎有意禁止我们的李家精布进口。这一股思潮十分汹涌,最新的消息:已经有几个亲藩大名中向倭国的幕府将军提出禁布建议,恐怕要不了多久,倭国就真的会禁止我们的精布贸易。”
李植听到这个消息,眉头紧皱。
如今和日本之间的精布贸易,是李植工业和贸易的重头戏——自从李植崇祯十四年在天津均平田赋后,大江南北的读书人和士绅就有意无意地排斥李植的产品。而李植精布,从那之后起就基本上全销往日本。
第 47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