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错误举报

正文 第7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7节

    结香说,“皇上刚出生就被抱去给当时刘贵妃养,刘贵妃又是个病秧子,您当时和刘贵妃是交好的,刘贵妃带着他来拜见您时,他对您比刘贵妃还亲呢,那时候他才多大,当时亲,那是真的打心眼里喜欢您。再说,皇上他哪里能不爱重娘娘您呢。当时他当上皇上,还不是娘娘您在身边手把手教他。现在朝堂上李阁老势大,他什么都要仰仗着娘娘您……”

    结香声音轻柔,听着倒像是催眠曲,太后怔怔看着镜子,说,“他要在宫里好好的,还不都得看哀家的。朝堂上也是,他不指望着哀家,他能做什么。再说,他还小呢,十一岁,能做什么,也是哀家想得多了。这几日做梦,梦到好几次,他的生娘直勾勾盯着我。”

    结香听到这个,就赶紧说,“皇上从出生就没在当年易贵人跟前养过,皇上对易贵人又有多少感情呢。”

    太后道,“你呀,这话说起来是安我的心罢了,当年他才当上皇上,朝中有大臣上书要给他的生母加谥号,他不就答应了。”

    结香因她这么说,倒是一笑,轻声道,“奴婢记得当时是平国公带头要加谥号,后来也是内阁不顾您的意思,就让加了。皇上那时多小,一句话都没说呢。他那时候,这些事懂得都少。娘娘,您想这些有的没的,反而又发头疼的毛病。您这几日梦到易贵人,要不,又去请高僧进宫来念念经。”

    太后垂着眼想了一阵,才笑了一笑,说,“他现在什么都得靠着我,我又想这些做什么,请高僧的事,好好去办吧。”

    结香已经帮太后将头上的头面都收拾好了,又把头发改成一个松松的堕马髻,伺候太后睡午觉的时候,太后又轻声和她说,“今日看那个季衡,年纪小小的,的确是长得好看。”

    结香笑着说,“那才□岁吧,等再长大一些,男孩儿毕竟不是女孩儿,也就没有女孩儿的好看了。”

    太后也是一笑,道,“刑部左侍郎,寄道恭,这个人,哀家对他倒是有些印象,记得是个极严肃死板的人。也难怪,儿子性子也被教养成那样。不过到底是长得好看,现在哀家看到好看的年轻人,也愿意多看看了,好像自己也能年轻一点。”

    结香道,“娘娘,您还年轻呢。”

    太后只是在心里叹了口气,虽然才三十多岁,的确算不得老,但是这一生,也就只能这样了。

    26、第十章 第一场雪

    衡哥儿在太后宫里没吃饱,不过下午的课也要开始了,回了勤政殿偏殿去,在一间用于休息的房间里,由抱琴伺候着换上了骑射装。

    这是许氏之前就为他准备好的,但是一直没穿过,现在冬日穿,就稍稍有点显小,宝蓝色的骑装,外面披上一件墨绿色的斗篷,因为他皮肤白,看着就像个仙童,秀美得不像真人。

    去演武场的路上,小皇帝没有和他们一起,赵致礼便故意走在他的旁边,一边仔细打量他,一边说,“你胳膊还酸着吗?”

    当然是还酸着的,但是衡哥儿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答。

    赵致礼笑了一声,“林师傅还是会让你跑步用小弓,你今日定然比昨天难熬。”

    衡哥儿一本正经地冷淡说,“习惯了就好了。”

    赵致礼脸上的笑隐去了,嘀咕了一声,“你什么时候能不这么无趣。”

    衡哥儿脸上神色一点也没有变化,道,“我本来也不是为了逗趣而进宫来的。”

    赵致礼撇了撇嘴,哼了一声懒散道,“你最大的用处,就是为了逗趣。”

    说着,还故意要伸手捏他的脸,衡哥儿赶紧往旁边让开了,徐轩走在衡哥儿的侧后面,衡哥儿一时没注意,这一让差点撞到他身上去,于是被徐轩推了一把,徐轩是平国公嫡孙,平国公徐家也是靠军功一直维持着至今的显赫,家中子孙自然不会是绣花枕头,徐轩的力气不小,而且没想到衡哥儿那么弱不禁风,一把将衡哥儿推得撞到了曲廊上的柱子上,把衡哥儿撞得头都晕了一下。

    徐轩和赵致礼都愣了愣,赵致礼看向徐轩道,“以大欺小,倚强凌弱。”

    徐轩则红了脸,看向已经自己站稳的衡哥儿,有些气势汹汹地问,“你怎么样。”

    他从今日早上来宫里,就一直神色不善,在太后宫里都是板着脸的,这时候脸色就更不好,衡哥儿揉了揉被撞到的额头,“没什么事。”

    徐轩于是朝赵致礼冷哼了一声,说,“不要再在我的面前调戏人。”

    说完,又瞪向衡哥儿,“佞幸之流。”

    然后大踏步快速走了。

    衡哥儿被他这句话气得面色铁青,心想姓徐的,我还从来没真正和谁生气,而你又是个小孩子,但真要被你惹生气了。

    赵致礼则是似笑非笑看了衡哥儿一眼,跟上徐轩,说他,“皇上没在跟前,你就欺负季衡,等皇上在的时候,你也这么对他试一试。”

    徐轩则冷笑道,“你以为我不敢。再说,我这是欺负他吗。”

    衡哥儿在心里觉得很厌烦,但是还是只得跟上去了,而且庆幸抱琴没有跟来,不然抱琴看到了,即使不替他这个主子出头,说不定回家了经不起许氏或者季大人的追问,就将这些事情说给他们听了。

    佞幸,佞幸,衡哥儿在心里念了两遍这个词,心想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做成的,徐轩小小年纪,别的不想,倒是在琢磨这个词了。

    小皇帝的心思那么深,对于鸠杀了他生母的太后都能那么亲热,现在,小皇帝对他一个小孩子故意表现出喜爱之意,那就真是太有深意了。

    下午的骑射课,衡哥儿果真是跑了步又让去练箭,不过因为他手上的伤在练箭的时候太痛,林仪也并不是太苛刻的人,便叫了他身边的一个小教头教衡哥儿练最简单的拳脚,好在衡哥儿只是不喜欢剧烈运动,不是没有运动细胞,所以学起拳脚来还算像模像样。

    时间一日日地过了,衡哥儿进宫做伴读也进入了正轨,因为接近年下,季大人也忙得很,家里许氏也忙得很。

    入冬的第一场雪是在十一月上旬才下,入夜下雪时,衡哥儿还没有睡,在自己暖和的书房里开夜车学习功课,因为宋太傅讲课总是引经据典讲很多旁门知识,于是衡哥儿每天不仅要跟着宋太傅的课程进展学习,还要自己看史书,每日比现代的初三备考生也差不多了,许氏很心疼他,但是也没有办法。

    这晚他就是在明亮的灯下对照着另外几本史书看资治通鉴,许七郎不愿意回自己的房里去,因为白天衡哥儿都在宫里,故而傍晚回来,许七郎就要和他腻在一起。

    许七郎因为衡哥儿看书,他自己也不好去玩了,便坐在衡哥儿对面看起书来。

    外面下雪的声音开始还很小,等大起来了,许七郎才听到声音,于是放下书,小心翼翼怕打搅了衡哥儿,人从炕上下去,撩开门口厚重的帘子,外面有伺候的丫鬟,小丫鬟荔枝对他说,“表少爷,下雪了。”

    声音没敢太大,怕把衡哥儿吵到了。

    许七郎虽然去年已经感受过北方的雪了,但他是南方长大的,还是很新奇,高兴地道,“我听这声音就像下雪。”

    荔枝也是南方带来的小丫鬟,两人跑出大堂门口去,站在檐廊下,看洁白的大雪在府里的灯光里静静地往下落着,没有风,落得那么安静,只有在掉在瓦上和树枝上的时候才有一点声息。

    这景致太美了,他甚至忘了寒冷。

    这无边美景,他都希望身边有另一个人也感受到。

    很快,他反应过来,又跑进了屋里去,衡哥儿还在认真看书,他一把将衡哥儿从他身后抱起来,衡哥儿一惊,“七郎,你又犯什么混,干什么。”

    许七郎笑道,“外面下雪了,没有风,静静下雪好漂亮。”

    衡哥儿愣了一下,许七郎风风火火地将他放到地上,看他穿上鞋子,自己就把他拉出了房子。

    衡哥儿站在檐下,看着铺天盖地的安静的落雪,也被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致震撼到了。

    府里已经歇下了,即使有人起来赏雪,也没什么声息,许氏本来睡下了,但是她会习惯再醒来叫两个孩子吃宵夜和睡觉,所以她一会儿也起来了,才得知下雪了,两个孩子还在院子里看雪。

    因为雪大,院子里的青石板上已经铺了一层雪白,腊梅树上的腊梅花才刚刚打着花苞,但是已经有冷冽幽香若隐似无地进入鼻腔里来。

    衡哥儿跑进院子里去掰了两枝腊梅下来,许氏披着衣服在门口看到,就哎呀了一声,朝外面道,“这么冷,你们这是不要命了。”

    许七郎过去将衡哥儿拉进屋,衡哥儿头上肩膀上都沾上了不少雪花了。

    衡哥儿和许七郎都少不得被许氏骂了几句,衡哥儿将腊梅用花瓶插好,其中一支给许氏,一支放在自己的卧室里。

    这一晚睡觉的时候,许七郎无论如何不要回自己的房间去,衡哥儿没法子,只得让他在自己的卧室里睡了。

    两人睡在床上,多一个人的被窝,的确是要暖和很多。

    许七郎轻声说,“这是今年第一场雪。”

    衡哥儿附和道,“嗯,是啊,听这声音,到明天早上,雪定然不薄。”

    许七郎笑了一声,“以后下雪的日子,我也和你一起睡行不行。”

    衡哥儿轻声道,“你倒想得好。你踢被子,我们两人都得生病。”

    许七郎道,“我才不会踢被子。”

    这样说着,等着衡哥儿接下来的话,但衡哥儿接下来没话了,腊梅在房间里散发出幽幽的香气,衡哥儿睡着了。

    许七郎在黑暗里盯着他,心中有淡淡的欢喜,也有淡淡的失落,慢慢地也睡了过去。

    衡哥儿早上起床很小心,怕把还熟睡的许七郎闹醒了,等都收拾好,用了早膳,出门时发现雪还没有停,只是下得小很多了,地上已经铺着有些厚度的雪了。

    许氏送他去车轿厅坐车进宫时,就在抱怨,“这下雪,还要进宫去伴读,真是遭罪。”

    衡哥儿反而来安慰她,“母亲,儿子自己去坐车就行了,您不要送我过去了,这一路,也挺冷。其实进宫了倒是不错的,宫里有地暖,很暖和。而且看今日下雪了,下午的骑射课恐怕不会再练,我会早些回家来。”

    虽然他这么说,许氏还是将他送到了车轿厅去,又对跟着衡哥儿的抱琴千叮呤万嘱咐,让他好生照顾着衡哥儿。

    抱琴跟着衡哥儿在宫里出入也有二十来天了,他本就是伶俐的人,不仅是和赵义和安福熟悉了,连和那里的小太监和几个侍卫都熟悉了,在丹凤门进出,查看他们名帖的侍卫,基本上都不会仔细看就会直接放人了。

    衡哥儿早上还没觉得什么,到了勤政殿东偏殿,被暖热的气一激,反而咳嗽起来。

    赵致礼从来都是到得最早赶作业的那一位,他看抱琴为衡哥儿拍着斗篷上没拍干净的雪,又听到衡哥儿的咳嗽声,就语带倨傲地说,“下雪了,我以为你会到得晚些。”

    衡哥儿吸了吸鼻子,说,“赵世子都能来这么早,我可没有你来得矜贵,不敢迟到。”

    说着,又咳嗽了一声。

    抱琴为他收拾好了,担心地说,“大少爷,您这么咳嗽不成,要不今日请假回去看病。”

    衡哥儿道,“就只是咳嗽,根本不是生病,怕是被这热气激的。”

    赵致礼皱了一下眉,“我看你咳嗽还是回去地好,到时候将病过给了皇上,倒是一个罪过了。”

    衡哥儿是真不想错过宋太傅的课,而且不觉得自己是感冒了,就没接赵致礼的话,吩咐抱琴道,“你让外面伺候的小公公给倒杯热茶来,我就会好了。”

    抱琴赶紧应了下去弄热茶来。

    因为下雪,徐轩来得稍稍晚点,但是也没有晚太多,连皇帝都是踩着他平常的节奏来的。

    一进书房,他就说,“今年这第一场雪下得不小,虽说瑞雪兆丰年,但是也不知道朝中说的给将士发放冬衣做得怎么样了,京城周边的百姓有没有做好防冻。”

    只是一句轻声感叹,倒是十足十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对江山百姓的关注。

    徐轩和他说了几句话,因为衡哥儿没忍住又咳嗽了一声,小皇帝就不再和徐轩说话,反而被衡哥儿吸引了注意力,问衡哥儿道,“季卿,你这是病了吗?要是病了,在家养病才好。”

    衡哥儿道,“多谢皇上关怀,想来是无事的,不过是喉咙有点发痒,没别的事。”

    但小皇帝还是觉得这不能随意处之,便叫了柳升儿去拿宫廷御制的枇杷膏来给衡哥儿。

    这么二十来天来,小皇帝的确是对衡哥儿无微不至地关照着,倒让衡哥儿不得不特别感念他的好了,于是又是赶紧谢恩。

    三个人自己上了好一阵自习,到时辰了,没想到宋太傅却没来,之后才传来了消息,说宋太傅病了,怕过给皇帝,所以今日的课不上了,明日让另一位帝师汤广延汤大人来上课。

    小皇帝自然是对宋太傅的病很关心,还具体问了,得知居然是昨夜赏雪着了风寒,早上居然发烧咳嗽,请了大夫看了,并不严重。虽然宋太傅觉得讲课还能胜任,但是却怕将病气过给了皇帝,就只好告假了。

    小皇帝让了太医院的太医去给宋太傅看病,又赏了一些药。

    这些做完了之后,书房里的几个人倒是大眼瞪小眼了,小皇帝便提议,“咱们好不容易有闲暇,大家又在一起,去堆雪人怎么样。”

    既然是小皇帝的提议,大家怎么好反对,而且个个都还是年少轻狂的年纪,心里都躁动着玩乐的因子,便答应了。

    但是也不敢太过分,就把地方安排在了这东偏殿的院子里。院子里的雪已经被扫了,不过时辰还早,雪还没有被弄走,正好可以用来堆雪人。

    27、第十一章 受伤

    衡哥儿对堆雪人没有另外几个人那么有兴致,不过看他们玩,自己也不好不下场,在要求抱琴为他将斗篷取掉之后,也跑进院子里去了。

    天上还在下雪,但是已经非常小了。

    小皇帝身边本来有两个小太监在帮忙堆,不过他很快就赶走了小太监,自己堆了一个雪人出来。还让小太监去拿根胡萝卜来做一个鲜亮的鼻子。

    徐轩就比小皇帝稍稍有创意,直接做了一只大号的蹲在地上的狮子,还颇像那么回事,赵致礼年龄要比他们都大,对堆雪人的热情也不是那么高,就随便堆了个大肚子的雪人,大家再看向衡哥儿,衡哥儿蹲在一边的角落里,根本看不出来在做什么,也没见他堆出什么玩意儿来。

    还是小皇帝最先走过去,弯下腰看,“你这是在干什么?”

    等看明白了,就流露出惊讶来。

    只见衡哥儿在一片洁白的地上,用雪做出了绵延的山脉来,上面是长城,在山脉的远处,衡哥儿正在做出城池的样子。

    小皇帝站在那里,看着衡哥儿忙碌着,几乎眼睛都要转不开了,赞叹道,“还是季卿的心思最活,手也活。”

    衡哥儿抬头对他笑了一下,继续做出街道,街道旁边的房屋,一排一排,栉比鳞次……

    赵致礼和徐轩看到小皇帝站在衡哥儿身边不动了,也都感觉好奇,便也走了过来,便都看到了衡哥儿的这个精巧细致却很恢宏的工程,眼里都流露出惊讶来。

    赵致礼赞道,“你手还真巧。”

    徐轩则是低声哼了一声,赵致礼蹲□去,说,“我帮你做这边的城墙好了。”

    衡哥儿看了他一眼,“嗯,好啊。”

    小皇帝也笑盈盈地说,“我也来做城墙。”

    他才刚说完,突然“哗啦哗啦”几声,好大几滩雪从天而降落在了衡哥儿造出的山脉和长城之上,连城池也遭了秧。

    作为雪雕,本就不是冰雕,被雪一砸,自然就烂掉了。

    除了地上,他们身上也不能幸免落了雪。

    衡哥儿、赵致礼,还有小皇帝,都惊讶地抬头看过来,只见是徐轩人靠在旁边不远的松树上,松树上积累的雪全都落了下来,砸了满地。

    一时之间,整个院子都安静了下来。

    这勤政殿东偏殿作为皇帝上课的地方,平时需要安静,安排来伺候的人并不多,刚才小皇帝要堆雪人,便又遣了几个在这里面伺候的小太监出去,里面就只剩下了三个伴读和他们的书童,然后还有小皇帝身边的几个贴身奴才。

    之前因为小皇帝说大家自己堆,不要让奴才帮忙,所以奴才们都只是在一边守着,小声地自己交谈着。

    此时出了这种事,大家自然都住了嘴,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从松树上落下来的雪,不仅是砸在了衡哥儿的城池上,连衡哥儿身上头上都落了不少,他冷得一激灵,小皇帝和赵致礼也不能幸免,但两人离得比衡哥儿稍远,所以身上只是落了比较少的雪。

    小皇帝是最先站起身的,过去将衡哥儿也拉了起来,一边为他拍头上身上的雪,一边叫奴才们,“你们这些奴才,还不伶俐点,过来伺候着。”

    这下几个奴才才跑了过来,抱琴很是熟稔又细心地将衡哥儿身上的雪拍掉,又对皇帝道,“皇上恕罪,奴才看有些雪进了领子里了,奴才先带着我家大少爷进屋去把衣裳脱了把里面的雪弄出来。”

    小皇帝道,“快去吧。”

    衡哥儿看了小皇帝一眼,“皇上,等我收拾一下了,就又出来堆,你们要等我,不要先堆。”

    小皇帝反而被黄哥儿逗得笑了一下,“快去吧,会等你。”

    衡哥儿这才和抱琴一起进了偏殿西侧的里间,抱琴为他脱了颈子上的围脖,又将外面的雪貂皮袄子脱了,里面果真进了一些雪,抱琴拿了绒巾替他将颈子揩干净,嘴里小声嘟囔着,“奴才看到了,徐世子就是故意的,他故意走过去,狠狠地在树上一靠,积雪就落了下来。”

    衡哥儿轻声斥责他,“在宫里,话也是能乱说的。”

    抱琴还是有点愤愤不平,但是也不再说了。

    衡哥儿道,“也是我的错,那里是一个角落,本来应该把树上的积雪都摇下来了才开始堆,但是我怕雪砸坏了地上均匀的雪,就没那么干,哎。”

    抱琴道,“奴才看皇上也在生徐世子的气呢,徐世子最近总是和大少爷您过不去,咱们又没有惹他,他脾气未免太坏了些。”

    衡哥儿没有接他的话,抱琴便也不再说了。

    将衡哥儿收拾好,又把袄子给他穿上,围上雪白的小围脖,甚至将猩红的斗篷也为他穿上,戴上帽子,才让衡哥儿又从房里出去,出去时,抱琴就说,“披上斗篷就好了,即使再有雪落下来,也只会落在斗篷上。”

    他这样说,衡哥儿就笑了一下,眼睛又看到了在门口闪了闪的一个小太监。

    衡哥儿走过去,小太监就轻声和他说,“季公子,您赶紧出去吧,皇上在对徐世子发脾气呢。”

    衡哥儿听他提的这一句,就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去给徐世子解围,他一边做出惊讶之状,嘴里也说,“皇上为什么要发火。”

    小太监嘴唇动了动,才苦着脸说,“季公子,您先出去吧。”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但是还是走得很慢,抱琴来握着他的手为他搓了搓保暖。

    衡哥儿走到院子里,那边厢,皇帝对徐轩发火还没有发完。

    衡哥儿进了院子,就赶紧跑了过去,皇帝还在说徐轩,“朕就没有见过你这样心地狭隘的人。”

    徐轩面色又青又红,紧紧咬着牙,看到衡哥儿过来,就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衡哥儿很是不自在地垂了一下头,又拉小皇帝,说,“皇上,咱们还堆吗?”

    小皇帝侧头看他,衡哥儿披着猩红的斗篷,雪白的风毛衬着他雪白里透着一点粉色的面颊,乌黑的眼瞳,漂亮得像是雪中一只红梅,一眼看过去,甚至让人觉得心悸。

    小皇帝心里一下子就软了,柔声道,“还堆。”

    衡哥儿便笑了一笑,看向徐轩说道,“那刚才是我不对,我忘了邀请徐世子一起堆了,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堆,做一个更大的城池出来,皇上,您觉得可以吗?”

    小皇帝愣了一下,又看了徐轩一眼,知道衡哥儿说这话,是不怪罪徐轩的意思,便说,“好。”

    既然皇帝说好,即使徐轩再不乐意,也只能凑过来将他刚才破坏的城池重新堆好。

    于是大家开始从新做城池,皇帝和徐轩做山脉和长城,赵致礼和衡哥儿做城市,他们的书童,加上几个小太监也过来帮忙,因为城池做得大,就要从别的地方弄雪过来,大家热火朝天,忙了一两个时辰,中间只停下来喝过一次姜茶,此时大家都饿得不行了,而且手也冷,但是城池依然没有做完……

    要吃午膳的时候,小皇帝还在感叹,“这还真是费功夫。”

    衡哥儿笑着轻声说,“一座城池可不是轻易建成的。”

    小皇帝一笑,“长城也是。”

    笑容里又带着些悠远的意味,大约是想到了真正的一城一池的形成的艰难吧。

    大家午膳吃得都很满足,然后又坐在西里间的暖炉边烤火,衡哥儿有些昏昏欲睡,靠在椅子上脑子里什么也不想想。

    小皇帝抬起眼皮看他,难得见他这样懒洋洋的样子,便觉得新奇,又觉得可爱,就看着他发起呆来。

    徐轩坐在窗边盯着一盆兰花研究,赵致礼干脆趴在炕桌上睡午觉。

    又过了一会儿,去问下午是否上骑射课的小太监才跑回来了,给大家带来的却不是好消息。

    “回皇上的话,林指挥使说,下午的课还是要上的,他受皇上看重,忝为皇上您的骑射师傅,一日不敢懈怠。”

    小太监的话刚说完,连打瞌睡的衡哥儿都醒了,一脸不可置信的苦恼神色,“啊,要上?”

    他这个样子,把小皇帝逗得笑起来,还伸手捏了一下衡哥儿的脸,衡哥儿的脸嫩嫩滑滑的,捏着十分舒服,衡哥儿赶紧往旁边避了一避。

    小皇帝在笑后,也苦了一张脸,叹道,“在下雪呢,还要上啊。”

    赵致礼也抱怨了一声,“林师傅也太严厉了些。”

    只有徐轩沉着脸低低哼了一声,他上午挨了皇帝的骂,而且皇帝说了那么严厉的话,“心地狭隘”,说一个臣子心地狭隘,那可是足以让人背一辈子的坏名声。

    徐轩脸色能好才怪。

    衡哥儿觉得小皇帝一向是比较平和的,真没想到他会对徐轩说这种话出来。

    衡哥儿心里更沉了沉,又看了一眼徐轩,徐轩眼神里的萎顿,谁都看得出来,发现衡哥儿在看他,徐轩就又给了他一个眼刀。

    衡哥儿便把目光赶紧转开了。

    到下午上课前,雪停了。

    好在林仪并不是不知分寸的人,所以并没有让几个学生在雪后在演武场上练习拳脚骑射,而是将地方改在了演武场旁边的大殿里,这里的大殿是用来给皇上看表演的,地方宽阔。

    林仪先是舞了一场剑,几个学生都看得呆住了,小皇帝拍手道,“林师傅的剑术果真名不虚传。”

    林仪对着小皇帝行了一礼,面目严肃,不苟言笑,“皇上谬赞了。因之后天气渐冷,在演武场上练习骑射太辛苦,以后就改在这里练拳脚和教剑术。”

    几个人心里都挺高兴的,衡哥儿是高兴自己总算不用在大风里吹风了,另外几个,大约是高兴可以学习林仪擅长且十分有名的剑术。

    衡哥儿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已经算是跟上了另外几人的进度,只是他力气还是比不过另外三人,之前练习射箭,都是用的小一号的弓。

    此时先跟着大家一起打了一趟拳,然后才开始学习剑术。

    林仪成名的是双剑,不过他先教给大家的是单剑。

    学习本就只能循序渐进,单剑没有学好,就学双剑,的确是妄想的。

    所以即使徐轩和赵致礼都对林仪的双剑之术非常垂涎,也没有要求林仪表演一次双剑。

    徐轩和赵致礼都作为武将之家的子弟,应该是从小就有学过功夫,所以学起林仪最初教的简单剑术来,是十分快,而且好。

    衡哥儿就不行了,以前没有学过剑术,学起来就慢很多。

    但是衡哥儿学得慢,林仪就根据他的学习进度来安排大家的课程,这一天只教了最简单的几式就不教了,徐轩和赵致礼想学得更快些就不行。

    于是在这一节课的后半节课,看衡哥儿握着剑笨手笨脚,徐轩就直接对林仪要求道,“林师傅,我来带季衡吧。”

    林仪点点头,“好,他人小,力气小,学得慢也没关系。”

    徐轩应该是在心里不以为然的,嘴里却说,“弟子会尽量耐心。”

    于是小皇帝和赵致礼在东南角练剑拆招,衡哥儿就在西北角由徐轩指导。

    林仪站在东南角一边看小皇帝和赵致礼的拆招,小皇帝虽然比赵致礼要小几岁,没想到在剑术上却很有些天分,大约在以前,也学过几招,而且有赵致礼放水让着,故而两人你来我往,倒是打得难舍难分,连林仪也看得点头称道,而且随口指点,“皇上,这里要注意力道,往下斜刺……”

    林仪是更关注小皇帝的,目光几乎全在他身上,毕竟要是小皇帝出事了,他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而衡哥儿和徐轩那边,他只是不时才瞄一眼,而他以为徐家是以剑术和长枪闻名,徐轩作为徐家嫡孙,剑术也是极好的,断然不会出事。

    只是没想到,他不经意之间又瞄过去,突然看到季衡手里的剑落地,徐轩的箭就那么刺到了季衡的胸口上去,但是季衡在那一瞬间软倒,剑从季衡的脸上划了过去。

    他吓了一跳,也没顾皇帝了,跑过去,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衡哥儿脸上皮肤非常嫩,即使徐轩手里的剑没有开刃,但是还是把衡哥儿的脸划伤了,先是一条血线,然后血就渗了出来,流在脸上,在那粉色的肌肤上,甚至明显,让人越发觉得那伤口狰狞。

    衡哥儿吓坏了,呆呆地坐在地上,眼睛睁得老大,好像是痛都忘了。

    28、第十二章

    徐轩对衡哥儿有成见,且对他看不上眼,这件事,恐怕不止皇帝和赵致礼知道,连宋太傅和林师傅也是看出来了的,他们三人身边的书童太监们,大约心里也明白。

    之前徐轩要求要指导衡哥儿的剑术的时候,小皇帝和赵致礼都没有说什么,心里大约都是想徐轩想借着这个机会对衡哥儿示好,毕竟上午徐轩故意重重靠上松树,让松树上的积雪落下来砸在衡哥儿做出的城池上,那是徐轩的错,而徐轩上午只是挨了小皇帝的骂,并没有对衡哥儿道歉。

    这样他主动要求指导衡哥儿,小皇帝是不会反对的。

    而林仪林指挥使,他根本就不想涉及到这几个小孩子的争宠里面去,所以刚才徐轩主动要求的时候,他才随意就答应了。

    没想到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在林师傅跑到衡哥儿跟前的时候,小皇帝和赵致礼也扔下了剑跑了过来。

    看到衡哥儿一脸血,皇帝和赵致礼都非常震惊。

    要说一般一个粗糙男人在脸上受了一点皮外伤,恐怕不会惹起多少人关注,但是衡哥儿就不一样了。

    那是一张任谁看到都会觉得好看的嫩脸,即使日日里风里来雨里去,也显得白白嫩嫩的,此时上面却出现了一条口子,鲜血正从口子里流出来。

    衡哥儿还一动不动地睁大眼睛愣着,看样子有点像灵魂被吓出窍的失魂呆傻。

    林师傅先没管徐轩,而是上前掐了衡哥儿的虎口和人中,衡哥儿这才像是回过神来,看了林师傅一眼,眼睛里的眼泪水就开始打转了。

    林师傅道,“没事,就是脸上伤了条口子,让大夫来看看,上了药,好好养着,不一定会破相。”

    只是不一定会破相。

    小孩子面皮嫩,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候脸上被划了一条伤口,不留下痕迹的可能性很小。

    皇帝看衡哥儿要哭了,也赶紧凑到了他的面前去,柔声安慰道,“没事的。”

    衡哥儿忍住了眼泪,由着林师傅用赵致礼递过来的手绢给他擦脸上的血迹,机灵的皇上贴身小太监柳升儿已经让人去叫太医去了,他自己也带着另外两个小太监过来问林师傅还需要什么东西。

    林师傅说,“这个我只能先给他擦掉血迹,等太医来了再看,也许太医有法子让以后不留痕迹,我怕我们处理了,是害了他。”

    衡哥儿痛得微微咬着唇,声音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哼出来的,“我没事。刚才,刚才只是被徐世子吓到了,现在没事了。”

    衡哥儿这幅样子,皇帝眼神里的复杂就更重了,他突然站起身来,看向已经被挤到一边直挺挺站着的徐轩,徐轩算起来也只得十三岁不到,还是一个稚嫩的少年,此时他紧紧抿着唇,眼神倔强里还充满着戾气,被皇帝盯着,他就倔强而怒气冲冲地说,“我没有故意划他的脸,是他突然弃剑人又软了下去,这才划伤了脸。”

    皇帝看他执迷不悟,此时还能说出这种话来,又是失望又是愤怒,甚至冲过去一巴掌狠狠扇在徐轩的脸上,打得“啪”地一响,大家都被这一巴掌震惊到了,谁想得到一向平和的皇帝会打人。

    当然,最震惊的是徐轩,他愣愣看着皇帝,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皇帝朝他恶狠狠地道,“你到现在还是这样。今日才是季卿第一次学剑,而且他力气小,要稳稳握着剑已经不容易,你说你要指导他,朕以为你是想为之前的事情向他道歉,没想到你却做出这种事情来。你说你没想到他突然弃剑,那你怎么不想想你是用了多大的力气,才会在他没有握稳剑的时候收剑不及时划到他脸上去。你刚才用的力道,用的气势,你敢说你不是想置他于死地吗。朕真是对你失望透顶了,朕不曾想,你这么没有容人之量,对比你小这么多的季卿,你也没有任何一点关爱之情。朕以后不用你做伴读了,以后你也不用进宫来了,朕再不想看到你。”

    皇帝的这一席话,将本来就挺震惊的众人,说得更加震惊了,连林师傅都惊讶地站起了身来,“皇上,您要三思。”

    徐轩也一下子给皇帝跪下了,“皇上,臣对您的忠心可鉴,您难道都不看在眼里吗,您现在心里就只想着季衡是不是,他不过就是长得好看点,以后顶多也只是个佞臣。”

    他才刚说完,皇帝就又暴怒道,“你闭嘴,你就只会说这种话。你滚开,朕不想再看到你。”毕竟徐轩那话,不仅是骂衡哥儿以后要做佞臣,还是骂皇帝昏庸会养佞臣的意思。

    皇帝怎么能够不暴怒。

    而一向属于心思比较深沉的徐轩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本身就不是件平常的事。

    被皇帝这样说,徐轩没有再辩驳,只是死死咬着牙,嘴里甚至出了血,手也紧紧捏成拳头,关节都因为用力过猛而泛白了。

    衡哥儿看着两人,心里已经转过了很多心思。

    他看皇帝这么生气,就赶紧跪下了,对皇帝叩首行礼,“皇上,适才是我的错,是我没有拿稳剑,是我自己没有避开,不关徐世子的事,您收回成命吧。”

    小皇帝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闪了一下,但是还是没有克制住满脸怒容,道,“朕难道自己没有辨人之能吗,需要你们劝。”

    说着,就愤怒地自己离开了。

    几个小太监飞快地跟上他,林师傅也叫他,“皇上。”

    但是皇帝根本没有回头,赵致礼想要过去拦他,被他一巴掌推开,而且朝他吼道,“滚开。”

    赵致礼只好赶紧跪下了,眼睁睁看着皇帝从大殿里离开了。

    赵致礼回来劝徐轩,“你快追上皇上,请他收回成命。”

    徐轩虽然跪着,但是背脊挺得笔直,一言不发,也不理睬赵致礼的劝说。

    林师傅很是为难地蹙着眉,衡哥儿脸上的伤口因为他刚才说话又裂开了,血又流出来,林师傅叹息一声,又去给他擦脸上的血。

    好在太医院里的太医来得快,来的是专门处理外伤的严太医,看到衡哥儿脸上的伤,他即使作为太医经常碰到别人受外伤,此时却也不得不露出惊讶之色。

    毕竟这么一张漂亮的脸上,出现这么一道伤痕,谁都会惊讶的。

    他先检查了划伤衡哥儿脸的剑,剑是林师傅准备的铁剑,没有开刃,他发现剑尖上有点点锈迹,本来就沉重的脸,就更是拧起了眉。

    林师傅一直站在旁边,就问,“太医,怎么样?”

    严太医用无根水先给衡哥儿洗了伤口,又用了药水消了毒,这才又给抹了药,那个伤口,在左脸上,从鼻子旁边往外划了有一寸长的样子,对于大人的脸,这个长度不算长,但是衡哥儿人小,脸小也嫩,所以这个长度,几乎算是横过了小半边脸,看着就很让人心疼。

    严太医为衡哥儿处理好了伤,衡哥儿一直就咬着牙手紧紧捏着骑装的下摆来忍着痛,严太医看他小小年纪,又是很娇嫩的面相,有这份忍耐,便很赞赏。

    侧过头对林师傅说,“老夫给上了药,这点伤,不算什么。只是要想不留痕迹下来,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师傅叹了口气,道,“就是以后留下痕迹,让人难办。”

    这时候衡哥儿却说话了,“林师傅,严大人,你们不用担心,作为男儿,留点伤痕,也没什么。”

    两个大人看了他一眼,都在心里叹了口气。

    之后课自然没法上了,而且也早过了下课时间,已经有人去叫了抱琴来,抱琴看到衡哥儿脸上的伤,马上就泪眼汪汪,又是心疼又是着急,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徐轩一直跪在那里不动,之后皇帝让了宫轿来送衡哥儿出宫,衡哥儿要走时,又去找徐轩说道,“我会去再求求皇上。”

    徐轩却很不领他的情,青着面孔朝他骂道,“滚开,不需要你假好心。”

    衡哥儿蹙了一下眉,只好不再和他说话,出了大殿在外面上了轿子,出宫去了。

    怕衡哥儿回家的路上吹了雪风伤口发炎,皇帝还很细心地让人送了帏帽过来,衡哥儿坐在轿子里也戴着帏帽,随着轿子的一起一伏,脑子里想着事情,神色沉肃,并不见脸上被伤的痛苦。

    因为衡哥儿被伤了脸,皇帝让他伤没好之前,不用再进宫伴读,然后派了几个太监来跟着衡哥儿回家去解释事情,又让送了宫廷秘制玉颜生肌膏,几样珍贵药品,还有赏玩的小玩意儿。

    衡哥儿回到家里,许氏看到他脸上的伤口,因为有皇帝派来的太监在,她自然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愤怒悲痛,先还只能谢恩,留了几个太监喝茶,又每人包了一荷包银锭作了辛苦的谢礼,然后派了车送了他们回宫去。

    等把公公们送走了,许氏才心疼又悲愤地看着衡哥儿的脸,比别人在她自己脸上划了口子要痛苦得多。

    她咬着下唇,几乎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哀叹。

    衡哥儿只好安慰她,“娘,我这不会留痕迹的,你别难过了。”

    许氏摇着头,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别说话了,小心将伤口扯着了。”

    之后将衡哥儿好好安顿在自己的卧室里,甚至不让衡哥儿回他自己的卧室去住,她因为不要衡哥儿说话,衡哥儿只好用笔将下午发生的事写了一遍给她看。

    许氏得知是严太医给看的伤,虽然他们这种人家想请到太医,是困难的事情,但并不是请不到,她就赶紧让管家拿着季大人的拜帖去请严太医来,又让准备了丰厚的谢礼。

    衡哥儿没说是徐轩在指导他剑术的时候步步紧逼,根本不是指导,就是专门为了威慑他和教训他,只是说了在练剑的时候,被徐世子给误伤了,徐世子还因此被皇帝责罚,他出宫时,他还跪在那冷冷清清的殿里,说不定以后还不能给皇帝做伴读了。

    许氏看到衡哥儿写的这些,依然是愤愤不平的,说,“虽然咱们家的门第没有他徐家高,但是你这脸上要是真留痕迹了,他这跪一下就抵得了吗。”

    许氏虽然只是内宅妇人,但是作为京中高官家的当家主母,对朝中局势还是知道的,她知道皇帝有倚靠平国公府徐家的意思,所以她根本就对衡哥儿所写的,徐轩说不定以后不能给皇帝做伴读的事上心,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29、第十三章

    衡哥儿脸上这一伤,可不得了了。

    先是在他家里就掀起了大/波。

    许七郎从前面书房里跑回正院里,他是刚下课就从小厮那里知道衡哥儿脸上被伤了,他不知道到底伤成了什么样,所以尤其担心着急,像是一股风卷进了正房大堂,跑进衡哥儿的卧室去,发现没人,又冲出来,遇上了衡哥儿的贴身丫鬟扶风正从太太许氏的卧室那边出来,就赶紧上前抓住,“衡哥儿呢。”

    扶风是一脸难过,“大少爷在太太的卧房里。”

    许七郎没有听她说更多,人已经冲进了东翼的屋子,跑进许氏的卧房,只见衡哥儿靠坐在炕上,身上盖着被子,头发乌黑,面颊苍白,只是左边面颊上有一道伤痕,他进去带起了一阵风,衡哥儿就捂着嘴咳嗽了一声。

    许氏坐在炕沿上,听到他咳嗽,一咳嗽又会牵扯到他脸上的伤,她就更加担心起来,对冲过来的许七郎道,“你这么毛毛躁躁的,别掀起风来了。”

    她虽然尽量用了好声气,奈何心里难受,语气里也听得出责备之意。

    不过许七郎此时可没有在乎姑母的责备,他的心全在衡哥儿身上,他已经问道,“我听说衡哥儿伤了脸,就是这里伤了吗?”

    他说着,已经很心疼地要拿手去试探一下。

    许氏赶紧把他的手打开了,说道,“别惹衡哥儿说话,他脸上伤着,一说话就扯了伤口。”

    她这么说着,拉了许七郎在自己旁边坐下,许七郎的目光全在衡哥儿脸上,衡哥儿也许是上午冷到累到了,下午又练剑,此时就精神很不好,而且身体不舒服,不过他对许七郎的眼神倒是十分柔和,又轻轻翕动了嘴唇,是想表示自己没事。

    许七郎拉了拉他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脸上的伤,判断得出不是很严重的伤,但是这样划拉在衡哥儿白嫩嫩的面颊上,的确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许七郎连连叹了两口气,其实心里已经放松了,他没想到衡哥儿破相的可能性,或者他没有意识到衡哥儿破相的严重性,也许是他觉得即使衡哥儿破相了,也没什么,他只是关心衡哥儿的生命安危,所以看衡哥儿只伤了那么一小条伤口,大约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他只是很在意衡哥儿苍白的面色。

    因为衡哥儿不被允许说话,许七郎只好问许氏,“姑母,衡弟这是怎么伤的?”

    许氏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在宫里上剑术课,被误伤了。”

    她说得沉痛,许七郎皱了眉,“谁误伤的?”

    许氏看了衡哥儿一眼,才道,“你还是小孩子,知道了也没用。”

    许七郎说,“总归没有让衡弟白白被误伤的。”

    衡哥儿看许七郎又要犯浑,就拉着他的手紧了紧,用眼神示意他不要说了,而且动了动嘴唇,唇语是,“我想安静点。”

    衡哥儿在和许七郎在一起时,经常性犯懒,说话声音特别小,或者只是动动唇,许七郎便因此已经能够理解他的唇语了,看他要安静,他也就不再说话了,只是依然皱着眉,脸色也深沉下来,大约在想这件事,不能这么容易就过去了。

    许氏让衡哥儿好好休息,让许七郎不要吵他,自己就从卧室里出去了,而且交代要进他这边院子的人,都不要动作太大,不允许弄出声响来,甚至还让身边管事去给几房姨娘打招呼,说这几天请安都免了,也让大家先不要来看衡哥儿,以免来来去去让衡哥儿休息不好。

    整个季府里,现在恐怕都知道衡哥儿伤了脸的事情了,也有人要来关心问候的,在院子门口就被劝回去了,说太太心里正难受,不想人在她跟前让她更难受。

    许氏担心去请严太医的人请不来严太医,之后就又让人去请京城里的四大名医之一的吴复沛,作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名号能够这么响,自然也很有些能耐,当然也很不好请,即使是权贵之家,人家也不一定买账,好在季家有钱,许氏平常也有请到吴复沛来给衡哥儿把平安脉,他对衡哥儿也不错,所以让人去请了吴复沛,此时已经是晚膳时间,他也很快就来了。

    他来了,身后跟着他的小儿子兼徒弟,平常吴复沛也有带着这个小儿子到季家来走动,故而两人都认识衡哥儿。

    衡哥儿此时坐在炕上,精神很不好,脸上伤口处上了药,也有一点发炎的迹象,好在并不严重,这个伤口也就没有变得太严重。

    吴复沛给衡哥儿看了伤,又把了脉,沉吟了良久,才去外间和许氏说了很大一席话,主要是注意事项,许氏将皇帝赐下的那玉颜生肌膏给他看了。

    吴复沛拿着那玉颜生肌膏闻了好长一阵子味道,然后才说这药是极好的,不过在伤口初时并不适宜用。

    于是他又给开了内服药,治疗衡哥儿的咳嗽和风寒,让他不要发烧,又给开了外用药。

    许氏问到是否会在伤好后留痕迹的问题,吴复沛却没法给出保证,只是中庸地说道,“大少爷这个伤,现在还不好说会不会留痕迹,且等几日,伤口长好了,再来看情况,也许皇上赏赐下的玉颜生肌膏会有作用,即使皇上这药没有作用,老朽也可以给开一方另外的药。大少爷年纪还小,恢复如初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许氏在心里叹了口气,也不好在脸上表现出强烈的失望,让身边管事的剪雪将五十两的诊金包给吴老大夫,又让准备了另外的礼作为答谢,吴复沛不好意思收这么多,许氏很是恳切地说,“吴老大夫,衡哥儿可是我的心尖子,脸上留了痕迹,可怎么得了。以后,也要劳你费心了。”

    然后吩咐了身边得力的管事亲自去给衡哥儿抓药,又安排轿子送吴复沛老大夫回去。

    吴复沛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小儿子还在内室里,吴江桦十五六岁的年纪,性格很沉稳,对衡哥儿脸上受伤,心里也很不忍,所以他此时还在内室里给衡哥儿交代,“恐怕从今晚起伤口就会发痒,注意着,千万不要去碰。”

    衡哥儿当然知道这些,点头算是应了,许七郎在旁边,也应道,“嗯,我们都会注意着。”

    丫鬟进来找吴江桦,“吴小大夫,吴老大夫在外面等您一起走了。”

    吴江桦这才和衡哥儿许七郎告别,许七郎是很活泼的性格,还送了他到门口,才又回去陪着衡哥儿。

    衡哥儿出了这样的事,许氏又是心疼又是恼怒,季大人却是到吴大夫都被送走了,他还没回来。

    许氏对他心里就有了一腔怨气。

    平常季大人忙着政事对家事是一点也不操心,许氏根本不放在心上,也觉得季大人不在家事上指手画脚正好,但是现在衡哥儿出了这种事,他还在衙门里没回来,她心里就很不好受。

    当初要不是他要衡哥儿进宫做伴读,衡哥儿根本就不会遇到这种事。

    要说,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十分脆弱的,可能随便着次风可能就病死了,被划出伤口感染而死的概率也很高,有些人家,十个孩子,只养活两三个,也是有的。

    第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