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9节
衡哥儿却没有再回答,只是用额头贴在地板上,小皇帝似乎是对徐太妃刁难衡哥儿很不满意,就说,“季卿,你平身吧,大家都坐着,你一个人跪着,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罚你。”
衡哥儿于是就平了身,又退回去站到了一边靠角落的位置,徐太妃神色就很不好,说了一句,“皇上年纪还小,就知道怜惜佳人了。”
皇帝就看向太后,太后握了握坐在自己身边的皇帝的手,说,“皇上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过两年,也就要大婚立后了。”
她这一句话一出,整个船舱大堂里的氛围都为之一肃。
衡哥儿不用想就知道,太后趁着元宵节,让京城贵胄们都带着适龄的千金进宫来领宴,恐怕就有这个意思。
不过衡哥儿也知道,这些贵胄千金们大多是陪跑,太后心里大约对皇帝以后的皇后妃子们的人选已经有所定夺了。
衡哥儿的目光又微微朝赵致礼下手边看了看,果真有一个长相明丽的少女,据他所知,赵致礼没有同胞亲姊妹,只有庶妹,然后他有一个堂妹,是赵家二房永昌侯的嫡女,永昌侯也只有这一个嫡女,大约是十三四岁,和小皇帝十二岁,倒是配的,太后掌权,定然是要定这个女孩儿给皇帝做皇后了。
别的妃子,衡哥儿倒拿不定太后会选哪些,不过他家里那位庶姐,太后定然是连这世上有她这个人都不定知道,定然不会想到她头上去。
其实衡哥儿觉得在后宫做妃子,没有什么好的,只要进了宫,恐怕一辈子都没法出去了,日子那得多难熬,他真不知道他的三姐到底是怎么在想,才会立志进宫做宫妃。
皇帝对太后这句话却没有怎么在意一样,反而是偷偷让一个小太监去端一个凳子给站着的衡哥儿坐,但是他这小把戏马上就被太后发现了,于是太后也没有让皇帝为难,就对衡哥儿说,“到下面去坐下吧。”
于是有一个小太监带着衡哥儿,给他安排在了靠后一架屏风旁边的凳子上。
这里因为偏僻,几乎就看不到前面的情况了,不过好在这里避着人,不用太拘谨。
这个船舱里,几乎全是女眷,就四个男性,还都是孩子。
除了衡哥儿,其他的孩子几乎都是有家长的,只有他孤零零,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个,反而伸手拿了旁边的茶凳上盘子里的点心吃,宫里宫宴的点心就是做得好看,味道和他家里的根本没法比,不过进宫时怕吃多了会想如厕,所以吃得少,现在已经饿了,即使难吃的点心,他也毫不在意地拿来吃了。
坐在他侧边的一个女孩子,穿着乳黄色的衣裙,一直打量着衡哥儿,衡哥儿看过去,她也没有害羞地转开眼,反而对着他笑了笑,然后和他轻声说道,“你就是季衡?”
衡哥儿只是看着她,没有应,对方继续说道,“我在深闺里,也听说过你的名声呢,大家都说你长得好看。”
衡哥儿神色淡淡的,依然没有搭话。
对方倒是很自来熟,“没想到今天可以见到,你的确长得挺好看的,像个女孩子。”
衡哥儿的脸色黑了黑,将脸转开了。
对方觉得衡哥儿很冷淡,大约有些尴尬,就又将自己茶凳上的点心端着送到了衡哥儿旁边的茶凳上,偷偷打量衡哥儿的神色,衡哥儿没有理她,她就只好叹了口气,道,“你家是住在小喜鹊胡同么?”
衡哥儿看她要喋喋不休,就朝她扫了一眼,“你声音再大点,太后娘娘都该听到了。”
女孩子这才赶紧捂了捂嘴,又对衡哥儿笑了。
衡哥儿觉得她也挺可爱的,但是没有和她说话的兴致。这样的宫宴也让他觉得无趣。
前面太后处,她已经叫了几个正当年龄的女孩儿到面前去说话,大约也是让皇帝看看的意思。
皇帝很听话地在太后身边看了,这些妙龄少女,应该都是好看的,又好好打扮过了,想必十分吸引人,但是皇帝坐了一会儿,就有点百无聊赖,小声和太后说道,“朕和赵表哥到外面去透透气,可好?”
他的目光明亮,又带着恳求和撒娇,太后拿他没办法,无奈地说,“再过两年就要大婚了,还是孩子心性。”
虽然这么批评了,但到底批准了他可以出去透透气。
于是皇帝就起了身,叫了赵致礼一起出去,走到衡哥儿坐的靠后的位置时,又对他招了招手,衡哥儿愣了一下,赶紧起身来也跟着偷偷出去了。
皇帝故意漏了徐世子徐轩,徐太妃和徐轩脸色都不好看,一会儿,徐轩也离了座。
皇帝靠在船尾栏杆上对赵致礼笑,道,“你不跟着你父亲,反而先到这里来了,怎么,表哥你看上了哪家闺秀么?先过来打量。朕听母后说,已经在给你看亲了。”
语气里不乏调笑。
赵致礼很吊儿郎当的样子,道,“她们做决定就好了,我又无所谓。不过今日,哪里是我看呢,太后娘娘是给皇上您看吧。”
皇帝不以为意道,“不用看吧,致雅表姐又漂亮又贤良,母后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
赵致雅就该是赵致礼的堂妹的闺名了,衡哥儿看了小皇帝一眼,心想他和赵致礼的这个堂妹,原来是很熟悉的,可以叫闺名的程度。
皇帝感受到了衡哥儿的目光,就对他笑道,“季卿,你家里有姐姐么。”
衡哥儿恭顺地回答,“有两个姐姐。”
皇帝道,“到时候朕能要一个陪伴身侧么。”
衡哥儿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还真是直接呢,连赵致礼都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衡哥儿恢复面色不惊地说,“但是都是庶姐。”
皇帝笑嘻嘻地,“朕可不在意这个。”
衡哥儿说完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皇帝本身不就是庶出么,不仅是庶出,而且生母地位卑微,只是当时刘贵妃进还是皇子时候的先皇府里带的一个丫鬟,据说这个丫鬟受宠幸时是洒扫宫女,地位很低,看来是多年来也不得刘贵妃的喜欢。
衡哥儿嗫嚅道,“如若皇上有意的话,还得同微臣的父亲说,微臣可不能为姐姐们做主。”
皇帝这时候又笑了,衡哥儿垂着头,他就又习惯性伸手抬起了他的下巴,道,“朕就开个玩笑,你别这么一板一眼地当真。”
衡哥儿眨了一下眼,赶紧退了一步避开了皇帝捏他面颊的手,说,“但是皇上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微臣哪里能当你的话是玩笑呢。”
皇帝觉得没趣似的,又有些失望,连声音也懒了,又带着一点赌气,也不知道到底是在为何赌气,“那刚才的话就当玩笑吧。”
赵致礼看了衡哥儿一眼,眼尾瞥到了从船舱里转出来的徐轩,他故意看过去,皇帝便也被吸引了目光看过去,徐轩就只好过来对着皇帝行礼,“给皇上请安。”
34、第十八章
皇帝看了徐轩一眼,没有应他的请安,而且还将目光转开了,分明是还在和徐轩生气,这让徐轩十分尴尬,默默地站在一旁不说话了。
因为皇帝和徐轩之间氛围紧绷,便让赵致礼和衡哥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时间几个人都沉默下来。
还是徐轩最先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恳求,对皇帝说道,“皇上……”
但是只开了一个头,皇帝就看向了他,淡淡道,“朕不想听你说。”
说着,就要拉着衡哥儿的手离开,但是徐轩却很无礼又执着地挡在了皇帝的前面,目光深幽地盯着他,“皇上,今年二月,我就要跟着父亲离京去广州水师历练,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
皇帝因为他这句话停下了动作,似乎有点动容,衡哥儿便很知趣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又退了一步,避到了一边去,留空间让徐轩和皇帝说些知心话。
赵致礼看了衡哥儿的动作,便也跟着避到了一边去。
皇帝和徐轩站在船尾说起话来,两人神色都很沉重的样子,大约是因为徐轩要离开了,即使之前皇帝和他生气,但是两人毕竟是从小就认识的,是多年玩伴,皇帝还是会在此时想起一些他的好处,和他表达一下亲近吧。
衡哥儿看着皇帝和徐轩说话的背影,赵致礼就看着他,又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怎么,怕皇上又把徐轩留下来?”
衡哥儿抬头看了赵致礼一眼,赵致礼的面孔一半在宫灯的光线里,一半在黑暗里,脸庞便更被衬得棱角分明又晦暗不明。
衡哥儿一板一眼地说道,“皇上和徐世子闹出问题来,也是因我而起,我心中愧疚,现在两人能够和好,自然是我所愿。”
赵致礼因他这话笑了一声,又些无奈地感叹道,“你还真是……”
没有感叹完的赵致礼将目光盯在衡哥儿面上,换了话题,语带一丝嘲弄,嘲弄里又夹着警告和关心,“你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在皇上身上放越多感情,到时候只是你自己吃亏。”
衡哥儿对赵致礼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很诧异,不明白他所指,而这时候,皇帝已经和徐轩说完了话,徐轩要告辞离开,衡哥儿也实在不想在这艘船上待了,便也想离开,赵致礼大约也觉得和一干女流坐在一起很难熬,于是几个人都去给太后行了礼,说要去凤翔殿那边。
太后就道,“你们是男孩子,在这里坐着也没大意思,要走就走吧。”
于是几个人一起谢了恩,又有船直接送了他们到对岸凤翔殿。
皇帝觉得自己累了,就要回寝宫去休息,让了身边贴身大太监去给诸位大臣说了自己离开了的事,然后就坐上轿子走了。
衡哥儿在凤翔殿旁边的梅树下等季大人从船上下来了一起走,赵致礼人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徐轩不见了一阵之后,突然出现在衡哥儿的面前,衡哥儿被他吓了一跳,赶紧问了礼。
徐轩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抬起了他的头,就着曲廊上的灯光,盯了衡哥儿的面颊一阵,然后才放开了他,“你这是破相了。”
衡哥儿真不明白他多此一举是干什么,故意提醒他被破相的事?
衡哥儿没好气地说,“拜徐世子所赐。”
徐轩冷哼了一声,道,“史上的佞臣,找不出有好下场的。”
衡哥儿当然不会由着他侮辱,“不知道徐世子怎么会认为我要去做这个佞臣,即使有现下的不好的名声,难道不是拜你所赐。我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侮辱了别人的名声,还要一个劲地提醒人家他的名声不好。我实在不明白,我除了父母赐予了我比你招人喜欢一点的相貌,还有什么地方让人误会,觉得我是一个不依靠才学,而只依靠相貌想要获取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的人。”
徐轩被衡哥儿说得脸彻底黑了下来,推了他一把,力气之大,直接把衡哥儿推得一下子跌倒在地,他才居高临下地说,“你别太得意了。即使皇上看得上你,喜欢你,也不过是你这几年还小罢了。你要是倚着自己的长相给皇上拉了后腿,你等着我从广州回来治你。”
衡哥儿从地上爬了起来,手在地上擦得很疼,他用袖子揩了揩,丝毫不比徐轩气势低,“我就等你从广州回来,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我真不知道,除了会背后使手段,还有什么办法。”
“你!”徐轩被他气得一口气要喘不上来,衡哥儿则转身走了,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蹙眉看着他,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认为皇上比较喜欢我么?连赵世子都觉得皇上并没有太喜欢我。”
徐轩却并没有回答他,冷哼了一声道,“要滚就赶紧滚,不然我又打你了。”
衡哥儿心想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味靠武力的人,最多也只能算个武夫,虽然这样想,但他还是赶紧跑掉了,被徐轩又推又攘,其实很难受。
衡哥儿和季大人一起回府的时候,季大人就问起了衡哥儿今日被皇帝带到太后船上去的事。
衡哥儿就说了太后提了皇帝要选皇后的事情了。
季大人听他这么说,倒没有觉得奇怪,想来皇帝要选皇后大婚的事情,在朝臣的心里,也该是要提上日程了。
皇帝要大婚,对这些支持皇帝的臣子来说,就该是好事。
古有成家立业之说,要先成家后立业,皇帝成了家了,也就该立业了,也就是要慢慢掌权了。
季大人没有对皇帝选后的事情发表评论,衡哥儿就接着说,“皇上在赵世子跟前说了,他觉得赵世子的堂妹漂亮贤良,可当皇后人选。”
季大人这才淡淡说道,“皇上不这样说又有什么用呢。太后定然是想要将娘家人给皇上做皇后。听说赵家女儿不少,到时候不要连妃子也是赵家女儿才好。”
他这样说的时候,语气虽然淡,但是里面却参杂着衡哥儿很明显就听得出来的厌恶。
衡哥儿心里略微诧异,然后突然意识到,季大人的几个妾室,除了比较受他喜欢的四姨娘是他自己看上的良家女外,其他的都是许大舅安排的,他不知道季大人是不是其实只是嘴上不说,心里却对许大舅这样的安排很不满。
衡哥儿沉默了下来,他自己是男人,所以其实还是能够明白一些季大人在这一方面的心思,身边的女人,都是大舅子安排来的这种感觉,恐怕不会好。
马车咕噜咕噜地向前走着,衡哥儿略微有点打瞌睡,而且还有点头疼,大约是之前感冒虽然好了,但是毕竟伤了元气,今日吹了风,出现头疼脑热实在很寻常。
衡哥儿脑袋垂下去,靠着马车壁都要睡着了,季大人突然伸了手,将他搂到了自己的身边,让他靠在他的怀里。
衡哥儿呆愣了一下,抬起头来看季大人,季大人柔声说,“你靠爹爹怀里睡吧,别把脑袋磕到了。”
衡哥儿有点傻眼,到底没有拒绝,就被季大人搂着睡过去了,他毕竟年纪还小呢,即使靠在父亲怀里睡,也不算什么吧。
季大人对他的这些情意,衡哥儿还是会往心里放的。
在两人进府之后,衡哥儿就先跟着他去了他的书房,对他说了另一件事。
“皇上今日同我提起,问我是否有姐姐。”
衡哥儿说完,季大人本来略显疲态的神色就深沉多了,季大人大约明白了衡哥儿的潜台词,说道,“你怎么回答的。”
衡哥儿说,“皇上说得非常明白,说希望让我的一个姐姐入宫去陪伴他,但是后来我说我的两个姐姐都是庶姐,他就说让我将他的话当成玩笑。”
季大人面露沉吟之色,衡哥儿不知道季大人是不是知道三姐儿很想进宫的事,但其实衡哥儿并不太希望三姐儿进宫,三姐儿长相虽然漂亮,但是算不得顶漂亮,而且是庶出,季大人一直为她们请了夫子对她们进行了各方面的优良教育,这不仅让她们都很优秀,更直接的是导致她们心气高。
在宫里的日子,衡哥儿可不觉得是好日子,而且皇帝心思深沉,要讨他欢心可不是容易的事,三姐儿真进宫了,衡哥儿不觉得她会过得好。
再说,家里有了在宫里做娘娘的,衡哥儿觉得到时候皇帝只会忌惮他们。
毕竟皇帝这么些年来,一直在太后娘娘的拿捏之下,他以后肯定会对后妃和后戚很忌惮。
季大人之后没有和衡哥儿说太多,就让他离开了。
衡哥儿回了正房,许氏一直在等着他,许七郎也在,有满桌的吃的,许氏听他说他吹了风,便又让人去拿了熟鸡蛋来给衡哥儿滚了滚额头,说是去风。
衡哥儿好长时间没吃糯米食物,这日还是没得吃,就求许氏,“我吃几个元宵可好。”
许七郎正在吃元宵,就要递给他,许氏赶紧道,“七郎,不许给他吃,这元宵是糯米做的,他吃了脸上的伤痕怎么好得了。”
衡哥儿苦了脸,“脸上的伤不是已经好了吗。”
许氏道,“痕迹还没掉。”
衡哥儿道,“要是一直都这样了,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吃糯米了吗。”
许氏板了脸,“怎么说话的,这种话也能乱说。什么一直这样,再过一阵子,就会好的。”
衡哥儿只好不说了,许氏在他身上希冀的是完美。
有时候,父母的寄托,也是让人无奈的。
而他知道,他从生下来,就根本完美不了。
35、第十九章
朝廷里已经恢复了办公,皇帝的课程也开始了,衡哥儿便也打点好继续进宫做伴读。
大约是日日里都要练剑习拳,衡哥儿身体好了很多,即使每日早起进宫,学习紧张,但是也没生病。
进了二月,天气就要暖和很多,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朝中放假,衡哥儿也放假,他还和许七郎以及家里的几个姐姐妹妹去了城郊放风筝。
初三,早上皇帝要先去听一阵早朝,书房里就只有衡哥儿和赵致礼,赵致礼说,“东湖边上的草场,用来赛马最好不过,昨天过去骑了一整天马,冬日里积出来的郁气全都散掉了。”
衡哥儿在看书,接话道,“你冬日里也没闲着,怎么就能积出来郁气。”
语气里带着些调笑的意思,两人在一起久了,衡哥儿发现赵致礼并不像他最开始想的那样不好接触,所以有时候也能够和他说笑两句。
赵致礼继续赶作业写字,道,“冬日里谁能够纵情骑马呢,要纵情骑马飞驰,这种像是能够飞起来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他说到这里,看向衡哥儿,问,“你会骑马吗?”
衡哥儿说,“坐在马上,有小厮牵着马,倒是可以。”
赵致礼听他这么说,就笑起来,“你那也叫骑马?要骑在马上飞奔才叫骑马,哎,你这个胆小鬼,你肯定不敢。和你说这种感觉,你也不懂。”
衡哥儿坐得端正,道,“有一句话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的生命很贵重的,我才不会因为纵马这种小事,就让自己出事。爱惜自己的命和身体,这怎么能够叫做胆小,这叫做人有自知自重,知道轻重,不让父母担心。”
赵致礼不以为然,笑话他,“你倒是很会找借口。男人自当纵情,不然能有什么意思。我看你就是太死板了,做什么都规规矩矩,小小年纪,笑没见你大声笑,说话没见你大声说,没见你真正发过怒,你说你这样子什么都谨守规范,你不会憋坏么。”
衡哥儿被他说得一愣,盯了赵致礼一眼,道,“赵世子这话从何而起,君子当守礼仪,纵情地笑闹,大声呼喝,无端发怒,这些是疯子所为吧。”
赵致礼对着衡哥儿那一张永远波澜不惊的脸,真想像皇帝一样去拧一拧他,但最后只是说了一声,“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你说不通。”
便又去继续写自己的字去了。
书房门口有一道帘子,皇帝在帘子后站了一阵才进去,进去了衡哥儿和赵致礼便对他行了礼,他才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衡哥儿其实已经发现了,从元宵之后,皇帝对他就要淡了很多,没有像以前那么亲昵了。
虽然衡哥儿觉得这样正好,其实他不是一个喜欢和人亲昵的人,但是却也不得不思考,皇帝的深意。
上午宋太傅上了一阵课,后面就是汤师傅上的,上午课完了之后,衡哥儿和赵致礼就在偏殿里用午膳,而小皇帝说太后娘娘前几日感染了风寒身子不是很好,所以他抽着中午的时间,便去了太后的宫中探望她。
衡哥儿完全敢肯定皇帝不喜欢太后,但是皇帝却又能够从小处着手,完全让人看不出他对太后的不喜,反而是从任何方面都能够感受到皇帝对太后的尊敬和亲热。
这样的做戏功力,简直让衡哥儿打心眼里佩服,但是又有些心寒。
皇帝到了太后的凤羽宫,太后在榻上坐着,皇帝上前跪下行了礼,太后看到他,眼神不由有了些深意,说,“皇上,快起来吧。”
“谢母后。”皇帝这才起身来了,走到太后身边去,站在榻边,探出手碰到了太后的额头,皇帝的手上因为练剑和骑射自然少不了茧子,而且少年阳气盛,手掌热乎乎的,太后被他碰到额头,有一瞬间的怔住。
这时候,皇帝已经将手拿开了,说,“朕以前发烧时,那时候是一个叫叶子的大宫女在朕身边,她就这样伸手来探朕的体温,朕刚才也试了试母后的,的确还有些热的样子。母后,您可要爱惜身体,您还年轻,儿子还想以后要一直在您跟前尽孝道呢。”
即使皇帝不是太后的亲儿子,这样的说法做法,也足够让太后感动了。
太后本来很有深意的眸子也柔和了很多,笑了笑,说,“哀家哪里能够不保重,哀家还要等着你大婚,以后抱孙子呢。”
皇帝面颊便泛上了一点红,不大好意思的样子。
太后心想他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个少年呢,说起成婚,也会害羞的。
太后又问,“怎么这时候到哀家这里来,今日难道没上课?”
皇帝便目光柔和地看着她,“今日在上课呢,上午汤师傅的课完了,朕就赶着过来了,想着母后你病了,心里担心,要是不来看看,下午的课上练剑,恐怕连剑招都得使得乱了。”
太后被他逗笑了,说,“哀家知道你的心意,皇上课业繁重,知道保重自己才好。”
皇帝在榻上坐下来,说,“朕还没用午膳,其实也是想来陪着母后您一起用。”
太后这才一拍手,说,“哀家失职,竟然没有问你。”
说着,就叫了结香,“让膳房上午膳来,哀家吃不下什么,都准备着给皇上吃。”
结香赶紧就出去安排了。
皇帝笑着和太后说,“母后,还是您这里的东西好吃,朕巴不得顿顿来母后这里。”
“你呀!”太后无奈又是宠溺地轻斥了一声。
说着,想起他的伴读来,“怎么今日没叫致礼和季家那个孩子过来。”
皇帝道,“朕想着母后病了,也许不喜欢人多吵杂,就只是自己过来了。”
太后就又说,“你这么心细,真是有心了。”又说到衡哥儿身上,“那个季衡,哀家听说你最近和他淡了很多?怎么,不喜欢他了?”
皇帝似乎是愣了一下,才微红了脸不大好意思地说,“是母后您之前教训得对,朕因为季衡而和徐轩闹了矛盾,现下徐太妃也对朕颇多微词,是朕不知轻重,所以,心里愧疚得很,看到季衡,也就不是很欢喜了。”
太后叹了一声,道,“季衡他只是一个臣子,即使长得好看,但是作为皇帝,哪里能够如此以貌取人,以后您的后宫里美人多着呢……”
太后说到这里,后面也没有说了,皇帝忙不迭地点头,又恍惚地发了一下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又过了些日子,徐轩跟着其父徐大人下了广州,那一天,皇帝突然在书房里说了一句,“徐轩已经走了啊。”
衡哥儿在写字,不知道是太专注了没听到,还是心里不高兴,就没有接话,反而过了一阵还拿着孟子小声读了起来。
赵致礼多看了衡哥儿一眼,才回答皇帝,“是昨日离京的吧。”
皇帝坐直脊背也就没有再说了。
三月时,京中河流两岸的垂柳早就绿了,过了一冬,北方大地被冻起来的河流也早就解了冻,河上的船只十分繁忙。
许大舅在三月来了京,对于儿子长大了,学识和规矩都学了不少,他是十分欣慰的,觉得当初将他送进京来十分明智。
当初送他进京,除了觉得跟着衡哥儿会更有出息一些,另一个原因,也是许家后宅女子们争端多,他怕儿子出事,送到京城来,许七郎还会养得好些。
许大舅来了,许七郎这一天却依然在上课,下午下了课了才去季大人的书房见父亲。
这时候衡哥儿也从宫里回来了,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被季大人身边的管事叫去了前院书房里。
一进书房,许七郎已经从椅子上起身,跑到他跟前,一把拉住他的手,说,“我父亲到了。”
然后拽着他去到了许大舅跟前。
衡哥儿有礼地给许大舅行了礼,说,“母亲前几日就说舅舅最近会到,今日总算到了,有一两年没见舅舅了,舅舅身体一向康健?舅母还好吗?”
许大舅拉着衡哥儿,也是爱不释手的样子,说,“不用这么客套,舅舅身体康健着呢,你舅母也好。”
说着,又仔细打量衡哥儿,感叹道,“长高了不少,还是个雪人儿似的,衡哥儿从小就好看,这越长越大倒是越有风采。”
衡哥儿略微尴尬地垂下了眼。
季大人坐在椅子上,说,“去年让剑伤了脸,脸上还是有痕迹的。”
许大舅便多看了他的面颊几眼,不由也有些可惜,叹道,“这个痕迹,用些药,想来能够去掉。”
许七郎说,“父亲,您不是去广州,能够有不少洋玩意儿,里面有奇药为衡哥儿去掉脸上的痕迹么?”
许大舅说,“这个我也得去找找。”
衡哥儿笑了笑,说,“其实一直在抹药,也许再过阵子,就会好了。”
几人正在说话,一个老妈妈在外面和季大人的管事说了一声什么,管事就到门口来道,“老爷,大舅爷,太太让人来说,六姨娘现下发动了。”
几个人都知道是什么事了,六姨娘要分娩了。
季大人一向深沉稳重,此时神色也动了,站起身来,“再有了情况,让来回报。”
几个人都是男人,自然也不好去内院里看,所以大家还是坐在前院里说话。
不过季大人则没有方才那么镇定了,衡哥儿和许大舅都将季大人的这种期待又急躁的神色看在了眼里,季大人恐怕心里还是想要一个完完全全的儿子的。
36、第二十章
六姨娘生了一晚,才在第二日清晨生下了一个孩子。
衡哥儿当时已经进宫去读书去了,许七郎在客院里和他父亲在一起,正在用早膳。
许氏几乎是一晚没睡,季大人膝下单薄,所以她做了尽职主母,几乎一夜都守在六姨娘所住的院子里。
孩子生下来,哭声细小,被擦洗之后,已经显得白嫩饱满,和一般的皱皱的孩子很不一样。
最主要的是,这是个男孩儿。
六姨娘生了孩子伤了元气,就睡过去了,许氏抱着这个男婴,心里五味杂陈。
但是她还是赶紧让人去汇报给季大人,季大人已经去上朝了,从丹凤门出来,就被家里的管事迎上去,季大人看到他,就问,“怎么找到这里来,是什么事?”
管事满脸欢喜,“恭喜大人,喜得贵子。”
季大人愣住了,然后脸上就是狂喜,“是……是儿子?”
管事点头,“是啊。”
季大人于是连衙门都没去了,直接回家看儿子。
也许在季大人的心里,季衡依然不算是他的儿子,毕竟,季衡身体是那样的,并不能保证可以传承香火,季大人这一脉,只有他一人,要是他没有男丁,他这一脉就算是绝掉了,他就是季家的罪人,百年之后都无颜去见父母,所以他才在得到这个儿子时,这么欢喜。
因为一向不苟言笑面目死板的季大人突然表现出了欢喜,当时不少大臣也听到了他和家中管事的话,当时就有人在背后打趣,“季大人喜得贵子,就差高兴得跳起来了。”
另外就有人说,“季大人之前只有一个儿子,还专程送进宫被小皇上看上了,不知道以后到底能不能算正经儿子,这又得了一个儿子,自然高兴。”
这位大人说得十分刻薄,不过也正好是很多人的心里话,于是惹起一片笑声。
季大人回到府里,直接去了后面东侧院,六姨娘住在这里。
太太许氏因为守了一晚又困又累,就回了自己的屋子睡觉去了。
孩子由奶娘和丫鬟照顾着,六姨娘则也还在睡。
季大人到了侧院,也不顾产房男子不能进会冲撞了,直接就进了六姨娘的房间,让将孩子抱给他看。
没生下来多久的孩子,脸蛋居然已经是白白嫩嫩的,孩子眼睛完全没有睁开,小小的一团,季大人看到,又赶紧解开了襁褓,仔细看了,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儿子。
他满心里欢喜,亲自抱着儿子坐了好一阵,在六姨娘醒来之后还和六姨娘说了话,又亲自吩咐了要好好照顾六姨娘,又回前院去,吩咐自己的管事,从自己的私库里拿了银两和一些贵重的礼品给六姨娘送去。
甚至亲自过问了孩子奶娘的情况,似乎是担心奶娘不好。
许氏累了一晚睡不好,只躺了一两个时辰就醒了,贴身伺候她的管事妈妈剪雪就到她跟前去将季大人回府来并且去看了孩子和赏了六姨娘的事情说了。
许氏坐在床上,面无表情地坐了好一会儿,没动声色,让人来伺候她起床洗漱。
季大人这一天请了衙门里的假,午膳便来许氏这里一起用了,喝了饭后茶,他就说,“明潇,六姨娘之前身子就不是很好,这下生产更是伤了元气,多用些好的补药给她补补。”
许氏心里很不高兴,这是一定的,当初她生了衡哥儿,季大人当时的所作所为,此时还历历在目,他要摔死她的儿子,没有关心她生产费力不费力,伤没伤元气,甚至她连月子都没坐,就直接回了扬州,他也一句关心和挽留的话也没有。
她还是他的正房妻子。
现在不过是个小姨娘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就这副嘴脸。
虽然心里又怨又恨,许氏面上还是表现出一个当家主母的风范,说,“这些老爷不用担心,我都会安排好的,府里别的没有,钱财还是有,好药还是有,断然不会缺了少了六姨娘的。”
季大人点点头,说,“那就好。我看给幺郎配的两个丫鬟有些笨手笨脚,你一向心细,再重新选两个好些的照顾他。或者问问六姨娘的意思也行。”
许氏一口气堵在嗓子眼里,好半天才让自己尽量心平气和地说,“嗯,我明白。”
季大人和许氏交代好了,这才从许氏这里离开,又去了侧院看了他的儿子,才回了前院处理公务。
他刚一走,许氏就气得将茶凳上的茶杯砸在了地上,吓得伺候在外间的丫鬟噤若寒蝉。
下午许大舅来看妹妹,在正房东翼的次间里坐着,许氏在哥哥面前没有忍住眼泪,眼眶犯湿地说,“看看老爷他是个什么德行,不过是个姨娘生了个儿子,他甚至什么都顾不得了,一天几次地去看,送这个送那个,还觉得我没把他的姨娘安排好。当年我生衡哥儿的时候,他是副什么样子,他可有送我点什么东西,可有赏衡哥儿点什么东西。”
许大舅其实也觉得季大人对自己妹妹过分了,但是他也不好说什么,他要做生意,其实还是要靠着季大人罩着。
许大舅只好安慰了她,又说衡哥儿的好,“衡哥儿一向聪慧,现在已经在宫里皇上跟前做伴读,以后皇上亲政了,会不提携衡哥儿?衡哥儿将来是会有大能耐的,明潇,你现在又何必念着妹夫的这么一点事呢。”
许氏依然觉得委屈,但是总算是比刚才好些了,眼神无神里低低地念道,“衡哥儿,是啊。她一个姨娘生的儿子,哪里比得过衡哥儿呢。”
衡哥儿傍晚回府来,许氏已经强撑起精神来,招待了许大舅一起用晚膳,衡哥儿已经听府里的人说六姨娘生了个儿子。
在饭后,他就说,“听说六姨娘为我生了个弟弟。”
许氏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还是尽量让自己语气好点,“是个漂亮的小男孩儿,不过产房不洁,等六姨娘坐完了月子,你才能去看。”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这个儿子知道的。”
他看得出来许氏在强作欢颜,在许大舅和许七郎离开之后,他也没有早早去看书,坐在许氏身边陪她,故意握着她的手,用自己手上练剑而起的茧子去磨她的手,“娘,这样会觉得痒么?”
衡哥儿平常哪里会有这样的稚气,她不由就被逗笑了,“痒,痒。”
衡哥儿就说,“最开始刚刚练剑的时候,剑磨在手上可痛了,慢慢地就起了茧子,现在就再也不会痛了。儿子觉得,正是有了伤痛之处,不断坚持了过来,这些地方最后都会变成自己最耐磨最坚强的所在。娘,你觉得呢。”
许氏将衡哥儿搂到了怀里,深吸了口气,低声道,“咱们娘俩儿可怜啊。”
衡哥儿叹了一声,说,“儿子以后会让你做最骄傲的母亲。让你做一品诰命夫人,怎么样。”
许氏被他逗笑了,道,“一品诰命啊,那我等着。”
衡哥儿笑了笑,又抬头看她,说,“父亲不心疼您,我会心疼你的。”
许氏将衡哥儿抱得紧紧的,“有了你,娘别的都不在意,别的都不在意。”
衡哥儿虽然面上不说,但是对季大人将爱意都转到了六姨娘和六姨娘新生下来的孩子身上,心里还是不大欢喜的。
虽然他一向表现得老成,宠辱不惊,但是并不是说他没有一点嫉妒心。
即使排除了嫉妒心,季大人得了个健全的儿子,就想到他身体上的缺陷而对他没有以前的上心了,这也足够让衡哥儿在意。
所以之后几天衡哥儿在守心斋里读书,神色之间,也略微有些忧愁。
趁着有空暇,赵致礼就问衡哥儿,“听说你新得了一个弟弟,你父亲高兴得不行,怎么不见你高兴呢。”
衡哥儿白了他一眼,说,“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
赵致礼笑着盯着他不答,但是那个笑容里含有很多意思。
皇帝坐在自己的龙案后面,本来在写东西,此时也停了笔,看向衡哥儿,“你新得了一个弟弟么?”
衡哥儿点了点头,“回皇上,是的。”
皇帝道,“你母亲生的。”
衡哥儿愣了一下才说,“是一个姨娘。”
皇帝“哦”了一声,才说,“朕记得你家里之前只有你一个男丁是么?”
衡哥儿,“是。”
皇帝就笑了一下,“家中子孙繁盛,才好。”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赵致礼,“表哥,你家里有多少兄弟呢?”
赵致礼愣了一下才说,“上面有两个庶兄,下面有四个庶弟。”
衡哥儿不由看向了赵致礼,心想真没想到他家里兄弟这么多,在此前,他只知道赵致礼家里的两个哥哥,有多少个弟弟却是不清楚的。
皇帝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午膳时,皇帝留了衡哥儿和赵致礼用膳,衡哥儿胃口不大好,没吃什么东西。
下午练剑时,他精神也不大好,中途休息时,皇帝就叫了衡哥儿陪他坐在场边的椅子上,问他,“衡弟,朕看你很不开心,真是因为家里多了弟弟吗?”
皇帝在无人时,是经常叫衡哥儿“衡弟”,而不是“季卿”的。
衡哥儿要起身答话,皇帝就拉了他的手让他坐着不要起身。
衡哥儿只好笑了笑说道,“也许是的,是微臣也无容人之量吧,想着父亲说不定以后就只看着弟弟,不看我了,我也会难过啊。”
他的语气里带着笑意,倒让人觉得他是在说玩笑话逗皇帝开心了。
一向喜欢笑的皇帝这次可没有笑,只是握着他的手拍了拍,道,“你终会长大的,以后季大人不重视你,还有朕呢,朕可是会很看重你的。”
他的目光温暖里居然还带着殷切,让衡哥儿一时有些发怔,好半天才说,“多谢皇上厚爱。”
皇帝看衡哥儿眼里幽幽的黑,润着一层水汽,实在让人怜爱,不由低声道,“你怪朕这阵子对你冷淡了下来吗。”
衡哥儿不由一惊,赶紧说,“臣怎么敢责怪皇上……不……不是,是臣心里没有那么想,再说皇上一直对我很好。”
皇帝第一次听到衡哥儿这样慌乱的话,他眼神柔和地笑了,说,“朕也是有苦衷的,朕心里一直很看重喜欢你。”
衡哥儿要起身表达谢意和忠心,皇帝这时候却站起了身来,用手压了衡哥儿的肩膀让他不要动,原来这时候赵致礼已经走了过来,皇帝就对赵致礼说,“表哥,咱们两来对剑怎么样。”
赵致礼少年轻狂意气风发,“那臣恭敬不如从命了,一会儿皇上要手下留情。”
虽然这么说,之后和皇帝对剑,他却一直处在上风,对皇帝没有一点放水的意思。
37、第二十一章
六姨娘生下的儿子,在满月的时候被定下了名,璎。
因衡哥儿这一辈,男子按照族谱排是明字辈,所以衡哥儿是季明衡,他的弟弟就是季明璎,季璎。
璎是珠玉成串的饰品。
季璎生下来就白白嫩嫩漂亮得很,的确是季家的宝贝珠玉。
满月酒时,季大人让许氏安排,他邀请了他的好些好友来庆贺,许氏也招待了不少女眷。
因六姨娘是许大舅当初送上京的家妓,她从小就被卖,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和以前的家庭情况,季大人很心慈地特许她可以接以前的家人来相聚,但是她也没有以前的家人可接。
季大人因为很疼爱小儿子季璎,所以连带着对六姨娘也十分欢喜了。
再说,六姨娘的确长得漂亮,而且年轻,她十七岁生了五姐儿,现在二十四岁,生了二少爷。
二十四岁的女人,再怎么看,都还是年轻而美丽的,又充满着成熟的诱人风情。
招人喜欢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满月酒时,许大舅还在京里,他在京里其实是有房产的,而且院子不小,他带进京的下人管事几乎都住在那里,不过为了见住在季府的儿子,他还是经常住在季府的客房里。
这满月酒时,许大舅便在,许七郎和衡哥儿也被带着。
在京里有名的杏花春雨大酒楼里,季大人包了一个大包厢,请了两桌客人,都是他的关系很好的好友,自然,他最重要的幕僚张先生也在。
季大人以前总是不苟言笑,小儿子的满月酒宴上却是谈笑风生,还喝了不少酒。
衡哥儿虽然面上一直是恰到好处的笑容,但是心里却很不好受,季大人这种因为得了儿子而表现出的意气风发,让他觉得季大人从来没有把他当成过他真正的儿子,以至于在有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儿子后,他才这么开心。
在酒楼里请酒宴,自然少不了乐伎助兴,酒楼里也专门提供乐伎,都是漂亮而玲珑的小姑娘,弹琴吹箫唱曲,都很在行,当然,还会陪酒。
季府里是没有如别的大户人家一样养着助兴的乐伎戏子之流的,季大人要请客,都是在外面请。
衡哥儿和许七郎坐在靠窗户的一桌,窗户外面是酒楼园子里初夏的景致,绿色的芭蕉,一池碧色的活水,水里的荷叶茂密,间或有粉色的菡萏。
衡哥儿看大人们已经在高谈阔论,自己就直接坐到了窗边的椅子上去,在许七郎敬完酒后,也坐到了他的旁边来。
物以类聚,和季大人交好的大臣,倒还都是持身很正的类型,所以即使包厢里有好几位十分出色的乐伎,也没有人表现出好色之态,乐伎们也只是坐在角落里奏曲,调子婉转里带着些哀怨,都是乐坊的那个靡靡调子。
衡哥儿看了那些乐伎们几眼,就起身来,对许七郎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虽然衡哥儿没有在面上表现出不高兴,但是许七郎一心在他身上,哪里感受不出来他的不开心呢。
许七郎赶紧就应了。
衡哥儿又到季大人身边去小声说了一声,季大人点了一下头,交代了一句让他不要乱跑,也就放他离开了。
两人从包厢里出去,外面有专门伺候的伙计,看到两人就笑着躬身问,“两位小公子是要去厕间么?”
衡哥儿摇了一下头,许七郎说,“不,我们就下去走走。”
伙计道,“要带路吗?”
许七郎道,“不用。”
第9节
恋耽美
第9节
衡哥儿却没有再回答,只是用额头贴在地板上,小皇帝似乎是对徐太妃刁难衡哥儿很不满意,就说,“季卿,你平身吧,大家都坐着,你一个人跪着,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罚你。”
衡哥儿于是就平了身,又退回去站到了一边靠角落的位置,徐太妃神色就很不好,说了一句,“皇上年纪还小,就知道怜惜佳人了。”
皇帝就看向太后,太后握了握坐在自己身边的皇帝的手,说,“皇上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过两年,也就要大婚立后了。”
她这一句话一出,整个船舱大堂里的氛围都为之一肃。
衡哥儿不用想就知道,太后趁着元宵节,让京城贵胄们都带着适龄的千金进宫来领宴,恐怕就有这个意思。
不过衡哥儿也知道,这些贵胄千金们大多是陪跑,太后心里大约对皇帝以后的皇后妃子们的人选已经有所定夺了。
衡哥儿的目光又微微朝赵致礼下手边看了看,果真有一个长相明丽的少女,据他所知,赵致礼没有同胞亲姊妹,只有庶妹,然后他有一个堂妹,是赵家二房永昌侯的嫡女,永昌侯也只有这一个嫡女,大约是十三四岁,和小皇帝十二岁,倒是配的,太后掌权,定然是要定这个女孩儿给皇帝做皇后了。
别的妃子,衡哥儿倒拿不定太后会选哪些,不过他家里那位庶姐,太后定然是连这世上有她这个人都不定知道,定然不会想到她头上去。
其实衡哥儿觉得在后宫做妃子,没有什么好的,只要进了宫,恐怕一辈子都没法出去了,日子那得多难熬,他真不知道他的三姐到底是怎么在想,才会立志进宫做宫妃。
皇帝对太后这句话却没有怎么在意一样,反而是偷偷让一个小太监去端一个凳子给站着的衡哥儿坐,但是他这小把戏马上就被太后发现了,于是太后也没有让皇帝为难,就对衡哥儿说,“到下面去坐下吧。”
于是有一个小太监带着衡哥儿,给他安排在了靠后一架屏风旁边的凳子上。
这里因为偏僻,几乎就看不到前面的情况了,不过好在这里避着人,不用太拘谨。
这个船舱里,几乎全是女眷,就四个男性,还都是孩子。
除了衡哥儿,其他的孩子几乎都是有家长的,只有他孤零零,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个,反而伸手拿了旁边的茶凳上盘子里的点心吃,宫里宫宴的点心就是做得好看,味道和他家里的根本没法比,不过进宫时怕吃多了会想如厕,所以吃得少,现在已经饿了,即使难吃的点心,他也毫不在意地拿来吃了。
坐在他侧边的一个女孩子,穿着乳黄色的衣裙,一直打量着衡哥儿,衡哥儿看过去,她也没有害羞地转开眼,反而对着他笑了笑,然后和他轻声说道,“你就是季衡?”
衡哥儿只是看着她,没有应,对方继续说道,“我在深闺里,也听说过你的名声呢,大家都说你长得好看。”
衡哥儿神色淡淡的,依然没有搭话。
对方倒是很自来熟,“没想到今天可以见到,你的确长得挺好看的,像个女孩子。”
衡哥儿的脸色黑了黑,将脸转开了。
对方觉得衡哥儿很冷淡,大约有些尴尬,就又将自己茶凳上的点心端着送到了衡哥儿旁边的茶凳上,偷偷打量衡哥儿的神色,衡哥儿没有理她,她就只好叹了口气,道,“你家是住在小喜鹊胡同么?”
衡哥儿看她要喋喋不休,就朝她扫了一眼,“你声音再大点,太后娘娘都该听到了。”
女孩子这才赶紧捂了捂嘴,又对衡哥儿笑了。
衡哥儿觉得她也挺可爱的,但是没有和她说话的兴致。这样的宫宴也让他觉得无趣。
前面太后处,她已经叫了几个正当年龄的女孩儿到面前去说话,大约也是让皇帝看看的意思。
皇帝很听话地在太后身边看了,这些妙龄少女,应该都是好看的,又好好打扮过了,想必十分吸引人,但是皇帝坐了一会儿,就有点百无聊赖,小声和太后说道,“朕和赵表哥到外面去透透气,可好?”
他的目光明亮,又带着恳求和撒娇,太后拿他没办法,无奈地说,“再过两年就要大婚了,还是孩子心性。”
虽然这么批评了,但到底批准了他可以出去透透气。
于是皇帝就起了身,叫了赵致礼一起出去,走到衡哥儿坐的靠后的位置时,又对他招了招手,衡哥儿愣了一下,赶紧起身来也跟着偷偷出去了。
皇帝故意漏了徐世子徐轩,徐太妃和徐轩脸色都不好看,一会儿,徐轩也离了座。
皇帝靠在船尾栏杆上对赵致礼笑,道,“你不跟着你父亲,反而先到这里来了,怎么,表哥你看上了哪家闺秀么?先过来打量。朕听母后说,已经在给你看亲了。”
语气里不乏调笑。
赵致礼很吊儿郎当的样子,道,“她们做决定就好了,我又无所谓。不过今日,哪里是我看呢,太后娘娘是给皇上您看吧。”
皇帝不以为意道,“不用看吧,致雅表姐又漂亮又贤良,母后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
赵致雅就该是赵致礼的堂妹的闺名了,衡哥儿看了小皇帝一眼,心想他和赵致礼的这个堂妹,原来是很熟悉的,可以叫闺名的程度。
皇帝感受到了衡哥儿的目光,就对他笑道,“季卿,你家里有姐姐么。”
衡哥儿恭顺地回答,“有两个姐姐。”
皇帝道,“到时候朕能要一个陪伴身侧么。”
衡哥儿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还真是直接呢,连赵致礼都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衡哥儿恢复面色不惊地说,“但是都是庶姐。”
皇帝笑嘻嘻地,“朕可不在意这个。”
衡哥儿说完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皇帝本身不就是庶出么,不仅是庶出,而且生母地位卑微,只是当时刘贵妃进还是皇子时候的先皇府里带的一个丫鬟,据说这个丫鬟受宠幸时是洒扫宫女,地位很低,看来是多年来也不得刘贵妃的喜欢。
衡哥儿嗫嚅道,“如若皇上有意的话,还得同微臣的父亲说,微臣可不能为姐姐们做主。”
皇帝这时候又笑了,衡哥儿垂着头,他就又习惯性伸手抬起了他的下巴,道,“朕就开个玩笑,你别这么一板一眼地当真。”
衡哥儿眨了一下眼,赶紧退了一步避开了皇帝捏他面颊的手,说,“但是皇上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微臣哪里能当你的话是玩笑呢。”
皇帝觉得没趣似的,又有些失望,连声音也懒了,又带着一点赌气,也不知道到底是在为何赌气,“那刚才的话就当玩笑吧。”
赵致礼看了衡哥儿一眼,眼尾瞥到了从船舱里转出来的徐轩,他故意看过去,皇帝便也被吸引了目光看过去,徐轩就只好过来对着皇帝行礼,“给皇上请安。”
34、第十八章
皇帝看了徐轩一眼,没有应他的请安,而且还将目光转开了,分明是还在和徐轩生气,这让徐轩十分尴尬,默默地站在一旁不说话了。
因为皇帝和徐轩之间氛围紧绷,便让赵致礼和衡哥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时间几个人都沉默下来。
还是徐轩最先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恳求,对皇帝说道,“皇上……”
但是只开了一个头,皇帝就看向了他,淡淡道,“朕不想听你说。”
说着,就要拉着衡哥儿的手离开,但是徐轩却很无礼又执着地挡在了皇帝的前面,目光深幽地盯着他,“皇上,今年二月,我就要跟着父亲离京去广州水师历练,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
皇帝因为他这句话停下了动作,似乎有点动容,衡哥儿便很知趣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又退了一步,避到了一边去,留空间让徐轩和皇帝说些知心话。
赵致礼看了衡哥儿的动作,便也跟着避到了一边去。
皇帝和徐轩站在船尾说起话来,两人神色都很沉重的样子,大约是因为徐轩要离开了,即使之前皇帝和他生气,但是两人毕竟是从小就认识的,是多年玩伴,皇帝还是会在此时想起一些他的好处,和他表达一下亲近吧。
衡哥儿看着皇帝和徐轩说话的背影,赵致礼就看着他,又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怎么,怕皇上又把徐轩留下来?”
衡哥儿抬头看了赵致礼一眼,赵致礼的面孔一半在宫灯的光线里,一半在黑暗里,脸庞便更被衬得棱角分明又晦暗不明。
衡哥儿一板一眼地说道,“皇上和徐世子闹出问题来,也是因我而起,我心中愧疚,现在两人能够和好,自然是我所愿。”
赵致礼因他这话笑了一声,又些无奈地感叹道,“你还真是……”
没有感叹完的赵致礼将目光盯在衡哥儿面上,换了话题,语带一丝嘲弄,嘲弄里又夹着警告和关心,“你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在皇上身上放越多感情,到时候只是你自己吃亏。”
衡哥儿对赵致礼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很诧异,不明白他所指,而这时候,皇帝已经和徐轩说完了话,徐轩要告辞离开,衡哥儿也实在不想在这艘船上待了,便也想离开,赵致礼大约也觉得和一干女流坐在一起很难熬,于是几个人都去给太后行了礼,说要去凤翔殿那边。
太后就道,“你们是男孩子,在这里坐着也没大意思,要走就走吧。”
于是几个人一起谢了恩,又有船直接送了他们到对岸凤翔殿。
皇帝觉得自己累了,就要回寝宫去休息,让了身边贴身大太监去给诸位大臣说了自己离开了的事,然后就坐上轿子走了。
衡哥儿在凤翔殿旁边的梅树下等季大人从船上下来了一起走,赵致礼人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徐轩不见了一阵之后,突然出现在衡哥儿的面前,衡哥儿被他吓了一跳,赶紧问了礼。
徐轩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抬起了他的头,就着曲廊上的灯光,盯了衡哥儿的面颊一阵,然后才放开了他,“你这是破相了。”
衡哥儿真不明白他多此一举是干什么,故意提醒他被破相的事?
衡哥儿没好气地说,“拜徐世子所赐。”
徐轩冷哼了一声,道,“史上的佞臣,找不出有好下场的。”
衡哥儿当然不会由着他侮辱,“不知道徐世子怎么会认为我要去做这个佞臣,即使有现下的不好的名声,难道不是拜你所赐。我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侮辱了别人的名声,还要一个劲地提醒人家他的名声不好。我实在不明白,我除了父母赐予了我比你招人喜欢一点的相貌,还有什么地方让人误会,觉得我是一个不依靠才学,而只依靠相貌想要获取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的人。”
徐轩被衡哥儿说得脸彻底黑了下来,推了他一把,力气之大,直接把衡哥儿推得一下子跌倒在地,他才居高临下地说,“你别太得意了。即使皇上看得上你,喜欢你,也不过是你这几年还小罢了。你要是倚着自己的长相给皇上拉了后腿,你等着我从广州回来治你。”
衡哥儿从地上爬了起来,手在地上擦得很疼,他用袖子揩了揩,丝毫不比徐轩气势低,“我就等你从广州回来,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我真不知道,除了会背后使手段,还有什么办法。”
“你!”徐轩被他气得一口气要喘不上来,衡哥儿则转身走了,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蹙眉看着他,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认为皇上比较喜欢我么?连赵世子都觉得皇上并没有太喜欢我。”
徐轩却并没有回答他,冷哼了一声道,“要滚就赶紧滚,不然我又打你了。”
衡哥儿心想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味靠武力的人,最多也只能算个武夫,虽然这样想,但他还是赶紧跑掉了,被徐轩又推又攘,其实很难受。
衡哥儿和季大人一起回府的时候,季大人就问起了衡哥儿今日被皇帝带到太后船上去的事。
衡哥儿就说了太后提了皇帝要选皇后的事情了。
季大人听他这么说,倒没有觉得奇怪,想来皇帝要选皇后大婚的事情,在朝臣的心里,也该是要提上日程了。
皇帝要大婚,对这些支持皇帝的臣子来说,就该是好事。
古有成家立业之说,要先成家后立业,皇帝成了家了,也就该立业了,也就是要慢慢掌权了。
季大人没有对皇帝选后的事情发表评论,衡哥儿就接着说,“皇上在赵世子跟前说了,他觉得赵世子的堂妹漂亮贤良,可当皇后人选。”
季大人这才淡淡说道,“皇上不这样说又有什么用呢。太后定然是想要将娘家人给皇上做皇后。听说赵家女儿不少,到时候不要连妃子也是赵家女儿才好。”
他这样说的时候,语气虽然淡,但是里面却参杂着衡哥儿很明显就听得出来的厌恶。
衡哥儿心里略微诧异,然后突然意识到,季大人的几个妾室,除了比较受他喜欢的四姨娘是他自己看上的良家女外,其他的都是许大舅安排的,他不知道季大人是不是其实只是嘴上不说,心里却对许大舅这样的安排很不满。
衡哥儿沉默了下来,他自己是男人,所以其实还是能够明白一些季大人在这一方面的心思,身边的女人,都是大舅子安排来的这种感觉,恐怕不会好。
马车咕噜咕噜地向前走着,衡哥儿略微有点打瞌睡,而且还有点头疼,大约是之前感冒虽然好了,但是毕竟伤了元气,今日吹了风,出现头疼脑热实在很寻常。
衡哥儿脑袋垂下去,靠着马车壁都要睡着了,季大人突然伸了手,将他搂到了自己的身边,让他靠在他的怀里。
衡哥儿呆愣了一下,抬起头来看季大人,季大人柔声说,“你靠爹爹怀里睡吧,别把脑袋磕到了。”
衡哥儿有点傻眼,到底没有拒绝,就被季大人搂着睡过去了,他毕竟年纪还小呢,即使靠在父亲怀里睡,也不算什么吧。
季大人对他的这些情意,衡哥儿还是会往心里放的。
在两人进府之后,衡哥儿就先跟着他去了他的书房,对他说了另一件事。
“皇上今日同我提起,问我是否有姐姐。”
衡哥儿说完,季大人本来略显疲态的神色就深沉多了,季大人大约明白了衡哥儿的潜台词,说道,“你怎么回答的。”
衡哥儿说,“皇上说得非常明白,说希望让我的一个姐姐入宫去陪伴他,但是后来我说我的两个姐姐都是庶姐,他就说让我将他的话当成玩笑。”
季大人面露沉吟之色,衡哥儿不知道季大人是不是知道三姐儿很想进宫的事,但其实衡哥儿并不太希望三姐儿进宫,三姐儿长相虽然漂亮,但是算不得顶漂亮,而且是庶出,季大人一直为她们请了夫子对她们进行了各方面的优良教育,这不仅让她们都很优秀,更直接的是导致她们心气高。
在宫里的日子,衡哥儿可不觉得是好日子,而且皇帝心思深沉,要讨他欢心可不是容易的事,三姐儿真进宫了,衡哥儿不觉得她会过得好。
再说,家里有了在宫里做娘娘的,衡哥儿觉得到时候皇帝只会忌惮他们。
毕竟皇帝这么些年来,一直在太后娘娘的拿捏之下,他以后肯定会对后妃和后戚很忌惮。
季大人之后没有和衡哥儿说太多,就让他离开了。
衡哥儿回了正房,许氏一直在等着他,许七郎也在,有满桌的吃的,许氏听他说他吹了风,便又让人去拿了熟鸡蛋来给衡哥儿滚了滚额头,说是去风。
衡哥儿好长时间没吃糯米食物,这日还是没得吃,就求许氏,“我吃几个元宵可好。”
许七郎正在吃元宵,就要递给他,许氏赶紧道,“七郎,不许给他吃,这元宵是糯米做的,他吃了脸上的伤痕怎么好得了。”
衡哥儿苦了脸,“脸上的伤不是已经好了吗。”
许氏道,“痕迹还没掉。”
衡哥儿道,“要是一直都这样了,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吃糯米了吗。”
许氏板了脸,“怎么说话的,这种话也能乱说。什么一直这样,再过一阵子,就会好的。”
衡哥儿只好不说了,许氏在他身上希冀的是完美。
有时候,父母的寄托,也是让人无奈的。
而他知道,他从生下来,就根本完美不了。
35、第十九章
朝廷里已经恢复了办公,皇帝的课程也开始了,衡哥儿便也打点好继续进宫做伴读。
大约是日日里都要练剑习拳,衡哥儿身体好了很多,即使每日早起进宫,学习紧张,但是也没生病。
进了二月,天气就要暖和很多,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朝中放假,衡哥儿也放假,他还和许七郎以及家里的几个姐姐妹妹去了城郊放风筝。
初三,早上皇帝要先去听一阵早朝,书房里就只有衡哥儿和赵致礼,赵致礼说,“东湖边上的草场,用来赛马最好不过,昨天过去骑了一整天马,冬日里积出来的郁气全都散掉了。”
衡哥儿在看书,接话道,“你冬日里也没闲着,怎么就能积出来郁气。”
语气里带着些调笑的意思,两人在一起久了,衡哥儿发现赵致礼并不像他最开始想的那样不好接触,所以有时候也能够和他说笑两句。
赵致礼继续赶作业写字,道,“冬日里谁能够纵情骑马呢,要纵情骑马飞驰,这种像是能够飞起来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他说到这里,看向衡哥儿,问,“你会骑马吗?”
衡哥儿说,“坐在马上,有小厮牵着马,倒是可以。”
赵致礼听他这么说,就笑起来,“你那也叫骑马?要骑在马上飞奔才叫骑马,哎,你这个胆小鬼,你肯定不敢。和你说这种感觉,你也不懂。”
衡哥儿坐得端正,道,“有一句话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的生命很贵重的,我才不会因为纵马这种小事,就让自己出事。爱惜自己的命和身体,这怎么能够叫做胆小,这叫做人有自知自重,知道轻重,不让父母担心。”
赵致礼不以为然,笑话他,“你倒是很会找借口。男人自当纵情,不然能有什么意思。我看你就是太死板了,做什么都规规矩矩,小小年纪,笑没见你大声笑,说话没见你大声说,没见你真正发过怒,你说你这样子什么都谨守规范,你不会憋坏么。”
衡哥儿被他说得一愣,盯了赵致礼一眼,道,“赵世子这话从何而起,君子当守礼仪,纵情地笑闹,大声呼喝,无端发怒,这些是疯子所为吧。”
赵致礼对着衡哥儿那一张永远波澜不惊的脸,真想像皇帝一样去拧一拧他,但最后只是说了一声,“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你说不通。”
便又去继续写自己的字去了。
书房门口有一道帘子,皇帝在帘子后站了一阵才进去,进去了衡哥儿和赵致礼便对他行了礼,他才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衡哥儿其实已经发现了,从元宵之后,皇帝对他就要淡了很多,没有像以前那么亲昵了。
虽然衡哥儿觉得这样正好,其实他不是一个喜欢和人亲昵的人,但是却也不得不思考,皇帝的深意。
上午宋太傅上了一阵课,后面就是汤师傅上的,上午课完了之后,衡哥儿和赵致礼就在偏殿里用午膳,而小皇帝说太后娘娘前几日感染了风寒身子不是很好,所以他抽着中午的时间,便去了太后的宫中探望她。
衡哥儿完全敢肯定皇帝不喜欢太后,但是皇帝却又能够从小处着手,完全让人看不出他对太后的不喜,反而是从任何方面都能够感受到皇帝对太后的尊敬和亲热。
这样的做戏功力,简直让衡哥儿打心眼里佩服,但是又有些心寒。
皇帝到了太后的凤羽宫,太后在榻上坐着,皇帝上前跪下行了礼,太后看到他,眼神不由有了些深意,说,“皇上,快起来吧。”
“谢母后。”皇帝这才起身来了,走到太后身边去,站在榻边,探出手碰到了太后的额头,皇帝的手上因为练剑和骑射自然少不了茧子,而且少年阳气盛,手掌热乎乎的,太后被他碰到额头,有一瞬间的怔住。
这时候,皇帝已经将手拿开了,说,“朕以前发烧时,那时候是一个叫叶子的大宫女在朕身边,她就这样伸手来探朕的体温,朕刚才也试了试母后的,的确还有些热的样子。母后,您可要爱惜身体,您还年轻,儿子还想以后要一直在您跟前尽孝道呢。”
即使皇帝不是太后的亲儿子,这样的说法做法,也足够让太后感动了。
太后本来很有深意的眸子也柔和了很多,笑了笑,说,“哀家哪里能够不保重,哀家还要等着你大婚,以后抱孙子呢。”
皇帝面颊便泛上了一点红,不大好意思的样子。
太后心想他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个少年呢,说起成婚,也会害羞的。
太后又问,“怎么这时候到哀家这里来,今日难道没上课?”
皇帝便目光柔和地看着她,“今日在上课呢,上午汤师傅的课完了,朕就赶着过来了,想着母后你病了,心里担心,要是不来看看,下午的课上练剑,恐怕连剑招都得使得乱了。”
太后被他逗笑了,说,“哀家知道你的心意,皇上课业繁重,知道保重自己才好。”
皇帝在榻上坐下来,说,“朕还没用午膳,其实也是想来陪着母后您一起用。”
太后这才一拍手,说,“哀家失职,竟然没有问你。”
说着,就叫了结香,“让膳房上午膳来,哀家吃不下什么,都准备着给皇上吃。”
结香赶紧就出去安排了。
皇帝笑着和太后说,“母后,还是您这里的东西好吃,朕巴不得顿顿来母后这里。”
“你呀!”太后无奈又是宠溺地轻斥了一声。
说着,想起他的伴读来,“怎么今日没叫致礼和季家那个孩子过来。”
皇帝道,“朕想着母后病了,也许不喜欢人多吵杂,就只是自己过来了。”
太后就又说,“你这么心细,真是有心了。”又说到衡哥儿身上,“那个季衡,哀家听说你最近和他淡了很多?怎么,不喜欢他了?”
皇帝似乎是愣了一下,才微红了脸不大好意思地说,“是母后您之前教训得对,朕因为季衡而和徐轩闹了矛盾,现下徐太妃也对朕颇多微词,是朕不知轻重,所以,心里愧疚得很,看到季衡,也就不是很欢喜了。”
太后叹了一声,道,“季衡他只是一个臣子,即使长得好看,但是作为皇帝,哪里能够如此以貌取人,以后您的后宫里美人多着呢……”
太后说到这里,后面也没有说了,皇帝忙不迭地点头,又恍惚地发了一下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又过了些日子,徐轩跟着其父徐大人下了广州,那一天,皇帝突然在书房里说了一句,“徐轩已经走了啊。”
衡哥儿在写字,不知道是太专注了没听到,还是心里不高兴,就没有接话,反而过了一阵还拿着孟子小声读了起来。
赵致礼多看了衡哥儿一眼,才回答皇帝,“是昨日离京的吧。”
皇帝坐直脊背也就没有再说了。
三月时,京中河流两岸的垂柳早就绿了,过了一冬,北方大地被冻起来的河流也早就解了冻,河上的船只十分繁忙。
许大舅在三月来了京,对于儿子长大了,学识和规矩都学了不少,他是十分欣慰的,觉得当初将他送进京来十分明智。
当初送他进京,除了觉得跟着衡哥儿会更有出息一些,另一个原因,也是许家后宅女子们争端多,他怕儿子出事,送到京城来,许七郎还会养得好些。
许大舅来了,许七郎这一天却依然在上课,下午下了课了才去季大人的书房见父亲。
这时候衡哥儿也从宫里回来了,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被季大人身边的管事叫去了前院书房里。
一进书房,许七郎已经从椅子上起身,跑到他跟前,一把拉住他的手,说,“我父亲到了。”
然后拽着他去到了许大舅跟前。
衡哥儿有礼地给许大舅行了礼,说,“母亲前几日就说舅舅最近会到,今日总算到了,有一两年没见舅舅了,舅舅身体一向康健?舅母还好吗?”
许大舅拉着衡哥儿,也是爱不释手的样子,说,“不用这么客套,舅舅身体康健着呢,你舅母也好。”
说着,又仔细打量衡哥儿,感叹道,“长高了不少,还是个雪人儿似的,衡哥儿从小就好看,这越长越大倒是越有风采。”
衡哥儿略微尴尬地垂下了眼。
季大人坐在椅子上,说,“去年让剑伤了脸,脸上还是有痕迹的。”
许大舅便多看了他的面颊几眼,不由也有些可惜,叹道,“这个痕迹,用些药,想来能够去掉。”
许七郎说,“父亲,您不是去广州,能够有不少洋玩意儿,里面有奇药为衡哥儿去掉脸上的痕迹么?”
许大舅说,“这个我也得去找找。”
衡哥儿笑了笑,说,“其实一直在抹药,也许再过阵子,就会好了。”
几人正在说话,一个老妈妈在外面和季大人的管事说了一声什么,管事就到门口来道,“老爷,大舅爷,太太让人来说,六姨娘现下发动了。”
几个人都知道是什么事了,六姨娘要分娩了。
季大人一向深沉稳重,此时神色也动了,站起身来,“再有了情况,让来回报。”
几个人都是男人,自然也不好去内院里看,所以大家还是坐在前院里说话。
不过季大人则没有方才那么镇定了,衡哥儿和许大舅都将季大人的这种期待又急躁的神色看在了眼里,季大人恐怕心里还是想要一个完完全全的儿子的。
36、第二十章
六姨娘生了一晚,才在第二日清晨生下了一个孩子。
衡哥儿当时已经进宫去读书去了,许七郎在客院里和他父亲在一起,正在用早膳。
许氏几乎是一晚没睡,季大人膝下单薄,所以她做了尽职主母,几乎一夜都守在六姨娘所住的院子里。
孩子生下来,哭声细小,被擦洗之后,已经显得白嫩饱满,和一般的皱皱的孩子很不一样。
最主要的是,这是个男孩儿。
六姨娘生了孩子伤了元气,就睡过去了,许氏抱着这个男婴,心里五味杂陈。
但是她还是赶紧让人去汇报给季大人,季大人已经去上朝了,从丹凤门出来,就被家里的管事迎上去,季大人看到他,就问,“怎么找到这里来,是什么事?”
管事满脸欢喜,“恭喜大人,喜得贵子。”
季大人愣住了,然后脸上就是狂喜,“是……是儿子?”
管事点头,“是啊。”
季大人于是连衙门都没去了,直接回家看儿子。
也许在季大人的心里,季衡依然不算是他的儿子,毕竟,季衡身体是那样的,并不能保证可以传承香火,季大人这一脉,只有他一人,要是他没有男丁,他这一脉就算是绝掉了,他就是季家的罪人,百年之后都无颜去见父母,所以他才在得到这个儿子时,这么欢喜。
因为一向不苟言笑面目死板的季大人突然表现出了欢喜,当时不少大臣也听到了他和家中管事的话,当时就有人在背后打趣,“季大人喜得贵子,就差高兴得跳起来了。”
另外就有人说,“季大人之前只有一个儿子,还专程送进宫被小皇上看上了,不知道以后到底能不能算正经儿子,这又得了一个儿子,自然高兴。”
这位大人说得十分刻薄,不过也正好是很多人的心里话,于是惹起一片笑声。
季大人回到府里,直接去了后面东侧院,六姨娘住在这里。
太太许氏因为守了一晚又困又累,就回了自己的屋子睡觉去了。
孩子由奶娘和丫鬟照顾着,六姨娘则也还在睡。
季大人到了侧院,也不顾产房男子不能进会冲撞了,直接就进了六姨娘的房间,让将孩子抱给他看。
没生下来多久的孩子,脸蛋居然已经是白白嫩嫩的,孩子眼睛完全没有睁开,小小的一团,季大人看到,又赶紧解开了襁褓,仔细看了,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儿子。
他满心里欢喜,亲自抱着儿子坐了好一阵,在六姨娘醒来之后还和六姨娘说了话,又亲自吩咐了要好好照顾六姨娘,又回前院去,吩咐自己的管事,从自己的私库里拿了银两和一些贵重的礼品给六姨娘送去。
甚至亲自过问了孩子奶娘的情况,似乎是担心奶娘不好。
许氏累了一晚睡不好,只躺了一两个时辰就醒了,贴身伺候她的管事妈妈剪雪就到她跟前去将季大人回府来并且去看了孩子和赏了六姨娘的事情说了。
许氏坐在床上,面无表情地坐了好一会儿,没动声色,让人来伺候她起床洗漱。
季大人这一天请了衙门里的假,午膳便来许氏这里一起用了,喝了饭后茶,他就说,“明潇,六姨娘之前身子就不是很好,这下生产更是伤了元气,多用些好的补药给她补补。”
许氏心里很不高兴,这是一定的,当初她生了衡哥儿,季大人当时的所作所为,此时还历历在目,他要摔死她的儿子,没有关心她生产费力不费力,伤没伤元气,甚至她连月子都没坐,就直接回了扬州,他也一句关心和挽留的话也没有。
她还是他的正房妻子。
现在不过是个小姨娘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就这副嘴脸。
虽然心里又怨又恨,许氏面上还是表现出一个当家主母的风范,说,“这些老爷不用担心,我都会安排好的,府里别的没有,钱财还是有,好药还是有,断然不会缺了少了六姨娘的。”
季大人点点头,说,“那就好。我看给幺郎配的两个丫鬟有些笨手笨脚,你一向心细,再重新选两个好些的照顾他。或者问问六姨娘的意思也行。”
许氏一口气堵在嗓子眼里,好半天才让自己尽量心平气和地说,“嗯,我明白。”
季大人和许氏交代好了,这才从许氏这里离开,又去了侧院看了他的儿子,才回了前院处理公务。
他刚一走,许氏就气得将茶凳上的茶杯砸在了地上,吓得伺候在外间的丫鬟噤若寒蝉。
下午许大舅来看妹妹,在正房东翼的次间里坐着,许氏在哥哥面前没有忍住眼泪,眼眶犯湿地说,“看看老爷他是个什么德行,不过是个姨娘生了个儿子,他甚至什么都顾不得了,一天几次地去看,送这个送那个,还觉得我没把他的姨娘安排好。当年我生衡哥儿的时候,他是副什么样子,他可有送我点什么东西,可有赏衡哥儿点什么东西。”
许大舅其实也觉得季大人对自己妹妹过分了,但是他也不好说什么,他要做生意,其实还是要靠着季大人罩着。
许大舅只好安慰了她,又说衡哥儿的好,“衡哥儿一向聪慧,现在已经在宫里皇上跟前做伴读,以后皇上亲政了,会不提携衡哥儿?衡哥儿将来是会有大能耐的,明潇,你现在又何必念着妹夫的这么一点事呢。”
许氏依然觉得委屈,但是总算是比刚才好些了,眼神无神里低低地念道,“衡哥儿,是啊。她一个姨娘生的儿子,哪里比得过衡哥儿呢。”
衡哥儿傍晚回府来,许氏已经强撑起精神来,招待了许大舅一起用晚膳,衡哥儿已经听府里的人说六姨娘生了个儿子。
在饭后,他就说,“听说六姨娘为我生了个弟弟。”
许氏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还是尽量让自己语气好点,“是个漂亮的小男孩儿,不过产房不洁,等六姨娘坐完了月子,你才能去看。”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这个儿子知道的。”
他看得出来许氏在强作欢颜,在许大舅和许七郎离开之后,他也没有早早去看书,坐在许氏身边陪她,故意握着她的手,用自己手上练剑而起的茧子去磨她的手,“娘,这样会觉得痒么?”
衡哥儿平常哪里会有这样的稚气,她不由就被逗笑了,“痒,痒。”
衡哥儿就说,“最开始刚刚练剑的时候,剑磨在手上可痛了,慢慢地就起了茧子,现在就再也不会痛了。儿子觉得,正是有了伤痛之处,不断坚持了过来,这些地方最后都会变成自己最耐磨最坚强的所在。娘,你觉得呢。”
许氏将衡哥儿搂到了怀里,深吸了口气,低声道,“咱们娘俩儿可怜啊。”
衡哥儿叹了一声,说,“儿子以后会让你做最骄傲的母亲。让你做一品诰命夫人,怎么样。”
许氏被他逗笑了,道,“一品诰命啊,那我等着。”
衡哥儿笑了笑,又抬头看她,说,“父亲不心疼您,我会心疼你的。”
许氏将衡哥儿抱得紧紧的,“有了你,娘别的都不在意,别的都不在意。”
衡哥儿虽然面上不说,但是对季大人将爱意都转到了六姨娘和六姨娘新生下来的孩子身上,心里还是不大欢喜的。
虽然他一向表现得老成,宠辱不惊,但是并不是说他没有一点嫉妒心。
即使排除了嫉妒心,季大人得了个健全的儿子,就想到他身体上的缺陷而对他没有以前的上心了,这也足够让衡哥儿在意。
所以之后几天衡哥儿在守心斋里读书,神色之间,也略微有些忧愁。
趁着有空暇,赵致礼就问衡哥儿,“听说你新得了一个弟弟,你父亲高兴得不行,怎么不见你高兴呢。”
衡哥儿白了他一眼,说,“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
赵致礼笑着盯着他不答,但是那个笑容里含有很多意思。
皇帝坐在自己的龙案后面,本来在写东西,此时也停了笔,看向衡哥儿,“你新得了一个弟弟么?”
衡哥儿点了点头,“回皇上,是的。”
皇帝道,“你母亲生的。”
衡哥儿愣了一下才说,“是一个姨娘。”
皇帝“哦”了一声,才说,“朕记得你家里之前只有你一个男丁是么?”
衡哥儿,“是。”
皇帝就笑了一下,“家中子孙繁盛,才好。”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赵致礼,“表哥,你家里有多少兄弟呢?”
赵致礼愣了一下才说,“上面有两个庶兄,下面有四个庶弟。”
衡哥儿不由看向了赵致礼,心想真没想到他家里兄弟这么多,在此前,他只知道赵致礼家里的两个哥哥,有多少个弟弟却是不清楚的。
皇帝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午膳时,皇帝留了衡哥儿和赵致礼用膳,衡哥儿胃口不大好,没吃什么东西。
下午练剑时,他精神也不大好,中途休息时,皇帝就叫了衡哥儿陪他坐在场边的椅子上,问他,“衡弟,朕看你很不开心,真是因为家里多了弟弟吗?”
皇帝在无人时,是经常叫衡哥儿“衡弟”,而不是“季卿”的。
衡哥儿要起身答话,皇帝就拉了他的手让他坐着不要起身。
衡哥儿只好笑了笑说道,“也许是的,是微臣也无容人之量吧,想着父亲说不定以后就只看着弟弟,不看我了,我也会难过啊。”
他的语气里带着笑意,倒让人觉得他是在说玩笑话逗皇帝开心了。
一向喜欢笑的皇帝这次可没有笑,只是握着他的手拍了拍,道,“你终会长大的,以后季大人不重视你,还有朕呢,朕可是会很看重你的。”
他的目光温暖里居然还带着殷切,让衡哥儿一时有些发怔,好半天才说,“多谢皇上厚爱。”
皇帝看衡哥儿眼里幽幽的黑,润着一层水汽,实在让人怜爱,不由低声道,“你怪朕这阵子对你冷淡了下来吗。”
衡哥儿不由一惊,赶紧说,“臣怎么敢责怪皇上……不……不是,是臣心里没有那么想,再说皇上一直对我很好。”
皇帝第一次听到衡哥儿这样慌乱的话,他眼神柔和地笑了,说,“朕也是有苦衷的,朕心里一直很看重喜欢你。”
衡哥儿要起身表达谢意和忠心,皇帝这时候却站起了身来,用手压了衡哥儿的肩膀让他不要动,原来这时候赵致礼已经走了过来,皇帝就对赵致礼说,“表哥,咱们两来对剑怎么样。”
赵致礼少年轻狂意气风发,“那臣恭敬不如从命了,一会儿皇上要手下留情。”
虽然这么说,之后和皇帝对剑,他却一直处在上风,对皇帝没有一点放水的意思。
37、第二十一章
六姨娘生下的儿子,在满月的时候被定下了名,璎。
因衡哥儿这一辈,男子按照族谱排是明字辈,所以衡哥儿是季明衡,他的弟弟就是季明璎,季璎。
璎是珠玉成串的饰品。
季璎生下来就白白嫩嫩漂亮得很,的确是季家的宝贝珠玉。
满月酒时,季大人让许氏安排,他邀请了他的好些好友来庆贺,许氏也招待了不少女眷。
因六姨娘是许大舅当初送上京的家妓,她从小就被卖,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和以前的家庭情况,季大人很心慈地特许她可以接以前的家人来相聚,但是她也没有以前的家人可接。
季大人因为很疼爱小儿子季璎,所以连带着对六姨娘也十分欢喜了。
再说,六姨娘的确长得漂亮,而且年轻,她十七岁生了五姐儿,现在二十四岁,生了二少爷。
二十四岁的女人,再怎么看,都还是年轻而美丽的,又充满着成熟的诱人风情。
招人喜欢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满月酒时,许大舅还在京里,他在京里其实是有房产的,而且院子不小,他带进京的下人管事几乎都住在那里,不过为了见住在季府的儿子,他还是经常住在季府的客房里。
这满月酒时,许大舅便在,许七郎和衡哥儿也被带着。
在京里有名的杏花春雨大酒楼里,季大人包了一个大包厢,请了两桌客人,都是他的关系很好的好友,自然,他最重要的幕僚张先生也在。
季大人以前总是不苟言笑,小儿子的满月酒宴上却是谈笑风生,还喝了不少酒。
衡哥儿虽然面上一直是恰到好处的笑容,但是心里却很不好受,季大人这种因为得了儿子而表现出的意气风发,让他觉得季大人从来没有把他当成过他真正的儿子,以至于在有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儿子后,他才这么开心。
在酒楼里请酒宴,自然少不了乐伎助兴,酒楼里也专门提供乐伎,都是漂亮而玲珑的小姑娘,弹琴吹箫唱曲,都很在行,当然,还会陪酒。
季府里是没有如别的大户人家一样养着助兴的乐伎戏子之流的,季大人要请客,都是在外面请。
衡哥儿和许七郎坐在靠窗户的一桌,窗户外面是酒楼园子里初夏的景致,绿色的芭蕉,一池碧色的活水,水里的荷叶茂密,间或有粉色的菡萏。
衡哥儿看大人们已经在高谈阔论,自己就直接坐到了窗边的椅子上去,在许七郎敬完酒后,也坐到了他的旁边来。
物以类聚,和季大人交好的大臣,倒还都是持身很正的类型,所以即使包厢里有好几位十分出色的乐伎,也没有人表现出好色之态,乐伎们也只是坐在角落里奏曲,调子婉转里带着些哀怨,都是乐坊的那个靡靡调子。
衡哥儿看了那些乐伎们几眼,就起身来,对许七郎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虽然衡哥儿没有在面上表现出不高兴,但是许七郎一心在他身上,哪里感受不出来他的不开心呢。
许七郎赶紧就应了。
衡哥儿又到季大人身边去小声说了一声,季大人点了一下头,交代了一句让他不要乱跑,也就放他离开了。
两人从包厢里出去,外面有专门伺候的伙计,看到两人就笑着躬身问,“两位小公子是要去厕间么?”
衡哥儿摇了一下头,许七郎说,“不,我们就下去走走。”
伙计道,“要带路吗?”
许七郎道,“不用。”
第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