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
重生之出魔入佛[下半部] 作者:柳明暗
第29节
净涪点了点头。
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清无僧人什么都没问他要,就直接点了头:“可以。”
不说各地佛寺佛刹原就有接纳在家居士遗骸的传统,单从清无僧人与原博延的交情算起,清无僧人也会答应。
他不会让他曾经的交好的友人尸骨无着。
清无僧人知道只要净涪愿意,他甚至可以将原博延的骨灰安放到天静寺、妙音寺等景浩界中任一座佛刹佛寺。可于原博延来说,他必定更希望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这里。
因为……这里是他的故土。
净涪也是为的这重考虑,才到相国寺走这一趟的。
既然清无僧人答应,净涪也没多说什么。
他直接从褡裢里取出装着原博延骨灰的瓷盒,将它捧给了清无僧人。
清无僧人双手接过,也没就这样搁置在他与净涪中间的案桌上,而是将它捧到了佛龛前。
放置好了这个瓷盒,清无僧人那清水净过手,拈香而拜。
净涪也走了过来,拈香拜了一拜。
忙活了这么一番之后,净涪与清无僧人重又回到了他们各自的位置坐下。
早前清无僧人让人送上来的上好茶水还放在他们手边,但已经失却了温度。
清无僧人没注意,随手将那杯茶水拿在手上,掀起茶盖就喝了一半。
微凉的茶水自喉间入腹,熟悉的味道牵引出过往的回忆,令清无僧人一时失神。
他捧着茶盏垂头默然半响,才抬头望定净涪,问道:“他可有遗愿?”
净涪点头,然后却是抬手一指,指向才刚被清无僧人搁置在手边的那个乌木盒子。
清无僧人看得那个盒子一眼,还是没说话,只又将手上拿着的茶盏搁下,去取就在他手边上的那个乌木盒子。
盒子打开,里头除了他刚才看过的那张薄纸之外,还有两部簿册。
清无僧人方才就已经看见那两部簿册了,但因为原博延在那张薄纸上言明了他的一切都将留给替他料理后事的人,故而他才没有去翻那两部簿册。
现下他得净涪比丘允许,也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清无僧人扫过一眼那两部簿册,抬手取出一部翻开。
他取的那一部是原博延记录的他自己的一生所学,并不是他的一生随笔,不是清无僧人最想看到的那一本。但清无僧人拿着这一部簿册,却没有立时放下,而是顿了一顿后,就一页页地慢慢翻开。
净涪没去在意清无僧人脸色的变化,他就只垂眸静坐,等待着这位清无僧人的回馈。
早在他上相国寺之前,他就已经翻查过原博延。
原氏一族族灭的灾祸缘由他清楚,灾祸后头的事情发展他也都知道,无须再去询问其他。
其实整件事说来也很简单。
原氏一族当年煊赫荣华,自是因为家族中人才辈出,原博延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原氏一族族中人才辈出,俱各才能不俗,各有所长,作为原氏一族嫡支子弟的原博延也才能任性地修他所想修,学他所愿学,不必承担家族重担。
可再是人才辈出的家族,也会有坏粥的鼠屎。
原氏一族,也有纨绔。
纨绔平时好玩,只要没有闹出太大的祸端,一切其实也无甚紧要。他们原氏一族养得起那么几个废人。
原氏一族当时的族人也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见他们族中那几根坏苗玩得还有分寸,不出格,便没太在意。
可事情都会有个万一,有个意外。
他们原氏一族族中的那几根坏苗确实都不算过分,玩得都在分寸里,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没硬去逼迫谁,但架不住他们原氏一族煊赫惹人眼啊。
想要给他们挖坑的人挖好了坑,选定了人,也都做好了布置,就等着人往里跳。
原家的那几根坏苗y差阳错地没跳坑,避开了。但孰料,他们避开的时候跳得岔了,竟一脚将他们整个家族都踢入了深渊里。
花花陷阱,他们没落入,但也没全身而退。那几个中了药的原家子原本是想要去他们惯常去的花街柳巷化去药性的,偏偏在那花街柳巷里拉住了几个婢子。
那些婢子原都只是些被主家或是家人因各种各样缘由卖入的花街柳巷。在那种地方里,委实都没有几个干净人。
那几个原家子在花街柳巷里厮混得久了,都知道这些关窍,所以也没太在意。
但偏偏,这几个婢子里有一人,是前不久才被主家卖入的,原还是清清白白的一个人,原还想着绝境自保,却没承想……
那姑娘受不住,当天就疯了。
而也是那个时候,这姑娘失散了的曾经相依为命的兄长好不容易修得几分实力,花费大力气搜集线索找了过来……
那姑娘的兄长确实是魔修,但他也知晓这地界是佛门所辖,所以小心遮掩而来,却没想到,他过来之后,见到的会是那样的结果。
那人忍耐着安置好疯癫的妹妹之后,回过头来就对原氏一族下狠手。
他虽只是炼气修士,但魔门手段素来诡谲,他不择手段之下,硬生生的将原氏一族连带着将他妹妹卖入花街柳巷的主家给灭了满门。
他妹妹的前任主家满门皆灭,原氏一族虽然还留下了原博延这么一根独苗苗逃生,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原氏一族就此断根。
他妹妹前任主家不过是寻常的官宦人家,根基浅薄,没有花费他多少力气,但原氏一族却是显赫大族,族人众多,根脉深植,又有族中子弟在相国寺中修行,这样也都被他发动人力、物力连根拔除。
后来还是眼前的清无僧人见势不妙,请了清开大和尚出手,才将那弟子压住,封入了镇魔塔中。
如此,原博延才得以留得一命。
不然,即便是已经失去了绵延子嗣能力的原博延怕也会是他族人一般的下场。
第501章 无题
清无僧人不知道净涪探查清楚了原氏一族灾祸的内里,他也没打算再在这位比丘面前揭开原氏一族的伤疤。所以翻完了手上的簿册之后,他长叹得一声,抬头望定净涪,沉吟片刻,问道:“比丘是……想要帮助博延补足他的遗憾?”
若眼前这年轻比丘此来仅仅只是为了将原博延的骨灰安置在相国寺,他完全不必让他看见两部簿册,只需将先前的那张纸张递到他面前来就可以了。
净涪对着清无僧人合掌,垂着眼睑点了点头。
清无僧人合掌,对着净涪一弯身,道:“贫僧替原氏一族、替博延谢过比丘。”
眼前这位比丘虽然年轻,但因他两次在竹海灵会年轻一辈中夺魁的经历,因他身上那前无古人的最年轻比丘记录,还有此时还没有补全的世尊亲授真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声望之威之隆,一般的大和尚都比不了。
得他相助,必有他的声望加持,那原氏一族的事情就好办太多了。
净涪合掌还得一礼,并未领功。
清无僧人将这事记在心底,便又问净涪,“比丘打算怎么做呢?”
净涪心中已有腹稿,此时见清无僧人问起,他虽没说话,却是抬手将边上的那个褡裢递了过去。
清无僧人接过那个褡裢,上下看了两眼,试探地拉开了褡裢的袋口。
他也只是试探,根本就没有太用力,但这褡裢袋口竟一拉就开了。
清无僧人看得这个褡裢一眼,也知道净涪是早有准备。
若不是他早有准备,如何就能在这个时候拿出一个没有烙印下他自己气机的随身褡裢来呢?
清无僧人并不多话,直接将手往褡裢里一探,从里头摸了摸,直接取出一部书籍来。
光只看封面上的文字,清无僧人便认出了这部书籍的来历。
这是原氏一族某位文学大家的文集。
他随手将手上的书籍放到了侧旁的案桌上,然后又往里一探,还拿出一部典籍来。
这回,看见手上的这部典籍,清无僧人脸色一整,先将手上的褡裢仔细放下,才双手捧着那部典籍放到了那部文学文集的另一侧。
这是一部佛典。
净涪看他一眼,面色始终平静。
清无僧人倒没再看净涪,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将手上褡裢里的书籍取出了几部放到案桌上后,又将手上的褡裢放到另一侧,转头去看净涪。
净涪见他望来,抬手指了指相国寺的藏经阁所在。
“藏经阁?”清无僧人恍然大悟,却颇有些为难,他沉吟了一下,犹疑着与净涪问道,“比丘是想将原博延居士所誊抄的佛经、佛典和注解的经义放入我相国寺的藏经阁里去?”
他话虽是这样问的,但清无僧人觉得,眼前这比丘约莫不是这个意思。
即便原博延是他早年知交,可清无僧人也得承认,原博延遗留下来的这些佛经、佛典和注解的经义,是没有资格收藏在他相国寺的藏经阁里的。
于佛门子弟而言,佛经、佛典确实都是一般贵重,无有高下之别。但誊抄佛经、佛典、甚至是注解经义的人对经典中经义的领悟和体会,都在他落笔的时候刻录进了经典里。而这些,就决定了佛经、佛典在这些佛门子弟眼中的地位。
毕竟谁都得承认,同样的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出自大和尚之手的那部就是比出自一个普通香客之手的那部更贵重不是?
净涪也真的在清无僧人目光中摇了摇头。
他原就没想过要将原博延誊抄的这些佛经、佛典送到相国寺的藏经阁。
清无僧人笑了笑,没太将自己方才的猜想错误放在心上,再去揣摩眼前这年轻比丘的心思。
他凝神想了一会儿,又自抬眼望定净涪,“比丘可是想着,要在靖国这里,替原氏一族修建一座藏书楼?”
是这个意思。
净涪点了点头。
清无僧人侧头看着面前案桌上摆放着的这几部经典,目光转过一圈后,停在了那个褡裢上。
虽然他只是从这褡裢里头取出了案桌上的这几部经典,清无僧人也完全可以确定,这样一个小小的布袋子里头装着的书典书籍,无论是种类还是数目,都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
清无僧人回过头来,正色与净涪合掌一礼,“贫僧替原氏一族、替此间百姓谢过比丘!”
原氏一族是大家,早年间更是人才辈出,若不是因着族中几个纨绔子弟惹来灾祸,起码还能兴盛百余年,甚至还会登临更高的巅峰。
这样的家族,除了家族的人才之外,大半的底蕴都在他们族中的藏书。
可以说,若有哪个人得了原氏一族的藏书,他完全能创建出另一个原氏一族来。
净涪是比丘,是佛门弟子,走的修行路,对于这些藏书不太看重是常事,但他将这些藏书拿出,在靖国国都中兴建藏书楼,那于原氏一族、于靖国百姓而言都是好事。
是大好事!
净涪退让出去,并不受这谢礼。
清无僧人抬头,见得净涪避开,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净涪抬手指了指装着原博延骨灰的那个瓷盒。
清无僧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向那个瓷盒,也明白净涪的意思,但他还是固执地又谢了一遍净涪。
净涪见得如此,便也就不再推诿,坦然受了下来。
那一边厢原本还沉浸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清开大和尚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佛经中脱出心神,正正望见清无僧人与净涪的这一番来回,本要接替清无僧人继续劝说净涪,见得净涪此时应下,他也朗声大笑一阵,放声道:“这才对嘛!像刚才那样子的,婆婆妈妈的算什么!”
清无僧人回头看得清开大和尚一眼,回头无奈地与净涪道:“清开师兄他素来都是这般性情,比丘莫怪,莫怪……”
净涪只是笑笑,真没放在心上。
清开大和尚没在意清无僧人的态度,他仍习惯地放开嗓子,转头问清无僧人:“师弟,你和比丘说完事情了吗?”
清无僧人笑笑,很干脆地摇头:“还没呢。师兄有事?”
清开大和尚一拍自己的大腿,盯着净涪道:“我想和净涪比丘请教请教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虽清开大和尚这话听着像是挑衅,但清无僧人却知道,他这位师兄说的请教就是真请教,没有其他别的意思。
清无僧人回头看了看净涪。
净涪见他望来,脸上自然而然泛起一丝笑意,眉眼之间还是一贯的平静从容。
清无僧人在心底赞了一声,却是放心地回头与清开大和尚说道:“劳烦师兄等上一等,我与比丘还需要商量一些细节。”
大体的方向他们这回算是定下了的,但里头更多的细节,就还需要他与净涪再确认确认。
清开大和尚也没多说什么,他点了点头,催促了一声:“师弟啊,这些琐事快点过了吧啊?”
清无僧人点了点头,面上笑容里带着无奈。
清开大和尚见得清无僧人应了,也没多话,直接低头,还去翻他手上的那几张薄薄的纸张。
清无僧人将自家师兄安抚好,又再度扭头去看净涪,与他道:“这藏书楼一事,比丘不如就交给我相国寺?”
被清开大和尚那么一个打岔,清无僧人索性扫了先前的种种权衡,直接将自己心中最优的方案和净涪说了出来。
清无僧人其实也真的确定,这个方案并不只是他心中最优的方案,还是面前这位年轻比丘心中的最优方案。
藏书楼一事交由他相国寺出面料理,于他相国寺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既弥补了他对知交好友原博延的那一份愧疚,也让他相国寺在靖国上下落着一份好,让他相国寺积累一份功德,更让他相国寺与眼前这位年轻比丘牵系上一段缘法……
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而对于眼前这个身边没有追随者没有人手的年轻比丘而言,将藏书楼一事交托给他相国寺,是能省却很多麻烦的一个便宜决定。
到底,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修建一座藏书楼,哪怕是比丘阶位的僧人,需要料理的事情也不少。
譬如选址,藏书楼的修建首先就需要确定地点,这里头上上下下扯皮的事情就不少。
又譬如修建,这里头就包括聘请工人、买卖种种物资、确定书楼式样等等等等的事情。
净涪比丘出身妙音寺,常年专注修行。料理这些杂事,该不是他的长处。便是他能料理得过来,他也还有一点不足之处。
这位年轻比丘,他修的是闭口禅。
修闭口禅的人,轻易不能开口说话,否则便是破关。
但净涪比丘不开口和旁人说话,又该如何去打点修建藏书楼的种种事宜?
所以最好的处理,还应该是将这件事情交托给他们相国寺。
清无僧人望定眼前的这个年轻比丘,等待着他的决定。
净涪抬眼,迎上清无僧人的目光回望着他。
清无僧人见他目光望来,愣了一愣,随即却是端正了脸色,郑重道:“若比丘担心叨扰太过,那不如请比丘在我相国寺中开一场小法会。”
“我等僧众,久闻比丘大名,若能一听比丘开坛讲经,实是人生一大快事,能无憾了。”
净涪沉吟得一阵,抬手往边上一指。
清无僧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正正望见案桌边上摆放着的那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他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问净涪道:“我以为比丘若要开坛讲经,该是与我等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涪笑着摇头,合掌垂眸静坐。
他原本稍显疏远淡漠的眉眼因脸上笑意而显得柔和悲悯,看得清无僧人心中一动。他想了想,低唱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但凭比丘决定。”
净涪笑着点头。
那边厢的清开大和尚似乎也正正从经义中脱出身来,抬眼见得旁边的一老一小两个僧人相对而笑,似乎是达成了共识,也没多想,捧了手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站起来。
清无僧人和净涪齐齐转过目光来望定他。
清开大和尚却没在意他们的目光,双手稳稳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到净涪面前,盘膝直接就坐到了净涪侧旁,也不管地上到底有没有坐具,开口就与净涪问经。
清无僧人笑着摇摇头,也没说什么,坐在一侧静静地听着。
虽然他没有翻阅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没有参悟过这一部经典,他甚至还知道这会儿和净涪比丘问经的清开大和尚问的问题是源自他自身的参悟,与他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关系,他也还是坐定在侧旁,凝神听着清开大和尚的问题,也等待着净涪比丘的回答。
因为清无僧人无比确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尤其是净涪比丘选定他不久后在相国寺的那一场小法会上宣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后,似今日这般的听净涪比丘与人说起他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体悟的机会则更是难得。
于他这样的僧人而言,甚至可能会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
清无僧人很珍惜。
净涪注意到侧旁清无僧人的态度,他没说什么,只侧耳听着清开大和尚的问题。
听完之后,净涪认真想了想,还自他的随身褡裢里摸出他自己的那套木鱼,拎了木鱼槌子在手就往木鱼鱼身上一敲。
“笃。”
这清清朗朗的一声木鱼声直接将响在这主持云房里头的两位僧人心头。
如晨钟暮鼓一般,震荡着他们的心神。
明明只是一声简单的最平常不过的木鱼声,清无僧人和大和尚听着,却能听见年轻比丘想通过这木鱼声告诉他们的答案。
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俱皆沉默,不发一语,只在心底细细品味着他们从那一声木鱼声中听出来的意思。
这两人中,还是清无僧人先回过神来。
他下意识地望向那个年轻的比丘。
坐在那里的年轻比丘眉目间还带着青年人特有的青春风华,但他低垂的眉眼舒展而平缓,透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宁静,看着就让人心下安定。
看得这一眼,清无僧人便就低下头去。
清开大和尚倒是静默得更久一点。
好半响之后,他才又抬起头来,和净涪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净涪也只是想了一想,便又抬手一敲木鱼。
还是只那么一声清清朗朗的木鱼声,就让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两人陷入沉思。
如此一问一答一旁听的,净涪就在这相国寺的主持云房中待了半日,直待到寺中暮鼓敲响,清开大和尚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停了下来,没再多问。
清无僧人也已经回神,他笑着邀请净涪道:“晚课该开始了,不若比丘与我们一道去小法堂吧?”
净涪也没推托,直接地点了头。
清无僧人回头看了一眼清开大和尚,“师兄?”
因相国寺是靖国皇寺,香火鼎盛,日间来来往往的香客极多,出身天静寺的清开大和尚不惯,早早就搬到相国寺后山修行。也正因为清开大和尚在后山的修行之地与相国寺之间隔着一段不短的距离,所以只要寺中没有特殊事情,清开大和尚都是在他自己的修行之地完成早晚课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清开大和尚看得侧旁的年轻比丘一眼,点头道:“那便一起去吧。”
于是,相国寺中的大小沙弥们今日晚课都是惊的。
他们不仅仅见到了久未露面的清开大和尚,还看到了传说中的净涪比丘。
天知道,今日听了华师弟/师兄说起的时候,他们可都以为他说谎了的。虽然僧人修持的戒律里,原就有不得妄语这么一条。
没想到啊没想到……
净涪没在意法堂下的僧人们炽烈的目光,他只往下扫视得一眼,便望向清无僧人。
清无僧人笑笑,抬手与他一引,道:“比丘请上座。”
清无僧人给净涪安排的,赫然是法堂上首那三个蒲团中最中央的那一个。
净涪扭头,望定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也笑了笑,同样抬手一引,和清无僧人一般与他说道:“比丘请上座。”
净涪低头想了想,也没多话,合掌各与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点了点头,自然地在两位和尚给他安排的位置坐下了。
清无僧人见净涪坐了,也抬手与清开大和尚一引,道:“师兄请上座。”
清开大和尚点头,板着一张红脸,自也在最右侧的蒲团上坐了。
清无僧人在最左侧的蒲团上落座,坐定之后,他往法堂大木鱼旁边愣愣的沙弥看了一眼。
沙弥一个激灵,猛地回过神来,双掌一合,头微低。
这既是他与上首坐着的三位和尚、比丘见礼,也是在稳定他自己的心神。
稍稍平定了心绪之后,沙弥长吸一口气,拎起大木鱼侧旁的大木鱼槌子,不轻不重地一敲。
“笃,笃,笃……”
伴随着大木鱼声响起的,是一众小木鱼声。此外,就是一阵整齐而规律的诵经声。
《佛说阿弥陀经》。
不管是因每日里的早晚课习惯了,还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回过神来了,总之,这一日的晚课还算是让清无僧人满意。
结束了晚课之后,清无僧人也没有立时遣散堂中一众弟子。
相国寺的一众僧人坐定在自己的蒲团上,抬头望着上首的年轻比丘,心中激动万分。
尤其是在主持清无僧人默然扫视着他们的时候,则更甚。
一众僧人挺着胸坐定在蒲团上,昂首望着上方,饱满的ji,ng、气、神洋溢,几乎取代这法堂里燃点的烛火,照亮这一片地界。
清无僧人看得他们半响,终于开口说道:“侧旁这位,便是自妙音寺来的净涪比丘。”
法堂下首坐着的一众僧人再也无法自持,眼睛闪亮闪亮的,比此时天边挂着的星子还耀眼。
净涪听得清无僧人介绍自己,感觉到那些目光投注到自己身上,也只是平静点头,合掌竖在胸前,无声与众人见了一礼。
下边厢坐着的一众僧人这时候也都急急地与净涪合掌见礼,也不知是太过紧张还是其他,他们也没开口说话,只沉默着和净涪回礼。
清无僧人见得,无声笑了笑,“比丘未来一个月时间里将在我相国寺中挂单,尔等切莫太过打扰比丘,可知道?”
下首的一众僧人都没仔细听他家主持和尚的说话,当即就点头应声:“是,弟子等谨记。”
清无僧人一听便明白了,他也没再重复,只继续道:“挂单期间,比丘将在我相国寺开设一场小法会,与我等开坛说经,尔等且早做准备,可知晓?”
一众僧人只听清了小法会三个字,呼吸都急了,哪儿还想得到其他?
他们也都只能一叠声地应道:“弟子等知晓了。”
这一次,因是太过激动,他们的应声三五起伏的,并不整齐。
清无僧人倒也不在意,他从袖袋里摸出一个弟子铭牌,双手捧着递给了净涪。
净涪接过,也取了他自己的度牒过来,递给清无僧人。
这是挂单惯常的手续,只不过通常而言,这一步都该在各寺各庙的杂事堂由杂事堂的管事僧人料理。
但因为今日净涪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主持云房了,所以也就拖到了这个时候。
第502章 山林胜景
只是,早不给晚不给的特意拖到这个时候,清无僧人也必是有他自己的谋算。
净涪不明显地往下首整齐坐着的一众僧人看了一眼,垂下眼睑。
他既上得了这相国寺来,自然是料想过这些事情的。如今清无僧人行事坦荡,便是有些小小筹谋,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连着意都算不上,如何就需要大动干戈?
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未曾察觉到净涪那一瞬间闪过的心思。他们两人对视得一眼,其中几番来回计较,就只有他们两人知晓。但最后,却是清无僧人退让了。
他率先别开目光去。
清开大和尚咧着嘴笑了笑,转眼却与净涪一合掌,问道:“我那地儿虽离寺里有些远,但清净,正合我等修行,且尚有空置云房,比丘意下如何?”
净涪只用眼角余光瞥见下首坐着的那一众僧人,便与清开大和尚合掌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些僧人也还就罢了,清无僧人想来也都能拦得下,问题是这相国寺里的香客。
这相国寺是靖国皇寺,来往此地的香客大多都是靖国的官宦人家,甚至还可能是靖国皇室一脉。他才刚作为引子在吴国那边厢搅起一大波暗流,若还像块肥r_ou_一样在这些靖国相国寺香客面前晃,只怕不单单是靖国朝廷内宫会多想,便连天静寺那边也会有些臆测。
净涪是不会怕,他们轻易也不敢走到净涪面前来,但这些麻烦事情多了也坏心情,倒还不如一开始就干脆点别让这些人多想呢。而且,与其面对一整座相国寺的僧人,他更愿意应对清开大和尚一个人。
既然净涪应下了,这事便算定下了,当日的晚课结束后,清开大和尚就在相国寺一众僧人谙羡的目光中领着净涪回了后山。
相国寺是靖国皇寺,备受靖国上下尊崇,它的选址和建造自然也很是讲究。而相国寺的后山,能被出身天静寺的清开大和尚选中作为自家洞府的地方,就更是清净自然,叫人一眼忘忧。
尤其是夜间,不见y森,反而显露出一种山林特有的自然生动。
林中有薄雾蒸腾,有小虫带着荧光纷飞,有异花奇草颤颤地伸着亮着光的花瓣草叶,于夜风中招摇,还有小虫合鸣,此起彼伏。
几如仙境。
净涪望着青山绿林中那一处几乎就是一座小山寺的禅院,侧头看了清开大和尚一眼。
清开大和尚见他脸上表情,得意地笑着,问净涪道:“如何?此处可入得了比丘的眼?”
净涪赞叹地点头。
清开大和尚朗笑一声,招呼着净涪:“走走走,如今时间正好,老僧我带比丘你去看看一处好地儿。”
清开大和尚不是不想直接就将面前的比丘拉到禅房去与他秉烛夜谈,共论佛道,但这会儿净涪比丘才刚来,时间又是正好,清开大和尚心下想了想,到底还是放弃了那个念头,转而向净涪发出了邀请。
净涪倒也干脆,他直接点了头。
得了净涪的同意,清开大和尚连门都没进,直接就拉了净涪转过一条侧道,往山林的更深处走去。
净涪跟随在清开大和尚身后。
他们两人都是修为有成的修士,穿行山林只似夜风,连最为胆小的微虫都没有惊动,便已经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清开大和尚站定在一处山石上,只望定着前方,连一个示意都没有。
净涪也没多在意,他也抬了头,往清开大和尚望定的前方望去。
那是一片几近数百丈的峭壁,峭壁上挂着一片白布。白布之上,时有白雾蒸腾。白布之下,又是一片幽深的水潭。水潭上,有银光闪闪,如银鳞,又似白玉。
今夜有月,月光明华璀璨,几将一整个世界映若琉璃。而眼前的这一片峭壁,这一条瀑布,这一片水潭,以及这片水潭里自由游动的银鱼,都是这一片琉璃世界里恰到好处的点缀。
净涪静静地望着这一片鬼斧神工的世界,眼中平静却也愉悦。
他的识海世界里,魔身和佛身也都已经睁开眼来,用着同样平静且愉悦的目光观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清开大和尚和净涪在这一片地界站了足两个时辰,直等到水潭里的银鱼隐入水潭深处,头顶皓月潜隐,才转身离开。
他们谁都没有说话,包括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领着净涪一路回了他的禅院,也不惊动随侍他身侧的小沙弥们,自己亲自领了净涪去被安排给他的云房。
送了净涪入屋,清开大和尚也不多打扰,便离开了。
净涪回身打量这个明显日日清扫的云房,也没多收拾,径直就转入了里间,在里间布设的佛龛前站定。
他供了三柱线香入香炉,合掌又和佛龛里的世尊拜了三拜,便在佛前的蒲团上坐了,垂眸入神。
定境之中,净涪无所思,无所想,甚至无所修持,只任由心底映照出刚刚所望见的一片胜景。
银白的瀑布,幽黑的深潭;动的水雾,静的流水。
世界的玄妙伟力,那一刻在他面前掀起了一角,让他为之震颤。
那是人力无法的成就玄奇,也是“破坏”始终无法到达的造化境界。
魔身掌控景浩界无边暗土世界本源,可以窥见世界上一切发生或是存在的事与物。理论上,除了人心的莫测玄微之外,此间世界中的一应玄奇造化也都在他的眼底。可真正看到和想见,却是完全不同的。
净涪三身静坐一夜,没有谁去谋算其他,也没有谁去静心修炼,但到得天边升起一片莹白,远处相国寺敲响钟声的时候,推门走出房门的净涪却实实在在地惊到了也正从侧旁云房中走出的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惊疑不定地看了净涪好一会儿,还抬手在自己眼眶上揉了又揉,才终于确定了眼前所见并非是他错觉。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再望向净涪的时候,表情勉强能够稳定下来。
但即便是这样,到得净涪走到他近前与他见礼的时候,他还得一礼,到底开口:“比丘你……”
他的气息较之昨日更圆浑更平和也更自然,是真的有所领悟?
净涪迎着他笑,没点头,但也没有摇头。
清开大和尚没再继续往下问,他转移了话题,“比丘是要去相国寺里做早课,还是……”
净涪想都没想就摇了头。
清开大和尚见得,又咧开嘴笑了,他乐道:“既然这样,那比丘就跟我来。”
清开大和尚带着净涪出了院子,外间已经等着的两个小沙弥见得他们两人一前一后出来,只多看了净涪一眼,便自低下头与,合掌与他们两人见礼问好:“师父,净涪比丘。”
清开大和尚点头,与他们道:“走吧。”
清开大和尚、他身边的两个少年小沙弥,再算上净涪,一共四人,轻身出了这个小山寺一般的禅院。
他们也不往前山的相国寺里去,而是拐过一个转角,还入了山林。
清开大和尚领着三人,边走边解说道:“我们往日里也不在相国寺里做早晚课的,都是在这边……”
净涪一边走一边听着,偶尔还会点点头。
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两个小沙弥虽年幼,修为也都还浅薄,但行走在这山林中却是熟悉而自然,没有半点局促。显见,这两个也是熟门熟路的。
清开大和尚只与净涪解说了几句,便没再多说话,憋了一路。直等到他带着净涪踏入那一片空地的时候,他才转身,表面平静但实则骄傲地望向净涪,和净涪道:“比丘莫怪,这些都是平日里听我做早晚课的生灵,都是熟悉的。也都很守规矩,不会惊扰到我们的。”
净涪望过这坐了一整片山林的各色动物,转头定定望着清开大和尚,面上带出赞叹之色,合掌深深与清开大和尚拜了一拜。
他的识海里,魔身静默着,面色漠然。而佛身却是赞得一声,协同净涪本尊一同,合掌向着清开大和尚的方向拜了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
清开大和尚却是摆手,脸涨得通红,却是连声道:“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只是顺手而为罢了,顺手而为的。”
侧旁跟随着他们身后的两个小沙弥对视一眼,挤眉弄眼地向着清开大和尚的位置笑得促狭。
清开大和尚望见,清咳了几声,再不看旁人,也不说话,板着脸就在他惯常的位置上落座了。
那是山林正中央最大的那一块山石。
这块山石原该是不知哪一年被哪一场大水从山顶上冲下来的,但因着被人日复一日就坐的原因,山石石身上已经被磨得平整而光滑了。
清开大和尚坐定,没去看自己的那两个糟心弟子,只往他侧旁的一块山石一拂掌,请净涪道:“比丘请过来坐。”
净涪也不推托,依言坐了上去。
那两个小沙弥没等清开大和尚请,等也等不来。
他们自己爬上了自己惯常的位置,盘膝坐定。待到他们坐定之后,再抬起头来望向下方的一众兽禽的时候,面上已经没有了其他情绪,彻底地平静了下来。
第503章 法会开始
这整一座山林里,此时连风都是静的。
清开大和尚没去看下方依次绵延开去的一众生灵,左手结印放在膝上,右手拿着木鱼槌子当空一挽,敲落在他身前的木鱼鱼身上。
“笃,笃,笃……”
清开大和尚之后,便是净涪与紧随着他的两位随侍小沙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
一厚实两清亮的诵经声回荡在这一座山林,如山间清泉一般,涤荡着每一个听众的心神,滋养着它们的神魂。
下方的一众生灵,不论种类,不论族群多寡,都是安安静静地听着,未曾发出一声杂音打扰。
净涪沉默地敲经,识海里的佛身也是垂眸静坐,口中还在合着清开大和尚三人的节奏念诵《佛说阿弥陀经》,被遮掩起来的眉心处,那一朵金婆罗花印纹似是随着他的呼吸跳动,也像是随着他此刻静谧而安宁的心神游动。
一场早课结束,山林中听经的一众生灵俱各向着上首的四位僧人点点头,悄然退去。
净涪下得山石,却合掌与清开大和尚拜了一拜。
清开大和尚先是不解,但他看见了净涪的神情,都没多想,便稳稳站定在原地,完完整整地受了净涪这么一礼。
这一礼结束之后,清开大和尚也没问净涪缘由,直接拉了净涪回他的禅院,与净涪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自家师父要与声名远扬的净涪比丘论道说经,清开大和尚身侧的两个随侍沙弥自然是不会错过的。所以他们匆匆拿两个大白馒头填了肚子,又往里头灌了几大口清水,便悄悄地摸入了清开大和尚的云房,坐到了清开大和尚和净涪比丘两人的下首。
但这两个小沙弥到底境界不够,底蕴不足,他们只专心听得一小会儿,便昏头昏脑地从那种玄妙境界中脱出。
稳定心神之后,两位小沙弥苦笑着对视了一眼。
可尽管如此,两位小沙弥也没舍得离开,而是坐定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间或抬头打量着上方的大和尚和比丘,间或抓住大和尚话中的只言片语细细斟酌领悟,间或又垂眼入神以恢复他们耗损的心神。
第29节
恋耽美
第29节
净涪点了点头。
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清无僧人什么都没问他要,就直接点了头:“可以。”
不说各地佛寺佛刹原就有接纳在家居士遗骸的传统,单从清无僧人与原博延的交情算起,清无僧人也会答应。
他不会让他曾经的交好的友人尸骨无着。
清无僧人知道只要净涪愿意,他甚至可以将原博延的骨灰安放到天静寺、妙音寺等景浩界中任一座佛刹佛寺。可于原博延来说,他必定更希望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这里。
因为……这里是他的故土。
净涪也是为的这重考虑,才到相国寺走这一趟的。
既然清无僧人答应,净涪也没多说什么。
他直接从褡裢里取出装着原博延骨灰的瓷盒,将它捧给了清无僧人。
清无僧人双手接过,也没就这样搁置在他与净涪中间的案桌上,而是将它捧到了佛龛前。
放置好了这个瓷盒,清无僧人那清水净过手,拈香而拜。
净涪也走了过来,拈香拜了一拜。
忙活了这么一番之后,净涪与清无僧人重又回到了他们各自的位置坐下。
早前清无僧人让人送上来的上好茶水还放在他们手边,但已经失却了温度。
清无僧人没注意,随手将那杯茶水拿在手上,掀起茶盖就喝了一半。
微凉的茶水自喉间入腹,熟悉的味道牵引出过往的回忆,令清无僧人一时失神。
他捧着茶盏垂头默然半响,才抬头望定净涪,问道:“他可有遗愿?”
净涪点头,然后却是抬手一指,指向才刚被清无僧人搁置在手边的那个乌木盒子。
清无僧人看得那个盒子一眼,还是没说话,只又将手上拿着的茶盏搁下,去取就在他手边上的那个乌木盒子。
盒子打开,里头除了他刚才看过的那张薄纸之外,还有两部簿册。
清无僧人方才就已经看见那两部簿册了,但因为原博延在那张薄纸上言明了他的一切都将留给替他料理后事的人,故而他才没有去翻那两部簿册。
现下他得净涪比丘允许,也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清无僧人扫过一眼那两部簿册,抬手取出一部翻开。
他取的那一部是原博延记录的他自己的一生所学,并不是他的一生随笔,不是清无僧人最想看到的那一本。但清无僧人拿着这一部簿册,却没有立时放下,而是顿了一顿后,就一页页地慢慢翻开。
净涪没去在意清无僧人脸色的变化,他就只垂眸静坐,等待着这位清无僧人的回馈。
早在他上相国寺之前,他就已经翻查过原博延。
原氏一族族灭的灾祸缘由他清楚,灾祸后头的事情发展他也都知道,无须再去询问其他。
其实整件事说来也很简单。
原氏一族当年煊赫荣华,自是因为家族中人才辈出,原博延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原氏一族族中人才辈出,俱各才能不俗,各有所长,作为原氏一族嫡支子弟的原博延也才能任性地修他所想修,学他所愿学,不必承担家族重担。
可再是人才辈出的家族,也会有坏粥的鼠屎。
原氏一族,也有纨绔。
纨绔平时好玩,只要没有闹出太大的祸端,一切其实也无甚紧要。他们原氏一族养得起那么几个废人。
原氏一族当时的族人也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见他们族中那几根坏苗玩得还有分寸,不出格,便没太在意。
可事情都会有个万一,有个意外。
他们原氏一族族中的那几根坏苗确实都不算过分,玩得都在分寸里,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没硬去逼迫谁,但架不住他们原氏一族煊赫惹人眼啊。
想要给他们挖坑的人挖好了坑,选定了人,也都做好了布置,就等着人往里跳。
原家的那几根坏苗y差阳错地没跳坑,避开了。但孰料,他们避开的时候跳得岔了,竟一脚将他们整个家族都踢入了深渊里。
花花陷阱,他们没落入,但也没全身而退。那几个中了药的原家子原本是想要去他们惯常去的花街柳巷化去药性的,偏偏在那花街柳巷里拉住了几个婢子。
那些婢子原都只是些被主家或是家人因各种各样缘由卖入的花街柳巷。在那种地方里,委实都没有几个干净人。
那几个原家子在花街柳巷里厮混得久了,都知道这些关窍,所以也没太在意。
但偏偏,这几个婢子里有一人,是前不久才被主家卖入的,原还是清清白白的一个人,原还想着绝境自保,却没承想……
那姑娘受不住,当天就疯了。
而也是那个时候,这姑娘失散了的曾经相依为命的兄长好不容易修得几分实力,花费大力气搜集线索找了过来……
那姑娘的兄长确实是魔修,但他也知晓这地界是佛门所辖,所以小心遮掩而来,却没想到,他过来之后,见到的会是那样的结果。
那人忍耐着安置好疯癫的妹妹之后,回过头来就对原氏一族下狠手。
他虽只是炼气修士,但魔门手段素来诡谲,他不择手段之下,硬生生的将原氏一族连带着将他妹妹卖入花街柳巷的主家给灭了满门。
他妹妹的前任主家满门皆灭,原氏一族虽然还留下了原博延这么一根独苗苗逃生,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原氏一族就此断根。
他妹妹前任主家不过是寻常的官宦人家,根基浅薄,没有花费他多少力气,但原氏一族却是显赫大族,族人众多,根脉深植,又有族中子弟在相国寺中修行,这样也都被他发动人力、物力连根拔除。
后来还是眼前的清无僧人见势不妙,请了清开大和尚出手,才将那弟子压住,封入了镇魔塔中。
如此,原博延才得以留得一命。
不然,即便是已经失去了绵延子嗣能力的原博延怕也会是他族人一般的下场。
第501章 无题
清无僧人不知道净涪探查清楚了原氏一族灾祸的内里,他也没打算再在这位比丘面前揭开原氏一族的伤疤。所以翻完了手上的簿册之后,他长叹得一声,抬头望定净涪,沉吟片刻,问道:“比丘是……想要帮助博延补足他的遗憾?”
若眼前这年轻比丘此来仅仅只是为了将原博延的骨灰安置在相国寺,他完全不必让他看见两部簿册,只需将先前的那张纸张递到他面前来就可以了。
净涪对着清无僧人合掌,垂着眼睑点了点头。
清无僧人合掌,对着净涪一弯身,道:“贫僧替原氏一族、替博延谢过比丘。”
眼前这位比丘虽然年轻,但因他两次在竹海灵会年轻一辈中夺魁的经历,因他身上那前无古人的最年轻比丘记录,还有此时还没有补全的世尊亲授真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声望之威之隆,一般的大和尚都比不了。
得他相助,必有他的声望加持,那原氏一族的事情就好办太多了。
净涪合掌还得一礼,并未领功。
清无僧人将这事记在心底,便又问净涪,“比丘打算怎么做呢?”
净涪心中已有腹稿,此时见清无僧人问起,他虽没说话,却是抬手将边上的那个褡裢递了过去。
清无僧人接过那个褡裢,上下看了两眼,试探地拉开了褡裢的袋口。
他也只是试探,根本就没有太用力,但这褡裢袋口竟一拉就开了。
清无僧人看得这个褡裢一眼,也知道净涪是早有准备。
若不是他早有准备,如何就能在这个时候拿出一个没有烙印下他自己气机的随身褡裢来呢?
清无僧人并不多话,直接将手往褡裢里一探,从里头摸了摸,直接取出一部书籍来。
光只看封面上的文字,清无僧人便认出了这部书籍的来历。
这是原氏一族某位文学大家的文集。
他随手将手上的书籍放到了侧旁的案桌上,然后又往里一探,还拿出一部典籍来。
这回,看见手上的这部典籍,清无僧人脸色一整,先将手上的褡裢仔细放下,才双手捧着那部典籍放到了那部文学文集的另一侧。
这是一部佛典。
净涪看他一眼,面色始终平静。
清无僧人倒没再看净涪,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将手上褡裢里的书籍取出了几部放到案桌上后,又将手上的褡裢放到另一侧,转头去看净涪。
净涪见他望来,抬手指了指相国寺的藏经阁所在。
“藏经阁?”清无僧人恍然大悟,却颇有些为难,他沉吟了一下,犹疑着与净涪问道,“比丘是想将原博延居士所誊抄的佛经、佛典和注解的经义放入我相国寺的藏经阁里去?”
他话虽是这样问的,但清无僧人觉得,眼前这比丘约莫不是这个意思。
即便原博延是他早年知交,可清无僧人也得承认,原博延遗留下来的这些佛经、佛典和注解的经义,是没有资格收藏在他相国寺的藏经阁里的。
于佛门子弟而言,佛经、佛典确实都是一般贵重,无有高下之别。但誊抄佛经、佛典、甚至是注解经义的人对经典中经义的领悟和体会,都在他落笔的时候刻录进了经典里。而这些,就决定了佛经、佛典在这些佛门子弟眼中的地位。
毕竟谁都得承认,同样的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出自大和尚之手的那部就是比出自一个普通香客之手的那部更贵重不是?
净涪也真的在清无僧人目光中摇了摇头。
他原就没想过要将原博延誊抄的这些佛经、佛典送到相国寺的藏经阁。
清无僧人笑了笑,没太将自己方才的猜想错误放在心上,再去揣摩眼前这年轻比丘的心思。
他凝神想了一会儿,又自抬眼望定净涪,“比丘可是想着,要在靖国这里,替原氏一族修建一座藏书楼?”
是这个意思。
净涪点了点头。
清无僧人侧头看着面前案桌上摆放着的这几部经典,目光转过一圈后,停在了那个褡裢上。
虽然他只是从这褡裢里头取出了案桌上的这几部经典,清无僧人也完全可以确定,这样一个小小的布袋子里头装着的书典书籍,无论是种类还是数目,都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
清无僧人回过头来,正色与净涪合掌一礼,“贫僧替原氏一族、替此间百姓谢过比丘!”
原氏一族是大家,早年间更是人才辈出,若不是因着族中几个纨绔子弟惹来灾祸,起码还能兴盛百余年,甚至还会登临更高的巅峰。
这样的家族,除了家族的人才之外,大半的底蕴都在他们族中的藏书。
可以说,若有哪个人得了原氏一族的藏书,他完全能创建出另一个原氏一族来。
净涪是比丘,是佛门弟子,走的修行路,对于这些藏书不太看重是常事,但他将这些藏书拿出,在靖国国都中兴建藏书楼,那于原氏一族、于靖国百姓而言都是好事。
是大好事!
净涪退让出去,并不受这谢礼。
清无僧人抬头,见得净涪避开,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净涪抬手指了指装着原博延骨灰的那个瓷盒。
清无僧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向那个瓷盒,也明白净涪的意思,但他还是固执地又谢了一遍净涪。
净涪见得如此,便也就不再推诿,坦然受了下来。
那一边厢原本还沉浸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清开大和尚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佛经中脱出心神,正正望见清无僧人与净涪的这一番来回,本要接替清无僧人继续劝说净涪,见得净涪此时应下,他也朗声大笑一阵,放声道:“这才对嘛!像刚才那样子的,婆婆妈妈的算什么!”
清无僧人回头看得清开大和尚一眼,回头无奈地与净涪道:“清开师兄他素来都是这般性情,比丘莫怪,莫怪……”
净涪只是笑笑,真没放在心上。
清开大和尚没在意清无僧人的态度,他仍习惯地放开嗓子,转头问清无僧人:“师弟,你和比丘说完事情了吗?”
清无僧人笑笑,很干脆地摇头:“还没呢。师兄有事?”
清开大和尚一拍自己的大腿,盯着净涪道:“我想和净涪比丘请教请教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虽清开大和尚这话听着像是挑衅,但清无僧人却知道,他这位师兄说的请教就是真请教,没有其他别的意思。
清无僧人回头看了看净涪。
净涪见他望来,脸上自然而然泛起一丝笑意,眉眼之间还是一贯的平静从容。
清无僧人在心底赞了一声,却是放心地回头与清开大和尚说道:“劳烦师兄等上一等,我与比丘还需要商量一些细节。”
大体的方向他们这回算是定下了的,但里头更多的细节,就还需要他与净涪再确认确认。
清开大和尚也没多说什么,他点了点头,催促了一声:“师弟啊,这些琐事快点过了吧啊?”
清无僧人点了点头,面上笑容里带着无奈。
清开大和尚见得清无僧人应了,也没多话,直接低头,还去翻他手上的那几张薄薄的纸张。
清无僧人将自家师兄安抚好,又再度扭头去看净涪,与他道:“这藏书楼一事,比丘不如就交给我相国寺?”
被清开大和尚那么一个打岔,清无僧人索性扫了先前的种种权衡,直接将自己心中最优的方案和净涪说了出来。
清无僧人其实也真的确定,这个方案并不只是他心中最优的方案,还是面前这位年轻比丘心中的最优方案。
藏书楼一事交由他相国寺出面料理,于他相国寺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既弥补了他对知交好友原博延的那一份愧疚,也让他相国寺在靖国上下落着一份好,让他相国寺积累一份功德,更让他相国寺与眼前这位年轻比丘牵系上一段缘法……
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而对于眼前这个身边没有追随者没有人手的年轻比丘而言,将藏书楼一事交托给他相国寺,是能省却很多麻烦的一个便宜决定。
到底,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修建一座藏书楼,哪怕是比丘阶位的僧人,需要料理的事情也不少。
譬如选址,藏书楼的修建首先就需要确定地点,这里头上上下下扯皮的事情就不少。
又譬如修建,这里头就包括聘请工人、买卖种种物资、确定书楼式样等等等等的事情。
净涪比丘出身妙音寺,常年专注修行。料理这些杂事,该不是他的长处。便是他能料理得过来,他也还有一点不足之处。
这位年轻比丘,他修的是闭口禅。
修闭口禅的人,轻易不能开口说话,否则便是破关。
但净涪比丘不开口和旁人说话,又该如何去打点修建藏书楼的种种事宜?
所以最好的处理,还应该是将这件事情交托给他们相国寺。
清无僧人望定眼前的这个年轻比丘,等待着他的决定。
净涪抬眼,迎上清无僧人的目光回望着他。
清无僧人见他目光望来,愣了一愣,随即却是端正了脸色,郑重道:“若比丘担心叨扰太过,那不如请比丘在我相国寺中开一场小法会。”
“我等僧众,久闻比丘大名,若能一听比丘开坛讲经,实是人生一大快事,能无憾了。”
净涪沉吟得一阵,抬手往边上一指。
清无僧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正正望见案桌边上摆放着的那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他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问净涪道:“我以为比丘若要开坛讲经,该是与我等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涪笑着摇头,合掌垂眸静坐。
他原本稍显疏远淡漠的眉眼因脸上笑意而显得柔和悲悯,看得清无僧人心中一动。他想了想,低唱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但凭比丘决定。”
净涪笑着点头。
那边厢的清开大和尚似乎也正正从经义中脱出身来,抬眼见得旁边的一老一小两个僧人相对而笑,似乎是达成了共识,也没多想,捧了手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站起来。
清无僧人和净涪齐齐转过目光来望定他。
清开大和尚却没在意他们的目光,双手稳稳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到净涪面前,盘膝直接就坐到了净涪侧旁,也不管地上到底有没有坐具,开口就与净涪问经。
清无僧人笑着摇摇头,也没说什么,坐在一侧静静地听着。
虽然他没有翻阅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没有参悟过这一部经典,他甚至还知道这会儿和净涪比丘问经的清开大和尚问的问题是源自他自身的参悟,与他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关系,他也还是坐定在侧旁,凝神听着清开大和尚的问题,也等待着净涪比丘的回答。
因为清无僧人无比确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尤其是净涪比丘选定他不久后在相国寺的那一场小法会上宣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后,似今日这般的听净涪比丘与人说起他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体悟的机会则更是难得。
于他这样的僧人而言,甚至可能会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
清无僧人很珍惜。
净涪注意到侧旁清无僧人的态度,他没说什么,只侧耳听着清开大和尚的问题。
听完之后,净涪认真想了想,还自他的随身褡裢里摸出他自己的那套木鱼,拎了木鱼槌子在手就往木鱼鱼身上一敲。
“笃。”
这清清朗朗的一声木鱼声直接将响在这主持云房里头的两位僧人心头。
如晨钟暮鼓一般,震荡着他们的心神。
明明只是一声简单的最平常不过的木鱼声,清无僧人和大和尚听着,却能听见年轻比丘想通过这木鱼声告诉他们的答案。
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俱皆沉默,不发一语,只在心底细细品味着他们从那一声木鱼声中听出来的意思。
这两人中,还是清无僧人先回过神来。
他下意识地望向那个年轻的比丘。
坐在那里的年轻比丘眉目间还带着青年人特有的青春风华,但他低垂的眉眼舒展而平缓,透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宁静,看着就让人心下安定。
看得这一眼,清无僧人便就低下头去。
清开大和尚倒是静默得更久一点。
好半响之后,他才又抬起头来,和净涪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净涪也只是想了一想,便又抬手一敲木鱼。
还是只那么一声清清朗朗的木鱼声,就让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两人陷入沉思。
如此一问一答一旁听的,净涪就在这相国寺的主持云房中待了半日,直待到寺中暮鼓敲响,清开大和尚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停了下来,没再多问。
清无僧人也已经回神,他笑着邀请净涪道:“晚课该开始了,不若比丘与我们一道去小法堂吧?”
净涪也没推托,直接地点了头。
清无僧人回头看了一眼清开大和尚,“师兄?”
因相国寺是靖国皇寺,香火鼎盛,日间来来往往的香客极多,出身天静寺的清开大和尚不惯,早早就搬到相国寺后山修行。也正因为清开大和尚在后山的修行之地与相国寺之间隔着一段不短的距离,所以只要寺中没有特殊事情,清开大和尚都是在他自己的修行之地完成早晚课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清开大和尚看得侧旁的年轻比丘一眼,点头道:“那便一起去吧。”
于是,相国寺中的大小沙弥们今日晚课都是惊的。
他们不仅仅见到了久未露面的清开大和尚,还看到了传说中的净涪比丘。
天知道,今日听了华师弟/师兄说起的时候,他们可都以为他说谎了的。虽然僧人修持的戒律里,原就有不得妄语这么一条。
没想到啊没想到……
净涪没在意法堂下的僧人们炽烈的目光,他只往下扫视得一眼,便望向清无僧人。
清无僧人笑笑,抬手与他一引,道:“比丘请上座。”
清无僧人给净涪安排的,赫然是法堂上首那三个蒲团中最中央的那一个。
净涪扭头,望定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也笑了笑,同样抬手一引,和清无僧人一般与他说道:“比丘请上座。”
净涪低头想了想,也没多话,合掌各与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点了点头,自然地在两位和尚给他安排的位置坐下了。
清无僧人见净涪坐了,也抬手与清开大和尚一引,道:“师兄请上座。”
清开大和尚点头,板着一张红脸,自也在最右侧的蒲团上坐了。
清无僧人在最左侧的蒲团上落座,坐定之后,他往法堂大木鱼旁边愣愣的沙弥看了一眼。
沙弥一个激灵,猛地回过神来,双掌一合,头微低。
这既是他与上首坐着的三位和尚、比丘见礼,也是在稳定他自己的心神。
稍稍平定了心绪之后,沙弥长吸一口气,拎起大木鱼侧旁的大木鱼槌子,不轻不重地一敲。
“笃,笃,笃……”
伴随着大木鱼声响起的,是一众小木鱼声。此外,就是一阵整齐而规律的诵经声。
《佛说阿弥陀经》。
不管是因每日里的早晚课习惯了,还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回过神来了,总之,这一日的晚课还算是让清无僧人满意。
结束了晚课之后,清无僧人也没有立时遣散堂中一众弟子。
相国寺的一众僧人坐定在自己的蒲团上,抬头望着上首的年轻比丘,心中激动万分。
尤其是在主持清无僧人默然扫视着他们的时候,则更甚。
一众僧人挺着胸坐定在蒲团上,昂首望着上方,饱满的ji,ng、气、神洋溢,几乎取代这法堂里燃点的烛火,照亮这一片地界。
清无僧人看得他们半响,终于开口说道:“侧旁这位,便是自妙音寺来的净涪比丘。”
法堂下首坐着的一众僧人再也无法自持,眼睛闪亮闪亮的,比此时天边挂着的星子还耀眼。
净涪听得清无僧人介绍自己,感觉到那些目光投注到自己身上,也只是平静点头,合掌竖在胸前,无声与众人见了一礼。
下边厢坐着的一众僧人这时候也都急急地与净涪合掌见礼,也不知是太过紧张还是其他,他们也没开口说话,只沉默着和净涪回礼。
清无僧人见得,无声笑了笑,“比丘未来一个月时间里将在我相国寺中挂单,尔等切莫太过打扰比丘,可知道?”
下首的一众僧人都没仔细听他家主持和尚的说话,当即就点头应声:“是,弟子等谨记。”
清无僧人一听便明白了,他也没再重复,只继续道:“挂单期间,比丘将在我相国寺开设一场小法会,与我等开坛说经,尔等且早做准备,可知晓?”
一众僧人只听清了小法会三个字,呼吸都急了,哪儿还想得到其他?
他们也都只能一叠声地应道:“弟子等知晓了。”
这一次,因是太过激动,他们的应声三五起伏的,并不整齐。
清无僧人倒也不在意,他从袖袋里摸出一个弟子铭牌,双手捧着递给了净涪。
净涪接过,也取了他自己的度牒过来,递给清无僧人。
这是挂单惯常的手续,只不过通常而言,这一步都该在各寺各庙的杂事堂由杂事堂的管事僧人料理。
但因为今日净涪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主持云房了,所以也就拖到了这个时候。
第502章 山林胜景
只是,早不给晚不给的特意拖到这个时候,清无僧人也必是有他自己的谋算。
净涪不明显地往下首整齐坐着的一众僧人看了一眼,垂下眼睑。
他既上得了这相国寺来,自然是料想过这些事情的。如今清无僧人行事坦荡,便是有些小小筹谋,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连着意都算不上,如何就需要大动干戈?
清无僧人和清开大和尚未曾察觉到净涪那一瞬间闪过的心思。他们两人对视得一眼,其中几番来回计较,就只有他们两人知晓。但最后,却是清无僧人退让了。
他率先别开目光去。
清开大和尚咧着嘴笑了笑,转眼却与净涪一合掌,问道:“我那地儿虽离寺里有些远,但清净,正合我等修行,且尚有空置云房,比丘意下如何?”
净涪只用眼角余光瞥见下首坐着的那一众僧人,便与清开大和尚合掌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些僧人也还就罢了,清无僧人想来也都能拦得下,问题是这相国寺里的香客。
这相国寺是靖国皇寺,来往此地的香客大多都是靖国的官宦人家,甚至还可能是靖国皇室一脉。他才刚作为引子在吴国那边厢搅起一大波暗流,若还像块肥r_ou_一样在这些靖国相国寺香客面前晃,只怕不单单是靖国朝廷内宫会多想,便连天静寺那边也会有些臆测。
净涪是不会怕,他们轻易也不敢走到净涪面前来,但这些麻烦事情多了也坏心情,倒还不如一开始就干脆点别让这些人多想呢。而且,与其面对一整座相国寺的僧人,他更愿意应对清开大和尚一个人。
既然净涪应下了,这事便算定下了,当日的晚课结束后,清开大和尚就在相国寺一众僧人谙羡的目光中领着净涪回了后山。
相国寺是靖国皇寺,备受靖国上下尊崇,它的选址和建造自然也很是讲究。而相国寺的后山,能被出身天静寺的清开大和尚选中作为自家洞府的地方,就更是清净自然,叫人一眼忘忧。
尤其是夜间,不见y森,反而显露出一种山林特有的自然生动。
林中有薄雾蒸腾,有小虫带着荧光纷飞,有异花奇草颤颤地伸着亮着光的花瓣草叶,于夜风中招摇,还有小虫合鸣,此起彼伏。
几如仙境。
净涪望着青山绿林中那一处几乎就是一座小山寺的禅院,侧头看了清开大和尚一眼。
清开大和尚见他脸上表情,得意地笑着,问净涪道:“如何?此处可入得了比丘的眼?”
净涪赞叹地点头。
清开大和尚朗笑一声,招呼着净涪:“走走走,如今时间正好,老僧我带比丘你去看看一处好地儿。”
清开大和尚不是不想直接就将面前的比丘拉到禅房去与他秉烛夜谈,共论佛道,但这会儿净涪比丘才刚来,时间又是正好,清开大和尚心下想了想,到底还是放弃了那个念头,转而向净涪发出了邀请。
净涪倒也干脆,他直接点了头。
得了净涪的同意,清开大和尚连门都没进,直接就拉了净涪转过一条侧道,往山林的更深处走去。
净涪跟随在清开大和尚身后。
他们两人都是修为有成的修士,穿行山林只似夜风,连最为胆小的微虫都没有惊动,便已经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清开大和尚站定在一处山石上,只望定着前方,连一个示意都没有。
净涪也没多在意,他也抬了头,往清开大和尚望定的前方望去。
那是一片几近数百丈的峭壁,峭壁上挂着一片白布。白布之上,时有白雾蒸腾。白布之下,又是一片幽深的水潭。水潭上,有银光闪闪,如银鳞,又似白玉。
今夜有月,月光明华璀璨,几将一整个世界映若琉璃。而眼前的这一片峭壁,这一条瀑布,这一片水潭,以及这片水潭里自由游动的银鱼,都是这一片琉璃世界里恰到好处的点缀。
净涪静静地望着这一片鬼斧神工的世界,眼中平静却也愉悦。
他的识海世界里,魔身和佛身也都已经睁开眼来,用着同样平静且愉悦的目光观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清开大和尚和净涪在这一片地界站了足两个时辰,直等到水潭里的银鱼隐入水潭深处,头顶皓月潜隐,才转身离开。
他们谁都没有说话,包括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领着净涪一路回了他的禅院,也不惊动随侍他身侧的小沙弥们,自己亲自领了净涪去被安排给他的云房。
送了净涪入屋,清开大和尚也不多打扰,便离开了。
净涪回身打量这个明显日日清扫的云房,也没多收拾,径直就转入了里间,在里间布设的佛龛前站定。
他供了三柱线香入香炉,合掌又和佛龛里的世尊拜了三拜,便在佛前的蒲团上坐了,垂眸入神。
定境之中,净涪无所思,无所想,甚至无所修持,只任由心底映照出刚刚所望见的一片胜景。
银白的瀑布,幽黑的深潭;动的水雾,静的流水。
世界的玄妙伟力,那一刻在他面前掀起了一角,让他为之震颤。
那是人力无法的成就玄奇,也是“破坏”始终无法到达的造化境界。
魔身掌控景浩界无边暗土世界本源,可以窥见世界上一切发生或是存在的事与物。理论上,除了人心的莫测玄微之外,此间世界中的一应玄奇造化也都在他的眼底。可真正看到和想见,却是完全不同的。
净涪三身静坐一夜,没有谁去谋算其他,也没有谁去静心修炼,但到得天边升起一片莹白,远处相国寺敲响钟声的时候,推门走出房门的净涪却实实在在地惊到了也正从侧旁云房中走出的清开大和尚。
清开大和尚惊疑不定地看了净涪好一会儿,还抬手在自己眼眶上揉了又揉,才终于确定了眼前所见并非是他错觉。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再望向净涪的时候,表情勉强能够稳定下来。
但即便是这样,到得净涪走到他近前与他见礼的时候,他还得一礼,到底开口:“比丘你……”
他的气息较之昨日更圆浑更平和也更自然,是真的有所领悟?
净涪迎着他笑,没点头,但也没有摇头。
清开大和尚没再继续往下问,他转移了话题,“比丘是要去相国寺里做早课,还是……”
净涪想都没想就摇了头。
清开大和尚见得,又咧开嘴笑了,他乐道:“既然这样,那比丘就跟我来。”
清开大和尚带着净涪出了院子,外间已经等着的两个小沙弥见得他们两人一前一后出来,只多看了净涪一眼,便自低下头与,合掌与他们两人见礼问好:“师父,净涪比丘。”
清开大和尚点头,与他们道:“走吧。”
清开大和尚、他身边的两个少年小沙弥,再算上净涪,一共四人,轻身出了这个小山寺一般的禅院。
他们也不往前山的相国寺里去,而是拐过一个转角,还入了山林。
清开大和尚领着三人,边走边解说道:“我们往日里也不在相国寺里做早晚课的,都是在这边……”
净涪一边走一边听着,偶尔还会点点头。
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两个小沙弥虽年幼,修为也都还浅薄,但行走在这山林中却是熟悉而自然,没有半点局促。显见,这两个也是熟门熟路的。
清开大和尚只与净涪解说了几句,便没再多说话,憋了一路。直等到他带着净涪踏入那一片空地的时候,他才转身,表面平静但实则骄傲地望向净涪,和净涪道:“比丘莫怪,这些都是平日里听我做早晚课的生灵,都是熟悉的。也都很守规矩,不会惊扰到我们的。”
净涪望过这坐了一整片山林的各色动物,转头定定望着清开大和尚,面上带出赞叹之色,合掌深深与清开大和尚拜了一拜。
他的识海里,魔身静默着,面色漠然。而佛身却是赞得一声,协同净涪本尊一同,合掌向着清开大和尚的方向拜了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
清开大和尚却是摆手,脸涨得通红,却是连声道:“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只是顺手而为罢了,顺手而为的。”
侧旁跟随着他们身后的两个小沙弥对视一眼,挤眉弄眼地向着清开大和尚的位置笑得促狭。
清开大和尚望见,清咳了几声,再不看旁人,也不说话,板着脸就在他惯常的位置上落座了。
那是山林正中央最大的那一块山石。
这块山石原该是不知哪一年被哪一场大水从山顶上冲下来的,但因着被人日复一日就坐的原因,山石石身上已经被磨得平整而光滑了。
清开大和尚坐定,没去看自己的那两个糟心弟子,只往他侧旁的一块山石一拂掌,请净涪道:“比丘请过来坐。”
净涪也不推托,依言坐了上去。
那两个小沙弥没等清开大和尚请,等也等不来。
他们自己爬上了自己惯常的位置,盘膝坐定。待到他们坐定之后,再抬起头来望向下方的一众兽禽的时候,面上已经没有了其他情绪,彻底地平静了下来。
第503章 法会开始
这整一座山林里,此时连风都是静的。
清开大和尚没去看下方依次绵延开去的一众生灵,左手结印放在膝上,右手拿着木鱼槌子当空一挽,敲落在他身前的木鱼鱼身上。
“笃,笃,笃……”
清开大和尚之后,便是净涪与紧随着他的两位随侍小沙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
一厚实两清亮的诵经声回荡在这一座山林,如山间清泉一般,涤荡着每一个听众的心神,滋养着它们的神魂。
下方的一众生灵,不论种类,不论族群多寡,都是安安静静地听着,未曾发出一声杂音打扰。
净涪沉默地敲经,识海里的佛身也是垂眸静坐,口中还在合着清开大和尚三人的节奏念诵《佛说阿弥陀经》,被遮掩起来的眉心处,那一朵金婆罗花印纹似是随着他的呼吸跳动,也像是随着他此刻静谧而安宁的心神游动。
一场早课结束,山林中听经的一众生灵俱各向着上首的四位僧人点点头,悄然退去。
净涪下得山石,却合掌与清开大和尚拜了一拜。
清开大和尚先是不解,但他看见了净涪的神情,都没多想,便稳稳站定在原地,完完整整地受了净涪这么一礼。
这一礼结束之后,清开大和尚也没问净涪缘由,直接拉了净涪回他的禅院,与净涪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自家师父要与声名远扬的净涪比丘论道说经,清开大和尚身侧的两个随侍沙弥自然是不会错过的。所以他们匆匆拿两个大白馒头填了肚子,又往里头灌了几大口清水,便悄悄地摸入了清开大和尚的云房,坐到了清开大和尚和净涪比丘两人的下首。
但这两个小沙弥到底境界不够,底蕴不足,他们只专心听得一小会儿,便昏头昏脑地从那种玄妙境界中脱出。
稳定心神之后,两位小沙弥苦笑着对视了一眼。
可尽管如此,两位小沙弥也没舍得离开,而是坐定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间或抬头打量着上方的大和尚和比丘,间或抓住大和尚话中的只言片语细细斟酌领悟,间或又垂眼入神以恢复他们耗损的心神。
第2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