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婚后爱文妖艳小妾她咸鱼了-by皇小帝(29)
仲嘉言还特意将许多字都分解了笔画, 专门演示了不同的字里面横竖撇捺点勾等笔画的细节写法, 确实是十分实用的。
这你也写了多久啊?千金自难得,真诚的心意更难得,白芙蓉倍觉珍惜, 又有些动容。
仲嘉言摸摸鼻子:没多久, 几日就写得了,我要准备明年下场春闱,本就须得时常抄书、练字,写了这一册字,不过也就当我日常练字罢了。
只是两日是几日, 九日也算是几日,随意抽时间写两笔是写一日,每日晨起夜寐, 一笔一画细细斟酌地下笔写也是一日, 总不是他嘴上说得这样简单就写得了。
白芙蓉于是几乎是抢一般地拿了过来:那就多谢仲兄,我毛笔字是真难看,虽然不想成个什么书法大家, 就为了看着悦目些, 我确实也是每一两日就多多少少抽时间练练, 我要赶紧先揣好, 可不许你给我收了回去。
甚好!如此,以后描红临摹的字帖也有了!
她今日本就穿了男装,此时似模似样地行了一个男子的拜谢礼,生我者我母也,知我者仲兄也!
仲嘉言也配合地半躬身,两人都往前曲,各自的头都不轻不重地碰了一下,白芙蓉哎呦一声,仲嘉言急呼没事吧?,然后两人目光相对,也就一同轻松欢悦地笑出声来。
白芙蓉拍一拍她将册子直接塞进去了的前襟:待你以后金榜题名考上状元、为官做宰的时候,兴许我还能将你这亲笔大作给拍卖了,得它一大笔银子呢。
有没有那一日某暂不作想,能不能卖上价某亦不可知,不过某得你唤一声兄,若有那日,竟还叫我妹子须得卖我笔墨,那某可真是羞活于世了。
哈哈哈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妥妥的,坐等你发达的时候!
也不要老是太过高看于我了
到白芙蓉告辞欲走之际,仲嘉言却问她:你今日可还有重要之事?
白芙蓉本来确实还有些事情想去干,但看仲嘉言似乎有事找她的样子,反正她的事儿下次出府再去办也不是不可,不急这一日几日的,就摇摇头:没什么事儿了呀。
怎么?找我有事儿?
半个时辰后。
白芙蓉和仲嘉言一同坐在戏楼之中,面前的台子上却不是身穿戏服脸绘油彩的戏子在咿咿呀呀,而是两个身着宽松长衫的男人。
两人都能仿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听之历历也,一边表演着口技等,又一边彼此插科打诨。一人长相周正些,扮演灵活机敏的角色,一人长相瘦黑滑稽些,饰演愚笨迟钝的角色。俩人以生活为基点讲故事编笑料,语言诙谐幽默,行为滑稽搞笑,有时还伴有逗乐形式的歌舞吟唱。
这不是相声吗?!白芙蓉难掩惊喜。
比起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这个白芙蓉感觉更有兴趣些呀。
多谢仲兄带我见识,不然我还不知还有这样消闲处呢,这比单纯的说书更有意思多了。
毕竟说书的剧本,就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听着还不错,有的还不如白芙蓉看的一些古代话本子呢,真的觉得有些没意思,不若这些市井笑话的演绎妙趣横生。
仲嘉言给她倒了一杯茶,又将桌上的熟花生给她剥了些放在边上:你喜欢便好,我往日也只是听说,倒也是头一次来听,这是从参军戏演变来的双人象声,倒比那一人说讲故事的更有趣些。
两位演员不但口技一绝,表情神态也都是极尽夸张滑稽,说到精彩之处,大堂里的观众爆发出轰然叫好,还有将铜板抛掷上舞台的,白芙蓉也学着从荷包里抓了一把大钱抛上舞台,毕竟她现在也是暴发户小富婆了,大笑着叫好,再来一段儿!
她是故意用了那种压低了模仿男子的粗声粗气的声音吼的,白芙蓉平日自然的声音偏甜脆,突然来这么一嗓子,听得仲嘉言忍不住低头掩唇而笑。
二楼包厢则是有小木棍和彩纸扎的假花枝扔下楼来抛到舞台上,仲嘉言轻咳两声压了笑意,跟她解释:这些花枝是要花钱买的,一贯钱五支,春夏里会用了鲜花,深秋初冬里鲜花价贵又难买,前面的花儿俱都凋零了,梅花儿开得又都还少,就用了假花了。
白芙蓉左右一看,大堂里也有半大男童提着篮子在卖这打赏假花枝的,就点点头。
她还早发现这里不像她带着丫头听说书吃点心的茶馆,这里大堂里坐着的观众和顾客,除了她就没有一个女人。
当然,白芙蓉今日表面上看起来也是男子。
毕竟这样类型的表演,在嬉闹逗趣中,时而免不了有些不大不小的隐晦荤段子,串场的时候还有衣着在这个年代算是稍微暴露,衣领开得略低、衣衫又将身子勒地有些紧的优伶女子弹琵琶、拉二胡等白芙蓉都买了一支花,因他们的座位在靠前的第二排,离舞台颇近,白芙蓉站起来,含着毫无□□蔑视的笑意,轻轻抛到了琵琶姑娘的身前。
众人在大堂里又是一桌接一桌地颇为稠密地坐着,虽说不至于膝盖碰膝盖,也是都离得很近的。
就算这本小说里的设定是民风稍微比较开放,对女子限制没有那么严重的朝代,街上来来往往又不少妙龄女子,女子独个儿撑摊子掌铺子的比比皆是,只是抛头露面的女子看发式,还是以已婚的女子居多。
不过想来一般的古代女子,不管是未嫁的姑娘,还是小媳妇子,就算能出门逛街玩耍,也真不方便到这样的地方吧。
每当说到那些内容的时候,仲嘉言就低了头或饮茶或吃茴香豆,只红着耳朵不看她。
白芙蓉看得有趣,在现代,一男一女起码得一起看个电影里的大尺度船戏才至于如此吧。
有心想打趣他两句,又有种学生时代的那种,不忍心欺负、打搅好学生的感觉,毕竟他看着已经很是羞窘了,自己要是再开玩笑,这少年还不得把头埋到桌子底下去,就只是笑了两声,没有说什么臊人的话了。
相声里讲到一个小官吏想要纳妾,和母老虎正妻斗智斗勇的段子,白芙蓉忽然想起,就问仲嘉言:你已是举人功名在身,若能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未来你想做些甚呢?
若是同窗之间,往往考虑和讨论的是如果考中,若是座师和招徕他的官员,通常直接会隐晦给他指点他以后的路要怎样走,其中透露一二他们的势力可以给他哪些助力,暗示他又该做些什么来回报,除了和母亲偶尔会讨论,还真没有人这样单纯地询问,而且是真的想听他的谋划和构思,关于他未来想做些什么。
嗯,其实没有那些太多的鹏程万里的想望,没有太想过要为相做宰、辅理天下。
仲嘉言其实自己也有很多次的想过,所以说起来是颇为连贯的,眼中带着深思熟虑后的笃定,并不断续支吾:可能尽量先在春闱得一较好的名次,尽量在一甲之内吧,若明年不中,那便再待三年。如此,就可进入翰林院,有接触到天子的机会,若能任七品翰林院编修就算不错,然后兢兢业业在翰林院中几年,努力升一六品修撰。
再觅时谋一外放之职,地方官入京往往困难,而京官至地方,除左迁之外,往往能升一品或半品,这样至地方或可任一知州,或能得陛下两分青眼,有幸任一知府也未可知。
他说到这里眼中含笑看了白芙蓉一眼,说到自己对未来为官仕途的构想,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官场纷扰,朋党甚多,我祖上虽有几位先祖考有功名,但并无甚达官显贵,我也清楚地知晓,没有傍系依凭之人,若想平步青云有多艰难,因此,我并不想亦很难,当上位高权重的丞相尚书,搅弄风云,只望能为一方父母官,凭借己身微薄之力,护佑一方太平安宁,也就不负我从牙牙学语之时,十余载春秋苦读至如今了。
虽无慷慨豪言,也无意气轩昂,但他这样平淡而清醒地叙述,却让白芙蓉心中一动,你很好!若是我的话,以后能生活在你的治下,那就是再欢悦不过之事了。
古代的各种制度没有那么严密,甚至可以说主要就是依靠人治,一省一州一县的吏治和百姓的生活,很多时候都要靠当地的长官和良心和能力程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清廉地方官离任之际,百姓泣涕俱下、相送不舍的情景,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一任地方长官来了,又得看命了,抽中一任清廉少盘剥些的父母官,都是要修几辈子的福气。
她脑子里冒出青史留名的许多清官,和主政一方时造福百姓的封疆大吏,由衷道:地方父母官并不比朝堂上的丞相尚书差,若真能如兄所言,百姓称颂、青史留名,或千百年后,陛下王爷均不兄也未可知。
仲嘉言却拈了一颗红枣就堵住了白芙蓉的嘴:慎言,白贤弟。
只眼中却笑意融融,并无责备之意。
相请
一场分了上下场的古代相声表演看完, 两人一同出去。
白芙蓉想着他身为接受古代正统教育、年仅及冠就已经考上了举人,兼有未来必定是要为官出仕的的士大夫,却明明知道自己是女子,只因为觉得自己会喜欢, 就主动带自己来看这样的表演, 而且以往不管自己借小黄书看还是怎样, 他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对自己的奇异或鄙夷, 真的是挺难得的。
不禁有些微微动容:谢谢你啊, 特意领我来看这个。
仲嘉言当然表示没什么,两人客气了两句,仲嘉言似乎犹豫再三, 稍微铺垫了一下, 我跟我娘就住在铺子后巷,离巷子口只有五六户、门前有株歪脖子枣树的那一家,铺子在哪儿你也知道的,就算我和娘没在铺子里,你若是来了想找我, 也可叫伙计给我们带口信儿或稍信。
之后终于问出口了一直想问的问题:不过,识得你也算有段日子了,虽然有些冒昧, 敢问你家住何处、家中父亲或兄长如何称呼?
上次在国子监收到母亲派伙计给他捎去的白芙的信, 仲嘉言当夜就想提笔回信的,然后他才惊觉,一直都是白芙到他们铺子里来买书赁书, 若是哪一日她不想来了, 或是家里拘着她不让出来顽了, 他这边除了一个名姓, 居然任何关于她本人和她家中情况的信息都没有。
只有她找他的,他这边完全没有渠道可以找到她的人。
仲嘉言自己也曾揣摩过,以为她家应该是殷实上进的中等商户,或是家有薄产、多少有些功名的读书人家的女儿,结合这里是京中,达官显贵之家众多,虽在地方上,有的地方一个县丞都能摆起威风来,身在京城的白芙,若是什么小官吏家里的姑娘也不无可能。
因为看她虽然衣饰寻常,但身边却有丫头伺候,总之是比较开明的、又算富足、还有一定文化底蕴或追求的家庭,才能让她一个未嫁女孩儿识字看书、又身边不随长辈或嬷嬷就时常自行出门。
不妨他忽然问这个,白芙蓉一时有些怔忪:这个
仲嘉言看她面有难色,正要说无事,不便说也无妨。
只要她不要和他这边断了联系,待他考取进士,有了底气再正式询问她父兄尊名亦可。
白芙蓉却开口了:其实,一直不好意思说,是因为我是在大户人家做丫鬟的
在仲嘉言稍有意外,却又似乎有些原来如此的意味的眼神中,白芙蓉就说得更顺畅了一些,你看,我一月至多只有两日左右能到铺子里,即是因为我们府里丫鬟一月只让归家休息两日,然后我亦有丫头,则是因为我们这些积年伺候的,自己在家其实也有找人伺候。
她说的可不是纯瞎编,大户人家积年的家生子,就像范雨竹一家,自己在外面也有宅子,范雨竹未嫁的时候确实也是有丫鬟伺候的,太太廖巧云身边的嬷嬷的女儿就在三公子宗明越房里伺候,她们一家基本都在国公府主子身边伺候、或在府里和外面管事办差,自己在家也是有小丫头子和婆子做家务的,嬷嬷在家中时,也似普通小户人家的太太一般。
所以白芙蓉越说越自然,而且某方面,她其实也是描述的她自己真实的处境,因为我只是个此身都只握在别人手中的,所以就算也有一二丫头又如何,跟你们这样的自由良民没得比何况,你还是举人老爷呢,所以我一直就就不太想说这些了。
她这样说,仲嘉言就感觉十分合理了。
想来她定是公侯官宦之家一二等的大丫鬟,所以才识文断字,但是又不通诗赋、不善书法,他是知晓有些大户人家的丫鬟管事会用自制的炭笔等硬笔写字记账的,在庭州,他们家的地里出产就有卖给当地的地方豪强之家,见过管家拿硬笔记账的。
哦仲嘉言恍然大悟地低低沉吟一声,如此啊。
有些棘手,但是若他明年春闱能得中前三甲,公侯官宦之家的丫鬟,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能反而比普通人家的女儿更可能些。
白芙蓉瘪瘪嘴,有些不开心地拿脚踢飞了一颗路上的小石子:对呀。
仲嘉言深深看了她今日虽涂得暗黄,细看却仍看得出五官精巧的面庞,试探性地问:那,我能方便知晓你是哪府里的吗?
白芙蓉也看了他一眼。
两人对视中,白芙蓉发现他的眸子中好像装了一泓温暖的春水,和煦而包容,没有一点催促和探问,看不出丝毫负面的阴晦,似乎只是出自单纯的好奇和关心。
白芙蓉凑近了些,有些偷偷摸摸地:那你不能随便在府里探问我哈,要不然
自是不会!
仲嘉言眼神坚定:我虽非豪门巨富之子,亦知高门之中规矩森严,我身为外男,又怎会随便打听于你,给你增添话柄烦难?
白芙蓉就轻轻咬了下虽涂画得暗阔些,但只要知晓她女儿身份,依然看得出双唇丰盈润泽的下唇,眼一闭再一睁,仲嘉言都默默攥紧了自己的袍袖,但是复睁眼的白芙蓉,眼中却是仲嘉言在她脸上很少看到的无奈颓丧之色。
有些懊丧内疚地望着他:算了,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与仲嘉言交往、一道玩,其实很大程度让白芙蓉感觉轻松,就是因为他自己就是正在从耕读之家上升到仕宦阶级的中间阶段,又性子比较温和的,包容性同理心比这时代的其他士大夫较强,眼里似乎没有过多的身份、阶级之别,白芙蓉也能暂时忘记自己在古代的身份,得到相对比较接近于平等一点的朋友之间交流的感受。
但是现在仲嘉言是举人,可能几个月后甚至会变成进士、成为官身,不再是一开始的一位小伙计或者帅书生。
原身本来就是威国公府的丫鬟提拔的妾室,不管是丫鬟还是妾,都是国公府的卖身下人,和国公府男丁的潜在或直接心生资源罢了,虽然假托了自己是丫鬟,但要是把在哪府也说了,也相当于把身份都托底出来个大概,总感觉就再没有了那种轻松的氛围了。
或者下次吧,白芙蓉看着仲嘉言的目光,甚至含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丝丝哀求,像是求他不要再追问了。
看得仲嘉言感觉喉咙里好像咽了个酸橘子,酸酸涩涩地堵在哪里。
他看过她神气活现的样子,也见过她灿烂明媚的笑容。
她与他见过的乡间农女和矜持闺秀都十分迥然,是他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过的样子,似乎她身上永远有一种初升的朝阳一般的热力与蓬勃,这还是仲嘉言第一次见她这样有些脆弱无助般的神色。
恋耽美
这你也写了多久啊?千金自难得,真诚的心意更难得,白芙蓉倍觉珍惜, 又有些动容。
仲嘉言摸摸鼻子:没多久, 几日就写得了,我要准备明年下场春闱,本就须得时常抄书、练字,写了这一册字,不过也就当我日常练字罢了。
只是两日是几日, 九日也算是几日,随意抽时间写两笔是写一日,每日晨起夜寐, 一笔一画细细斟酌地下笔写也是一日, 总不是他嘴上说得这样简单就写得了。
白芙蓉于是几乎是抢一般地拿了过来:那就多谢仲兄,我毛笔字是真难看,虽然不想成个什么书法大家, 就为了看着悦目些, 我确实也是每一两日就多多少少抽时间练练, 我要赶紧先揣好, 可不许你给我收了回去。
甚好!如此,以后描红临摹的字帖也有了!
她今日本就穿了男装,此时似模似样地行了一个男子的拜谢礼,生我者我母也,知我者仲兄也!
仲嘉言也配合地半躬身,两人都往前曲,各自的头都不轻不重地碰了一下,白芙蓉哎呦一声,仲嘉言急呼没事吧?,然后两人目光相对,也就一同轻松欢悦地笑出声来。
白芙蓉拍一拍她将册子直接塞进去了的前襟:待你以后金榜题名考上状元、为官做宰的时候,兴许我还能将你这亲笔大作给拍卖了,得它一大笔银子呢。
有没有那一日某暂不作想,能不能卖上价某亦不可知,不过某得你唤一声兄,若有那日,竟还叫我妹子须得卖我笔墨,那某可真是羞活于世了。
哈哈哈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妥妥的,坐等你发达的时候!
也不要老是太过高看于我了
到白芙蓉告辞欲走之际,仲嘉言却问她:你今日可还有重要之事?
白芙蓉本来确实还有些事情想去干,但看仲嘉言似乎有事找她的样子,反正她的事儿下次出府再去办也不是不可,不急这一日几日的,就摇摇头:没什么事儿了呀。
怎么?找我有事儿?
半个时辰后。
白芙蓉和仲嘉言一同坐在戏楼之中,面前的台子上却不是身穿戏服脸绘油彩的戏子在咿咿呀呀,而是两个身着宽松长衫的男人。
两人都能仿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听之历历也,一边表演着口技等,又一边彼此插科打诨。一人长相周正些,扮演灵活机敏的角色,一人长相瘦黑滑稽些,饰演愚笨迟钝的角色。俩人以生活为基点讲故事编笑料,语言诙谐幽默,行为滑稽搞笑,有时还伴有逗乐形式的歌舞吟唱。
这不是相声吗?!白芙蓉难掩惊喜。
比起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这个白芙蓉感觉更有兴趣些呀。
多谢仲兄带我见识,不然我还不知还有这样消闲处呢,这比单纯的说书更有意思多了。
毕竟说书的剧本,就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听着还不错,有的还不如白芙蓉看的一些古代话本子呢,真的觉得有些没意思,不若这些市井笑话的演绎妙趣横生。
仲嘉言给她倒了一杯茶,又将桌上的熟花生给她剥了些放在边上:你喜欢便好,我往日也只是听说,倒也是头一次来听,这是从参军戏演变来的双人象声,倒比那一人说讲故事的更有趣些。
两位演员不但口技一绝,表情神态也都是极尽夸张滑稽,说到精彩之处,大堂里的观众爆发出轰然叫好,还有将铜板抛掷上舞台的,白芙蓉也学着从荷包里抓了一把大钱抛上舞台,毕竟她现在也是暴发户小富婆了,大笑着叫好,再来一段儿!
她是故意用了那种压低了模仿男子的粗声粗气的声音吼的,白芙蓉平日自然的声音偏甜脆,突然来这么一嗓子,听得仲嘉言忍不住低头掩唇而笑。
二楼包厢则是有小木棍和彩纸扎的假花枝扔下楼来抛到舞台上,仲嘉言轻咳两声压了笑意,跟她解释:这些花枝是要花钱买的,一贯钱五支,春夏里会用了鲜花,深秋初冬里鲜花价贵又难买,前面的花儿俱都凋零了,梅花儿开得又都还少,就用了假花了。
白芙蓉左右一看,大堂里也有半大男童提着篮子在卖这打赏假花枝的,就点点头。
她还早发现这里不像她带着丫头听说书吃点心的茶馆,这里大堂里坐着的观众和顾客,除了她就没有一个女人。
当然,白芙蓉今日表面上看起来也是男子。
毕竟这样类型的表演,在嬉闹逗趣中,时而免不了有些不大不小的隐晦荤段子,串场的时候还有衣着在这个年代算是稍微暴露,衣领开得略低、衣衫又将身子勒地有些紧的优伶女子弹琵琶、拉二胡等白芙蓉都买了一支花,因他们的座位在靠前的第二排,离舞台颇近,白芙蓉站起来,含着毫无□□蔑视的笑意,轻轻抛到了琵琶姑娘的身前。
众人在大堂里又是一桌接一桌地颇为稠密地坐着,虽说不至于膝盖碰膝盖,也是都离得很近的。
就算这本小说里的设定是民风稍微比较开放,对女子限制没有那么严重的朝代,街上来来往往又不少妙龄女子,女子独个儿撑摊子掌铺子的比比皆是,只是抛头露面的女子看发式,还是以已婚的女子居多。
不过想来一般的古代女子,不管是未嫁的姑娘,还是小媳妇子,就算能出门逛街玩耍,也真不方便到这样的地方吧。
每当说到那些内容的时候,仲嘉言就低了头或饮茶或吃茴香豆,只红着耳朵不看她。
白芙蓉看得有趣,在现代,一男一女起码得一起看个电影里的大尺度船戏才至于如此吧。
有心想打趣他两句,又有种学生时代的那种,不忍心欺负、打搅好学生的感觉,毕竟他看着已经很是羞窘了,自己要是再开玩笑,这少年还不得把头埋到桌子底下去,就只是笑了两声,没有说什么臊人的话了。
相声里讲到一个小官吏想要纳妾,和母老虎正妻斗智斗勇的段子,白芙蓉忽然想起,就问仲嘉言:你已是举人功名在身,若能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未来你想做些甚呢?
若是同窗之间,往往考虑和讨论的是如果考中,若是座师和招徕他的官员,通常直接会隐晦给他指点他以后的路要怎样走,其中透露一二他们的势力可以给他哪些助力,暗示他又该做些什么来回报,除了和母亲偶尔会讨论,还真没有人这样单纯地询问,而且是真的想听他的谋划和构思,关于他未来想做些什么。
嗯,其实没有那些太多的鹏程万里的想望,没有太想过要为相做宰、辅理天下。
仲嘉言其实自己也有很多次的想过,所以说起来是颇为连贯的,眼中带着深思熟虑后的笃定,并不断续支吾:可能尽量先在春闱得一较好的名次,尽量在一甲之内吧,若明年不中,那便再待三年。如此,就可进入翰林院,有接触到天子的机会,若能任七品翰林院编修就算不错,然后兢兢业业在翰林院中几年,努力升一六品修撰。
再觅时谋一外放之职,地方官入京往往困难,而京官至地方,除左迁之外,往往能升一品或半品,这样至地方或可任一知州,或能得陛下两分青眼,有幸任一知府也未可知。
他说到这里眼中含笑看了白芙蓉一眼,说到自己对未来为官仕途的构想,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官场纷扰,朋党甚多,我祖上虽有几位先祖考有功名,但并无甚达官显贵,我也清楚地知晓,没有傍系依凭之人,若想平步青云有多艰难,因此,我并不想亦很难,当上位高权重的丞相尚书,搅弄风云,只望能为一方父母官,凭借己身微薄之力,护佑一方太平安宁,也就不负我从牙牙学语之时,十余载春秋苦读至如今了。
虽无慷慨豪言,也无意气轩昂,但他这样平淡而清醒地叙述,却让白芙蓉心中一动,你很好!若是我的话,以后能生活在你的治下,那就是再欢悦不过之事了。
古代的各种制度没有那么严密,甚至可以说主要就是依靠人治,一省一州一县的吏治和百姓的生活,很多时候都要靠当地的长官和良心和能力程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清廉地方官离任之际,百姓泣涕俱下、相送不舍的情景,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一任地方长官来了,又得看命了,抽中一任清廉少盘剥些的父母官,都是要修几辈子的福气。
她脑子里冒出青史留名的许多清官,和主政一方时造福百姓的封疆大吏,由衷道:地方父母官并不比朝堂上的丞相尚书差,若真能如兄所言,百姓称颂、青史留名,或千百年后,陛下王爷均不兄也未可知。
仲嘉言却拈了一颗红枣就堵住了白芙蓉的嘴:慎言,白贤弟。
只眼中却笑意融融,并无责备之意。
相请
一场分了上下场的古代相声表演看完, 两人一同出去。
白芙蓉想着他身为接受古代正统教育、年仅及冠就已经考上了举人,兼有未来必定是要为官出仕的的士大夫,却明明知道自己是女子,只因为觉得自己会喜欢, 就主动带自己来看这样的表演, 而且以往不管自己借小黄书看还是怎样, 他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对自己的奇异或鄙夷, 真的是挺难得的。
不禁有些微微动容:谢谢你啊, 特意领我来看这个。
仲嘉言当然表示没什么,两人客气了两句,仲嘉言似乎犹豫再三, 稍微铺垫了一下, 我跟我娘就住在铺子后巷,离巷子口只有五六户、门前有株歪脖子枣树的那一家,铺子在哪儿你也知道的,就算我和娘没在铺子里,你若是来了想找我, 也可叫伙计给我们带口信儿或稍信。
之后终于问出口了一直想问的问题:不过,识得你也算有段日子了,虽然有些冒昧, 敢问你家住何处、家中父亲或兄长如何称呼?
上次在国子监收到母亲派伙计给他捎去的白芙的信, 仲嘉言当夜就想提笔回信的,然后他才惊觉,一直都是白芙到他们铺子里来买书赁书, 若是哪一日她不想来了, 或是家里拘着她不让出来顽了, 他这边除了一个名姓, 居然任何关于她本人和她家中情况的信息都没有。
只有她找他的,他这边完全没有渠道可以找到她的人。
仲嘉言自己也曾揣摩过,以为她家应该是殷实上进的中等商户,或是家有薄产、多少有些功名的读书人家的女儿,结合这里是京中,达官显贵之家众多,虽在地方上,有的地方一个县丞都能摆起威风来,身在京城的白芙,若是什么小官吏家里的姑娘也不无可能。
因为看她虽然衣饰寻常,但身边却有丫头伺候,总之是比较开明的、又算富足、还有一定文化底蕴或追求的家庭,才能让她一个未嫁女孩儿识字看书、又身边不随长辈或嬷嬷就时常自行出门。
不妨他忽然问这个,白芙蓉一时有些怔忪:这个
仲嘉言看她面有难色,正要说无事,不便说也无妨。
只要她不要和他这边断了联系,待他考取进士,有了底气再正式询问她父兄尊名亦可。
白芙蓉却开口了:其实,一直不好意思说,是因为我是在大户人家做丫鬟的
在仲嘉言稍有意外,却又似乎有些原来如此的意味的眼神中,白芙蓉就说得更顺畅了一些,你看,我一月至多只有两日左右能到铺子里,即是因为我们府里丫鬟一月只让归家休息两日,然后我亦有丫头,则是因为我们这些积年伺候的,自己在家其实也有找人伺候。
她说的可不是纯瞎编,大户人家积年的家生子,就像范雨竹一家,自己在外面也有宅子,范雨竹未嫁的时候确实也是有丫鬟伺候的,太太廖巧云身边的嬷嬷的女儿就在三公子宗明越房里伺候,她们一家基本都在国公府主子身边伺候、或在府里和外面管事办差,自己在家也是有小丫头子和婆子做家务的,嬷嬷在家中时,也似普通小户人家的太太一般。
所以白芙蓉越说越自然,而且某方面,她其实也是描述的她自己真实的处境,因为我只是个此身都只握在别人手中的,所以就算也有一二丫头又如何,跟你们这样的自由良民没得比何况,你还是举人老爷呢,所以我一直就就不太想说这些了。
她这样说,仲嘉言就感觉十分合理了。
想来她定是公侯官宦之家一二等的大丫鬟,所以才识文断字,但是又不通诗赋、不善书法,他是知晓有些大户人家的丫鬟管事会用自制的炭笔等硬笔写字记账的,在庭州,他们家的地里出产就有卖给当地的地方豪强之家,见过管家拿硬笔记账的。
哦仲嘉言恍然大悟地低低沉吟一声,如此啊。
有些棘手,但是若他明年春闱能得中前三甲,公侯官宦之家的丫鬟,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能反而比普通人家的女儿更可能些。
白芙蓉瘪瘪嘴,有些不开心地拿脚踢飞了一颗路上的小石子:对呀。
仲嘉言深深看了她今日虽涂得暗黄,细看却仍看得出五官精巧的面庞,试探性地问:那,我能方便知晓你是哪府里的吗?
白芙蓉也看了他一眼。
两人对视中,白芙蓉发现他的眸子中好像装了一泓温暖的春水,和煦而包容,没有一点催促和探问,看不出丝毫负面的阴晦,似乎只是出自单纯的好奇和关心。
白芙蓉凑近了些,有些偷偷摸摸地:那你不能随便在府里探问我哈,要不然
自是不会!
仲嘉言眼神坚定:我虽非豪门巨富之子,亦知高门之中规矩森严,我身为外男,又怎会随便打听于你,给你增添话柄烦难?
白芙蓉就轻轻咬了下虽涂画得暗阔些,但只要知晓她女儿身份,依然看得出双唇丰盈润泽的下唇,眼一闭再一睁,仲嘉言都默默攥紧了自己的袍袖,但是复睁眼的白芙蓉,眼中却是仲嘉言在她脸上很少看到的无奈颓丧之色。
有些懊丧内疚地望着他:算了,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与仲嘉言交往、一道玩,其实很大程度让白芙蓉感觉轻松,就是因为他自己就是正在从耕读之家上升到仕宦阶级的中间阶段,又性子比较温和的,包容性同理心比这时代的其他士大夫较强,眼里似乎没有过多的身份、阶级之别,白芙蓉也能暂时忘记自己在古代的身份,得到相对比较接近于平等一点的朋友之间交流的感受。
但是现在仲嘉言是举人,可能几个月后甚至会变成进士、成为官身,不再是一开始的一位小伙计或者帅书生。
原身本来就是威国公府的丫鬟提拔的妾室,不管是丫鬟还是妾,都是国公府的卖身下人,和国公府男丁的潜在或直接心生资源罢了,虽然假托了自己是丫鬟,但要是把在哪府也说了,也相当于把身份都托底出来个大概,总感觉就再没有了那种轻松的氛围了。
或者下次吧,白芙蓉看着仲嘉言的目光,甚至含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丝丝哀求,像是求他不要再追问了。
看得仲嘉言感觉喉咙里好像咽了个酸橘子,酸酸涩涩地堵在哪里。
他看过她神气活现的样子,也见过她灿烂明媚的笑容。
她与他见过的乡间农女和矜持闺秀都十分迥然,是他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过的样子,似乎她身上永远有一种初升的朝阳一般的热力与蓬勃,这还是仲嘉言第一次见她这样有些脆弱无助般的神色。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