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4节
张先生也说他,“的确是将养回来了的样子。我听说有人修习太极拳,对养身极好,衡哥儿底子弱,去请个师傅回来教一教养身拳脚,说不得会有些用处。”
季大人沉吟片刻,看着衡哥儿,说,“倒是可以这么去办。”
张先生道,“我去替问一问这师傅的事。”
衡哥儿赶紧起身对他道了谢。
之后回归正题,季大人就问衡哥儿,“你知道皇上新定下了三个帝师的事情没?”
衡哥儿在西山别庄住着的时候,也不全然是与世隔绝,过几天就会有人给许氏送各种消息,他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点头说已经知道了。
这么说着,心里则想着季大人问这件事的用意。
季大人接着道,“皇上的意思,希望身边能够有两个伴读。这事还没有直接说出来,不过最后应该会办成的。”
衡哥儿愣了一下,皇上一直在宫里,接触的除了帝师,就是身边的太监宫女,但他身边的太监宫女,恐怕也不一定是向着他的,他想再更多地接触人,或者有更多的势力,希望有伴读,倒是很能理解,只是,做皇帝的伴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季大人对他说这话,衡哥儿不得不想,难道他是希望自己去做这个伴读?
做皇帝的伴读,危险系数可一点不小。
衡哥儿也没有装傻,说道,“父亲是支持皇上选两个伴读的吗?”
季大人和张先生对视了两眼,才说,“从汉至今,每次主幼国疑,都是天下大乱的先兆,现在皇上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要是皇上出什么事,从藩王里再选人入京,朝廷只会更乱。”
季大人作为朝廷大臣,在家里说主幼国疑,藩王想皇帝出事送人进京的事,也算是大逆不道了,不过他说的这事,整个大雍,只要关心朝政的,怕是心里都知道这么一回事,这已经不能算秘密了。
衡哥儿作恭听状,没有接话。
季大人便又说道,“皇上定了中秋佳节,设了宫宴,宴请一些大臣,我忝为朝臣,也在其列,而且让带和皇上年龄相若或者差距不大的公子入宫,到时候,我就带着你入宫去。”
衡哥儿心里已经有数,起身应了,季大人又说,“你一向是沉稳的,虽然你还小,但是我对你很放心。这次进宫去,你不一定就能够被皇上看上定为伴读,不过,要是能够被定为伴读,我也是为你高兴的。保护皇上,也是我等臣子的职责所在。”
衡哥儿咬了咬牙,又行礼应了。
季大人说,“这几天,你就每天到我书房里来侍奉,我也给你说一些规矩。”
“是。”衡哥儿一直就十分恭顺,季大人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先生说,“进宫做伴读,应该是不用住在宫里,皇上上学的地方在勤政殿偏殿,勤政殿处在前朝,不用接触后宫,是不会有太多不好控制的麻烦事的。”
看来张先生和季大人都已经考虑了去给皇帝做伴读的安全性,虽然这么说,衡哥儿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安全的事。
小皇帝渐渐长大,先是要求帝师,然后又要求伴读,看来他自己是挺有主意的,这种情况下,太后肯定就越忌惮他,恐怕他的日子不会好过。
衡哥儿想了一想,觉得中秋去宫中领宴也好,就看一看这个小皇帝值不值得季家的人倾其所有。
14、第十四章 伴读风波(一)
许氏不知道季大人带衡哥儿入宫去领中秋宴是因为要让衡哥儿去做皇帝伴读,所以对季大人要带衡哥儿入宫,她认为那是季大人特别看重衡哥儿,是衡哥儿的福分,她因此而十分高兴。
家中要办中秋宴,她也没有特别上心,反而是十分用心给衡哥儿打扮,但是又怕打扮得太过,让衡哥儿太过出彩,在宫里这种谨慎之地讨不到好,最后便只是让衡哥儿穿得中规中矩罢了。
当天傍晚,收拾好的季大人就带着衡哥儿进宫去参加中秋晚宴,坐在马车里,季大人又给衡哥儿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无非是让他要谨言慎行,不要出什么事。
衡哥儿很郑重地答应了,季大人对衡哥儿其实是很放心的,毕竟衡哥儿回京这一年来,他对衡哥儿也已经很了解。
季大人以为衡哥儿是身体原因,所以比一般孩子要谨慎沉默稳重得多,又天生聪明,心比比干,还肯勤奋好学,完全没有一般孩子的淘气。
因衡哥儿的出色,季大人是很感谢许氏的,以至于将衡哥儿身体上的缺陷也抛诸脑后了。
大雍的政治中心——永安宫。
永安宫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有用于朝拜的太极殿,有上朝的宣政殿,还有用于皇帝日常听政处理事务的勤政殿,主要官署也处在外朝,内廷则是皇帝的内院,住着后宫佳丽,不过现在小皇帝才十一岁,还没有后宫,内廷里自然就是太后说了算。
在内廷西北边有一个大湖——蓬莱池,蓬莱池边修建着好几座殿宇,经常用来接待外国使臣或者举办宴会宴请大臣。
这次的中秋宴,照例是在蓬莱池办。
季大人的马车行到皇城西边的少阳门城门口,下车通了名帖,季大人就带着衡哥儿进了宫。
衡哥儿人小且矮,本来就高大的城楼在他的眼里就更显雄壮巍峨,深深的门洞,巨大的城门,隔出来的内外,此时在衡哥儿的眼里,似乎就是两个世界一样。
虽然他的灵魂有过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在这巍峨的建筑之前,依然莫名生起一种要跪伏在地膜拜的感觉。
他腿短走得慢,季大人也不得不放慢了脚步,让他一直走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是在宫中,要求人要做到的是目不斜视不四处打望,但是衡哥儿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四处偷偷瞄了瞄,只看到宫中禁军穿着盔甲列在两边,给人森严肃穆之感。
走过门洞,已经有太监和宫女等着引领,领宴的女眷被太监领着和他们并不走同一条路。
衡哥儿多注意了几眼往另一边走的女眷,女眷都穿着隆重的礼服,年龄并不小了,脸上画着很厚重的妆,端着脸,面无表情,甚至看不出美丑来,衡哥儿也不知是自己所见到的这几位是这样,还是有着诰命身份的女眷,到最后都会是这幅庄重而隐含威严的模样。
因为他去看女眷,脚下不由一绊,差点摔倒,还是他自己赶紧稳住了,不过旁边的季大人和小太监都停下来看了他两眼,衡哥儿赶紧垂下头紧跟了两步,季大人虽然没说他什么,但是也明显显出了不高兴,衡哥儿只好更加小心谨慎。
除了他,也有其他的大人带着的孩子,大多是十多岁,也都像他一样被训得规规矩矩地跟着,当然,也有胆子大的左顾右盼。
季大人一路遇到几个大人,也都只是淡淡打个招呼,走了不短的路,才到了蓬莱池旁边的凤翔殿。
蓬莱池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沿着湖边修着回廊走道,连接着亭台楼阁和殿宇轩榭,遍植各种花木,宛若仙境。
凤翔殿是蓬莱池旁边最大的一座殿宇,周围连接着偏殿和楼台,宫宴大多数时候是在这里举办。
季大人领宴的次数应该不少,所以十分熟悉程序,按照小太监的引领,就带着衡哥儿在一边的椅子上去坐下。
季大人来得算早,殿里坐着的人还不算多,陆陆续续又有人进来,季大人带着衡哥儿去一一见礼,衡哥儿人小,又是晚辈,几乎全程都是垂着头在行礼,见到的孩子,都要比他大不少,衡哥儿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他们身上观察他们,这些孩子,都是高官贵戚之家的嫡子,又被带进宫来,大多都是人中龙凤,少见纨绔之人,即使真是纨绔的,在一大堆老大人面前,也要装得规规矩矩。
遇到有孩子对他见礼,衡哥儿也都规规矩矩还回去。
很快,他在人里看到了之前抽过他家马头的那个少年,赵致礼一身紫色云缎圆领大袖,十四岁的他,已经身高体长,气势很盛,面部轮廓很突出,只是神色里带着的戾气和倨傲,完全没有收敛。
他跟在他的父亲身边,对着长辈行礼时,他依然一副臭屁的表情。
衡哥儿多看了他两眼,他就感受到了,朝衡哥儿看过来,衡哥儿人小,赶紧躲到了另一位大人的旁边去,赵致礼没有发现他,皱了一下眉就又转开了视线。
衡哥儿没想到他的感觉这么灵敏,于是不敢再把自己对他的厌恶表现出来,只是乖乖跟着季大人。
殿里点着数百盏儿臂粗的大蜡烛,将殿里照得亮如白昼,辉煌不已。
很快,有礼官唱礼,皇帝驾到。
大家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跪了下来,迎接皇帝。
不过也有人只是站着身子躬身迎接,李阁老作为帝师这么做,已经让很多人在心里不以为然,赵国舅也不跪拜,就让更多正直的大臣不忿了,但是赵家现在如日中天,即使有大臣不忿,也不敢明目张胆表现出来。
衡哥儿跪在地上,只听到很细小的脚步声走到上位去坐下了,然后听到一个清亮温和的还带着童音的声音说道,“众卿家,都平身,赐坐吧。”
于是大家一边谢礼一边起身坐下。
这个童音又说,“今日是中秋佳节,朕设宴于此,是想和众卿家共度佳节,不想却也让众卿家和家人相隔,心中歉意。”
衡哥儿没想到小皇帝说话这么客气,偷偷朝上位看过去,因为隔得不近,看得不大清楚,只看到是个穿着一身明黄色皇帝常服的孩子,坐得端端正正,衡哥儿看他的时候,他正看向坐在皇帝位下首的李阁老。
李阁老似乎是点了一下头,皇帝才又对身边的太监说了一句什么,然后礼官就唱礼说赐宴。
随着赐宴,就有乐声响起,舞姬在大殿外面一座巨大的亭台上跳舞,从殿里看出去,一切并不能看真切,只见影影绰绰,但是氛围却是好的。
衡哥儿不知道是因为这场合庄重,所以舞姬只能在外面的亭台上跳舞,亦或是皇帝还太小,所以作此安排。
赐宴后,众大臣便先给皇帝祝酒,小皇帝居然也毫不含糊地饮下了,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酒,然后大家又和阁老国公侯爷等等权贵们互相祝酒,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反而是皇帝坐在高位,似乎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衡哥儿偷偷观察他,只见他几次和身边的黄门官说话,像是在征询意见,似乎是想离开了,但黄门官只是轻微摇头,他就只好又看向李阁老,但是李阁老却在说着别的事,并没有看向他。
衡哥儿觉得这个宫宴既有意思又无聊得很,有意思在从一个宫宴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无聊在人人脸上都戴着一层面具,即使像季大人这样那么关心小皇帝的人,在宫宴上,他也并没有对小皇帝表现出哪怕多一点的关心和恭敬。
小皇帝更像是一个摆设,除了说了最开始那么几句话,之后就毫无用处了。
衡哥儿算是进宫来的孩子里最小的一个,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也惹来几个老大人的问候,不过是问季大人,季大人也就把自己的长子拿出来介绍一番,衡哥儿自然也就少不得对长辈敬酒。
在外面时,未免生理上的尴尬,衡哥儿一向很注意不喝水不吃东西,以免要去更衣,此时却是不得不喝,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对季大人说,“父亲,我去更衣去了。”
季大人点了点头,他就去找了一个看起来很老实可靠的小黄门带自己去净房。
皇宫的设计还算合理,从凤翔殿出去,沿着回廊就到了旁边的侧殿。
中秋佳节,随着时间推后,月亮已经升上了天空,挂在巍峨的楼阁之上,映在一望无垠的蓬莱池里,桂花香从园子里飘来,香味十分浓郁。
侧殿旁边的净房设计很合理,衡哥儿没让小黄门伺候,从屏风隔间里出来,小黄门提着铜水壶倒水给他洗手,然后又将巾帕递给他仔细地擦了手,这才要带着他出去。
衡哥儿从荷包里拿了两个小银锭递给他,“多谢你。”
小黄门接过之后赶紧躬身道谢,又说,“小公子长得真是好看。”
衡哥儿愣了一下笑笑。
从侧殿出去,外面都是桂花树,香味重得让人打喷嚏,衡哥儿走得慢了些,转过一个回廊,旁边突然走过来另外几人。
衡哥儿一时反应不及,小黄门则已经跪下行礼,“皇上万福。”
小皇帝看着衡哥儿,衡哥儿这样近距离地看着小皇帝,才发现他目光挺深的,因为年岁还小,脸上还带着一点婴儿肥,不过已经可以看出俊美的轮廓来,想来累积了数代漂亮基因的皇室,后代都不会太丑。
衡哥儿在小皇帝眼里看出了深意,于是瞬间反应过来,赶紧下了跪。
小皇帝站在那里,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月,才道,“平身。”
“谢皇上。”衡哥儿这才爬起来恭恭敬敬站好。
小皇帝的目光一直在他的身上打量他,然后说道,“你多少岁了?”
似乎只是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拥有好奇。
“九岁。”衡哥儿声音清脆,语调却十分平静稳重。
小皇帝上前拉了一下他的胳膊,衡哥儿就抬起头来和他对视,小皇帝对他笑了一下,说,“你是哪家大人的公子?”
衡哥儿道,“父亲是刑部左侍郎,季……”因为要避讳父亲的名讳,也就没说名字。
小皇帝愣了一下,蹙眉仔细思索,然后摇了摇头,似乎是没想起来刑部左侍郎是谁。故而转移话题说,“你叫什么名字?”
衡哥儿道,“季衡,无字。”
小皇帝笑了笑,道,“你的脸很红。”
还伸手碰了他的面颊一下,衡哥儿毕竟年小,脸嫩得像豆腐,被小皇帝碰了,小皇帝也还太小,他也就没有多想,只是又躬身回答,“方才喝了酒,故而面颊发红。”
小皇帝“嗯”了一声,衡哥儿又看向他说道,“我在家时就不喝酒,母亲说喝酒伤身,尤其是对小孩子,喝了容易变笨,喝羊奶比较好,还能长个儿。”
小皇帝因他这话似乎是愣了一下,但是衡哥儿面目单纯,说话也稚气,他实在无法辨别衡哥儿是想把这话说给他听的。
小皇帝正要说什么,从回廊转角处又走出了另外几人,是赵致礼和领着他过来的小黄门。
赵致礼看到小皇帝拉着衡哥儿的胳膊,衡哥儿在月色里更是白嫩嫩一团如天上皎洁月色,赵致礼愣了一愣,他显然并不记得之前和季家在城门口时的事情,也不记得衡哥儿了,想来他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城门口的那种问题,以至于事后并没上心。
赵致礼见到皇帝并不行礼,反而大步走过来,对皇帝说道,“皇上,微臣一直寻你,没想到你却看上了这种小孩子跑这里来了。”
语气里自然也没有敬意。
小皇帝赶紧放开了衡哥儿的胳膊,说道,“表哥,你找朕有何事。”
赵致礼又看了衡哥儿一眼,才说,“是太后娘娘让你过去,在碧溪殿那边。”
小皇帝似乎才想起来一样,“哦”了一声,说,“母后的确说让朕去和太妃诰命们见一见。”
说着,又对衡哥儿一笑,道,“那朕就先走了。”
衡哥儿赶紧躬身行了个礼,“恭送皇上。”
但小皇帝走几步了又回过头来,似乎是对衡哥儿恋恋不舍,“以后再召你进宫来陪朕玩,可好?”
衡哥儿做出怯懦的小孩子的模样来,“如若父亲允许……”
他这句话把在旁边的赵致礼逗笑了,赵致礼看向皇帝,“皇上,您赶紧过去吧。”
小皇帝又瞥了衡哥儿一眼,这才赶紧离开了。
衡哥儿对赵致礼道,“世子殿下,草民先退下了。”
说着就要走。
赵致礼却突然抓住了他的胳膊,因为他比衡哥儿高很多,所以那么抓住衡哥儿,就让他很不好受。
赵致礼伸出两指捏了捏衡哥儿的面颊,把衡哥儿捏在在心里不断腹诽,却还要做出单纯纯良的眼神来,流露出一丝惊慌。
赵致礼对他流露出一丝轻蔑来,将他放开了,道,“走吧。”
衡哥儿赶紧道了谢,慌慌张张地走了,走出了一段路,因回廊转了两个弯,隐约还能看到刚才他们所站的位置,赵致礼还站在那里,而衡哥儿也不确定,小皇帝是不是故意将自己截在那里的。
15、第十五章 伴读风波(二)
衡哥儿回到了殿里去,殿里已经是李阁老最大,不少人都是围着他在恭维着。
里面当然也有数代簪缨的大世家家长,对李阁老这种行为十分不屑的,就在自己独乐乐喝酒。
对面台子上的歌舞已经换了几班,不过音乐声声,依然热闹。
皇帝没有把大臣留太久,月还没上中天,就说可以散了,季大人带着衡哥儿也没有多留,就先离开了。
在马车里时,季大人问坐在自己对面的衡哥儿,“皇上过去找你,说了什么吗?”
衡哥儿看向季大人,心里已经转过了好些心思,然后问道,“父亲,你和皇上,是有往来的吗?”
虽然小皇帝每三日逢着早朝都要去坐在宣政殿上上朝,但实则这个上朝都是上给李阁老听的,小皇帝对政务并没有任何决定权。
而衡哥儿并不明白,季大人和小皇帝到底是怎么勾搭上的。在衡哥儿眼里,季大人虽然很会为官,但在朝堂上倒并不是大人物,而且为人也不突出,在小皇帝心里,季大人恐怕也并不是能起重大作用的人。
季大人知道自己儿子聪明,只是没想到他对这些看得这么清楚,他沉吟了片刻后才说,“回去之后再谈。”然后就闭上了眼睛养神。
衡哥儿也沉默下来。
回到季府,衡哥儿直接跟着季大人去了书房,季大人关上了书房门才去书桌后坐下,又让衡哥儿坐在了椅子上,他才说道,“当年易贵人为先皇陪葬,太后的意思,是不让易贵人葬入皇陵,也没给追封谥号,是平国公起头,我也跟着上了书,毕竟易贵人是皇上的生母,又是给先皇陪葬,怎么能够寒酸下葬。最后太后也不得不同意了,追封易贵人做了贵妃。又过了两年,有一次,也是宫宴上,我在园子边上走走,偶遇了皇上,没想到他居然记得我上书的事情,还说感谢我,那时候皇上才九岁。哎……”
季大人这一叹,叹出了老大一口气,大约是觉得小皇帝十分不容易。
衡哥儿心里也略微动容,从今日晚宴可见,小皇帝倒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纨绔,看着挺稳重的,而且还有些心思,在李阁老和国舅爷面前表现出来的怯懦,也不像是真的,不过这个小皇帝到底怎么样,只是这么一面之缘,也无法判断。
而看季大人的意思,他是和皇帝之间有联系的,而且是真要把自己送到皇帝身边去做伴读。
季大人这样为了皇帝,忠君是其一,想来也有要从皇帝身上博权势的意思。现在要论权势之盛,自然是李阁老和赵国舅,但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错,就是不把小皇帝当回事,且被权势蒙蔽了眼睛,没看到小皇帝其实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没有用。季大人是想在小皇帝身上投资,保住小皇帝,等他以后亲政,自然就会有回报了。
衡哥儿说道,“父亲,今日皇上去找我,是和您约好的?”
季大人眼里流露出深意,看着儿子,点点头,“他是有意去看看你的吧。”
听这语气,季大人也不确定皇帝为什么去找他,想来,也只有一个原因了,就是想看看他到底怎么样。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份深沉心思,想来是能够熬到将来亲政掌权的吧。
衡哥儿这么想着,嘴里说道,“今日皇上没有说什么,只是问我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刑部左侍郎家的,叫季衡。皇上身边有几个黄门官跟着,想来,他有什么话,也不适合直接和我说,后来赵国舅家里的世子来叫皇上去太后那里,皇上就离开了。”
季大人点了一下头,“这样,就等最后结果吧。”
之后季大人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就让衡哥儿回内院去歇息去了。
季大人对衡哥儿在宫里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衡哥儿还小,又是第一次进宫,有那一份镇定和不卑不亢不怯懦,面对别的老大人时,也能够有条有理地回答问题,还不说错话,就是难得了,甚至在面对皇上的时候,也能够做到镇定和平和。
虽然对衡哥儿挺满意,对儿子要求严格的季大人也没有赞扬过衡哥儿一句,一切都表现得很平淡。
衡哥儿自己回了内院去,家里已经在晚上办了中秋宴,现在已经月上中天,还在院子里坐着看月亮的人已经没有了。
时令到了中秋,晚上挺冷的,衡哥儿走进正院,就有丫鬟在门口将他接住了,又有人跑进了正房里去,许氏和许七郎都从里面迎了出来。
皇宫并不能被称为龙潭虎穴,去里面走了一遭的衡哥儿也没把这件事当成不得了的大事,但是在许氏眼里,这就是很大的事情,毕竟皇宫可不是一般地方,许氏作为三品大员的嫡妻,便有三品诰命在身,但是季大人和太后娘家赵家不亲,许氏自然也没有机会被太后召进宫过,许氏对皇宫,自然就很有憧憬。
许氏快步走过来,弯下腰拉住衡哥儿的手,发现衡哥儿的手凉凉的,就赶紧将他带进了房里去,房里要比外面暖和不少,衡哥儿进去就打了几个喷嚏。
许氏一边递给他手巾,一边问道,“怎么样,在宫里没什么事吧。”
衡哥儿吸了吸鼻子,“没什么事。只是喝了好几杯酒,有点醉酒的样子。”
许氏将他左看右看,越看越爱,笑着说,“宫里的酒怎么样?”
许七郎跟在旁边,也对着衡哥儿笑,衡哥儿摇摇头,说,“还没有在扬州时,舅舅家里的桃花酿女儿红好喝。吃的东西都是冷的,月饼也不好吃,酒也是冷的,想来即使温过,端上桌也冷掉了。”
许七郎很骄傲地道,“两淮盐商,大富之家,所用精细,直比皇宫,这话,很多人说过。家里的酒比宫里的酒好喝,也很正常嘛。”
衡哥儿看着他,“你这张嘴,总是不知收敛。”
许七郎笑着说,“反正这是你和姑母跟前。”
许氏伸手拍了许七郎的肩膀一下,“七郎,衡哥儿说得对,你呀,就是该注意注意,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收敛。”
许七郎很不好意思地答应,但是谁都知道他下一次嘴犯贱的时候依然不会收敛的。
衡哥儿入宫前,已经吃过一点东西了,但是在宫里走了一遭,很费心力,又饿了。
许氏就又让人去端了点心月饼来他吃,还亲自将月饼切小了给他,说,“吃家里这个月饼,金华火腿的,这火腿,还是月前你舅舅让人送来的,这个和进贡给宫里的是一样的,只是,宫里哪里舍得把这个拿来做了火腿放在宫宴上呢,宫宴上的,我知道,大多是看盘,有一两样吃的,也都是大锅做出来,走那么大老远的路送到宫宴的桌上,早就冷掉了,还吃什么吃。”
衡哥儿笑盈盈地看着许氏,能够有许氏这样一个母亲,大约是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所以,他不会做让她失望的事情。
虽然季大人现在算是很喜欢他了,但是在衡哥儿心里,季大人还是当年抛弃他的那个季大人,现在喜欢他,也只是因为他有用了而已。季大人在他心里的地位,甚至还没有许大舅那么重。
衡哥儿吃了两口月饼,想到什么,又说,“母亲,父亲在前院,您也送些吃的去吧。”
许氏道,“这个还要你操心?已经让人送去了。”
许氏并不是亲自送去,可见她对季大人,也只是夫妻名分,真实的感情并不是太重。
衡哥儿看着许氏,很心疼她,对一个女人来说,自然不是儿子听话就会幸福的,她还应该要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但是看季大人,实在不是一个这样的好丈夫,季大人恐怕没有爱过许氏,甚至没有爱过府里的他的几个妾侍。
虽然在外人面前,季大人是个好丈夫的典范,他从没有自己要求过纳妾,也从没有过风流名声,在外面没有过女人,在家里也很尊重嫡妻,为人正直,用心仕途等等。
许氏也不会厚此薄彼,给衡哥儿切了月饼,就又给许七郎切,许七郎吃了两口就不吃了,许氏看时间已经不早,就让他快去休息,许七郎又多看了衡哥儿两眼,这才去休息下了。
衡哥儿吃了些东西,也和许氏说很累了,让许氏赶紧去休息,自己也就回了房,洗漱之后上了床。
躺在床上,望着床帐顶,衡哥儿却不怎么睡得着,小皇帝深深的眸子一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当时看到小皇帝时,他还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此时这样想着,却总有种以前就和他熟悉的感觉。
第二天,许七郎和衡哥儿在许氏身边用过早膳,一起到外院去上学,许七郎就拽着衡哥儿一个劲说,“昨天姑母在,我不好问。你昨天进宫里,没有遇到特别的事情吗。”
衡哥儿目光淡淡扫过他的脸,“能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一直要规规矩矩的,不然,你以为宫宴是什么?可以去闹事么?”
许七郎一想也的确是这样,不免有点失望地叹了口气,道,“那也没什么好玩。”
衡哥儿说,“你还真是一个孩子。”
许七郎不满,“我比你大。”
衡哥儿说,“但是你心里不知道比我小多少了。”
许七郎更不满意,“有吗,根本没有。”
衡哥儿赶紧伸出手来让他不要再纠缠,“说这么无意义的话的,不是小孩子是什么。”
许七郎道,“你有多大呢,总是冒充大人。”
衡哥儿眨了一下眼,笑了一下不说话了。
许七郎则被他的笑迷住了眼,红了脸,赶紧转开脸去看天上的太阳,“今天天气会挺好,这才中秋,气候就这么冷了。”
皇帝的伴读的事情,在十月的时候定下来了,选了国舅家的嫡子——赵家四郎赵致礼,还有平国公的孙子,也是徐太妃的侄子,十二岁的徐轩,然后还报了个冷门,刑部左侍郎的公子,九岁不到的季衡。
据说是中秋宫宴上,皇帝看季衡长得好看,就向李阁老要求了,李阁老虽有斥责,但后来也同意了。
宫中的传旨太监来到季府传旨,许氏才知道这件事,带着衡哥儿到前院去领旨时,她不是高兴,反而是震惊,等领了旨,接了皇帝的赏赐,她甚至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要招待传旨太监,因季大人还在衙门里上值没回来,接旨的只有衡哥儿和许氏,衡哥儿只好暗地里拉了拉许氏的袖子,许氏才从震惊里回过神,赶紧说了些客气话暖了暖场面,又让丫鬟将给太监的谢礼赶紧奉上,然后邀请太监留下来用膳招待,太监很是客气,没有留膳就走了。
等太监走了,许氏才面含怒色地看向衡哥儿,以许氏的聪明,大约已经猜到了中秋衡哥儿被季大人带着赴宴不只是赴宴而已。
16、第十六章 伴读风波(三)
许氏没有在前面厅堂里发作,而是转身就往内院里走,手里拿着才接到手里不久的圣旨。
她走了几步,发现衡哥儿还蹙着眉一动不动站在原地,就说道,“季衡,赶紧跟我进来。”
许氏很少叫衡哥儿的大名,除非是极其生气的时候,而衡哥儿并不常让许氏生气。以至于衡哥儿乍然听到许氏这样叫他,他怔了一下才看向许氏,对上许氏愤怒的眼睛,他心里有些发虚,但是面上却做出镇定之色,赶紧乖乖跟上了许氏的脚步。
从穿堂夹道回正房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从书房里跑出来的许七郎,许七郎要问话,许氏就对他说道,“回去上你的学去,不好好上学,这是做什么。”
许七郎挺怕许氏的,乖乖应了,但是目光依然看着衡哥儿,衡哥儿对他眨了一下眼,示意之后一定对他解释清楚,许七郎这才又回书房去上学去了。
许氏带着衡哥儿进了正房,又一直往里面走,一直走到了里间,又对在外面的丫鬟道,“把门关上,你们出去。要是有人来,就在偏厅招待,不要让进正房来。”
丫鬟看许氏火气很大,赶紧规规矩矩地出去了又关上了门。
即使这么短短的时间,恐怕现在整个府里都知道宫里的天使来下了圣旨让衡哥儿入宫去做伴读的事情了。这些人大多不知道内里情况,肯定还都认为这是衡哥儿,是季府莫大的荣耀呢。
许氏在靠近窗户的炕上坐下,将圣旨放在炕桌上,看向衡哥儿,咬了咬牙,道,“季衡,你给我跪下。”
衡哥儿委委屈屈看了许氏一眼,许氏一点也没有心软,还是目光愤怒地盯着他,衡哥儿只好跪下了。
许氏道,“这是怎么回事,圣旨上说,皇上看你聪慧文静,召你进宫做伴读。上次中秋宴,你不是说没遇到什么事情吗,怎么皇上就看你聪慧文静了。”
衡哥儿一时根本不想出卖季大人,便只是说,“我……儿子……也不清楚情况,当时的确是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想,皇上选伴读的事情,定然不是皇上一个小孩子能够做决定的,应该是宫里太后的意思,或者是内阁的老大人们的主意吧。怎么就选到我了,我也不知道。”
许氏一口气差点闷在胸口出不出来,咬牙切齿了一阵,才怒道,“季华云,他真是……真是……”
衡哥儿赶紧起身来,走到徐氏跟前,轻轻拍抚了几下她的背,道,“母亲,您别生气了,无论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出事的。”
许氏气得面颊绯红,声音也比平常大了,“不会出事,不会出事,你以为皇宫是什么地方,好好的,怎么先帝爷五个儿子就只活了这么一个,一年里不知道多少人死得无声无息的。这些也就算了,你的身子,又是那样,你说我怎么放心。皇上选伴读,哪里是简单的事情,我们家,在这满地权贵的地方,你父亲一个三品侍郎官,又算什么,怎么伴读就选到了你的头上,这定然是无风不起浪,还是你爹,你这个爹啊……他到底有没有为你想过……”
衡哥儿看许氏气成这样,知道她都是因为关心自己担心自己,比起她对自己掏心掏肺的这份好,季大人就真的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了。
衡哥儿对许氏这份母子情自然十分感动,他目光坚毅地看着许氏,道,“母亲,您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再说,去做皇上的伴读,也没什么不好。将来,我一定挣下一品的诰命让母亲去做。”
衡哥儿目光灼灼,许氏大叹一口气,“我就知道,上次你父亲带你入宫去就没有好事,你自己也知道的,是不是,你父亲到底和你说了什么,是他让你去做伴读是不是。”
衡哥儿很镇定,似乎他从来都是这么镇定,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他这份镇定让焦躁愤怒的许氏情绪也稍稍好了点。
“母亲,父亲的确也希望我去做伴读,不过他是征求过我的意见的,我觉得去做伴读也没什么,皇上他并不像外面的人揣测的那么没用。现在皇上年幼,李阁老和赵国舅把持朝政,虽然国家还没出现大乱子,但是,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主弱臣强,皇上没有用,总有一天,会出大乱子的,到时候,受难的只是天下百姓。母亲,我从小读书,虽然是为了功名和光耀门楣,但是作为读书人,更多的还是要为天下生民立命吧。”
许氏没想到衡哥儿会说出这么大一番大道理来,衡哥儿明明实岁九岁都还没有到。
许氏怔怔看着儿子,眼眶犯湿,道,“你们爷儿俩根本就没有想过我。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衡哥儿伸手抱住了许氏的腰,在平常,他很少对许氏表现出这种亲昵。
“母亲,不要难过了,我会成就一番事业,让你因生我而骄傲的。你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了。”
许氏本来还没有掉泪,被衡哥儿这么煽情地一说,眼泪就没忍住,一边哭一边说,“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啊,你要是真出什么事,你可要我怎么办。你爹他倒是不心疼,六姨娘又有身孕了,之后再给你爹生个儿子出来,他是后继有人的,却把你推出去做什么伴读。”
衡哥儿在心里深深吸了口气,进宫做伴读,突然有种不成功就成仁的感觉。
说起来,要进宫做伴读,何尝不是他自己要在小皇帝身上下注呢。
季大人回府来,得知已经有天使来传过旨让衡哥儿进宫做伴读,他的确是丝毫不显惊讶,踱进正院来和许氏说话,许氏对他很没有好脸色,根本不理睬他。
季大人叹了口气,只好去拉了她的手到次间榻上去坐下,说,“你接了圣旨了?”
许氏没好气地说,“不接难道给你担下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季大人道,“我是相信衡哥儿的能力的,他能够做好。”
许氏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季大人不擅长劝人,看许氏一味不给他好脸色,也就只好算了,拍了一下许氏的手,道,“今日就在你这里用膳吧。”
许氏要咬碎一口牙,最后也只是忍了下来,道,“那我去让多做两个你喜欢的菜色。”
就直接起身从次间出去了。
天边太阳已经下山,天空给人黑沉沉的感觉,总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让她觉得,他们家就要不太平了。
许氏又叹了口气。
许七郎也不是笨人,对衡哥儿要进宫做伴读这件事,在震惊和不乐意之后,也发现了奇怪之处。
下午衡哥儿和他一起坐在书房里的时候,趁着写好了文章,夫子让他们自修,他就挪到衡哥儿身边去,低声问,“皇上怎么会突然让你进宫去做伴读,是上次中秋宴上,他看到你啦。”
衡哥儿轻叹道,“不要多问了。”
许七郎很不满意,“我怎么能不问。你要进宫去做伴读,我怎么办?”
衡哥儿瞥了他一眼,“我之前生病不和你一起上课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
许七郎皱眉愤愤道,“那又不一样。”
衡哥儿道,“有什么不一样。”
许七郎不依不饶,“就是不一样。你要去做别人的伴读,你受得了那个罪吗,听说在宫里,做得稍稍有点不对就会被罚,你身子又不好,怎么受得住。再说,你要去做伴读,需要住在宫里吗?”
衡哥儿知道许七郎是在关心他,就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应该不用住在宫里,皇上早上要听早朝,要早朝之后才开始上课,下午应该也会放学很早,我还会回家来用晚膳。”
许七郎这才松了口气,“那我还是每天都能见到你。”
衡哥儿倒被他逗笑了,“你每天看不到我就吃不下饭是怎的?”
许七郎道,“比吃不下饭更严重。”
衡哥儿,“……”
许七郎笑道,“你不在,课业没人商量,恐怕会被夫子骂死,挨手板心,不是比吃不下饭更严重。”
衡哥儿笑着将他推开,“滚过去看书去。”
衡哥儿要进宫做伴读,这并不是衡哥儿一个人的事情。
家里姨娘和姑娘们都来给衡哥儿道了贺,特别是三姐儿,这个一心想进宫的女孩子,还偷偷向衡哥儿打听小皇帝的长相和人品,衡哥儿只是说长相挺好看,人品如何,不知道。
三姐儿听到之后就陷入了沉思,似喜似愁。
衡哥儿其实并不大能理解三姐儿的心思,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想进宫,以三姐儿的身份,进了宫,最开始恐怕也只是一个很低等的宫妃。
好在衡哥儿不理解,也并不干涉,对他来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看有没有那个能力和毅力,有没有能够承担失败的勇气。
除了家里因此而庆祝,连几家亲近的人家,也都送了礼来道贺,这些人家的太太们,以前见到衡哥儿就要称赞的,现在则是赞得更厉害了,恨不得把衡哥儿捧上天,所幸衡哥儿是别人说什么都八风不动的性子,也才没有形成骄纵的性格。
衡哥儿在接到圣旨的第三天,也就是准备了一天之后,就入了宫去做伴读,皇帝看来是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卷完了,明天开始第二卷。小皇帝要进入衡哥儿的生活了。
第二卷 那时少年
17、第一章 入宫
衡哥儿一大早起来,进了十月,天气已经很冷,虽然还没有下过雪,不过衡哥儿也是早早开始穿厚冬衣了。
这样进宫去做伴读,虽然只用伴读几个小时,下午就可以回家来,但是许氏还是怕衡哥儿在宫里时受冻,才十月,就让衡哥儿将貂毛大氅穿上,本来还给他穿的缂丝料子的,后来一想,又觉得这太过耀眼,衡哥儿是去宫里做陪衬的,越不出色才越安全,这又让他将这衣裳脱了下来,又换上只是贡缎的衣裳。
许氏给衡哥儿安排衣裳,就花费了些时辰,衡哥儿规规矩矩低眉顺目地由着许氏给拾掇,没有一点不耐。
等着许氏总算是把他打扮好了,他才说道,“母亲,其实不用这种郑重,以后每天都要去宫里呢,您要是每日里都起床来为我准备这些,那您可休息不好,休息不好就会身体不好,这样,可是儿子的罪过,儿子不孝了。”
许氏笑着摸了摸他已经束好的头发,“小小年纪,就只会说这些官面话,你就全然没有七郎的活泼。”
衡哥儿不好意思地说,“表哥的确是嘴比较甜。”
许氏又笑,拉着衡哥儿去东次间里用早膳,季大人是在前院里歇下的,此时也进后院来了,进东次间时,许氏和衡哥儿还没在桌子边坐下。
季大人坐上了主位,许氏和衡哥儿才去坐下了,季大人打量了衡哥儿的穿着,衡哥儿一身藕荷色的衣裳,领口上的风毛衬着他玉白的一张脸蛋,倒是白净清秀得厉害,对于衡哥儿长得好,季大人心里是很满意的,要不是他长得好,当时也不好建议让他入宫去做伴读。
三人才吃几口饭,许七郎就从外面跑进来了,他红着脸,笑嘻嘻地说,“衡弟要入宫做伴读,我本意是要送他出门的,起来晚了,嘿嘿……”
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许氏赶紧让丫鬟再去拿一套碗碟来,对许七郎说道,“赶紧来坐下吃吧。你平常就睡不醒,你睡着不起来送衡哥儿,又有什么。”
许七郎坐到衡哥儿的旁边去,目光灼灼地打量了衡哥儿几眼,又和季大人问了好,才和许氏说,“衡弟是第一天去,也许会紧张,我要送才行。”
衡哥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小丫鬟已经将许七郎的碗碟放好,碗里盛了一碗粥,许七郎端着碗就飞快地吃起来,没有什么文雅风度可言,季大人多瞥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
季大人一向是严肃的,但是许七郎居然不怕他,反而是更怕许氏一些。季大人瞥他的那一眼,他感受到了,不过依然是没有放慢吃饭的速度,一碗粥喝完了,又递给旁边的丫鬟让盛,筷子里已经夹了一个小笼包吃起来。
衡哥儿在桌子下面,用脚踢了许七郎一脚,许七郎正将小笼包整个儿吃进嘴里咀嚼,一下子就噎着了,噎得脸通红,接过丫鬟递过来的小米粥就赶紧喝了两口。
许氏看他这样,赶紧让丫鬟给他拍拍背,衡哥儿没有麻烦丫鬟,自己帮他拍了,许七郎抬起头对他露出一个笑,“谢谢。”
衡哥儿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一顿饭很快吃饭,此时时辰还早,外面还是漆黑的,季大人在此时就要去上早朝去了,衡哥儿因是第一天去做伴读,季大人就要求他和他一起去,所以衡哥儿才起这么早。
许氏和许七郎送了衡哥儿和季大人出二门到车轿院子乘车进宫,季大人有选一个书童给衡哥儿,伴着衡哥儿进宫去,此时书童就站在车轿院子里等着。
早上很冷,院子里的几盏风灯亮着,光线也不是很明亮。
许氏殷殷切切地要交代书童好好照顾衡哥儿,季大人就说,“我已经叮嘱过了,是我选的人,不会有问题。”
许氏在心里冷哼,面上却没说什么。
马车缓缓从季府里出去了,季大人和衡哥儿坐在车厢里要说话,书童抱琴和马车夫坐在车辕上。
许氏站在院子里,盯着马车慢慢地出门,衡哥儿突然从车窗帘处露了脸,朝许氏说道,“母亲,早晨冷,您赶紧回去吧。”
许氏对他笑着挥手,没有说话。她对儿子,有千叮呤万嘱咐,但是一时间却又知道说什么也没用。
等马车消失在前面夹道里,许氏转身要回房的时候,才发现许七郎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她以为许七郎回了房去补眠,也就没有多想,没有问。
许七郎骑着不久前他父亲送来的雪子跟在季大人马车的后面,雪子经过一年的成长,已经是高头大马了,而许七郎身量还没有长成,算不得高,好在雪子是匹温顺的马,许七郎才骑得比较稳妥。
早上上早朝的大人不少,走上去丹凤门的大道,就遇到好几辆马车和轿子,朝中能够去上早朝的大臣,年龄一般不小了,这冬天又冷,愿意迎着风骑马去上朝的就没多少,几乎全是坐马车或者乘轿子,许七郎小小年纪骑着马跟着他们同路,惹来了好些人的目光,不过许七郎毫不在意,别人也就因为稳重等原因而没有说什么,以至于到了丹凤门门口,季大人和衡哥儿下了马车,才发现许七郎跟来了。
季大人很是惊讶,没先进城门,和几个遇到的大人打过招呼,就叫了许七郎和衡哥儿到一边,“七郎,你怎么跟到这里来了?在府里送完,不就行了。”
衡哥儿看着许七郎,他对许七郎比季大人要了解得多,所以不用问,他已经知道许七郎是什么意思。
果真,许七郎做出一脸郑重,说,“姑父,我比抱琴要好得多,让我跟着衡弟进宫去做他的书童吧。”
季大人沉着脸,在心里很不耐烦了,“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没有一点规矩,这是可以乱来的事情吗?赶紧回去。”
许七郎却说,“我知道在宫里需要的是谨言慎行,要懂规矩,您就让我陪衡弟一起进宫去吧。”
季大人不想和小孩子多说,要示意一边的马车夫直接将许七郎送回去,这时候衡哥儿对季大人说道,“父亲,让我和表哥说几句吧。”
季大人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许七郎眼神一亮,衡哥儿拉着他到了墙根底下,道,“你赶紧回去,谁要你陪我进宫去。”
许七郎本来以为衡哥儿是希望自己跟着的,没想到衡哥儿却说这种话,让他气得哼了一声,衡哥儿也不管他赌气,继续道,“你跟着我去了宫里,根本不会和我在一起,我是给皇上做伴读,你只能跟着别人的书童在别的地方等,你这么傲气的人,能够受得住别人把你当下等人看?”
许七郎道,“我能。”
衡哥儿伸手拉住了他的手,许七郎的手热乎乎的,衡哥儿的手却凉,衡哥儿目光温柔地看着他,“但是我不能。你跟着去一点忙也帮不上,还会让我分心去担心你。你回去吧,别让我担心你,行不行。”
许七郎觉得有些委屈,眨了眨眼睛,只好点了头,道,“好吧,我回去,在家里等你。”
衡哥儿握着他的手拍了一下,又对他笑了,道,“你的情意,我是明白的,也会一直记着。谢谢你。”
第4节
恋耽美
第4节
张先生也说他,“的确是将养回来了的样子。我听说有人修习太极拳,对养身极好,衡哥儿底子弱,去请个师傅回来教一教养身拳脚,说不得会有些用处。”
季大人沉吟片刻,看着衡哥儿,说,“倒是可以这么去办。”
张先生道,“我去替问一问这师傅的事。”
衡哥儿赶紧起身对他道了谢。
之后回归正题,季大人就问衡哥儿,“你知道皇上新定下了三个帝师的事情没?”
衡哥儿在西山别庄住着的时候,也不全然是与世隔绝,过几天就会有人给许氏送各种消息,他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点头说已经知道了。
这么说着,心里则想着季大人问这件事的用意。
季大人接着道,“皇上的意思,希望身边能够有两个伴读。这事还没有直接说出来,不过最后应该会办成的。”
衡哥儿愣了一下,皇上一直在宫里,接触的除了帝师,就是身边的太监宫女,但他身边的太监宫女,恐怕也不一定是向着他的,他想再更多地接触人,或者有更多的势力,希望有伴读,倒是很能理解,只是,做皇帝的伴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季大人对他说这话,衡哥儿不得不想,难道他是希望自己去做这个伴读?
做皇帝的伴读,危险系数可一点不小。
衡哥儿也没有装傻,说道,“父亲是支持皇上选两个伴读的吗?”
季大人和张先生对视了两眼,才说,“从汉至今,每次主幼国疑,都是天下大乱的先兆,现在皇上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要是皇上出什么事,从藩王里再选人入京,朝廷只会更乱。”
季大人作为朝廷大臣,在家里说主幼国疑,藩王想皇帝出事送人进京的事,也算是大逆不道了,不过他说的这事,整个大雍,只要关心朝政的,怕是心里都知道这么一回事,这已经不能算秘密了。
衡哥儿作恭听状,没有接话。
季大人便又说道,“皇上定了中秋佳节,设了宫宴,宴请一些大臣,我忝为朝臣,也在其列,而且让带和皇上年龄相若或者差距不大的公子入宫,到时候,我就带着你入宫去。”
衡哥儿心里已经有数,起身应了,季大人又说,“你一向是沉稳的,虽然你还小,但是我对你很放心。这次进宫去,你不一定就能够被皇上看上定为伴读,不过,要是能够被定为伴读,我也是为你高兴的。保护皇上,也是我等臣子的职责所在。”
衡哥儿咬了咬牙,又行礼应了。
季大人说,“这几天,你就每天到我书房里来侍奉,我也给你说一些规矩。”
“是。”衡哥儿一直就十分恭顺,季大人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先生说,“进宫做伴读,应该是不用住在宫里,皇上上学的地方在勤政殿偏殿,勤政殿处在前朝,不用接触后宫,是不会有太多不好控制的麻烦事的。”
看来张先生和季大人都已经考虑了去给皇帝做伴读的安全性,虽然这么说,衡哥儿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安全的事。
小皇帝渐渐长大,先是要求帝师,然后又要求伴读,看来他自己是挺有主意的,这种情况下,太后肯定就越忌惮他,恐怕他的日子不会好过。
衡哥儿想了一想,觉得中秋去宫中领宴也好,就看一看这个小皇帝值不值得季家的人倾其所有。
14、第十四章 伴读风波(一)
许氏不知道季大人带衡哥儿入宫去领中秋宴是因为要让衡哥儿去做皇帝伴读,所以对季大人要带衡哥儿入宫,她认为那是季大人特别看重衡哥儿,是衡哥儿的福分,她因此而十分高兴。
家中要办中秋宴,她也没有特别上心,反而是十分用心给衡哥儿打扮,但是又怕打扮得太过,让衡哥儿太过出彩,在宫里这种谨慎之地讨不到好,最后便只是让衡哥儿穿得中规中矩罢了。
当天傍晚,收拾好的季大人就带着衡哥儿进宫去参加中秋晚宴,坐在马车里,季大人又给衡哥儿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无非是让他要谨言慎行,不要出什么事。
衡哥儿很郑重地答应了,季大人对衡哥儿其实是很放心的,毕竟衡哥儿回京这一年来,他对衡哥儿也已经很了解。
季大人以为衡哥儿是身体原因,所以比一般孩子要谨慎沉默稳重得多,又天生聪明,心比比干,还肯勤奋好学,完全没有一般孩子的淘气。
因衡哥儿的出色,季大人是很感谢许氏的,以至于将衡哥儿身体上的缺陷也抛诸脑后了。
大雍的政治中心——永安宫。
永安宫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有用于朝拜的太极殿,有上朝的宣政殿,还有用于皇帝日常听政处理事务的勤政殿,主要官署也处在外朝,内廷则是皇帝的内院,住着后宫佳丽,不过现在小皇帝才十一岁,还没有后宫,内廷里自然就是太后说了算。
在内廷西北边有一个大湖——蓬莱池,蓬莱池边修建着好几座殿宇,经常用来接待外国使臣或者举办宴会宴请大臣。
这次的中秋宴,照例是在蓬莱池办。
季大人的马车行到皇城西边的少阳门城门口,下车通了名帖,季大人就带着衡哥儿进了宫。
衡哥儿人小且矮,本来就高大的城楼在他的眼里就更显雄壮巍峨,深深的门洞,巨大的城门,隔出来的内外,此时在衡哥儿的眼里,似乎就是两个世界一样。
虽然他的灵魂有过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在这巍峨的建筑之前,依然莫名生起一种要跪伏在地膜拜的感觉。
他腿短走得慢,季大人也不得不放慢了脚步,让他一直走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是在宫中,要求人要做到的是目不斜视不四处打望,但是衡哥儿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四处偷偷瞄了瞄,只看到宫中禁军穿着盔甲列在两边,给人森严肃穆之感。
走过门洞,已经有太监和宫女等着引领,领宴的女眷被太监领着和他们并不走同一条路。
衡哥儿多注意了几眼往另一边走的女眷,女眷都穿着隆重的礼服,年龄并不小了,脸上画着很厚重的妆,端着脸,面无表情,甚至看不出美丑来,衡哥儿也不知是自己所见到的这几位是这样,还是有着诰命身份的女眷,到最后都会是这幅庄重而隐含威严的模样。
因为他去看女眷,脚下不由一绊,差点摔倒,还是他自己赶紧稳住了,不过旁边的季大人和小太监都停下来看了他两眼,衡哥儿赶紧垂下头紧跟了两步,季大人虽然没说他什么,但是也明显显出了不高兴,衡哥儿只好更加小心谨慎。
除了他,也有其他的大人带着的孩子,大多是十多岁,也都像他一样被训得规规矩矩地跟着,当然,也有胆子大的左顾右盼。
季大人一路遇到几个大人,也都只是淡淡打个招呼,走了不短的路,才到了蓬莱池旁边的凤翔殿。
蓬莱池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沿着湖边修着回廊走道,连接着亭台楼阁和殿宇轩榭,遍植各种花木,宛若仙境。
凤翔殿是蓬莱池旁边最大的一座殿宇,周围连接着偏殿和楼台,宫宴大多数时候是在这里举办。
季大人领宴的次数应该不少,所以十分熟悉程序,按照小太监的引领,就带着衡哥儿在一边的椅子上去坐下。
季大人来得算早,殿里坐着的人还不算多,陆陆续续又有人进来,季大人带着衡哥儿去一一见礼,衡哥儿人小,又是晚辈,几乎全程都是垂着头在行礼,见到的孩子,都要比他大不少,衡哥儿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他们身上观察他们,这些孩子,都是高官贵戚之家的嫡子,又被带进宫来,大多都是人中龙凤,少见纨绔之人,即使真是纨绔的,在一大堆老大人面前,也要装得规规矩矩。
遇到有孩子对他见礼,衡哥儿也都规规矩矩还回去。
很快,他在人里看到了之前抽过他家马头的那个少年,赵致礼一身紫色云缎圆领大袖,十四岁的他,已经身高体长,气势很盛,面部轮廓很突出,只是神色里带着的戾气和倨傲,完全没有收敛。
他跟在他的父亲身边,对着长辈行礼时,他依然一副臭屁的表情。
衡哥儿多看了他两眼,他就感受到了,朝衡哥儿看过来,衡哥儿人小,赶紧躲到了另一位大人的旁边去,赵致礼没有发现他,皱了一下眉就又转开了视线。
衡哥儿没想到他的感觉这么灵敏,于是不敢再把自己对他的厌恶表现出来,只是乖乖跟着季大人。
殿里点着数百盏儿臂粗的大蜡烛,将殿里照得亮如白昼,辉煌不已。
很快,有礼官唱礼,皇帝驾到。
大家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跪了下来,迎接皇帝。
不过也有人只是站着身子躬身迎接,李阁老作为帝师这么做,已经让很多人在心里不以为然,赵国舅也不跪拜,就让更多正直的大臣不忿了,但是赵家现在如日中天,即使有大臣不忿,也不敢明目张胆表现出来。
衡哥儿跪在地上,只听到很细小的脚步声走到上位去坐下了,然后听到一个清亮温和的还带着童音的声音说道,“众卿家,都平身,赐坐吧。”
于是大家一边谢礼一边起身坐下。
这个童音又说,“今日是中秋佳节,朕设宴于此,是想和众卿家共度佳节,不想却也让众卿家和家人相隔,心中歉意。”
衡哥儿没想到小皇帝说话这么客气,偷偷朝上位看过去,因为隔得不近,看得不大清楚,只看到是个穿着一身明黄色皇帝常服的孩子,坐得端端正正,衡哥儿看他的时候,他正看向坐在皇帝位下首的李阁老。
李阁老似乎是点了一下头,皇帝才又对身边的太监说了一句什么,然后礼官就唱礼说赐宴。
随着赐宴,就有乐声响起,舞姬在大殿外面一座巨大的亭台上跳舞,从殿里看出去,一切并不能看真切,只见影影绰绰,但是氛围却是好的。
衡哥儿不知道是因为这场合庄重,所以舞姬只能在外面的亭台上跳舞,亦或是皇帝还太小,所以作此安排。
赐宴后,众大臣便先给皇帝祝酒,小皇帝居然也毫不含糊地饮下了,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酒,然后大家又和阁老国公侯爷等等权贵们互相祝酒,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反而是皇帝坐在高位,似乎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衡哥儿偷偷观察他,只见他几次和身边的黄门官说话,像是在征询意见,似乎是想离开了,但黄门官只是轻微摇头,他就只好又看向李阁老,但是李阁老却在说着别的事,并没有看向他。
衡哥儿觉得这个宫宴既有意思又无聊得很,有意思在从一个宫宴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无聊在人人脸上都戴着一层面具,即使像季大人这样那么关心小皇帝的人,在宫宴上,他也并没有对小皇帝表现出哪怕多一点的关心和恭敬。
小皇帝更像是一个摆设,除了说了最开始那么几句话,之后就毫无用处了。
衡哥儿算是进宫来的孩子里最小的一个,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也惹来几个老大人的问候,不过是问季大人,季大人也就把自己的长子拿出来介绍一番,衡哥儿自然也就少不得对长辈敬酒。
在外面时,未免生理上的尴尬,衡哥儿一向很注意不喝水不吃东西,以免要去更衣,此时却是不得不喝,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对季大人说,“父亲,我去更衣去了。”
季大人点了点头,他就去找了一个看起来很老实可靠的小黄门带自己去净房。
皇宫的设计还算合理,从凤翔殿出去,沿着回廊就到了旁边的侧殿。
中秋佳节,随着时间推后,月亮已经升上了天空,挂在巍峨的楼阁之上,映在一望无垠的蓬莱池里,桂花香从园子里飘来,香味十分浓郁。
侧殿旁边的净房设计很合理,衡哥儿没让小黄门伺候,从屏风隔间里出来,小黄门提着铜水壶倒水给他洗手,然后又将巾帕递给他仔细地擦了手,这才要带着他出去。
衡哥儿从荷包里拿了两个小银锭递给他,“多谢你。”
小黄门接过之后赶紧躬身道谢,又说,“小公子长得真是好看。”
衡哥儿愣了一下笑笑。
从侧殿出去,外面都是桂花树,香味重得让人打喷嚏,衡哥儿走得慢了些,转过一个回廊,旁边突然走过来另外几人。
衡哥儿一时反应不及,小黄门则已经跪下行礼,“皇上万福。”
小皇帝看着衡哥儿,衡哥儿这样近距离地看着小皇帝,才发现他目光挺深的,因为年岁还小,脸上还带着一点婴儿肥,不过已经可以看出俊美的轮廓来,想来累积了数代漂亮基因的皇室,后代都不会太丑。
衡哥儿在小皇帝眼里看出了深意,于是瞬间反应过来,赶紧下了跪。
小皇帝站在那里,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月,才道,“平身。”
“谢皇上。”衡哥儿这才爬起来恭恭敬敬站好。
小皇帝的目光一直在他的身上打量他,然后说道,“你多少岁了?”
似乎只是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拥有好奇。
“九岁。”衡哥儿声音清脆,语调却十分平静稳重。
小皇帝上前拉了一下他的胳膊,衡哥儿就抬起头来和他对视,小皇帝对他笑了一下,说,“你是哪家大人的公子?”
衡哥儿道,“父亲是刑部左侍郎,季……”因为要避讳父亲的名讳,也就没说名字。
小皇帝愣了一下,蹙眉仔细思索,然后摇了摇头,似乎是没想起来刑部左侍郎是谁。故而转移话题说,“你叫什么名字?”
衡哥儿道,“季衡,无字。”
小皇帝笑了笑,道,“你的脸很红。”
还伸手碰了他的面颊一下,衡哥儿毕竟年小,脸嫩得像豆腐,被小皇帝碰了,小皇帝也还太小,他也就没有多想,只是又躬身回答,“方才喝了酒,故而面颊发红。”
小皇帝“嗯”了一声,衡哥儿又看向他说道,“我在家时就不喝酒,母亲说喝酒伤身,尤其是对小孩子,喝了容易变笨,喝羊奶比较好,还能长个儿。”
小皇帝因他这话似乎是愣了一下,但是衡哥儿面目单纯,说话也稚气,他实在无法辨别衡哥儿是想把这话说给他听的。
小皇帝正要说什么,从回廊转角处又走出了另外几人,是赵致礼和领着他过来的小黄门。
赵致礼看到小皇帝拉着衡哥儿的胳膊,衡哥儿在月色里更是白嫩嫩一团如天上皎洁月色,赵致礼愣了一愣,他显然并不记得之前和季家在城门口时的事情,也不记得衡哥儿了,想来他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城门口的那种问题,以至于事后并没上心。
赵致礼见到皇帝并不行礼,反而大步走过来,对皇帝说道,“皇上,微臣一直寻你,没想到你却看上了这种小孩子跑这里来了。”
语气里自然也没有敬意。
小皇帝赶紧放开了衡哥儿的胳膊,说道,“表哥,你找朕有何事。”
赵致礼又看了衡哥儿一眼,才说,“是太后娘娘让你过去,在碧溪殿那边。”
小皇帝似乎才想起来一样,“哦”了一声,说,“母后的确说让朕去和太妃诰命们见一见。”
说着,又对衡哥儿一笑,道,“那朕就先走了。”
衡哥儿赶紧躬身行了个礼,“恭送皇上。”
但小皇帝走几步了又回过头来,似乎是对衡哥儿恋恋不舍,“以后再召你进宫来陪朕玩,可好?”
衡哥儿做出怯懦的小孩子的模样来,“如若父亲允许……”
他这句话把在旁边的赵致礼逗笑了,赵致礼看向皇帝,“皇上,您赶紧过去吧。”
小皇帝又瞥了衡哥儿一眼,这才赶紧离开了。
衡哥儿对赵致礼道,“世子殿下,草民先退下了。”
说着就要走。
赵致礼却突然抓住了他的胳膊,因为他比衡哥儿高很多,所以那么抓住衡哥儿,就让他很不好受。
赵致礼伸出两指捏了捏衡哥儿的面颊,把衡哥儿捏在在心里不断腹诽,却还要做出单纯纯良的眼神来,流露出一丝惊慌。
赵致礼对他流露出一丝轻蔑来,将他放开了,道,“走吧。”
衡哥儿赶紧道了谢,慌慌张张地走了,走出了一段路,因回廊转了两个弯,隐约还能看到刚才他们所站的位置,赵致礼还站在那里,而衡哥儿也不确定,小皇帝是不是故意将自己截在那里的。
15、第十五章 伴读风波(二)
衡哥儿回到了殿里去,殿里已经是李阁老最大,不少人都是围着他在恭维着。
里面当然也有数代簪缨的大世家家长,对李阁老这种行为十分不屑的,就在自己独乐乐喝酒。
对面台子上的歌舞已经换了几班,不过音乐声声,依然热闹。
皇帝没有把大臣留太久,月还没上中天,就说可以散了,季大人带着衡哥儿也没有多留,就先离开了。
在马车里时,季大人问坐在自己对面的衡哥儿,“皇上过去找你,说了什么吗?”
衡哥儿看向季大人,心里已经转过了好些心思,然后问道,“父亲,你和皇上,是有往来的吗?”
虽然小皇帝每三日逢着早朝都要去坐在宣政殿上上朝,但实则这个上朝都是上给李阁老听的,小皇帝对政务并没有任何决定权。
而衡哥儿并不明白,季大人和小皇帝到底是怎么勾搭上的。在衡哥儿眼里,季大人虽然很会为官,但在朝堂上倒并不是大人物,而且为人也不突出,在小皇帝心里,季大人恐怕也并不是能起重大作用的人。
季大人知道自己儿子聪明,只是没想到他对这些看得这么清楚,他沉吟了片刻后才说,“回去之后再谈。”然后就闭上了眼睛养神。
衡哥儿也沉默下来。
回到季府,衡哥儿直接跟着季大人去了书房,季大人关上了书房门才去书桌后坐下,又让衡哥儿坐在了椅子上,他才说道,“当年易贵人为先皇陪葬,太后的意思,是不让易贵人葬入皇陵,也没给追封谥号,是平国公起头,我也跟着上了书,毕竟易贵人是皇上的生母,又是给先皇陪葬,怎么能够寒酸下葬。最后太后也不得不同意了,追封易贵人做了贵妃。又过了两年,有一次,也是宫宴上,我在园子边上走走,偶遇了皇上,没想到他居然记得我上书的事情,还说感谢我,那时候皇上才九岁。哎……”
季大人这一叹,叹出了老大一口气,大约是觉得小皇帝十分不容易。
衡哥儿心里也略微动容,从今日晚宴可见,小皇帝倒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纨绔,看着挺稳重的,而且还有些心思,在李阁老和国舅爷面前表现出来的怯懦,也不像是真的,不过这个小皇帝到底怎么样,只是这么一面之缘,也无法判断。
而看季大人的意思,他是和皇帝之间有联系的,而且是真要把自己送到皇帝身边去做伴读。
季大人这样为了皇帝,忠君是其一,想来也有要从皇帝身上博权势的意思。现在要论权势之盛,自然是李阁老和赵国舅,但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错,就是不把小皇帝当回事,且被权势蒙蔽了眼睛,没看到小皇帝其实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没有用。季大人是想在小皇帝身上投资,保住小皇帝,等他以后亲政,自然就会有回报了。
衡哥儿说道,“父亲,今日皇上去找我,是和您约好的?”
季大人眼里流露出深意,看着儿子,点点头,“他是有意去看看你的吧。”
听这语气,季大人也不确定皇帝为什么去找他,想来,也只有一个原因了,就是想看看他到底怎么样。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份深沉心思,想来是能够熬到将来亲政掌权的吧。
衡哥儿这么想着,嘴里说道,“今日皇上没有说什么,只是问我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刑部左侍郎家的,叫季衡。皇上身边有几个黄门官跟着,想来,他有什么话,也不适合直接和我说,后来赵国舅家里的世子来叫皇上去太后那里,皇上就离开了。”
季大人点了一下头,“这样,就等最后结果吧。”
之后季大人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就让衡哥儿回内院去歇息去了。
季大人对衡哥儿在宫里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衡哥儿还小,又是第一次进宫,有那一份镇定和不卑不亢不怯懦,面对别的老大人时,也能够有条有理地回答问题,还不说错话,就是难得了,甚至在面对皇上的时候,也能够做到镇定和平和。
虽然对衡哥儿挺满意,对儿子要求严格的季大人也没有赞扬过衡哥儿一句,一切都表现得很平淡。
衡哥儿自己回了内院去,家里已经在晚上办了中秋宴,现在已经月上中天,还在院子里坐着看月亮的人已经没有了。
时令到了中秋,晚上挺冷的,衡哥儿走进正院,就有丫鬟在门口将他接住了,又有人跑进了正房里去,许氏和许七郎都从里面迎了出来。
皇宫并不能被称为龙潭虎穴,去里面走了一遭的衡哥儿也没把这件事当成不得了的大事,但是在许氏眼里,这就是很大的事情,毕竟皇宫可不是一般地方,许氏作为三品大员的嫡妻,便有三品诰命在身,但是季大人和太后娘家赵家不亲,许氏自然也没有机会被太后召进宫过,许氏对皇宫,自然就很有憧憬。
许氏快步走过来,弯下腰拉住衡哥儿的手,发现衡哥儿的手凉凉的,就赶紧将他带进了房里去,房里要比外面暖和不少,衡哥儿进去就打了几个喷嚏。
许氏一边递给他手巾,一边问道,“怎么样,在宫里没什么事吧。”
衡哥儿吸了吸鼻子,“没什么事。只是喝了好几杯酒,有点醉酒的样子。”
许氏将他左看右看,越看越爱,笑着说,“宫里的酒怎么样?”
许七郎跟在旁边,也对着衡哥儿笑,衡哥儿摇摇头,说,“还没有在扬州时,舅舅家里的桃花酿女儿红好喝。吃的东西都是冷的,月饼也不好吃,酒也是冷的,想来即使温过,端上桌也冷掉了。”
许七郎很骄傲地道,“两淮盐商,大富之家,所用精细,直比皇宫,这话,很多人说过。家里的酒比宫里的酒好喝,也很正常嘛。”
衡哥儿看着他,“你这张嘴,总是不知收敛。”
许七郎笑着说,“反正这是你和姑母跟前。”
许氏伸手拍了许七郎的肩膀一下,“七郎,衡哥儿说得对,你呀,就是该注意注意,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收敛。”
许七郎很不好意思地答应,但是谁都知道他下一次嘴犯贱的时候依然不会收敛的。
衡哥儿入宫前,已经吃过一点东西了,但是在宫里走了一遭,很费心力,又饿了。
许氏就又让人去端了点心月饼来他吃,还亲自将月饼切小了给他,说,“吃家里这个月饼,金华火腿的,这火腿,还是月前你舅舅让人送来的,这个和进贡给宫里的是一样的,只是,宫里哪里舍得把这个拿来做了火腿放在宫宴上呢,宫宴上的,我知道,大多是看盘,有一两样吃的,也都是大锅做出来,走那么大老远的路送到宫宴的桌上,早就冷掉了,还吃什么吃。”
衡哥儿笑盈盈地看着许氏,能够有许氏这样一个母亲,大约是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所以,他不会做让她失望的事情。
虽然季大人现在算是很喜欢他了,但是在衡哥儿心里,季大人还是当年抛弃他的那个季大人,现在喜欢他,也只是因为他有用了而已。季大人在他心里的地位,甚至还没有许大舅那么重。
衡哥儿吃了两口月饼,想到什么,又说,“母亲,父亲在前院,您也送些吃的去吧。”
许氏道,“这个还要你操心?已经让人送去了。”
许氏并不是亲自送去,可见她对季大人,也只是夫妻名分,真实的感情并不是太重。
衡哥儿看着许氏,很心疼她,对一个女人来说,自然不是儿子听话就会幸福的,她还应该要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但是看季大人,实在不是一个这样的好丈夫,季大人恐怕没有爱过许氏,甚至没有爱过府里的他的几个妾侍。
虽然在外人面前,季大人是个好丈夫的典范,他从没有自己要求过纳妾,也从没有过风流名声,在外面没有过女人,在家里也很尊重嫡妻,为人正直,用心仕途等等。
许氏也不会厚此薄彼,给衡哥儿切了月饼,就又给许七郎切,许七郎吃了两口就不吃了,许氏看时间已经不早,就让他快去休息,许七郎又多看了衡哥儿两眼,这才去休息下了。
衡哥儿吃了些东西,也和许氏说很累了,让许氏赶紧去休息,自己也就回了房,洗漱之后上了床。
躺在床上,望着床帐顶,衡哥儿却不怎么睡得着,小皇帝深深的眸子一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当时看到小皇帝时,他还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此时这样想着,却总有种以前就和他熟悉的感觉。
第二天,许七郎和衡哥儿在许氏身边用过早膳,一起到外院去上学,许七郎就拽着衡哥儿一个劲说,“昨天姑母在,我不好问。你昨天进宫里,没有遇到特别的事情吗。”
衡哥儿目光淡淡扫过他的脸,“能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一直要规规矩矩的,不然,你以为宫宴是什么?可以去闹事么?”
许七郎一想也的确是这样,不免有点失望地叹了口气,道,“那也没什么好玩。”
衡哥儿说,“你还真是一个孩子。”
许七郎不满,“我比你大。”
衡哥儿说,“但是你心里不知道比我小多少了。”
许七郎更不满意,“有吗,根本没有。”
衡哥儿赶紧伸出手来让他不要再纠缠,“说这么无意义的话的,不是小孩子是什么。”
许七郎道,“你有多大呢,总是冒充大人。”
衡哥儿眨了一下眼,笑了一下不说话了。
许七郎则被他的笑迷住了眼,红了脸,赶紧转开脸去看天上的太阳,“今天天气会挺好,这才中秋,气候就这么冷了。”
皇帝的伴读的事情,在十月的时候定下来了,选了国舅家的嫡子——赵家四郎赵致礼,还有平国公的孙子,也是徐太妃的侄子,十二岁的徐轩,然后还报了个冷门,刑部左侍郎的公子,九岁不到的季衡。
据说是中秋宫宴上,皇帝看季衡长得好看,就向李阁老要求了,李阁老虽有斥责,但后来也同意了。
宫中的传旨太监来到季府传旨,许氏才知道这件事,带着衡哥儿到前院去领旨时,她不是高兴,反而是震惊,等领了旨,接了皇帝的赏赐,她甚至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要招待传旨太监,因季大人还在衙门里上值没回来,接旨的只有衡哥儿和许氏,衡哥儿只好暗地里拉了拉许氏的袖子,许氏才从震惊里回过神,赶紧说了些客气话暖了暖场面,又让丫鬟将给太监的谢礼赶紧奉上,然后邀请太监留下来用膳招待,太监很是客气,没有留膳就走了。
等太监走了,许氏才面含怒色地看向衡哥儿,以许氏的聪明,大约已经猜到了中秋衡哥儿被季大人带着赴宴不只是赴宴而已。
16、第十六章 伴读风波(三)
许氏没有在前面厅堂里发作,而是转身就往内院里走,手里拿着才接到手里不久的圣旨。
她走了几步,发现衡哥儿还蹙着眉一动不动站在原地,就说道,“季衡,赶紧跟我进来。”
许氏很少叫衡哥儿的大名,除非是极其生气的时候,而衡哥儿并不常让许氏生气。以至于衡哥儿乍然听到许氏这样叫他,他怔了一下才看向许氏,对上许氏愤怒的眼睛,他心里有些发虚,但是面上却做出镇定之色,赶紧乖乖跟上了许氏的脚步。
从穿堂夹道回正房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从书房里跑出来的许七郎,许七郎要问话,许氏就对他说道,“回去上你的学去,不好好上学,这是做什么。”
许七郎挺怕许氏的,乖乖应了,但是目光依然看着衡哥儿,衡哥儿对他眨了一下眼,示意之后一定对他解释清楚,许七郎这才又回书房去上学去了。
许氏带着衡哥儿进了正房,又一直往里面走,一直走到了里间,又对在外面的丫鬟道,“把门关上,你们出去。要是有人来,就在偏厅招待,不要让进正房来。”
丫鬟看许氏火气很大,赶紧规规矩矩地出去了又关上了门。
即使这么短短的时间,恐怕现在整个府里都知道宫里的天使来下了圣旨让衡哥儿入宫去做伴读的事情了。这些人大多不知道内里情况,肯定还都认为这是衡哥儿,是季府莫大的荣耀呢。
许氏在靠近窗户的炕上坐下,将圣旨放在炕桌上,看向衡哥儿,咬了咬牙,道,“季衡,你给我跪下。”
衡哥儿委委屈屈看了许氏一眼,许氏一点也没有心软,还是目光愤怒地盯着他,衡哥儿只好跪下了。
许氏道,“这是怎么回事,圣旨上说,皇上看你聪慧文静,召你进宫做伴读。上次中秋宴,你不是说没遇到什么事情吗,怎么皇上就看你聪慧文静了。”
衡哥儿一时根本不想出卖季大人,便只是说,“我……儿子……也不清楚情况,当时的确是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想,皇上选伴读的事情,定然不是皇上一个小孩子能够做决定的,应该是宫里太后的意思,或者是内阁的老大人们的主意吧。怎么就选到我了,我也不知道。”
许氏一口气差点闷在胸口出不出来,咬牙切齿了一阵,才怒道,“季华云,他真是……真是……”
衡哥儿赶紧起身来,走到徐氏跟前,轻轻拍抚了几下她的背,道,“母亲,您别生气了,无论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出事的。”
许氏气得面颊绯红,声音也比平常大了,“不会出事,不会出事,你以为皇宫是什么地方,好好的,怎么先帝爷五个儿子就只活了这么一个,一年里不知道多少人死得无声无息的。这些也就算了,你的身子,又是那样,你说我怎么放心。皇上选伴读,哪里是简单的事情,我们家,在这满地权贵的地方,你父亲一个三品侍郎官,又算什么,怎么伴读就选到了你的头上,这定然是无风不起浪,还是你爹,你这个爹啊……他到底有没有为你想过……”
衡哥儿看许氏气成这样,知道她都是因为关心自己担心自己,比起她对自己掏心掏肺的这份好,季大人就真的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了。
衡哥儿对许氏这份母子情自然十分感动,他目光坚毅地看着许氏,道,“母亲,您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再说,去做皇上的伴读,也没什么不好。将来,我一定挣下一品的诰命让母亲去做。”
衡哥儿目光灼灼,许氏大叹一口气,“我就知道,上次你父亲带你入宫去就没有好事,你自己也知道的,是不是,你父亲到底和你说了什么,是他让你去做伴读是不是。”
衡哥儿很镇定,似乎他从来都是这么镇定,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他这份镇定让焦躁愤怒的许氏情绪也稍稍好了点。
“母亲,父亲的确也希望我去做伴读,不过他是征求过我的意见的,我觉得去做伴读也没什么,皇上他并不像外面的人揣测的那么没用。现在皇上年幼,李阁老和赵国舅把持朝政,虽然国家还没出现大乱子,但是,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主弱臣强,皇上没有用,总有一天,会出大乱子的,到时候,受难的只是天下百姓。母亲,我从小读书,虽然是为了功名和光耀门楣,但是作为读书人,更多的还是要为天下生民立命吧。”
许氏没想到衡哥儿会说出这么大一番大道理来,衡哥儿明明实岁九岁都还没有到。
许氏怔怔看着儿子,眼眶犯湿,道,“你们爷儿俩根本就没有想过我。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衡哥儿伸手抱住了许氏的腰,在平常,他很少对许氏表现出这种亲昵。
“母亲,不要难过了,我会成就一番事业,让你因生我而骄傲的。你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了。”
许氏本来还没有掉泪,被衡哥儿这么煽情地一说,眼泪就没忍住,一边哭一边说,“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啊,你要是真出什么事,你可要我怎么办。你爹他倒是不心疼,六姨娘又有身孕了,之后再给你爹生个儿子出来,他是后继有人的,却把你推出去做什么伴读。”
衡哥儿在心里深深吸了口气,进宫做伴读,突然有种不成功就成仁的感觉。
说起来,要进宫做伴读,何尝不是他自己要在小皇帝身上下注呢。
季大人回府来,得知已经有天使来传过旨让衡哥儿进宫做伴读,他的确是丝毫不显惊讶,踱进正院来和许氏说话,许氏对他很没有好脸色,根本不理睬他。
季大人叹了口气,只好去拉了她的手到次间榻上去坐下,说,“你接了圣旨了?”
许氏没好气地说,“不接难道给你担下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季大人道,“我是相信衡哥儿的能力的,他能够做好。”
许氏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季大人不擅长劝人,看许氏一味不给他好脸色,也就只好算了,拍了一下许氏的手,道,“今日就在你这里用膳吧。”
许氏要咬碎一口牙,最后也只是忍了下来,道,“那我去让多做两个你喜欢的菜色。”
就直接起身从次间出去了。
天边太阳已经下山,天空给人黑沉沉的感觉,总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让她觉得,他们家就要不太平了。
许氏又叹了口气。
许七郎也不是笨人,对衡哥儿要进宫做伴读这件事,在震惊和不乐意之后,也发现了奇怪之处。
下午衡哥儿和他一起坐在书房里的时候,趁着写好了文章,夫子让他们自修,他就挪到衡哥儿身边去,低声问,“皇上怎么会突然让你进宫去做伴读,是上次中秋宴上,他看到你啦。”
衡哥儿轻叹道,“不要多问了。”
许七郎很不满意,“我怎么能不问。你要进宫去做伴读,我怎么办?”
衡哥儿瞥了他一眼,“我之前生病不和你一起上课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
许七郎皱眉愤愤道,“那又不一样。”
衡哥儿道,“有什么不一样。”
许七郎不依不饶,“就是不一样。你要去做别人的伴读,你受得了那个罪吗,听说在宫里,做得稍稍有点不对就会被罚,你身子又不好,怎么受得住。再说,你要去做伴读,需要住在宫里吗?”
衡哥儿知道许七郎是在关心他,就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应该不用住在宫里,皇上早上要听早朝,要早朝之后才开始上课,下午应该也会放学很早,我还会回家来用晚膳。”
许七郎这才松了口气,“那我还是每天都能见到你。”
衡哥儿倒被他逗笑了,“你每天看不到我就吃不下饭是怎的?”
许七郎道,“比吃不下饭更严重。”
衡哥儿,“……”
许七郎笑道,“你不在,课业没人商量,恐怕会被夫子骂死,挨手板心,不是比吃不下饭更严重。”
衡哥儿笑着将他推开,“滚过去看书去。”
衡哥儿要进宫做伴读,这并不是衡哥儿一个人的事情。
家里姨娘和姑娘们都来给衡哥儿道了贺,特别是三姐儿,这个一心想进宫的女孩子,还偷偷向衡哥儿打听小皇帝的长相和人品,衡哥儿只是说长相挺好看,人品如何,不知道。
三姐儿听到之后就陷入了沉思,似喜似愁。
衡哥儿其实并不大能理解三姐儿的心思,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想进宫,以三姐儿的身份,进了宫,最开始恐怕也只是一个很低等的宫妃。
好在衡哥儿不理解,也并不干涉,对他来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看有没有那个能力和毅力,有没有能够承担失败的勇气。
除了家里因此而庆祝,连几家亲近的人家,也都送了礼来道贺,这些人家的太太们,以前见到衡哥儿就要称赞的,现在则是赞得更厉害了,恨不得把衡哥儿捧上天,所幸衡哥儿是别人说什么都八风不动的性子,也才没有形成骄纵的性格。
衡哥儿在接到圣旨的第三天,也就是准备了一天之后,就入了宫去做伴读,皇帝看来是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卷完了,明天开始第二卷。小皇帝要进入衡哥儿的生活了。
第二卷 那时少年
17、第一章 入宫
衡哥儿一大早起来,进了十月,天气已经很冷,虽然还没有下过雪,不过衡哥儿也是早早开始穿厚冬衣了。
这样进宫去做伴读,虽然只用伴读几个小时,下午就可以回家来,但是许氏还是怕衡哥儿在宫里时受冻,才十月,就让衡哥儿将貂毛大氅穿上,本来还给他穿的缂丝料子的,后来一想,又觉得这太过耀眼,衡哥儿是去宫里做陪衬的,越不出色才越安全,这又让他将这衣裳脱了下来,又换上只是贡缎的衣裳。
许氏给衡哥儿安排衣裳,就花费了些时辰,衡哥儿规规矩矩低眉顺目地由着许氏给拾掇,没有一点不耐。
等着许氏总算是把他打扮好了,他才说道,“母亲,其实不用这种郑重,以后每天都要去宫里呢,您要是每日里都起床来为我准备这些,那您可休息不好,休息不好就会身体不好,这样,可是儿子的罪过,儿子不孝了。”
许氏笑着摸了摸他已经束好的头发,“小小年纪,就只会说这些官面话,你就全然没有七郎的活泼。”
衡哥儿不好意思地说,“表哥的确是嘴比较甜。”
许氏又笑,拉着衡哥儿去东次间里用早膳,季大人是在前院里歇下的,此时也进后院来了,进东次间时,许氏和衡哥儿还没在桌子边坐下。
季大人坐上了主位,许氏和衡哥儿才去坐下了,季大人打量了衡哥儿的穿着,衡哥儿一身藕荷色的衣裳,领口上的风毛衬着他玉白的一张脸蛋,倒是白净清秀得厉害,对于衡哥儿长得好,季大人心里是很满意的,要不是他长得好,当时也不好建议让他入宫去做伴读。
三人才吃几口饭,许七郎就从外面跑进来了,他红着脸,笑嘻嘻地说,“衡弟要入宫做伴读,我本意是要送他出门的,起来晚了,嘿嘿……”
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许氏赶紧让丫鬟再去拿一套碗碟来,对许七郎说道,“赶紧来坐下吃吧。你平常就睡不醒,你睡着不起来送衡哥儿,又有什么。”
许七郎坐到衡哥儿的旁边去,目光灼灼地打量了衡哥儿几眼,又和季大人问了好,才和许氏说,“衡弟是第一天去,也许会紧张,我要送才行。”
衡哥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小丫鬟已经将许七郎的碗碟放好,碗里盛了一碗粥,许七郎端着碗就飞快地吃起来,没有什么文雅风度可言,季大人多瞥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
季大人一向是严肃的,但是许七郎居然不怕他,反而是更怕许氏一些。季大人瞥他的那一眼,他感受到了,不过依然是没有放慢吃饭的速度,一碗粥喝完了,又递给旁边的丫鬟让盛,筷子里已经夹了一个小笼包吃起来。
衡哥儿在桌子下面,用脚踢了许七郎一脚,许七郎正将小笼包整个儿吃进嘴里咀嚼,一下子就噎着了,噎得脸通红,接过丫鬟递过来的小米粥就赶紧喝了两口。
许氏看他这样,赶紧让丫鬟给他拍拍背,衡哥儿没有麻烦丫鬟,自己帮他拍了,许七郎抬起头对他露出一个笑,“谢谢。”
衡哥儿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一顿饭很快吃饭,此时时辰还早,外面还是漆黑的,季大人在此时就要去上早朝去了,衡哥儿因是第一天去做伴读,季大人就要求他和他一起去,所以衡哥儿才起这么早。
许氏和许七郎送了衡哥儿和季大人出二门到车轿院子乘车进宫,季大人有选一个书童给衡哥儿,伴着衡哥儿进宫去,此时书童就站在车轿院子里等着。
早上很冷,院子里的几盏风灯亮着,光线也不是很明亮。
许氏殷殷切切地要交代书童好好照顾衡哥儿,季大人就说,“我已经叮嘱过了,是我选的人,不会有问题。”
许氏在心里冷哼,面上却没说什么。
马车缓缓从季府里出去了,季大人和衡哥儿坐在车厢里要说话,书童抱琴和马车夫坐在车辕上。
许氏站在院子里,盯着马车慢慢地出门,衡哥儿突然从车窗帘处露了脸,朝许氏说道,“母亲,早晨冷,您赶紧回去吧。”
许氏对他笑着挥手,没有说话。她对儿子,有千叮呤万嘱咐,但是一时间却又知道说什么也没用。
等马车消失在前面夹道里,许氏转身要回房的时候,才发现许七郎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她以为许七郎回了房去补眠,也就没有多想,没有问。
许七郎骑着不久前他父亲送来的雪子跟在季大人马车的后面,雪子经过一年的成长,已经是高头大马了,而许七郎身量还没有长成,算不得高,好在雪子是匹温顺的马,许七郎才骑得比较稳妥。
早上上早朝的大人不少,走上去丹凤门的大道,就遇到好几辆马车和轿子,朝中能够去上早朝的大臣,年龄一般不小了,这冬天又冷,愿意迎着风骑马去上朝的就没多少,几乎全是坐马车或者乘轿子,许七郎小小年纪骑着马跟着他们同路,惹来了好些人的目光,不过许七郎毫不在意,别人也就因为稳重等原因而没有说什么,以至于到了丹凤门门口,季大人和衡哥儿下了马车,才发现许七郎跟来了。
季大人很是惊讶,没先进城门,和几个遇到的大人打过招呼,就叫了许七郎和衡哥儿到一边,“七郎,你怎么跟到这里来了?在府里送完,不就行了。”
衡哥儿看着许七郎,他对许七郎比季大人要了解得多,所以不用问,他已经知道许七郎是什么意思。
果真,许七郎做出一脸郑重,说,“姑父,我比抱琴要好得多,让我跟着衡弟进宫去做他的书童吧。”
季大人沉着脸,在心里很不耐烦了,“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没有一点规矩,这是可以乱来的事情吗?赶紧回去。”
许七郎却说,“我知道在宫里需要的是谨言慎行,要懂规矩,您就让我陪衡弟一起进宫去吧。”
季大人不想和小孩子多说,要示意一边的马车夫直接将许七郎送回去,这时候衡哥儿对季大人说道,“父亲,让我和表哥说几句吧。”
季大人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许七郎眼神一亮,衡哥儿拉着他到了墙根底下,道,“你赶紧回去,谁要你陪我进宫去。”
许七郎本来以为衡哥儿是希望自己跟着的,没想到衡哥儿却说这种话,让他气得哼了一声,衡哥儿也不管他赌气,继续道,“你跟着我去了宫里,根本不会和我在一起,我是给皇上做伴读,你只能跟着别人的书童在别的地方等,你这么傲气的人,能够受得住别人把你当下等人看?”
许七郎道,“我能。”
衡哥儿伸手拉住了他的手,许七郎的手热乎乎的,衡哥儿的手却凉,衡哥儿目光温柔地看着他,“但是我不能。你跟着去一点忙也帮不上,还会让我分心去担心你。你回去吧,别让我担心你,行不行。”
许七郎觉得有些委屈,眨了眨眼睛,只好点了头,道,“好吧,我回去,在家里等你。”
衡哥儿握着他的手拍了一下,又对他笑了,道,“你的情意,我是明白的,也会一直记着。谢谢你。”
第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