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错误举报

正文 第5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5节

    许七郎被他这么一说,反而不好意思了,红着脸道,“好啦,你在宫里,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回来千万要告诉我。”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好。我知道。”

    许七郎就笑了。

    衡哥儿继续交代道,“你回去的时候不要骑马了,你再长大一点再骑马吧。坐马车回去。”

    他说着,就拉着许七郎回到了季大人身边去,说,“父亲,表哥说他愿意回去了,让马车送他回去可好。”

    季大人看衡哥儿劝动了许七郎,觉得很满意,“我正是这个意思。”又对着许七郎,“你还这么小,就骑一匹大马,要是出什么事,我们可没法和你家里交代。”

    许七郎道,“我骑比这个更大的马也没事。”

    季大人是不好管教许七郎的,对他很无奈,只好赶紧让马车夫赶紧送许七郎回去。

    许七郎对衡哥儿依然是依依不舍,又拉着他的手说了好几句让他照顾好自己,然后又交代抱琴照顾好衡哥儿,这才走了。

    衡哥儿和季大人回到宫门口,却遇到了站在一边的赵致礼,赵致礼披着一件厚实的大红猩猩毡斗篷,在这冬日里一看就让人觉得暖和,只是他一个小少年,在一众老臣面前,也沉着脸没有笑容,也不和人打招呼,就未免让人觉得他太无礼。

    衡哥儿没想到他还记得自己,正要自己先打招呼的时候,赵致礼已经对季大人行了一礼,寒暄了两句,转而说,“以后同衡弟就是同窗了,还请多关照。”

    他话说得客气,神态却依然是倨傲的。

    季大人说,“衡哥儿年纪小,不懂事,在宫里,还请世侄多照看他些。”

    衡哥儿也对着赵致礼行了礼,说,“请赵公子多多关照。”

    赵致礼道,“叫我致礼就行了,叫什么赵公子。”

    然后转向季大人,“季大人要去上早朝,我可以带着衡弟去勤政殿偏殿。”

    季大人又和赵致礼说了两句客气话,和他们一起过了丹凤门,然后不得不分开了。

    衡哥儿身后跟着替他拿着书提着物品的抱琴,赵致礼身后也跟着一个书童。

    从回廊往勤政殿走,赵致礼瞥着矮了他一头的衡哥儿,衡哥儿穿着一身地藕荷色,简直像春天里刚冒出来的嫩芽一样,在这清冷的宫里,让人眼前一亮,只是衡哥儿一味低着头看着地板走,让他只看得到他一个戴着风帽的脑袋,其余什么都看不到了。

    赵致礼说道,“刚才拉着你的手的那个人,是谁啊,还怕你进宫是进了龙潭虎穴不成,送你送到宫门口来。”

    衡哥儿侧头看了赵致礼一眼,但是没敢多看,只是轻轻一瞥,小声回道,“是和我一起长大的表哥。”

    他的声音又小又嫩,倒是别有一番味道,让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怯弱的人,没有什么攻击性。

    赵致礼一笑,“表哥?我看你长得像个小姑娘,倒是真讨人爱呢。皇上见了你一面,就对你念念不忘,强求着要你来做伴读。”

    衡哥儿讷讷地不知怎么回答,也就只好不回答。心里则在想,皇上要是真这么简单,他就不用进宫来了。

    18、第二章 守心斋

    赵致礼那么不怀好意地调侃衡哥儿,衡哥儿也没个反应,只让赵致礼觉得很无趣,于是之后一路,他也就不说话了。

    勤政殿属于前朝,位于上早朝的宣政殿后面,从丹凤门进去,倒不是很远。

    皇帝上课的地方是勤政殿偏殿,里面空间不小,冬天里烧有地龙倒是暖和,衡哥儿跟着赵致礼进去,虽然是早上,但地龙依然是烧着的,暖风迎面扑来,衡哥儿见到赵致礼脱下了斗篷,他便也把斗篷脱下来了。

    房间里是书房的设置,多宝阁上放着些精致贵重的清玩,北面的匾额上写着“守心斋”三字,下面是一个大的书案,放着文房四宝,南面则有三个书桌,靠西的方向,也放着一个书桌,按照衡哥儿的理解,北面正位是皇帝的书案,西面尊位是夫子的书案,另外三张桌子,就该是三个伴读的了。

    除了靠东边的窗户的书案上没有东西,另外两个书案上已经放有文房四宝和书本,想来是赵致礼和徐家的世子已经来做伴读了几天了,就只是他是今日里来。

    他走到没有用过的那张桌子前去,让抱琴将自己的东西放下,又看到赵致礼的那个书童已经退出了书房,他便轻声说,“你去问问外面值守的侍卫大哥,你可以到哪里去等。”

    抱琴点头应了,要退出去的时候,衡哥儿又说,“书房里很暖和,外面很冷,你把我的斗篷拿出去披着吧,这比你那个暖和。”

    “大少爷,奴才不用。”抱琴回着,将衡哥儿的斗篷叠好抱着要拿出去,衡哥儿说道,“让你披着就披着吧。”

    抱琴笑了笑,当然还是不敢逾矩,说,“大少爷,您有事就叫我。”

    说着,已经退出去了。

    衡哥儿看他离开了,才在椅子上坐下来,将自己带的几本书放好,又从篮子里拿出笔墨纸砚来,发现没有带砚滴,四处看了看,也没看到盛水的东西,只好问坐在一边撑着脑袋好整以暇看他的赵致礼说,“赵公子,能够借你的砚滴一用么?”

    赵致礼这次没有再纠正他叫自己赵公子,只是挑了一下眉,没说话。

    衡哥儿只好走到他的书桌边去,“只用一点水。”

    伸手要拿赵致礼书桌上的砚滴时,赵致礼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衡哥儿要把自己的手收回去,目光直直看向赵致礼,衡哥儿的目光分明是很清亮澄净的,但是却看得赵致礼很不爽快,他本来要把衡哥儿的手放开了,但是一想,却又抓紧了不放。

    衡哥儿对赵致礼这个小孩儿的心理状态实在不好揣测,正要说话,门口却响起了一个人的咳嗽声。

    两个人都朝门口看过去,只见是一个穿着赭色直裰的少年,丹凤眼,高鼻梁,皮肤白,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两人。

    衡哥儿将手从赵致礼的手里抽出去了,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拿着他的砚滴到了自己的桌边,在砚台里倒了水,又把砚滴还了回去,还客客气气地说,“多谢。”

    赵致礼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已经在和走进来的徐轩说话,“你咳嗽什么?又不是痨病。”

    徐轩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他的书童将他的东西放好的过程中,他就和赵致礼对峙着道,“这是读圣贤书的书房,又不是狎/昵小/倌的烟花地,你们刚才在做什么?”

    这两个人不对付,衡哥儿遭受了池鱼之灾,他皱了一下眉,心想谁是小倌,心里气得要死,面上却还要装作一脸单纯,睁大一双眼睛,故作懵懂地看着两人,似乎是想说话,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欲言又止状。

    赵致礼看了他一眼,笑了一声,“徐轩说你是小倌,你就没话说?”

    衡哥儿故作一愣,“小倌是什么?”

    赵致礼于是朝徐轩笑说,“徐轩,他问你小倌是什么?”

    衡哥儿没想到自己一来就到了风口浪尖上,心想这两个小孩儿到底无聊不无聊。

    徐轩看来是和赵致礼一样的,骄傲得无人能及,他不屑地道,“身为男人,却委身在男人身下,不知廉耻的人。”

    他说的时候,目光就在衡哥儿脸上。

    衡哥儿神色倒没什么变化,赵致礼说,“你没听懂吗?他说你是我……”

    他还没说完,衡哥儿已经道,“前两天,家里的夫子讲了一个典故给我听。说东坡居士常与好友法印和尚谈经论道,一日,东坡问法印,‘你看我像什么?’法印答曰,‘像一尊佛。’法印问东坡他像什么,东坡答曰,‘像一堆牛粪。’”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又说,“东坡回家向妹妹炫耀此事,却被妹妹说,‘法印心中有佛,故而眼中看到的是佛,你心存蒺藜,所见便是蒺藜。’我想,也许这位哥哥心中想的就是小倌类的东西,所以即使在这读圣贤书的守心斋里,看到的,也就是小倌了。”

    他的声音轻柔里还带着孩童的软糯,但是字字清晰铿锵,把徐轩说得满脸通红,赵致礼却哈哈大笑。

    衡哥儿依然是面色平淡无甚表情,已经拿起了墨条自己磨墨,徐轩正要发作,却听到门口的声音,又有人进来了。

    几个人看过去,这次却是小皇帝杨钦显。

    他穿着上朝时穿的皇帝常服,一身明黄,头戴玉冠,虽然只有十一岁,站在那里,其实是有着威严的。

    衡哥儿放下了手里的墨条,到书桌边上跪下了,“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另外两位却没有下跪,只是简单地行了礼,“皇上!”

    小皇帝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他大约是听到了衡哥儿刚才的话,便多看了衡哥儿两眼,人走到了上位书案后去坐下,才说,“你叫季衡是吧,平身吧,以后也不用多礼,像表哥和徐轩一样随意一些就好了。”

    衡哥儿不知道小皇帝说的这话里到底有没有对赵致礼和徐轩的讥讽不满,也许只是他和赵致礼徐轩真的已经很熟了,又都还是孩子,随意相处没关系。

    这样想着,他依然恭恭敬敬地说,“谢皇上。”

    这才慢慢起身来。

    抬眼看小皇帝的时候,小皇帝也正看他,而且还对着他露出了笑脸,小皇帝笑的时候,倒是很明亮的一张脸,并不见什么心机或者因这些年宫中和朝中生活的不易而带来的谨慎和愁怨之感。

    衡哥儿看赵致礼和徐轩已经都在自己位置上坐下了,他便也回自己位置上去坐下,继续磨墨,小皇帝也让小太监为他磨墨,然后又看了夫子的位置,夫子还没来。

    衡哥儿觉得小皇帝来这里也太早了些,倒像没上早朝直接过来的一样。

    赵致礼注意到小皇帝的目光,便说道,“一向辰时正才开始上课,宋太傅那时候才会来,今日皇上来得早了些。”

    看来赵致礼也对皇帝早到感到好奇。

    小皇帝笑着说,“是李阁老病了,说今日不上早朝。朕就直接过来了。而且今日季衡会入宫来,朕就想着来早点见他。”

    季衡听到小皇帝的第一句话,心里就在想,小皇帝生病的时候,李阁老就没说不上早朝,现在他自己病了,反而让不上早朝,真是本末倒置,朝中居然还没有御史多参他几本,可见现在朝中的确是李阁老的天下了。

    他脑子还没从这个事里转出来,就又听小皇帝说了后面那一句,不由一愣,赶紧做出受宠若惊状,睁大了眼,连脸颊都微微泛红了,嗫嚅着,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副嘴拙的样子。

    小皇帝笑着对他招了一下手,“你到朕身边来,朕看看你。”

    季衡真不知道小皇帝在想什么,只好放下手里的墨条,又用手巾擦了擦手,应了一声后,很是恭敬地走到了小皇帝的书案面前去,躬身垂首。

    小皇帝看他在书案前,就又说,“你过来,到朕身边来。”

    “嗯?”季衡愣了一下,像是不明白,在小皇帝继续朝他招手的情况下,他只得走到了他的椅子边上去,小皇帝并没有做什么,只是看着他的脸,笑着说,“你长得可真好看。”

    季衡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深意,只好答了一句,“皇上谬赞。大丈夫以行立身立世,为百姓做事造福,相貌实乃外在之物,不堪皇上赞扬。”

    他这话说得书房里的几人都愣了一下,赵致礼甚至想笑,但是看季衡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他反倒笑不出来了,只是想,这个季衡,果真是刑部的季侍郎的儿子,一点情趣都没有。

    听他说这个话,徐轩倒是多看他了几眼,小皇帝本来还想拉着季衡细看,此时也不好意思看了,只好说道,“爱卿说得很对,你下去吧。”

    “谢皇上。”季衡这才又回到了位置上去。

    季衡自己磨了墨,就开始不受影响地练字,另外几个人,也都开始看书复习功课,季衡默默打量了他们几眼,看他们都挺认真的,想来是上课的宋太傅很严格,大家都不敢怠慢,他本来想问一下到底是怎么上课,大家都上到哪里来了,但是皇帝坐在上位,他也不好问,只好继续练字。

    小皇帝看了一会儿书,就走下龙座,走到了季衡的面前来,看着他写字,说道,“你写的是多宝塔碑?”

    季衡赶紧放下手里的毛笔,又从椅子上下去,垂首道,“是,之前写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后来父亲让我写多宝塔碑。”

    小皇帝笑着看他的字,说,“你的字写得很好,比朕的好。快坐下吧,不用多礼。”

    季衡又谢了恩,这才又坐回去。

    另外两个看书的人,也都看了过来,小皇帝站在季衡的身边不离开,又说,“朕知道这字非练不能写好,你字写得好,想来你的父亲季爱卿对你的要求很严格,你有下过苦功夫。”

    小皇帝说的话其实已经完全不带着稚气了,季衡心想他才十一岁呢,已经这么老气横秋了,嘴里应道,“父亲一向严格,我不敢松懈。”

    小皇帝笑着盯着他,季衡觉得他脸上的这个笑,已经是个面具了,他还这么小,就让人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季衡被他看得有些莫名,只好又说道,“皇上,我今日第一天上课,不知道太傅会讲些什么,生怕一会儿会让太傅失望,也辜负了皇上您的厚爱,毕竟您让我来做伴读,已经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之前一直战战兢兢……”

    小皇帝似乎反倒被季衡说得不好意思了,那边徐轩也直勾勾看着季衡,只有赵致礼一手撑着脸,依然盯着书,只是翘起的嘴角,显然显示出他对季衡的话觉得好笑,这个笑,也不知道是讥笑,亦或是嗤笑,或者是其他。

    19、第三章 子谓颜渊曰

    皇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去,让徐轩给讲讲前一天的课讲了些什么,徐轩似乎是很不屑给季衡讲,但是又有皇帝的要求,他就不得不说,“还在讲《论语》,昨天讲了述而里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则。让我们今日里讨论。”

    季衡是恭恭敬敬站着听的,以示对徐轩的尊重,听他讲完之后,才发现这一则实在是很考验人的一则,他对着徐轩道了谢之后,就坐下了,将这一整则都想了一想,思索起来。

    这思索自然是想着在宋太傅来的时候,如果问到他,他应该如何回答,才是既稳妥,又能表现自己和季大人的立场。

    书房里又陷入了安静沉默,每个人都在自己看自己的书。

    季衡思索了一阵后,又握起笔开始练字,练字是一个很磨练心性的法子,而且他年岁还小,在书房里练字,是很虚心的做法,并不显得激进。

    季衡边练字,也会注意几眼另外几个人,小皇帝坐得规规矩矩,在看书,不时又握着笔在书边批注的样子;平国公的嫡孙徐轩,也是在看书,不过看的似乎不是《论语》,而是另外的书;赵致礼则撑着脑袋,坐得有点吊儿郎当,也在看书,一会儿又拿出纸来写字,因为没有人给磨墨,看到皇帝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太监,他就朝他唤了一声,“柳升儿,过来给磨墨。”

    小太监柳升儿,看着也才十一二岁的样子,样子倒是清秀可爱的,一双眼睛也很伶俐,他应了赵致礼之后,却又看向小皇帝,小皇帝说,“表哥叫你去磨墨,你这奴才,磨蹭什么。”

    柳升儿赶紧告罪,就要去给赵致礼磨墨,这时候,徐轩却站起了身来,瞪着赵致礼说,“赵致礼,宋太傅说,磨墨考的是耐性,磨墨如磨心,正是要自己磨才行,你叫柳升儿帮忙,是什么意思。”

    赵致礼挑了眉,同样瞪回徐轩去,“宋太傅现在又没在,你这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皇上都没说什么,你倒是意见很多。”

    徐轩一声冷笑,“我就是意见多,你待怎样。”

    季衡看赵致礼也站起了身,两人简直要打起来,他没想到这么一小方书房,居然就能这样剑拔弩张,他也不好做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有些惴惴地站起身来,看向小皇帝,小皇帝瞥了他一眼,说道,“书房之中,你们不要吵了。”

    说着,又朝柳升儿发脾气,“赶紧去替表哥磨了墨,又替徐轩磨了,你这奴才,怎么没有一点眼色。”

    柳升喏喏地告罪,赶紧去给赵致礼磨墨。

    徐轩和赵致礼都狠狠瞪了对方,这才坐□去。

    而且徐轩说道,“我的自己磨,柳升儿,不需要你。”

    柳升儿很是不好做人,赶紧赔笑,而徐轩倒是真的自己磨起来,用墨条在砚台里慢慢地画着圈,深得“磨墨如病夫,慢磨轻研”的精髓。

    衡哥儿写了半个时辰的字,又磨了一阵墨,宋太傅总算是来了。

    宋太傅,宋伯斋,在读书人里是非常出名的人物,算是北方文人里的精神领袖了。

    他进来,几个学生都赶紧起身行礼,衡哥儿因是第一次来这里,算是拜师,所以行礼十分郑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赵致礼和徐轩则只是行了跪礼,小皇帝因是帝王之尊,只是站着行了拱手礼。

    宋太傅脸上并无表情,一脸严肃,目光在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季衡身上多停留了一阵,然后才说,“你就是季衡,起来吧。”

    季衡这才起了身。

    他还不足九岁,身量不高,粉粉白白一张小脸,眼睛却又黑又深,抬起头来看向宋太傅的时候,宋太傅都在心里有一丝惊讶,心想难怪小皇帝见了他一面就说要这个孩子来做伴读,的确是长得好看,特别是那一双眼睛,不是凡人所有。

    宋太傅打量季衡的时候,季衡也有看他。

    说起来,宋太傅还算是季衡的偶像,皆因季衡开始看书起,就看这位太傅宋伯斋的书,心中自然是向往仰慕的。

    他知道宋太傅年岁并不大,但是这样看着,才知道,的确是年轻,面白,深深的一双眼睛,留着几缕胡须,看着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不是七老八十的老人。

    宋太傅让大家都坐好之后,然后自己也坐到了位置上去,柳升儿行过礼之后已经毫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去。

    宋太傅说,“昨日留下的课业,你们都准备好了吧。”

    大家都应了一声,表示准备好了。

    包括皇帝在内,那三人都将写的好几页字放在书案边让宋太傅去看,宋太傅也起了身,先去看了皇帝的字,点了点头,绕过季衡,又去看赵致礼的字时,对坐得规规矩矩的季衡说,“季衡,你去替我磨墨。”

    季衡心想宋太傅果真是很看重磨墨这个功夫,便起身应了,走到西面的书案边去,挽了挽袖子,将砚台里用来养砚的水倒进了旁边的笔洗里,才又用砚滴倒了水进砚台,开始磨墨,砚台是一方古琴形的端砚,典雅古拙,不是凡品。

    季衡不是没有见过更好的砚台,不过作为爱砚到从小就自己磨墨的人,每一方好砚,他都愿意仔细打量的。

    宋太傅看了赵致礼写的字,眉头轻皱了一下,显然是不太满意,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又走到徐轩跟前去了,检查了他的课业。

    都检查完了之后,他才说道,“赵致礼,徐轩,你们明日来,多写五十个字。还有,赵致礼,你的墨,还是自己磨。磨墨就是磨心,你墨磨不好,心哪里静得下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判断赵致礼的墨不是他自己磨的。

    其实在季衡的心里,他认为赵致礼比徐轩还要更加有耐性得多,没想到宋太傅却觉得赵致礼是不如徐轩的,宋太傅说让赵致礼和徐轩都要多写字,加上徐轩,恐怕只是觉得教训赵致礼一人,容易导致两人不平衡。

    季衡没有多想,看宋太傅又坐回位置上来,就赶紧专注地磨墨,完全是他平常磨墨的时候多,这时候才没有手酸,动作也没有迟滞。

    宋太傅看了他磨墨的动作几眼,想必是满意的,眼里神色有一丝温和,然后说道,“昨日说了让大家去看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则,想来你们也都看过了,那么,从徐轩开始,你来讲讲你的理解吧。”

    季衡没想到宋太傅把课上成了讨论会,不过这样的确是更能够激起大家的兴致,至少比他府里的夫子只是将课本教给他读了然后讲讲含义这些有意思得多。

    徐轩从位置上站起身,对着宋太傅行了一礼,才说道,“太傅,弟子的理解是这样的。”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圣人对弟子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做,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孔圣人对颜渊一向是给予很高赞扬的,他这是很看好颜渊进退有度,安分随时,洒脱达观的处事之法,而且说只有他和颜渊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这样说,在旁边的子路就不服气了,子路很有将才,也很自傲,就问,‘老师,要是您统帅三军,您会和谁一起共事呢。’他是想提醒孔圣人,他也很有用,至少孔圣人要统领三军,是会选择他而不选择颜渊的吧,但是孔圣人却没有如他的意,回答,‘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我才会和他一起共事。’”

    徐轩将这一则做了解释,他说得生动动听,像是在讲故事,听得季衡也侧目多看了他两眼,赵致礼在宋太傅在的时候,再没有做出吊儿郎当的姿势,而是坐得很规矩,在凝神思索,小皇帝也看着徐轩,徐轩继续道,“太傅,弟子读这一则,着重思考了后面部分。‘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在遇事的时候,不能不思考后果,而是要先思而后行,将一切考虑妥当而且觉得一定能成事之后才去做,不然就是莽夫,不可取也。”

    他说完,宋太傅点了点头,道,“不错。”

    没有做过多评论,又让赵致礼来说他的理解。

    季衡在徐轩说完了之后,偷偷看了小皇帝一眼,小皇帝一脸肃穆,像是在认真听的样子,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在想什么。

    季衡磨了一阵子墨,有些手酸了,停了一下动作,才又慢慢磨起来。

    赵致礼起了身,即使在宋太傅跟前,他也有他的傲气,不紧不慢地给宋太傅行了一礼,才说道,“对这一则的释义,弟子同徐世弟的理解相差无几,只是,弟子觉得,徐世弟未免太小看子路了。孔圣人前面赞扬子渊,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只有他和自己能做到,也就是在贬低子路及其他弟子,对他们失望不满。子路和冉有辅佐把持鲁国朝政的大夫季氏,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圣人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要求‘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他是不支持季氏伐颛臾的。而子路和冉有却作辅佐季氏要去伐颛臾,他因此而看不上他们这一点。这用之则行,不用则藏,有指他的修文德以来之主张仁政但是不能被用的意思,所以他只能藏之,于是这夸赞子渊的话,其实就是在发自己的牢骚,而且不满子路他们。子路长于将才,对夫子的这话,也是不满的,但是他并没有不尊师,只是间接说,‘子行三军,则谁与?’要是打仗,他是愿意辅佐在夫子身边的。但是孔圣人却不愿意满足子路的想望,只是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以此来提醒子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当时适逢乱世,礼乐崩坏,世风不古,要实行孔圣人的仁政显然不可能,依靠武力而统一天下,才是唯一一途,孔圣人仁政不能施行而看不上子路和冉有,那样说子路,未免太迁怒。”

    赵致礼这一番理解,引用不少,看来是有好好做了功课,听得季衡磨墨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觉得很有意思。

    连宋太傅都抬眼盯着他多看了好几眼。

    从看的宋太傅写的书,季衡倒不认为他是个酸腐之人,即使赵致礼这一番话有辱先贤之嫌,宋太傅大约并不会对他动怒。

    不过,也许也只是大约而已。

    宋太傅本来坐着的,此时也站起身来了,赵致礼丝毫不追悔自己的言论,站得笔直。

    宋太傅走到他的面前去,居然没有说他什么,只是点点头,“不错,坐下吧。”

    季衡看了宋太傅两眼,心想,他只会说“不错”这两字吗。

    宋太傅站在书房中间,又看向小皇帝,道,“皇上,您来说说您的理解吧。”

    小皇帝笑了一笑,却说,“朕看季衡有意说说他的理解,太傅,朕想先听听他怎么想的。”

    宋太傅愣了一下,没有拂小皇帝的意思,他转过身看向季衡,大约认为季衡看着还是太小了,即使已经学完了论语,也不一定有什么深入的见解,但是皇帝要让他先讲,他就只好道,“季衡,你说说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季衡是穿越人士这一点,我想解释一下,他必须是穿越的必要性。如若季衡不是穿越的,在他小的时候,在许氏对他的保护下,他即使知道自己身体和其他人不一样,但是他并没有受到别人的歧视待遇和眼神,他一定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不同带给他的耻辱的,所以只能是一个男儿身变成了不男不女,他才会有这份耻辱。其二,如若他不是穿越,他被许氏教育着上进,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个恋母严重又因为许氏的强硬强大而惧母的人,对季大人,也不会有公正的看法。他对季大人,的确是不喜欢,但是因为他从穿越的第三视角来看,依然是认可了他的能力的,季大人对女人是这个时代的很普遍的男性的思想,但是他也的确很有远见和能力。在季大人的心里,他不是为爱一个女人而生,而是为建功立业而生的。他和许氏之间的感情,没有什么夫妻爱人之情,大多是互惠互利而已。是季大人成就了许大舅的事业发达,许大舅又保障了季大人的钱财畅通。这些,衡哥儿是看得很清楚的,假如他不是穿越者,一个小孩子,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本文是正剧,后面一定会将小皇帝和衡哥儿的爱情展现出来的,但是,本文也一定不会太童话,愿意坚持看下去的读者朋友,请千万要有个准备,不要有一点不如意就玻璃心打负分了,在这里就提醒一遍,我不接受负分。

    20、第四章 死而后已

    季衡没想到问题直接转到自己这里来了,他原来还以为宋太傅看他年纪小,让他磨一磨墨当个小书童也就罢了,没想到自己还要参与这种问题的讨论。

    几个人都看着季衡,季衡放下手里的墨条,擦了擦手,才对着宋太傅躬身行了一礼,因是皇帝要听他的回答,所以,他又对着小皇帝行了一礼,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弟子认为徐公子和赵公子说的,都是着重在这则论语的故事上,来谈论孔圣人,子渊,子路,我觉得他们说得很好。”

    他这样说,赵致礼就勾了勾唇笑了笑,徐轩则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小皇帝则说道,“就这样?”

    季衡也笑了一下,又看了宋太傅一眼,见宋太傅没有表示,才又说道,“皇上,因为徐公子和赵公子已经将意思解释了,我和他们的理解差不多,但是他们却没有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那我就说说我对这一句的理解好了。”

    这一句才是最有深意的一句,连孔圣人其实也没有豁达地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季衡只有九岁不到,居然想说这一句,不知道他又能说出什么来。

    宋太傅于是也来了些精神,看向他。

    季衡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孔圣人,是能任用我时,我就把治国之道推行于世,不能人用我时,我就将此藏于身;便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意。此言豁达潇洒,但甚少有人能够做到。”他说到这里,黑幽幽的眸子就看向了宋太傅,宋太傅是少年得志,先皇在位时,对他诸多赞扬,之后先皇驾崩,他被朝中排挤,正好借着回家丁忧远离朝堂,这也算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了,只是不知道他在舍之则藏的时候,心中是否有怨愤。

    宋太傅对上季衡的目光,心里便是一凛,因为只是那么一眼,让他觉得季衡似乎把他看穿了一般。

    不过,季衡已经在瞬间将目光垂下了,让他觉得刚才那一眼只是一个错觉。

    季衡继续道,“不过,在弟子看来,弟子是不会去做这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人的。”

    宋太傅对此都提起兴趣来了,觉得季衡年纪虽小,言论却让人意外,“为何?”

    季衡抬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然后才说道,“人生在世,本就不长,趁着还活着,自然要竭尽全力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弟子认为,舍之则藏,未免太懈怠了。诸如太傅您,即使丁忧在家,也在继续育人,还写了庭训之书,父亲用此教育于我,说让他感佩。所以,如诸葛孔明先生所言,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才是我辈该有之志,不然愧对皇上的看重了。曾子曾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丈夫若是有才,身上便有相等的重任,弟子认为不能逃避。故而舍之则藏,弟子认为不可取。”

    季衡说完,虽然有故意拍马屁之嫌,还是既拍了宋太傅,又拍了小皇帝,但也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宋太傅于是对他点点头,道,“回去坐下吧。”

    季衡躬身一礼之后才回到位置上去,自从进了这书房,他倒是一直以礼仪为先。

    皇帝目光幽深地看了季衡一眼,然后就些微垂下了头,似乎在思索什么,而赵致礼和徐轩则多看了季衡几眼,大约也是想不到季衡会说出这种话来。

    宋太傅这下转向小皇帝,道,“皇上,您对此有什么见解么?”

    小皇帝道,“三位爱卿说得都很好,让朕倒有些不好意思将拙见说出来了。”

    他虽然这样谦虚了一下,但之后还是说道,“孔圣人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朕认为,用人之术,用人既要有暴虎冯河之流,也要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只看在何时用何人罢了。倒是季卿所言,让朕甚是感动。能有此种臣子,是朕福分。”

    他说得简短,宋太傅也不好让他再说得详细些,而且,从小皇帝讲的这两句来看,他心里其实很有一套想法。

    宋太傅坐回了自己的书案后面去,开始一个一个地点评,也没说谁的观点更好,谁的就不好,先是将每个人都夸奖了一遍,然后就举了些历史上别人讨论这段话的例子,从各个方面来将这一则剖析了,然后让四个人自己去思索,也就罢了。

    宋太傅不愧是大儒,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一课讲得很是生动,几个学生也都听得兴致勃勃,完全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升到了中天了,宋太傅也口渴了,才停下了讲解,道,“你们据今日所讲,写一篇时文,明日交上来吧。练字不可省,自己回去背书,明日抽查论语。”

    他说着,又看向最小的季衡,“你四书有看完吗?”

    季衡赶紧回答道,“回太傅,已经看完了。”

    宋太傅道,“那就好,四书要熟背,到时我指一则,得能够背出来。”

    季衡,“是。”

    宋太傅将这些说完了,又说了明天要讲的部分让做预习,才说可以下课了,便收拾了书,又对着小皇帝行了告退礼,因为他是帝师,小皇帝也对他回了一礼,他才从书房里离开了。

    衡哥儿还坐在位置上,看向一边放着的自鸣钟,已经是午时了,他倒没想到时间过这么快。

    赵致礼起身伸了个懒腰,徐轩则还在纸上写字,小皇帝则在揉着自己的手腕。

    皇帝身边的两个小太监进来了,还跟着一个大太监,大太监对着皇帝行礼,“皇上,今日在哪里用膳,回寝殿,还是就在这里用。”

    皇帝看了衡哥儿他们几个,说,“就在旁边的房里用膳吧。朕要留几位爱卿一起用膳,让多准备些菜。”

    说了,就对衡哥儿他们几个道,“你们留下来陪朕一道用膳吧。”

    衡哥儿他们就赶紧道了谢。

    小皇帝还从龙座上下来了,走到衡哥儿跟前,问,“朕听闻你是在扬州长大的,来了京城,可吃得惯京里的菜色。”

    衡哥儿赶紧说,“吃得惯的。”

    小皇帝一笑,“那就好。”

    就要挽着衡哥儿的手从书房里出去,衡哥儿不着痕迹地避了避,问道,“皇上,我还不知道每日里课程是如何安排的?下午,是要做什么呢?”

    小皇帝没有挽到衡哥儿的手,也没有太介意,说道,“下午从未时正开始上骑射课,上一个时辰,到申时正。”

    “骑射?”衡哥儿没想到居然还是要上体育课的,说起来,他身体根本不好,而且又还没有到发育的年龄,还这么矮,骑射课可怎么上。

    因衡哥儿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徐轩就走过来道,“看你这副姑娘家的小身板,你到时候就在旁边看着我们吧。”

    语气里还带着一点轻佻。

    赵致礼也瞥了衡哥儿一眼,嘴角勾了勾,意味不明。

    小皇帝倒是个好人,说,“你拉不开弓没关系,到时可以坐在旁边不用上场。”

    衡哥儿不好意思地说,“那皇上,要不,我先回家去了,就不上下午的骑射课。”

    他故意说得小声,做出羞愧的模样,小皇帝愣了一下,在徐轩的嗤笑声里,他安慰衡哥儿道,“你还是去上课吧,你以后总会长大一点,能够拉开弓的。”

    衡哥儿看皇帝已经劝自己了,当然不敢再推辞,只好说道,“嗯,那好吧。”

    很有些不情愿的意思。

    小皇帝倒笑了,说,“你不用这么不情愿,你不是说要为朕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么,怎么连去上骑射课,都这么不乐意呢。”

    衡哥儿羞愧地垂下了头,“皇上,臣会去上课的。”

    赵致礼和徐轩已经先从书房里出去了,走出外间,到偏殿前面的院子里去呼吸新鲜空气,反而留了小皇帝带着衡哥儿走在后面。

    小皇帝似乎的确是待衡哥儿不一般,不过衡哥儿可不觉得小皇帝是看上了自己所以这样。小皇帝还这么小,应该还起不了那方面的心思。

    跟着小皇帝出了书房,外间就比书房里要稍稍凉一些,刚才在书房里被地龙的热气熏着,衡哥儿热得面颊泛红,此时在外间倒是觉得好受很多。

    小皇帝要到院子里去,他的贴身小太监,那个柳升儿就抱来一件明黄色三色金绣金龙的斗篷给他披上,小皇帝不大乐意披,柳升儿就说,“皇上,仔细着又着了风寒。”

    他这么说,小皇帝才没有拒绝了,而且还目光闪了一下,衡哥儿看到了他突然深沉了下去的眸子,心想他大约因为柳升儿的话想到了之前的事情,之前的什么事呢,想必是他着了风寒咳嗽不已还要去上早朝,但其实他在早朝上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全是李阁老在掌控全局,而今日,李阁老因不知是真病还是假病不能来上朝,便让免了早朝,这样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的事情,小皇帝心里想着,恐怕不会好受。

    其实从今日上课,小皇帝回答问题,和宋太傅教授课程时,更多的还是在讲帝王绝学,就可以知道,小皇帝的学业是很不错的,由他掌控朝廷,不会出什么事。

    他虽然现在还小,其实倒是天生的帝王样了。

    衡哥儿要跟着披好斗篷的小皇帝去院子里,小皇帝却很心细地说,“你来的时候没有披件斗篷吗,出去风大,你可别冻到了。”

    衡哥儿躬身谢道,“多谢皇上关怀,有穿斗篷来,因书房里很暖和,就让跟来的书童将我的斗篷抱出去了,我的书童,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小皇帝于是问柳升儿,“书童们是待在哪里等着的。”

    柳升儿道,“回皇上,是在后面院子的耳房里。”

    小皇帝道,“那赶紧让人去将季卿的书童叫来,这做奴才的,怎么就这么不机灵,我们下课有一阵儿了,怎么还不到跟前来伺候着。”

    衡哥儿一面道谢了,一面又说,“他在府里时倒是机灵的,想来是第一次入宫来,慑于宫里威严,不敢乱动一步吧。”

    小皇帝笑了一下,看着衡哥儿道,“那你也是慑于宫里威严,所以总是这样放不开吗。朕说过了,像徐轩他们那般随意一点,也没事的。”

    衡哥儿赶紧躬身行礼,“多谢皇上厚爱,但是,作为臣子,实在不敢在皇上面前失礼。”

    小皇帝叹了一声,“你就是个小道学,和你父亲挺像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比平常要温柔,又伸手拉住了衡哥儿的手,衡哥儿没敢避开。

    这时候,抱琴拿着衡哥儿的斗篷来了,只是一进偏殿正房的大堂里,他就噗通一声跪下了,“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皇帝根本没有看清抱琴,只见到他身量不大,下跪的动作倒是流畅,声音清脆,语言顺溜,便说道,“平身吧。你主子正冷着呢,还不赶紧将他的斗篷给他披上。”

    但是抱琴却没有起身,而是依然跪着,带着哭腔地告罪道,“皇上恕罪,大少爷恕罪,奴才,奴才……”

    说着,已经哭起来了。

    衡哥儿皱了一下眉,看了小皇帝一眼,见小皇帝也皱着眉,就说,“这是怎么了,在皇上跟前,怎么如此无礼。不要哭了。”

    抱琴不敢再哭,哽咽着说,“奴才不小心将大少爷您的斗篷给弄脏了,奴才该死。”

    衡哥儿一听他这么说,就知道这斗篷不是他弄脏的,大约是他受欺负了,他一想,在宫里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这宫里现在情势如何,虽然季大人已经给他做了些交代,但是他也拿不准,贸然得罪人不好,受人欺辱当然也不行,不过这还是他第一天进宫做伴读,事情还是不要闹大为好,以后还有很长的时间呢,就说,“不就是斗篷弄脏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再在皇上面前碍眼了,赶紧退下吧,我不冷,没有斗篷也没关系。”

    抱琴应了之后,赶紧起身,一直没敢抬头,退行了几步要出门去。

    这时候,皇帝却叫住了他,“站住。”

    21、第五章 斗篷

    小皇帝说话一向是和蔼的,这叫住抱琴的话,也并不严厉,但是抱琴还是被吓着了,赶紧回过身噗通一下子又跪下了。

    衡哥儿诧异地看向小皇帝,“皇上?”

    小皇帝也看了他一眼,然后拍了他的手一下,问抱琴道,“这斗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被人欺负了,你跟着你的主子第一次进宫来,如果就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以后就更不会有好事。”

    衡哥儿没想到小皇帝这么直接地将这话说了出来,而且一点余地也不留,他不得不做出不安来,对小皇帝道,“皇上,应该只是抱琴他笨手笨脚自己弄脏了……”

    小皇帝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话,反而是问抱琴,“你赶紧说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抱琴跪在地上手抖了一下,一直没敢抬头,战战兢兢地说道,“皇上恕罪,是……是奴才自己笨手笨脚……”

    小皇帝沉下脸不高兴地道,“这是朕的地方,如果谁撒谎,朕就让把他拖出去拔了舌头。”

    衡哥儿没想到小皇帝有这么狠的时候,朝他看过去,只见小皇帝沉着脸的确是威势感十足,他不得不也跪到抱琴旁边去了,“皇上息怒,饶了抱琴吧。”

    抱琴则是瑟瑟发抖,“皇上饶命。”

    大堂里出的事情,自然很快就传出去了,在院子里的赵致礼和徐轩也进来了,看到衡哥儿和他的书童一起跪在门边的位置,不由都觉得诧异。

    北方冬天很冷,即使是偏殿大堂的门口也挂着帘子阻挡外面的冷气进来,不过衡哥儿和抱琴跪在门口,只要有人掀开帘子,依然能够感受到外面袭进来的冷空气,让人冻得一颤。

    赵致礼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徐轩则皱了一下眉,没问,眼神却在衡哥儿和小皇帝身上转了转。

    小皇帝过去将衡哥儿拉起来,“你赶紧起来,朕没有要罚你的意思。只是,朕不想听到人在朕跟前撒谎。”

    衡哥儿只好为难地说道,“但是皇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

    小皇帝却说,“朕不能让你受了委屈,本来就是朕让你来陪朕的。”

    说着,他就朝跟进来的大太监李安濂道,“之前几个书童在旁边院子里的耳房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季卿的斗篷到底是怎么弄脏的,去叫人来问,是谁弄脏的,就打二十大板再说。”

    衡哥儿不得不怯怯地看了小皇帝一眼,似乎有点怕他的样子。

    而小皇帝已经又问抱琴,“你是叫抱琴?赶紧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讲了,还要让朕多问几遍吗。”

    语气里已经带了怒气。

    赵致礼和徐轩也盯着抱琴,眼神深沉,各有心思。

    抱琴不得不说道,“回皇上,这斗篷的确不是奴才弄脏的。奴才初次进宫来,生怕出错,在耳房里,只是坐着等候大少爷下课差遣,只因……呃……人有三急,去了一趟净房,回来时,斗篷上就被泼了茶水,还被踩了脚印,不能穿了。奴才不知道是谁这么过分,做了这种事,问了房中的人,他们也说不知道。”

    小皇帝皱了一下眉,衡哥儿也不得不皱了一下眉,在心里叹了口气。

    小皇帝到大堂里的正位上去坐下了,而且让赵致礼他们也坐下,衡哥儿也只好去皇帝下手坐下了。

    看来是小皇帝自己想要借这件事发脾气而已,衡哥儿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了。

    只是看小皇帝这个样子,倒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发这一通火了,衡哥儿不觉得他只是为了替自己出头。

    没一会儿,李安濂就带着几个人进了大堂里来,几个人一进来就都跪下了,这几个人,有赵致礼带来的书童赵义,徐轩带来的书童安顺,当时在耳房里伺候的小太监小耗儿,这个叫小耗儿的小太监,脑袋长得有点尖,还真是像个小耗子样。

    小皇帝沉着脸,“到底是谁将季卿的斗篷弄脏了?”

    当时这几个人在耳房里,定然是谁故意弄脏了斗篷,而且联合起来故意欺负衡哥儿主仆,而且料定了他们不会吱声,只是没想到小皇帝居然会过问这件事,所以此时跪在地上的三个人,都有点战战兢兢,最害怕的,恐怕还是那个小太监,毕竟另外两个人,也是有主子撑腰的。

    三个奴才都向皇帝求饶,却不说到底是谁弄脏的斗篷,只说他们当时也没在耳房里,不知道当时到底是谁进去过耳房。

    小皇帝一向是个喜欢笑的平和的少年,没想到这时候却很生气,他直接将被柳升儿奉到手边桌上的茶碗端起来,一股脑就朝跪在那里的三个人扔去,茶碗里是热茶,洒在了地上,碗则直接摔在了跪在最中间的安顺身上。

    小皇帝气红了脸,看向赵致礼,赵致礼说道,“皇上,不就是一件斗篷洒了茶水弄脏了,季衡一会儿觉得冷,就将臣的斗篷给他披着吧。”

    小皇帝哼了一声,皱眉道,“难道朕不知道给季卿一件斗篷。”

    赵致礼被他堵得脸色不大好看,不过小皇帝毕竟是皇帝,他也不好和他争执,于是站起了身,走过去一脚踢在跪在那里的赵义肩膀上,将他踢得翻倒在了地上,骂道,“你这个狗奴才,在皇上跟前还要隐瞒实情吗,故意让你的主子背着罪名是不是,现在不说,等回去了,看怎么罚你。”

    他这话教训得很好,只是也说了,要带他回去了才罚他,而不是说皇帝可以罚他,其实有偏袒家奴之嫌。

    小皇帝听完沉着脸没说话。

    徐轩看赵致礼做出了表示,他便也不得不朝他的书童发了火,不过却是有些分寸的发火,“在皇上跟前不好好答话,我是不会在皇上面前保你的。”

    衡哥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倒是发觉了,虽然小皇帝,徐轩,赵致礼三个人,以赵致礼的年龄最大,已经十四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可算是成熟的个体了,但也许是他尊贵的身份的缘故,他太过自傲而且嚣张,心眼其实反而不是很多;而徐轩,虽然也很骄傲,而且看不上衡哥儿的样子,但是在面对皇帝的时候,说话做事其实都很收敛。也难怪宋太傅会觉得赵致礼是更需要磨练心性的。

    而小皇帝,虽是这三人里年龄最小的,反而让人看不明白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心机完全不是一个孩子所有。这大约与他天生聪慧有关,也与从小在皇宫这个大的险恶之地长大有关。

    因赵致礼和徐轩都发了话,两个主人都这么说了,跪在那里的三个人,小耗儿不得不最先哭着打破了僵局,“皇上饶命,是奴婢的错,是奴婢看放在椅子里的斗篷漂亮,粉绿粉绿的,还流着光,趁着季公子的书童抱琴去了净房的时候,就将斗篷拿到手里来看,却不想斗篷外面的料子太滑,一时没拿稳,掉到地上了,奴婢怕将斗篷摔地上弄脏,就急慌慌弯腰去捞,却把放在茶凳上的茶碗弄翻了,茶碗里的水洒在了斗篷上,奴婢慌乱里不小心又绊倒了,人也摔在了斗篷上,在上面踩上了脚印,奴婢该死,都是奴婢犯了错。当时赵世子的书童和徐世子的书童都不在,奴婢看没人,就匆匆将斗篷捡起来放回了椅子上,怕被人知晓,就赶紧躲出了耳房去。皇上,事情就是这样的,是奴婢犯了错,请皇上降罪。”

    小皇帝坐在那里,神色沉着,没有说话。

    赵义大着胆子道,“奴才是真的不知道那斗篷怎么就弄脏了,奴才当时在院子里晒太阳,回屋后就见抱琴质问斗篷脏了的事,但奴才真的不知道。”

    他这样说,安顺自然也就附和他。

    人如何才能完成小耗儿所说的拿不稳斗篷,又弄洒了水,还摔在了上面踩脏了斗篷这种高难度动作。这个自然没有人去关心,其实只要去看看斗篷上面的脚印是不是小耗儿的就行了,毕竟小耗儿穿的鞋子是宫廷里小太监们统一的软底黑布鞋,而另外两个书童,穿的却是靴子,脚印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皇帝应该也是能够想到这点的,但是他没有再追究,只是说道,“虽然你不是故意弄脏了季卿的斗篷,却瞒而不报,被问起还在朕跟前撒谎,拖出去打二十大板,发配下去,以后朕不想再看到你。”

    小耗儿自然还要说“谢皇上恩典。”

    然后被拖了出去,打板子是故意在院子里打的,要以儆效尤,小耗儿看着也还小,最多十三四岁,想来也是肉嫩的,板子打在身上,是沉闷的声音,还有小耗儿的惨叫。

    衡哥儿没有说话,似乎是有点被吓到了,等院子里那二十大板打完了,人也被拖走了,李安濂来问小皇帝,“皇上,现在用膳吗?”

    小皇帝抬手表示可以了,就见小太监们提了膳食来,在和书房相对的另一边东次间里摆上了午膳,小皇帝来拉了默默的衡哥儿去东次间里,衡哥儿一直垂着头,小皇帝就说,“下午还要上骑射课,可要多用些才行。”

    衡哥儿只好道,“嗯。谢皇上。”

    在饭桌上,小皇帝坐在上位,让衡哥儿坐在了自己的左下手,右边则坐了赵致礼和徐轩。

    饭桌上摆了二十来道菜,验食的小太监先验了一遍食物,然后皇帝才抬手让大家一起吃。

    寝不言食不语,饭桌上自然是没有声音的。

    想吃什么,只需要指一下就好了,就有伺候的小太监帮忙夹到碗里,衡哥儿其实是有食物偏好性的,不过在这里用饭,也只是每一样都只尝一筷子,即使真有哪道菜有毒,只吃一筷子,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衡哥儿故意让自己吃得慢,在小皇帝放下筷子不用了以后,他也就放下了筷子,接了小太监端上来的茶水漱口,又慢慢用起饭后茶来。

    但是另外两人却都还在长身体,自然吃得要多一些,小皇帝便让他们继续吃。

    虽然从上午的课结束,到下午的课开始,中间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说用午饭睡午觉也够了,不过中午出了斗篷的事情,时间一耽搁,在饭后,就没时间睡午觉了,几人坐着说了一会儿话,小皇帝和赵致礼他们去换了下午上骑射课穿的骑射装,就直接去了演武场。

    衡哥儿没带骑射装来,就还是穿着上午穿的圆领衫加无袖袄子,去演武场的风大,便披了一件小皇帝让拿来的斗篷,衡哥儿其实不要他的斗篷,奈何小皇帝十分坚持,他就只好披上了。

    斗篷是灰鼠皮的,宝蓝色,虽然是半旧,但是衬着衡哥儿玉白的面色,人和斗篷都显出了几分明亮来。

    第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