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23节
三姐儿和四姐儿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不免是会有些小疙瘩的,好在和五姐儿是姐妹,平常也交好,自然有什么酸溜溜的情绪,也是一概都忍了。
竹亭里摆的不是圆桌,而是个小长桌,季衡坐在了上位,一边坐的是三姐儿,一边坐的是许七郎,螃蟹的确是味道鲜美,季衡喜欢吃蟹腿,许七郎是知道的,就用剪刀剪了蟹腿,将里面的肉戳了出来给季衡吃,边戳边说四姐儿,“四表妹,你准备这吃蟹工具,也不准备蟹八件,就放两把剪刀在这里,吃起来多费劲呀。”
四姐儿其实一向是话少的,但是年岁大一些了,倒没有小时候那么腼腆了,而许七郎在姐姐妹妹们跟前一向是没脸没皮,四姐儿也敢和他开玩笑,说,“三姐煮的螃蟹这么好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吗。”
三姐儿笑着道,“还不正是堵不住他的嘴,他一直在给衡哥儿剔蟹腿呢。”
季衡笑了笑,将自己螃蟹里的蟹黄给许七郎,说,“你赶紧吃自己的吧。”
许七郎将手里的蟹腿肉都剔给季衡了,才拿过季衡给自己的蟹黄来,将酱汁直接倒进蟹壳里,用筷子戳戳戳,戳成了难看的一滩,拿了汤匙舀着吃。
他这暴殄天物的吃法,马上让三个姑娘家看得目瞪口呆。
五姐儿说,“七表哥,看你这么折腾,我都要吃不下去了。”
季衡倒没管他,说,“别看他就好。”
三姐儿和四姐儿都捂着嘴笑了笑,继续吃自己的。
五姐儿的丫鬟初雪端着热热的紫苏叶子和菊花叶子水来给他们洗手,四姐儿洗了手就从温着酒的水里将酒壶拿出来给大家斟酒,还提议,“咱们来做诗吧。”
许七郎一听,就说,“还是罢了,等我将诗想出来,螃蟹都凉掉了。”
几人又被他逗得笑起来,连初雪都笑得肩膀颤动。
季衡接了一只桃花杯子,下面还有一片桃叶托着,甚是精致漂亮,酒只是淡酒,他觉得喝一点无妨,在大家举酒杯祝酒的时候,也就一起喝了。
几个兄弟姊妹在竹亭里十分畅快,因为四姨娘跟着太太出去了,三姨娘大多数时间都在女儿家里,很少回来,所以这西院就成了几个小姑娘的天下,想怎么笑玩都没关系。
季衡吃了两只螃蟹就不吃了,他的身体和一般男性并不一样,所以吃不得太多寒凉的东西,许氏平常是对他提醒了又提醒,季衡当然也会在心里记一记。
那一套十个杯子,的确是好看,晶莹剔透,颜色根据花不同而各异,平常六姨娘都摆在多宝阁上,根本就不用的,这被五姐儿拿来了,四姐儿就将杯子一只只拿在手里都要看一看,所以她喜欢给人斟酒,许七郎将自己手里的梅花杯给四姐儿时,大约是不小心碰到了四姐儿的手,他就赶紧将手拿开了,没想到四姐儿也避开了手,梅花杯直直地摔在了桌子上,琉璃的东西本就脆弱,而且这个杯子烧得壁薄,杯子一掉下去,四姐儿五姐儿都是一声惊呼,许七郎倒没想太多,说,“杯子摔了,这琉璃碎片容易扎手,让人赶紧来收拾了吧。换一个杯子就好。”
反正是一套十个杯子,坐着的只有五个人,杯子摔了一个也是尽够用了。
五姐儿脸色却有点发白,但她到底没说什么,已经吩咐旁边也吓得脸色有点发白的初雪,“来将桌子收拾收拾。”
初雪就赶紧去收拾了,暮雪也赶紧来帮忙。
季衡心其实挺细,他看五姐儿那个神色,便知道摔了这么个杯子,大约是要被六姨娘骂的,便道,“七郎,之前舅舅不是送了一套西洋那边做的玻璃花插来吗,你摔坏了五妹的杯子,你得陪她才好吧。”
许七郎一向大方,根本对此不以为意,已经站起身对五姐儿拱了手,说,“摔了五表妹你的杯子,是我手笨,我一会儿就让莺儿拿个玻璃花插来赔你。”
又转向四姐儿说,“让四表妹受了惊,到时候给你个小礼物压惊,你先猜着会是什么。”
四姐儿大约是爱这套杯子,但是也看这套杯子不顺眼,六姨娘整日地拿这个杯子炫耀,当初季大人送给六姨娘的时候,四姨娘心里都要怄出血来了,所以杯子摔了,说不得她心里是心疼还是欢喜呢,看暮雪和初雪收拾了摔坏的杯子,就根本不再关注了,拿了另一只芙蓉花的杯子继续倒酒,说,“我还要来猜着是什么呢,谁稀罕你那小礼物。”
许七郎只是嘿嘿笑,五姐儿脸色还是白,但是也笑了笑,对许七郎说,“就是个杯子罢了,摔了也就摔了,哪里好要七表哥你赔呢。”
许七郎道,“那咱也不说陪,五表妹,你要是喜欢我那什么,都搬去就是了。”
五姐儿都不得不被他逗笑了。
说起来,四姐儿五姐儿是深闺小姐,而且是庶出,平常难得出一趟门的,许氏也很少请别人家的太太姑娘们来家里玩,所以四姐儿五姐儿她们见的人很有限,女客都见得少,更遑论男客,就和许七郎还见得算多,许七郎是家中嫡子,将来他家那偌大家业都是要落到他身上的,再加上他必定是要出仕,平常性情也好,四姐儿和五姐儿受亲娘和身边丫鬟婆子们的一些话语的影响,怎么会不认为许七郎是个良人呢。
不过,她们庶出的出身,而太太许氏那冷傲的态度,让许氏说媒,她们也知道是不大可能的,平常虽然不至于故意和许七郎走得近,但是待许七郎也的确是亲。
但许七郎说他在感情上开窍了吧,他心里又对任何女人没兴趣,四姐儿和五姐儿他是当成了亲妹妹,要说他没开窍吧,他一天到晚还在为到底是和季衡多亲昵些还是少亲昵些而忧愁呢。
四姐儿看许七郎对五姐儿那么说,心里自然是不大爽快,但她也没说什么,只是将手里的酒杯放到了许七郎跟前,说,“七表哥,酒。”
许七郎赶紧对她道了谢。
季衡可不明白四姐儿和五姐儿那些心思,他仔细洗了手,正盯着凉亭旁边的菊花看。
这时候,院子门口跑进来了一个人,正是荔枝,荔枝一向风风火火,没个稳重大丫鬟的样子,冲进了凉亭里,急急忙忙地给里面坐着的几个姑娘请了安,而且直接免掉了比较熟悉的许七郎,就凑到了季衡耳边去说了悄悄话。
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两人,只见荔枝说了两句,季衡的脸色就变了一变,但是马上又是那副八风不动的镇定样子了,季衡对大家道,“有位客人来访,我先回去了,你们继续吃。”
他起身就走,几个人只见他被荔枝带着,飞快地到了院子门口,然后穿过那条穿堂消失了。
许七郎看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也不好多留,便也起身要走了,三姐儿也站起了身来,她是个聪明的人,而且有野心,看季衡那么匆忙,她心里就想到了什么,说道,“衡哥儿这忙忙碌碌的,到底是什么客人呢。”
许七郎反而没有三姐儿这么敏感,说,“这个倒是不知了,他在外面,结交的友人不少。”
说着,就对几个姐姐妹妹拱手告辞了。
他想着回去了该让丫鬟给几个姐姐妹妹都送了礼才行,那套玻璃花插就给五姐儿做赔偿,又送个小玩意儿,三姐儿和四姐儿也都要送,以免厚此薄彼。
许七郎走了,三姐儿心里已经有了一番计较,她说姑娘家不能吃太多螃蟹,也就将剩下的都赏了下人,又让人收拾了桌子,就说自己吹了风头有点不舒服,就回房去了。
四姐儿便也跟着她一起走了,留了五姐儿收拾了自己的酒壶和酒杯,看着那只坏了的梅花杯,这琉璃烧得十分纯净,即使摔坏了,但是还是十分漂亮,这还是不能乱扔,刚才初雪收拾了,也依然是用盒子装着放在旁边的,她就让人捧着东西,去洗了送回给六姨娘那里去,挨骂挨打再说。
三姐儿回了自己房里,已经有了主意,她将手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飞快地换了一身漂亮衣裳,是新做的新衣,她本就长得美,换上这一身新衣,就更是如穿花的艳蝶一般了,又让了最会梳头的嬷嬷给自己梳了头,脸上重新施了脂粉,但是又不过分,一切都恰到好处。
她在那价值千金的一小片西洋玻璃镜子前仔细照了自己的头发和脸,对着镜子里自己细瓷一般的肌肤,婉转生情的眼睛,她有了些信心,便又在大的穿衣铜镜前照了自己的全身,然后深吸了一口气。
四姐儿和三姐儿是住在一间房里的,只是房大,两人各睡各的床,三姐儿在这里表情严肃地打扮,她就坐在椅子上翻着书,看三姐儿一切都收拾好了,她默默地拿了自己那只压箱底的白玉手镯子去套在了三姐儿的手腕上,三姐儿的手腕白白嫩嫩,精致无匹,套了那白玉镯子在上面,镯子和手腕互相映衬,都是少见的美得惊心。
四姐儿平常话少,即使年岁小,其实也心里透亮,问她姐姐道,“姐姐,要我一起去吗。”
三姐儿愣了一下,说,“就给衡哥儿送那盒信笺去,哪用得着几多人,我去就行了。”
四姐儿往后退了一步,道,“也不定就是他来了。”
三姐儿本就向往着入宫一步登天,自从两年前在衡哥儿那里偷偷见了看望衡哥儿的皇帝一面,三姐儿就更是疯魔了,心里是非入宫不可的。
之前西宁侯邵家的大公子让人来探问三姐儿,当时还不知道他已经有了正妻只是想纳妾,三姐儿就已经在私底下和她说,不愿意和邵家结亲,后面知道邵家这个大公子居然是想纳她为妾,就更是把心高气傲的三姐儿气得脸色铁青,好几顿吃不下饭,觉得自己受了深深侮辱,这下更是被激得只想入宫了。
三姐儿没有理睬四姐儿那话,她调整好了自己的面部表情,去拿了那一盒做好的薛涛花签,飞快地就往外走了,暮雪赶紧跟了上去。
三姐儿怕自己走得慢了,皇帝说不定就走了。
93、第七十五章
季衡回到自己的房里,看到皇帝杨钦显正坐在罗汉榻上,榻上放着小桌子,小桌子上是围棋棋秤,上面还摆着季衡正在琢磨的一盘棋,杨钦显手里摸着一只黑子,黑子在他的指尖被摩挲着若隐若现,看到季衡进来了,他就放下了棋子,站起身来,说,“君卿,好几天未见了。”
季衡算了算,其实也就真的只有几天没有见了而已,在这几天之前加一个好字,总有一种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感觉。是要感谢皇上的惦念,还是惶恐自己让皇帝惦念了呢。
皇帝起身相迎的人,实在不多,季衡赶紧上前去,对着皇帝下了跪,“微臣万死,竟然不知皇上您要来,没有前往迎接。”
皇帝已经上前将他扶起来了,“在朕跟前,不必多这些虚礼。”
这么说着,已经拉着季衡也去榻上坐下了,因为榻很宽,两人就直接坐在了同一边。
房间里只有皇帝和季衡两人,跟着皇帝来的太监和侍卫都守在外面的,季衡的丫鬟也没敢接近,都在外面。
季衡坐下后,没等皇帝苦诉衷肠,就直接无趣地说道,“皇上这些日子如此忙碌,若是有事,直接招臣进宫就是,皇上怎么亲自来了我家,这让微臣实在惶恐。”
皇帝盯着季衡看,季衡在家里时,总会被许氏给打扮得过分漂亮的,反而是进宫的时候要注意庄重,穿得老成而端正,没个特色。
季衡今日穿着浅紫色的深衣,衣裳上绣着紫玉兰和鸟雀,深紫色的腰带将腰给束了出来,真有些男女莫辨的感觉。
季衡很多时候觉得她母亲给他准备的衣裳有些问题,但是在这一点上,许氏是从来没有商量的,季衡也只得不和她多说了,只要出门在外的时候不要穿这么男女不辨的衣裳就好。
其实说起来,京里的江南的书生士人们,大部分是愿意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甚者有些比女人的衣裳颜色更艳丽,而且还香喷喷,熏衣是风尚,这也正是许氏胭脂香料生意兴隆的原因。
季衡所穿绝对没有出格,但是他觉得自己长相上已经让人乱想,要是穿衣又这么不分明,就实在不好了。
皇帝觉得季衡这一身衣裳很好看,便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看了好几遍,看得心里一腔暖流热得要沸腾了,这才收敛起来,轻咳了一声,说,“朕这些日子的确是够忙,之前也传过你入宫,但你不是正好去了山上拜佛。朕今日就自己来了。”
季衡蹙眉道,“虽然吴王已经兵败,但是他在杭州那富庶之地经营了这么些年,手里定然还有些人的,京里现在也并不安全,皇上您还出宫来,真是不拿自己的安危当回事。要是您出了什么事,微臣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皇帝叹了一声,道,“朕是偷偷出来,又是临时起意,哪里那么容易遇到危险,君卿,你是思虑过多了。”
季衡还是道,“皇上,您还是不宜在我家久留,微臣这就送你回宫去。”
皇帝看季衡这么在乎自己的安危,自然是高兴,但是这连季衡的手还没有握热呢,就要起身回去了,不由又有些失望,道,“朕到你这里来,其实也是想和你说说正事。”
季衡心想咱们也只有正事可说,之前说的难道不是正事?
他很恭敬地道,“皇上,是什么事?”
皇帝说,“朝臣里公然有人上书,说不宜处死吴王,圈禁即可。”
季衡愣了一下才说,“这怎么能行。”
皇帝道,“朕自然也是这个意思,朕直接让李阁老将上此书的大臣打入诏狱了,不过后来才明白,不想处死吴王,这是太后的意思。”
季衡皱了眉,但是看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激动,只是平平淡淡叙述一个事实,就明白皇帝已经有了主意,便问,“那皇上,您的意思,是要怎么办呢。”
皇帝凑近他低声道,“你之前给朕的杀手,朕哪里找得到比你更信任的人握着,所以,朕想还是将人交给你吧。吴王在路上,既然有他的党朋想去救他,那么,就遭受乱箭误杀而死好了,被误杀,这也不是朕所能阻止的。”
皇帝淡淡地说出这话来,想来是早有这个主意了,季衡点了点头,琢磨了一阵,又说,“太后娘娘为什么又生出了要保吴王的意思呢。”
皇帝皱眉说,“她的心思,朕猜得到七八分,却猜不到全部。”
季衡叹了一声,说,“这世上事,无非为利,无非为情。若是为利,微臣想不出,若是为情,这也不是微臣能想的。”
皇帝也并不想琢磨这个,能够将吴王处死,他得到这个结果,也就是好的,不过,他却为季衡这话而动容了,目光灼灼地看着季衡,季衡肌肤细腻白皙,剔透地宛若吹弹可破,眼睛又像是精雕细琢的那么细致美丽,眼瞳却又清又深,他觉得心里烧着的那股不熄的火苗在不断壮大,他太想亲近他,但是又知道这并不好,他克制惯了,从出生,就知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活下去。
他总算没有伸出手捧住季衡的脸亲下去,赶紧将视线转开了,轻声问道,“那君卿,你对朕,是为什么呢?”
季衡愣了一瞬间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是,他跟着皇帝,是因为利,还是因为情。
季衡低头腼腆一笑,说,“微臣还没有到谋利的年岁呢,对皇上,自然是情重。”
皇帝的目光瞬间就亮了,转过来盯住他,欢喜地说,“朕会一直记得的。”
没想到季衡又说,“皇上您待微臣的好,微臣都谨记于心,天地君亲师,除了这天地,皇上是微臣最敬重的了,而这天地,微臣敬重在心里,知道世间有大道即可,对皇上,却是言行必恭的。”
皇帝又有些落寂了,看到季衡对自己的敬重,他又觉得自己那对季衡的心思,实在是侮辱和亵渎了他,不由有些羞愧起来,虽然羞愧,心中的那个火苗却又熄灭不掉。
他有些失落地说,“朕吩咐了林敏,让他来找你,想了法子将朕那个叔父在路上解决了,朕实在厌了听朝臣说不宜处死他。”
季衡应了之后,就又催促了一遍,“皇上,微臣送您回宫吧。”毕竟皇帝在外多待一刻,就多危险一刻
皇帝这时候也就点了点头,起身时又说了一句,“朕闻到你身上有淡淡的酒味,你方才在和谁喝酒。”
季衡笑了笑,道,“微臣的姐姐准备了螃蟹,我在她们那里吃螃蟹呢,也就喝了两杯酒。”
皇帝这才放心了,起身准备走了。
季衡和他一起出去,要送他回宫,正走出堂屋门口,就见三姐儿被皇帝的侍卫拦在了院门口檐廊下,三姐儿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蹙着漂亮的眉宇,道,“这是我家,我来给弟弟送东西,怎么你们反而不让我进去,你们是什么人?”
即使是生气的话,她说起来也柔柔的,像是江南的春雨,细细柔柔地打在花瓣上,让人听了心里也跟着柔柔的。
皇帝的太监和侍卫们都是便服,的确是看不出什么人的,但是只要有脑子的,就知道这些大约是什么人,她这时候不便来找季衡。
季衡看过去,赶紧道,“三姐,你怎么来了。”
三姐儿在侍卫旁边说,“之前做的签纸,一直说要给你拿来,却都忘了,今日请你去吃了螃蟹,我回屋才想起这茬来,就拿着送来了。怕之后又忘了,你平常也忙,哪里来记这种事向我要。”
三姐儿捧着的是用紫檀木做的小匣子,她自己拿着,甚至没让丫鬟拿,袖子微微往上滑了,露出宛若新雪的白白的手腕子。
季衡道,“有劳三姐你送来。”说着,又看向守在廊下的荔枝,“荔枝,赶紧去接过来。”
然后又对三姐儿道,“三姐,我今日有事,马上要和好友出门,之后再去你那里道谢。”
说着,就对皇帝道,“杨兄,咱们走吧。”
皇帝不由也多看了三姐儿两眼,一是她是季衡的姐姐,二是她的确漂亮,三是她声音也很好听,不过,他没生出什么特别的看法来,因为她虽是季衡的姐姐,但和季衡似乎并无什么相似之处。
季衡和皇帝走了几步之后,刚才一直在琢磨着政事的他瞥到三姐儿那婷婷袅袅的婀娜身姿,明显同吃螃蟹时候完全不一样的穿着和打扮,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三姐儿的意思。
他在心里不由叹了一声,觉得自己给她造一个机会也好,就突然对皇帝说道,“杨兄,你之前不是说我用的签纸十分特别,花纹漂亮,而且香味自然吗。我用的签纸都是家中姐姐自己做的,您若是不嫌弃,我三姐做的这一盒签纸,您拿去用吧。”
皇帝和季衡已经要走到三姐儿跟前了,照说,要是有男客,三姐儿应该要回避的,但是她没有,她微红了脸,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候随意说什么,都不是大家闺秀的做派和样子。
她赶紧往旁边让了让,垂下头站着。
皇帝是多么心思剔透的人啊,几乎是在瞬间就明白了季衡和他姐姐的意思。
皇帝心里有一阵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当然是为季衡将他姐姐介绍给自己,他这么坦然而又有深意地说了,语气那么自然,他心里恐怕是真的一点也没有对自己生出非君臣之外的情愫的吧,而季衡在刚刚,他还说过,他对自己是情不是利。
但是这不高兴都被皇帝掩藏起来了,而且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是季衡亲自去拿过了那签纸,还打开盖子看了看里面,这次的签纸是做的应时的菊花和枫叶,他拿到皇帝跟前,对他笑了笑,说,“杨兄,你看,多好看。这上面的枫叶,和我在山上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每一片又都不同。你给我写信要是用这个写,我只要看到签纸,就知道是你写的了。”
皇帝不知为何,因为这句话而心里舒坦了,他盯着亭亭玉立的三姐儿多看了两眼,朝小太监荷叶儿瞥了一眼,荷叶儿多机灵的奴才,赶紧上前接过了那个匣子。
皇帝伸手一把拉上了季衡的手,而且拽得让季衡有点发疼,然后他又对抬起头来盈盈看向他的三姐儿说,“多谢姑娘你了。”
三姐儿没能说出话来,皇帝已经扯着季衡从院子里出去了。
坐在回宫的马车里,马车是特制的,坚实的乌木,刀剑砍在上面也会溅起火星来,不会被砍坏,皇帝坐在那里,季衡坐在他的旁边。
季衡在皇帝跟前,也是完全的玲珑心思,毕竟从来就在琢磨皇帝的心思,哪里会不了解他呢。
季衡知道皇帝似乎是生气了,但是他并不知道皇帝生气的原因,毕竟在以前皇帝还自己朝他打听过他家里的姐姐呢,难道他会因为自己向他介绍自己的姐姐生气?
季衡沉默了一阵后,和皇帝说道,“皇上,选后的事情,您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94、第七十六章
皇帝这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贾宝玉和林妹妹在这个年纪里,心里爱慕着对方,酸酸甜甜地有着各种滋味,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这个年纪里私相授受结婚私奔。
小皇帝在这个年纪里,在理性和感情之间辗转反侧,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从来理性惯了,无论感情在多么浓烈地灼烧着他,他还是没有走出那一步。
虽然没能迈出那一步,但他脑子里此时却克制不住琢磨着这件事,导火索是季衡将他的姐姐介绍给了自己。
季衡的三姐制作的这一匣子信签纸还正放在旁边呢。
季衡的这句话正好打断了小皇帝的沉思,他瞬间抬起头来,有点发怔,没有想就说道,“君卿,你的姐姐,朕恐怕是不能将后位给她的。”
说完他就愣了,季衡也同样愣了。
两人都看着对方,皇帝的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季衡的眼里也同样闪过一丝慌乱。
但是这真的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然后,两人都镇定了下来。
皇帝想,自己这么一说,就是表明自己刚才全在琢磨这事了,本来还想装糊涂当不明白季衡那意思的,现在也没法装糊涂了。
季衡则是觉得有些不自在,心想他可没有那么大的心,在皇帝跟前做了几年伴读,就要皇帝封他姐姐做皇后了,再说,即使皇帝敢封,他家还不敢接呢。
季衡先说道,“皇上,您误会微臣的意思了。微臣是想问,您自己心里想定谁为皇后呢,不是看太后的意思,不是看李阁老的意思,不是看平国公的意思,就看您自己的意思,您心里应该会更喜欢谁,您自己知道吧。我的姐姐,微臣虽然觉得她是个好姐姐,可不敢想她位居后位,她定然是担不起的。”
季衡如此开诚布公了,皇帝却是要扭扭捏捏的,他自己的意思?自己更喜欢谁?
杨钦显盯着季衡看,只见季衡眉目如画,而且是用工笔一点点地细致地描画出来的,杨钦显不知道这天下是否还会有更出彩的人,但是在他心里,是不会有比季衡更出彩的人了,无论看他什么都是好的。
当然,早熟而深沉的杨钦显也明白,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认为他什么都是好的。分桃断袖的故事,不是都是说的这一点吗。
要是真能随心所欲,他就想定季衡为皇后,然后一生不再封妃,他会珍惜他,爱护他,一同白头偕老,将来也葬在一处。
他这么想着,嘴里却说,“赵家的女儿,能够入宫的,无非是赵致雅,你也见过的,是个端庄的人;李阁老的孙女,朕想,他之后会无心送他孙女入宫的;平国公家里的孙女,徐轩有一个亲妹妹,只是才十一岁,还小,不过他有个堂妹,是庶女,有十四岁了,其他大臣家的女儿,堪坐后位的,朕还没怎么注意。不过,朕现在还是要稳一稳太后和赵家,赵家手里握着朕这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朕现在也拿他们没法子,所以,还是定赵家的女儿为后吧。现在朝中还在商议此事,再等一阵子,吴王之事完了,就宣立后之事,也正好借此开一恩科,选拔些人才上来。”
皇帝其实什么都想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了,季衡其实也早和皇帝讨论过了,其实他觉得皇帝要是要找一个爱着的人做皇后,也是可以的,只要再努力一点,但是皇帝根本就提也不提他十分喜欢谁或者打心眼里看上了谁。
季衡只好恭敬道,“皇上立了皇后,也就是成人了,可以亲政了。微臣在这里恭喜您。”
皇帝默默地看着他,又似乎是有些凄苦,将脸转开了,看了一阵马车壁,这马车做得结实,两人在里面说话,外面也听不到的。
他觉得胸中有点发闷,想要大吼一声发泄出来,不过最后还是只是化成一声理智的话语,“朕今日见了你的姐姐,深觉是个美貌而温婉的女子,等立了皇后,以后要纳后宫,朕就会亲自指你姐姐入宫,你告诉你的父母,让不要将她先许了人家。”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钝钝地痛,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他从小吃过太多苦,受过不少罪,但是这么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钝痛,还是第一次缠上他。
季衡深吸了口气,又长出了口气,看向皇帝道,“皇上,微臣遵旨。但是我对皇上您的忠诚,与想让姐姐入宫是完全没有相干的。皇上,您还记得上一次吗,就是徐世子刺伤了微臣的脸。”
皇帝看向他,微微点了点头,又有些难受,手指已经不由自主抚上了季衡的左脸,那里细看还是有点痕迹的。
季衡将他的手拿了下来,才继续说道,“当时皇上您来微臣家中看望我,其实当时微臣的三姐正在里间,她偷偷看到了您,所以,就对您心有所属了,她是姑娘家,自然不会说这些,但微臣哪里看不出来呢,今日也决计不是微臣和姐姐故意做出这一出,真是偶遇。皇上若是因为此事而误会了微臣,微臣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季衡的眼睛黑幽幽的,里面像是蒙着整个江南的绵绵春雨,皇帝被他最后那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话说得心里又酸又软,也要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后长松了口气,说,“君卿,咱们之间,不需多说这些。朕明白的,朕没有乱想,也不会在此事上误会你。你当时看到你的三姐,你那么惊讶,之后本也是想直接带走朕,这些都不是作伪,朕决计不会误会你。”
季衡嘴里感激地道,“皇上能如此想,微臣也就放心了。”
虽然一脸感激,心里却有些发沉,原来皇帝是将当时情景什么都记在了心里,而且还反复琢磨了。
季衡前世有二十几年的经历,所以这一世十分老成,但是皇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十四岁少年,心里已经如此深沉,伴君如伴虎,果真如此。
季衡在皇帝跟前,是丝毫不敢大意了。
季衡庆幸一路无事,马车进了宫门,他也就放心了。
他想下马车转身回府,皇帝却拽着他的手,让他进宫陪自己说说话,他这几日累得脑仁儿疼,想放松放松。
于是季衡不敢推拒,就陪皇帝进宫了。
皇帝也不想去勤政殿的正殿里坐着处理政事,就回麒麟殿,靠坐在暖阁里的榻上,上面有着软枕,他舒服地靠在里面,要季衡陪自己一起看邸报。
邸报是由六部出,几乎一旬就会有一刊,是六部择选已经批复的奏章,将事情整理放上去,朝廷大事几乎都会出现在上面,不过,这上面写的,都是经过筛选的事情,朝廷想发出去的事情。
皇帝让季衡坐在他身边,他几乎是从季衡的身后搂住了他,两人看一本邸报。
这一期的邸报,季衡还没看过,这该是六部新送上来的。
季衡很不适应如此的姿势,看了两页,于是就主动说,“皇上,您不是说您脑仁儿疼吗,微臣给您揉一揉,好不好。”
皇帝一听,点头应了。
于是季衡顺利从他的身边让开,跪在皇帝身边,轻柔地为皇帝按揉起头上穴位来。
季衡的手上有着茧子,可不像皇帝身边的那些侍女,是一双柔荑,但是皇帝还是觉得十分舒服,就放下邸报闭上眼睛享受起来。
季衡身上是淡淡的熏衣香的味道,让他心内柔软。
季衡看皇帝要睡着了,就问,“皇上,要不,您睡一阵。”
皇帝觉得季衡是按揉地手发酸了,就伸手拿下了他的手,道,“朕不想睡,你也别揉了,给朕读这邸报吧。”
季衡只好应了,拿了邸报坐下来,皇帝这次没把他搂住了,再搂住,他现在气血走得快,得难堪不可。
这张榻得有一张大床那么大,所以皇帝脱了鞋尽量靠里面坐了,季衡就握着邸报坐在外面,然后就着后面一页读起来。
读了两句就停了下来。
这两句却是,“昭元六年,大同右卫参将牛继宗之女,年十五,嫁大同知府崔桂二子,七年二月,此女忽化为男子,退回牛家。”
季衡知道这世上有□畸形的人决计不只是自己一人,定然还很多,但是这样在官方邸报上读到,还是有些惊讶,直接盯着邸报默不作声了。
皇帝也睁开了眼睛,觉得此事奇异,说,“这事倒是件奇事。朕之前倒没在奏疏里注意到。”
季衡平常定然该说,那是皇上您日理万机,这事太小,如何会注意到。
但他这次却没有说话,还是怔怔地看着邸报,有些怔愣的样子。
皇帝发现了他的奇怪之处,就坐起了身来,看着他柔声说道,“君卿,怎么了?”
季衡这才回过神来,对他笑了笑,说,“没事,微臣也是觉得这事够奇的。”
皇帝伸手拉住了他的手,说,“这牛参将同知府结亲,朕这朝廷上下,哪里不全是这样的拉帮结派呢。”
季衡怔了一下,心想皇帝看到的永远是权利和朝廷利益更多,他说道,“这崔知府家里没觉得牛参将家嫁的女儿变成了儿子,是有所侮辱,还将儿子退了回去,两家关系倒的确是好。”
皇帝点了点头,说,“这倒是。”
沉吟片刻之后,他少年的好奇心才被完全拉了起来,说,“既然都能将人嫁出去,想来之前的确是女儿来着,怎么就突然之间化成男子了呢,这真是够奇的。”
季衡笑了笑,“世间总有很多奇事。”
皇帝也盯着季衡笑,说,“你说有人本是男儿,娶了妻,之后又变成女儿身的吗。”
季衡想了想,道,“这也是有的吧,微臣以前看过前朝的《戒庵老人漫笔》,里面有一则,就是讲山西的一个良民,成婚生子后,到三十多岁,突然变成了女子,就和妻子离了婚,另嫁一屠夫的。”
皇帝于是抚着季衡的掌而笑,笑得季衡莫名其妙。
皇帝笑后又看着季衡叹了口气,说,“终归只是奇谈。”
想了一下,又说,“朕倒想将这大同右卫参将的女儿身变男儿身的儿子招来一见的。”
季衡说,“这也不知是谁和大同这右卫参将有仇,将此事上奏上来,现在还上了邸报,这上上下下都看了,还不当成奇闻异事心里笑开了花,这右卫参将,恐怕无脸见人了。”
皇帝却道,“这倒不尽然,要是这牛参将本是无子,突然之间有了个儿子,他心里恐怕只会高兴吧。”
季衡愣了一下,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地点了点头。
而皇帝竟然对此事还真是上了心,决定真召这女变了男的小子来看看了。
95、第七十七章
季衡回到府里,家里正闹得欢。
许七郎摔坏了那只梅花杯子,六姨娘果真是发了火。
原来五姐儿不是在六姨娘同意的情况下将这套杯子搬来用的,而是在六姨娘不知情的情况下,她自己偷偷从多宝阁上将杯子拿来用了。
以为用完后放回去也就好了,应该不碍事的。
但是现在这其中一只杯子却坏掉了。
照说,这一套杯子一共有十只之多,即使少了一只,一般人也不会注意到,没想到六姨娘在晚饭前却注意到了,于是她就发了火,问是谁将杯子偷了一只。
五姐儿无可奈何,只好站出来说是自己摔坏了一只。
六姨娘一听就怒火更盛,要是只是被人偷了,那还有找回来的可能性,现在杯子是直接坏摔了,找都找不回了,心痛之情更盛,便抓起鸡毛掸子就朝五姐儿身上招呼,初雪看主子挨打,就赶紧求情,说了是许七郎摔坏的事。
于是六姨娘,直接拉着五姐儿到了太太跟前来,说杯子摔坏了一只的事情。
季衡从外面回来,就正好听到六姨娘那略微尖细的声音,“这可是老爷赏给妾身的,完完整整的十只,现在摔坏了一只,另外九只摆在架子上,都没法放了。要是是另外的东西,摔坏了也就摔坏了,但这却是老爷赏的,又是琉璃的,当初老爷赏给妾身时,就说这一套是十分难得的,烧制的工艺难得,颜色难得,样式也难得,现在却偏偏就摔坏了一只。”
许氏看着六姨娘翻来覆去地说着这一只杯子,在心里冷笑,心想是老爷赏的又如何,不就是一套杯子,贵重又如何,还不是就摔坏了。
许氏面无表情,稳稳地坐在上位椅子上。
她的下手位只坐着四姨娘,三姨娘在张家里没回来,五姨娘身子弱,出了一趟门就又不大好了,许氏也就免了她的请安。
四姨娘听六姨娘将那“老爷赏的”几个字说了一遍又一遍,心里一边发闷又一边讥笑,不过面上却是她一向的柔和样子。
许氏说,“我之前也见过那套杯子,的确是难得的,但现在也摔坏了,摔坏了也没有别的法子。五姐儿一向是听话的,这杯子是被七郎摔坏的,你也别朝五姐儿发火,以后我看到又有十只的套杯,就送到你那里去。”
许氏这话也算是十分动听了,但是六姨娘却不依不饶,道,“那套杯子十分难得,以后哪里那么容易再找到一套。”
许氏有些烦她地皱了一下眉头,这时候,坐在后面椅子上的许七郎起了身,对六姨娘说道,“姨娘,是我的不对,我把那套杯子摔坏了,所以后来有赔一套玻璃花插给五表妹。”
六姨娘坐在椅子上,眉头蹙着,很是尖酸地说,“那玻璃花□是看到了的,但是那套杯,坏了一只,就不是整套,相当于是全套都废掉了,一只花插又值什么。”
许七郎是不惯和女人争执的,皱着眉只好不说了。
许氏不满地盯着六姨娘,心想要不是她生了璎哥儿,她那出身,在许七郎跟前是大点生气都不敢的,现在却嚣张成这样。她都完全忘了曾经只是许家的家妓了吗。
四姨娘正想说两句劝劝六姨娘,季衡就从门外面走进来了,许氏一看到他,就不再理会六姨娘,对他说道,“衡哥儿,到娘这里来,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季衡过去给许氏请了安,又给四姨娘问了一句好,没有理睬六姨娘,回答许氏道,“在宫里陪皇上说了一阵话,也就晚了。”
许氏拉着他的手摸了摸,觉得不冷,这才放开了,道,“去换身衣裳,一会儿就传晚膳。”
季衡说,“先不去换衣裳。”
说完,就看向了六姨娘,六姨娘被他冷冷的目光看得有点惴惴的,毕竟这是将来的一家之主,她还是很怕他。
季衡走到她面前去说道,“六姨娘,七郎摔坏那只梅花杯的时候,我也正好在那里,他并不是故意摔坏的,只是不凑巧罢了。”
六姨娘不敢像刚才那样尖声尖气,只是嗫嚅道,“但是杯子也是摔坏了。”
季衡点点头,“的确是摔坏了,摔坏了又没法子了,他不是让送了一只玻璃花插过去吗。”
六姨娘直视着他说,“那玻璃花插怎么能和那十只套杯相比,再说,那套杯还是老爷送的。”
季衡一张精致的面容,当冷着脸不笑的时候,就像是画出来的一张画,黑幽幽的眸子让人觉得美得惊心动魄也冷得惊心动魄,六姨娘看得心里惴惴的,不由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季衡冷笑了一声,道,“真亏你能说出这话来。那玻璃花插,是舅舅的船队从西洋带回来的,又叫温都里纳,色泽莹美,在光下会闪烁星星一般的光芒,更难得的是,那金星玻璃花插,是两件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巧妙,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父亲那里也没有的。如若你觉得那金星玻璃花插抵不上那套套杯,这也没什么,将那花插还给七郎,我明日就能找出一只和摔坏的那只菊花杯一样的琉璃酒杯,给你也就是了。”
季衡这么一说,既说六姨娘没见识,又说了那套套杯也并不是独一无二,还将许七郎送到她那里的好东西要拿回去,六姨娘被堵得面色发红,最后只好硬撑着说,“老爷送的,无论好坏,在妾身心里,都是好的。”
季衡没理她了,直接对许七郎说,“让莺儿去把那套花插拿回来。”
许七郎在心里发笑,应了一声之后,直接出去叫丫鬟去把花插拿回来了。
六姨娘咬碎了一口银牙,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只好对着许氏行礼说,“太太,那妾身就先回去了。”
许氏看儿子把六姨娘给说了一顿,心里高兴,道,“回去吧。天气变凉了,让养娘丫鬟们好好注意着璎哥儿的身子,璎哥儿要是这时节病了,老爷过阵子回来,不知道会心疼成什么样子。”
六姨娘咬着牙应了,也就瞥了五姐儿一眼,五姐儿赶紧也给太太四姨娘和季衡他们行了告退礼,跟着六姨娘走了。
六姨娘走后,季衡也没多说,转身进了自己的卧室里去,让荔枝伺候着换衣裳。
而四姨娘则在许氏跟前说,“老六这样,真是没个样子。”
许氏哼了一声说,“还不就是生了个璎哥儿的缘故。”
四姨娘又和许氏讲了几句话,也起身告退了。
晚饭后,许七郎和季衡都坐在许氏这边的稍间榻上陪许氏说话。
许七郎硬是要赖在季衡的身边,和他坐在一起,问他,“今天皇上又微服来找你?我在院子门口看到侍卫,就知道是他来了。”
许七郎说起皇帝来,还是挺兴奋的。
许氏也一脸疑惑地看着季衡,大约是想知道皇帝微服前来是有什么事。
季衡说,“是朝中的事情,没法说。”
也就不说了。
之后,他就让许七郎先去自己那边房里等自己,他要和许氏说几句话。
许七郎于是就起身先走了,许氏便问,“这是有什么事?”
语气里有些担忧的意思,应该是她知道皇帝虽然年岁小,但是那份心智却是一般成人也没法比的,皇帝既然微服来了他们家,定然是有要事。
没想到季衡却说,“母亲,今日皇上说,先不要给三姐说人家,他以后想选三姐入宫。”
许氏吃惊了,虽然家里几个孩子都知道三姐儿想进宫,但是许氏却没怎么在乎过这个庶女,便完全不知道三姐儿的心思。
许氏虽然很吃惊,但是也没有想太多,只是问,“你父亲那里,他知道吗。”
她这样问,是以为以前皇帝就对季大人表达过这个意思了。
季衡道,“父亲应该不知道,等父亲回来,也给父亲说一声。”
许氏一听,就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说,“你父亲恐怕得高兴地日日里往老四那里去。”
说完,又觉得自己不该在孩子跟前这么说,便又加了一句,“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用再操心三姐儿的婚事了,也省了事。”
季衡笑了笑,坐到许氏的旁边去,拉了她的手,安慰地拍了拍,道,“怕是只会操心地更多,等皇上立了皇后了,恐怕得请教导嬷嬷来专门给三姐教导宫里规矩。再说,父亲也不定就会高兴,有太后现在的例子,皇上恐怕不会太欢喜自己后宫的娘家。”
许氏也想到这个了,她叹了一声,问,“皇上怎么就想到要你三姐入宫。”
说到这里,她就盯着季衡看,“你可不是会在皇上跟前说你三姐的人。”
季衡不想将三姐儿毛遂自荐的事情告诉许氏,以免许氏对三姐儿有意见,就说,“皇上也许是想更进一步拉拢父亲吧。”
许氏深思起来,缓缓点了点头。
96、第七十八章
季衡没有自己去给六姨娘找那么一只梅花杯,而是许氏让下面铺子里的管事给找了一只,果真只是半日就找到了,不仅能够和六姨娘那一套配在一起,而且比起原来那只梅花杯,还要别具一番韵味一些。
其实之前许氏就可以说找一只来配给六姨娘就行了,但她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看六姨娘坏了一只杯子就怄得吃不下饭,她也正好看笑话,心里舒爽——一个姨娘,即使以前还是在许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里被调/教的,但也实在是没气量和见识,一只杯子也那么看得上。
她那么不咸不淡地劝了六姨娘,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诚意,虽然她说了以后有套杯给六姨娘一套,但是她要是不给,六姨娘难道还专门到她跟前去要。
不过后来季衡说要配一只给她,许氏才让了人去找罢了。
季衡没有闲心管家里的这种乌七八糟的家事,他第二天就和林敏将军忙碌起来了。
吴王在路上,自然是有人想去救他的,押送他及其家眷的军队,就迎接了好几拨暗袭。
所以在接近京城,只有一天路程时,这时候押送军队已经放松下来了,而且放松得很厉害,于是营救的江湖人士趁机而上,想要救出吴王及其家眷。
但是在这混乱之中,吴王却不小心被乱箭射死了。
一同被乱箭射中的还有吴王的嫡长子杨钦瀛,虽然他当场并没有死,却也救治不及丧了命。
吴王及其世子在路上被救反而出事被乱箭射死之死,在朝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因为只要有点脑子的,就知道此事恐怕是出自皇帝的授意,故意让他死在了路上。他会死这么早,不过是有人上书说不应该处死他罢了。
小小年纪皇帝不动声色的狠,朝臣们也算是见识到了,哪里还敢拂他的逆鳞。
九月上旬,雍京城里,已经彻底冷下来了。
吴王和长子在被押送进京途中被乱箭射死,因他们叛乱,吴王早就被撤了藩王爵位,也早被皇帝革除了宗室的身份,于是,两人即使身份高贵,也不能得到厚葬,但是皇帝为了他的仁慈的名声,并没有将此二人鞭尸泄愤,只是让随意葬下了,就葬在了京城边上的一座山上,不过刚葬没有多久,就有人去盗走了两人的尸首,于是这两人最终是葬在哪里的,却是不可考了。
吴王的家眷以及随他一起造反的,或者已经在当时就被处死了,没被处死的,此时也都被关押在了京中牢里。
有身份能进诏狱的,除了行刺皇帝的杨钦济,就是吴王的第三子杨钦治,吴王还有个小女儿,叫杨钦芙,在吴王投降后,说想见一见早就被俘的家眷时,这个小女儿,连带着他的侧妃,就被他授意,她的侧妃亲手杀死了这个小女儿,自己也撞墙而死了。所以吴王家眷,此时还活着的,只剩下杨钦济和杨钦治。
吴王身边的几个得力臣属,皇帝还需要他们有作用,病没让他们出事,押进京后就被直接关进了诏狱。
而吴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皇帝并没有追究,二女儿香安郡主杨钦萱只是在被除掉封号后被赵家看守在了家里,不允许出门一步。
而吴王早年就出嫁的大女儿,只是被除掉了郡主封号,生活没有别的影响。
皇帝之前受够了杨钦济给他下毒的苦,那毒因为量小,只是让人衰弱,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死,但是他却是怕死的,觉得自己可能会死的恐惧,就够他难以忍受的,所以,他对吴王一家,实在是痛恨,对杨钦济,就更是痛恨了,毕竟杨钦济还刺杀了他,甚至让季衡受了伤。
朝廷里大臣们吵了一阵子之后,也就拟出了对吴王这一脉的最终处置办法。
在处置之前,皇帝亲自到了诏狱来看杨钦济。
诏狱恐怕是雍京城里最阴森的地方,这里不知道死过多少含恨的人。
皇帝这不是第一次来,但走进诏狱大门的时候,他还是有些不适应地蹙了一下眉。
才九月,他就披了狐裘披风,这才进了诏狱那阴森森的大门。
杨钦济的牢房在最里面,要说,他还是个孩子,并不用关押在这诏狱的最深处,但是皇帝恨透了他,就要让他在这最深处,让他知道,他在死之前,便不能再见天日。
皇帝其实已经早没有了孩子心态,杨钦济小孩子把戏的小打小闹,他是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的,他本来也可以不恨杨钦济,他要恨的是想夺他皇位的吴王,是心狠手辣并且要了他娘亲性命的太后,杨钦济一个小孩子,还不足以让他将恨这种深沉的心思放到他身上。
但是,皇帝就是恨他,只是因为他处处欺负季衡,之后还刺伤了季衡。
现在对他来说,季衡在他心里的位置,比他当年亲娘有过之无不及,皇帝又怎么能不恨伤害了季衡的杨钦济。
杨钦济早就被折磨得没有了活下去的心思,只想早点死,但是皇帝却让狱卒给他吃了全身发软的毒药,让他连咬舌自尽或者撞墙而死的力气也没有,于是就只能那么不人不鬼地熬着,熬到解脱的那一天。
皇帝在他胳膊上刺出的伤口,早就腐烂了,但是没有人给他用药包扎,于是就这么熬着。
皇帝的亲卫拿着牢房的钥匙,开了最里面这一间牢房的门,四个侍卫进去之后,在里面多点燃了两盏烛灯,然后才请皇帝进去。
皇帝被牢房里的难闻的气味熏得直想用手巾捂住口鼻,但他强忍着没有这么干,只是沉着脸皱着眉,他进去后,站在了牢房中间,看着牢房角落里的那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枯瘦的人,也才几个月而已,杨钦济已经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一个侍卫要上前将杨钦济拉起来,皇帝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动,他自己走到了杨钦济跟前去,在他面前蹲了下来,盯着他看。
杨钦济一头乱发遮住了面容,皇帝就伸手将他的头发给拨开了,杨钦济毫无反应,他拨开他脸上最后几缕发丝时,杨钦济突然张嘴,将皇帝的手指咬住了。
皇帝身边的侍卫马上就要上前打杨钦济,皇帝却抬了另一只手让他不要,他自己捏了杨钦济的两颊,然后将手指抽了出来,杨钦济根本就没有力气,他的手指甚至没有咬出一点印子来,只是皇帝觉得有点恶心,于是,他抬手给了杨钦济一巴掌。
第23节
恋耽美
第23节
三姐儿和四姐儿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不免是会有些小疙瘩的,好在和五姐儿是姐妹,平常也交好,自然有什么酸溜溜的情绪,也是一概都忍了。
竹亭里摆的不是圆桌,而是个小长桌,季衡坐在了上位,一边坐的是三姐儿,一边坐的是许七郎,螃蟹的确是味道鲜美,季衡喜欢吃蟹腿,许七郎是知道的,就用剪刀剪了蟹腿,将里面的肉戳了出来给季衡吃,边戳边说四姐儿,“四表妹,你准备这吃蟹工具,也不准备蟹八件,就放两把剪刀在这里,吃起来多费劲呀。”
四姐儿其实一向是话少的,但是年岁大一些了,倒没有小时候那么腼腆了,而许七郎在姐姐妹妹们跟前一向是没脸没皮,四姐儿也敢和他开玩笑,说,“三姐煮的螃蟹这么好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吗。”
三姐儿笑着道,“还不正是堵不住他的嘴,他一直在给衡哥儿剔蟹腿呢。”
季衡笑了笑,将自己螃蟹里的蟹黄给许七郎,说,“你赶紧吃自己的吧。”
许七郎将手里的蟹腿肉都剔给季衡了,才拿过季衡给自己的蟹黄来,将酱汁直接倒进蟹壳里,用筷子戳戳戳,戳成了难看的一滩,拿了汤匙舀着吃。
他这暴殄天物的吃法,马上让三个姑娘家看得目瞪口呆。
五姐儿说,“七表哥,看你这么折腾,我都要吃不下去了。”
季衡倒没管他,说,“别看他就好。”
三姐儿和四姐儿都捂着嘴笑了笑,继续吃自己的。
五姐儿的丫鬟初雪端着热热的紫苏叶子和菊花叶子水来给他们洗手,四姐儿洗了手就从温着酒的水里将酒壶拿出来给大家斟酒,还提议,“咱们来做诗吧。”
许七郎一听,就说,“还是罢了,等我将诗想出来,螃蟹都凉掉了。”
几人又被他逗得笑起来,连初雪都笑得肩膀颤动。
季衡接了一只桃花杯子,下面还有一片桃叶托着,甚是精致漂亮,酒只是淡酒,他觉得喝一点无妨,在大家举酒杯祝酒的时候,也就一起喝了。
几个兄弟姊妹在竹亭里十分畅快,因为四姨娘跟着太太出去了,三姨娘大多数时间都在女儿家里,很少回来,所以这西院就成了几个小姑娘的天下,想怎么笑玩都没关系。
季衡吃了两只螃蟹就不吃了,他的身体和一般男性并不一样,所以吃不得太多寒凉的东西,许氏平常是对他提醒了又提醒,季衡当然也会在心里记一记。
那一套十个杯子,的确是好看,晶莹剔透,颜色根据花不同而各异,平常六姨娘都摆在多宝阁上,根本就不用的,这被五姐儿拿来了,四姐儿就将杯子一只只拿在手里都要看一看,所以她喜欢给人斟酒,许七郎将自己手里的梅花杯给四姐儿时,大约是不小心碰到了四姐儿的手,他就赶紧将手拿开了,没想到四姐儿也避开了手,梅花杯直直地摔在了桌子上,琉璃的东西本就脆弱,而且这个杯子烧得壁薄,杯子一掉下去,四姐儿五姐儿都是一声惊呼,许七郎倒没想太多,说,“杯子摔了,这琉璃碎片容易扎手,让人赶紧来收拾了吧。换一个杯子就好。”
反正是一套十个杯子,坐着的只有五个人,杯子摔了一个也是尽够用了。
五姐儿脸色却有点发白,但她到底没说什么,已经吩咐旁边也吓得脸色有点发白的初雪,“来将桌子收拾收拾。”
初雪就赶紧去收拾了,暮雪也赶紧来帮忙。
季衡心其实挺细,他看五姐儿那个神色,便知道摔了这么个杯子,大约是要被六姨娘骂的,便道,“七郎,之前舅舅不是送了一套西洋那边做的玻璃花插来吗,你摔坏了五妹的杯子,你得陪她才好吧。”
许七郎一向大方,根本对此不以为意,已经站起身对五姐儿拱了手,说,“摔了五表妹你的杯子,是我手笨,我一会儿就让莺儿拿个玻璃花插来赔你。”
又转向四姐儿说,“让四表妹受了惊,到时候给你个小礼物压惊,你先猜着会是什么。”
四姐儿大约是爱这套杯子,但是也看这套杯子不顺眼,六姨娘整日地拿这个杯子炫耀,当初季大人送给六姨娘的时候,四姨娘心里都要怄出血来了,所以杯子摔了,说不得她心里是心疼还是欢喜呢,看暮雪和初雪收拾了摔坏的杯子,就根本不再关注了,拿了另一只芙蓉花的杯子继续倒酒,说,“我还要来猜着是什么呢,谁稀罕你那小礼物。”
许七郎只是嘿嘿笑,五姐儿脸色还是白,但是也笑了笑,对许七郎说,“就是个杯子罢了,摔了也就摔了,哪里好要七表哥你赔呢。”
许七郎道,“那咱也不说陪,五表妹,你要是喜欢我那什么,都搬去就是了。”
五姐儿都不得不被他逗笑了。
说起来,四姐儿五姐儿是深闺小姐,而且是庶出,平常难得出一趟门的,许氏也很少请别人家的太太姑娘们来家里玩,所以四姐儿五姐儿她们见的人很有限,女客都见得少,更遑论男客,就和许七郎还见得算多,许七郎是家中嫡子,将来他家那偌大家业都是要落到他身上的,再加上他必定是要出仕,平常性情也好,四姐儿和五姐儿受亲娘和身边丫鬟婆子们的一些话语的影响,怎么会不认为许七郎是个良人呢。
不过,她们庶出的出身,而太太许氏那冷傲的态度,让许氏说媒,她们也知道是不大可能的,平常虽然不至于故意和许七郎走得近,但是待许七郎也的确是亲。
但许七郎说他在感情上开窍了吧,他心里又对任何女人没兴趣,四姐儿和五姐儿他是当成了亲妹妹,要说他没开窍吧,他一天到晚还在为到底是和季衡多亲昵些还是少亲昵些而忧愁呢。
四姐儿看许七郎对五姐儿那么说,心里自然是不大爽快,但她也没说什么,只是将手里的酒杯放到了许七郎跟前,说,“七表哥,酒。”
许七郎赶紧对她道了谢。
季衡可不明白四姐儿和五姐儿那些心思,他仔细洗了手,正盯着凉亭旁边的菊花看。
这时候,院子门口跑进来了一个人,正是荔枝,荔枝一向风风火火,没个稳重大丫鬟的样子,冲进了凉亭里,急急忙忙地给里面坐着的几个姑娘请了安,而且直接免掉了比较熟悉的许七郎,就凑到了季衡耳边去说了悄悄话。
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两人,只见荔枝说了两句,季衡的脸色就变了一变,但是马上又是那副八风不动的镇定样子了,季衡对大家道,“有位客人来访,我先回去了,你们继续吃。”
他起身就走,几个人只见他被荔枝带着,飞快地到了院子门口,然后穿过那条穿堂消失了。
许七郎看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也不好多留,便也起身要走了,三姐儿也站起了身来,她是个聪明的人,而且有野心,看季衡那么匆忙,她心里就想到了什么,说道,“衡哥儿这忙忙碌碌的,到底是什么客人呢。”
许七郎反而没有三姐儿这么敏感,说,“这个倒是不知了,他在外面,结交的友人不少。”
说着,就对几个姐姐妹妹拱手告辞了。
他想着回去了该让丫鬟给几个姐姐妹妹都送了礼才行,那套玻璃花插就给五姐儿做赔偿,又送个小玩意儿,三姐儿和四姐儿也都要送,以免厚此薄彼。
许七郎走了,三姐儿心里已经有了一番计较,她说姑娘家不能吃太多螃蟹,也就将剩下的都赏了下人,又让人收拾了桌子,就说自己吹了风头有点不舒服,就回房去了。
四姐儿便也跟着她一起走了,留了五姐儿收拾了自己的酒壶和酒杯,看着那只坏了的梅花杯,这琉璃烧得十分纯净,即使摔坏了,但是还是十分漂亮,这还是不能乱扔,刚才初雪收拾了,也依然是用盒子装着放在旁边的,她就让人捧着东西,去洗了送回给六姨娘那里去,挨骂挨打再说。
三姐儿回了自己房里,已经有了主意,她将手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飞快地换了一身漂亮衣裳,是新做的新衣,她本就长得美,换上这一身新衣,就更是如穿花的艳蝶一般了,又让了最会梳头的嬷嬷给自己梳了头,脸上重新施了脂粉,但是又不过分,一切都恰到好处。
她在那价值千金的一小片西洋玻璃镜子前仔细照了自己的头发和脸,对着镜子里自己细瓷一般的肌肤,婉转生情的眼睛,她有了些信心,便又在大的穿衣铜镜前照了自己的全身,然后深吸了一口气。
四姐儿和三姐儿是住在一间房里的,只是房大,两人各睡各的床,三姐儿在这里表情严肃地打扮,她就坐在椅子上翻着书,看三姐儿一切都收拾好了,她默默地拿了自己那只压箱底的白玉手镯子去套在了三姐儿的手腕上,三姐儿的手腕白白嫩嫩,精致无匹,套了那白玉镯子在上面,镯子和手腕互相映衬,都是少见的美得惊心。
四姐儿平常话少,即使年岁小,其实也心里透亮,问她姐姐道,“姐姐,要我一起去吗。”
三姐儿愣了一下,说,“就给衡哥儿送那盒信笺去,哪用得着几多人,我去就行了。”
四姐儿往后退了一步,道,“也不定就是他来了。”
三姐儿本就向往着入宫一步登天,自从两年前在衡哥儿那里偷偷见了看望衡哥儿的皇帝一面,三姐儿就更是疯魔了,心里是非入宫不可的。
之前西宁侯邵家的大公子让人来探问三姐儿,当时还不知道他已经有了正妻只是想纳妾,三姐儿就已经在私底下和她说,不愿意和邵家结亲,后面知道邵家这个大公子居然是想纳她为妾,就更是把心高气傲的三姐儿气得脸色铁青,好几顿吃不下饭,觉得自己受了深深侮辱,这下更是被激得只想入宫了。
三姐儿没有理睬四姐儿那话,她调整好了自己的面部表情,去拿了那一盒做好的薛涛花签,飞快地就往外走了,暮雪赶紧跟了上去。
三姐儿怕自己走得慢了,皇帝说不定就走了。
93、第七十五章
季衡回到自己的房里,看到皇帝杨钦显正坐在罗汉榻上,榻上放着小桌子,小桌子上是围棋棋秤,上面还摆着季衡正在琢磨的一盘棋,杨钦显手里摸着一只黑子,黑子在他的指尖被摩挲着若隐若现,看到季衡进来了,他就放下了棋子,站起身来,说,“君卿,好几天未见了。”
季衡算了算,其实也就真的只有几天没有见了而已,在这几天之前加一个好字,总有一种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感觉。是要感谢皇上的惦念,还是惶恐自己让皇帝惦念了呢。
皇帝起身相迎的人,实在不多,季衡赶紧上前去,对着皇帝下了跪,“微臣万死,竟然不知皇上您要来,没有前往迎接。”
皇帝已经上前将他扶起来了,“在朕跟前,不必多这些虚礼。”
这么说着,已经拉着季衡也去榻上坐下了,因为榻很宽,两人就直接坐在了同一边。
房间里只有皇帝和季衡两人,跟着皇帝来的太监和侍卫都守在外面的,季衡的丫鬟也没敢接近,都在外面。
季衡坐下后,没等皇帝苦诉衷肠,就直接无趣地说道,“皇上这些日子如此忙碌,若是有事,直接招臣进宫就是,皇上怎么亲自来了我家,这让微臣实在惶恐。”
皇帝盯着季衡看,季衡在家里时,总会被许氏给打扮得过分漂亮的,反而是进宫的时候要注意庄重,穿得老成而端正,没个特色。
季衡今日穿着浅紫色的深衣,衣裳上绣着紫玉兰和鸟雀,深紫色的腰带将腰给束了出来,真有些男女莫辨的感觉。
季衡很多时候觉得她母亲给他准备的衣裳有些问题,但是在这一点上,许氏是从来没有商量的,季衡也只得不和她多说了,只要出门在外的时候不要穿这么男女不辨的衣裳就好。
其实说起来,京里的江南的书生士人们,大部分是愿意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甚者有些比女人的衣裳颜色更艳丽,而且还香喷喷,熏衣是风尚,这也正是许氏胭脂香料生意兴隆的原因。
季衡所穿绝对没有出格,但是他觉得自己长相上已经让人乱想,要是穿衣又这么不分明,就实在不好了。
皇帝觉得季衡这一身衣裳很好看,便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看了好几遍,看得心里一腔暖流热得要沸腾了,这才收敛起来,轻咳了一声,说,“朕这些日子的确是够忙,之前也传过你入宫,但你不是正好去了山上拜佛。朕今日就自己来了。”
季衡蹙眉道,“虽然吴王已经兵败,但是他在杭州那富庶之地经营了这么些年,手里定然还有些人的,京里现在也并不安全,皇上您还出宫来,真是不拿自己的安危当回事。要是您出了什么事,微臣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皇帝叹了一声,道,“朕是偷偷出来,又是临时起意,哪里那么容易遇到危险,君卿,你是思虑过多了。”
季衡还是道,“皇上,您还是不宜在我家久留,微臣这就送你回宫去。”
皇帝看季衡这么在乎自己的安危,自然是高兴,但是这连季衡的手还没有握热呢,就要起身回去了,不由又有些失望,道,“朕到你这里来,其实也是想和你说说正事。”
季衡心想咱们也只有正事可说,之前说的难道不是正事?
他很恭敬地道,“皇上,是什么事?”
皇帝说,“朝臣里公然有人上书,说不宜处死吴王,圈禁即可。”
季衡愣了一下才说,“这怎么能行。”
皇帝道,“朕自然也是这个意思,朕直接让李阁老将上此书的大臣打入诏狱了,不过后来才明白,不想处死吴王,这是太后的意思。”
季衡皱了眉,但是看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激动,只是平平淡淡叙述一个事实,就明白皇帝已经有了主意,便问,“那皇上,您的意思,是要怎么办呢。”
皇帝凑近他低声道,“你之前给朕的杀手,朕哪里找得到比你更信任的人握着,所以,朕想还是将人交给你吧。吴王在路上,既然有他的党朋想去救他,那么,就遭受乱箭误杀而死好了,被误杀,这也不是朕所能阻止的。”
皇帝淡淡地说出这话来,想来是早有这个主意了,季衡点了点头,琢磨了一阵,又说,“太后娘娘为什么又生出了要保吴王的意思呢。”
皇帝皱眉说,“她的心思,朕猜得到七八分,却猜不到全部。”
季衡叹了一声,说,“这世上事,无非为利,无非为情。若是为利,微臣想不出,若是为情,这也不是微臣能想的。”
皇帝也并不想琢磨这个,能够将吴王处死,他得到这个结果,也就是好的,不过,他却为季衡这话而动容了,目光灼灼地看着季衡,季衡肌肤细腻白皙,剔透地宛若吹弹可破,眼睛又像是精雕细琢的那么细致美丽,眼瞳却又清又深,他觉得心里烧着的那股不熄的火苗在不断壮大,他太想亲近他,但是又知道这并不好,他克制惯了,从出生,就知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活下去。
他总算没有伸出手捧住季衡的脸亲下去,赶紧将视线转开了,轻声问道,“那君卿,你对朕,是为什么呢?”
季衡愣了一瞬间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是,他跟着皇帝,是因为利,还是因为情。
季衡低头腼腆一笑,说,“微臣还没有到谋利的年岁呢,对皇上,自然是情重。”
皇帝的目光瞬间就亮了,转过来盯住他,欢喜地说,“朕会一直记得的。”
没想到季衡又说,“皇上您待微臣的好,微臣都谨记于心,天地君亲师,除了这天地,皇上是微臣最敬重的了,而这天地,微臣敬重在心里,知道世间有大道即可,对皇上,却是言行必恭的。”
皇帝又有些落寂了,看到季衡对自己的敬重,他又觉得自己那对季衡的心思,实在是侮辱和亵渎了他,不由有些羞愧起来,虽然羞愧,心中的那个火苗却又熄灭不掉。
他有些失落地说,“朕吩咐了林敏,让他来找你,想了法子将朕那个叔父在路上解决了,朕实在厌了听朝臣说不宜处死他。”
季衡应了之后,就又催促了一遍,“皇上,微臣送您回宫吧。”毕竟皇帝在外多待一刻,就多危险一刻
皇帝这时候也就点了点头,起身时又说了一句,“朕闻到你身上有淡淡的酒味,你方才在和谁喝酒。”
季衡笑了笑,道,“微臣的姐姐准备了螃蟹,我在她们那里吃螃蟹呢,也就喝了两杯酒。”
皇帝这才放心了,起身准备走了。
季衡和他一起出去,要送他回宫,正走出堂屋门口,就见三姐儿被皇帝的侍卫拦在了院门口檐廊下,三姐儿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蹙着漂亮的眉宇,道,“这是我家,我来给弟弟送东西,怎么你们反而不让我进去,你们是什么人?”
即使是生气的话,她说起来也柔柔的,像是江南的春雨,细细柔柔地打在花瓣上,让人听了心里也跟着柔柔的。
皇帝的太监和侍卫们都是便服,的确是看不出什么人的,但是只要有脑子的,就知道这些大约是什么人,她这时候不便来找季衡。
季衡看过去,赶紧道,“三姐,你怎么来了。”
三姐儿在侍卫旁边说,“之前做的签纸,一直说要给你拿来,却都忘了,今日请你去吃了螃蟹,我回屋才想起这茬来,就拿着送来了。怕之后又忘了,你平常也忙,哪里来记这种事向我要。”
三姐儿捧着的是用紫檀木做的小匣子,她自己拿着,甚至没让丫鬟拿,袖子微微往上滑了,露出宛若新雪的白白的手腕子。
季衡道,“有劳三姐你送来。”说着,又看向守在廊下的荔枝,“荔枝,赶紧去接过来。”
然后又对三姐儿道,“三姐,我今日有事,马上要和好友出门,之后再去你那里道谢。”
说着,就对皇帝道,“杨兄,咱们走吧。”
皇帝不由也多看了三姐儿两眼,一是她是季衡的姐姐,二是她的确漂亮,三是她声音也很好听,不过,他没生出什么特别的看法来,因为她虽是季衡的姐姐,但和季衡似乎并无什么相似之处。
季衡和皇帝走了几步之后,刚才一直在琢磨着政事的他瞥到三姐儿那婷婷袅袅的婀娜身姿,明显同吃螃蟹时候完全不一样的穿着和打扮,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三姐儿的意思。
他在心里不由叹了一声,觉得自己给她造一个机会也好,就突然对皇帝说道,“杨兄,你之前不是说我用的签纸十分特别,花纹漂亮,而且香味自然吗。我用的签纸都是家中姐姐自己做的,您若是不嫌弃,我三姐做的这一盒签纸,您拿去用吧。”
皇帝和季衡已经要走到三姐儿跟前了,照说,要是有男客,三姐儿应该要回避的,但是她没有,她微红了脸,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候随意说什么,都不是大家闺秀的做派和样子。
她赶紧往旁边让了让,垂下头站着。
皇帝是多么心思剔透的人啊,几乎是在瞬间就明白了季衡和他姐姐的意思。
皇帝心里有一阵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当然是为季衡将他姐姐介绍给自己,他这么坦然而又有深意地说了,语气那么自然,他心里恐怕是真的一点也没有对自己生出非君臣之外的情愫的吧,而季衡在刚刚,他还说过,他对自己是情不是利。
但是这不高兴都被皇帝掩藏起来了,而且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是季衡亲自去拿过了那签纸,还打开盖子看了看里面,这次的签纸是做的应时的菊花和枫叶,他拿到皇帝跟前,对他笑了笑,说,“杨兄,你看,多好看。这上面的枫叶,和我在山上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每一片又都不同。你给我写信要是用这个写,我只要看到签纸,就知道是你写的了。”
皇帝不知为何,因为这句话而心里舒坦了,他盯着亭亭玉立的三姐儿多看了两眼,朝小太监荷叶儿瞥了一眼,荷叶儿多机灵的奴才,赶紧上前接过了那个匣子。
皇帝伸手一把拉上了季衡的手,而且拽得让季衡有点发疼,然后他又对抬起头来盈盈看向他的三姐儿说,“多谢姑娘你了。”
三姐儿没能说出话来,皇帝已经扯着季衡从院子里出去了。
坐在回宫的马车里,马车是特制的,坚实的乌木,刀剑砍在上面也会溅起火星来,不会被砍坏,皇帝坐在那里,季衡坐在他的旁边。
季衡在皇帝跟前,也是完全的玲珑心思,毕竟从来就在琢磨皇帝的心思,哪里会不了解他呢。
季衡知道皇帝似乎是生气了,但是他并不知道皇帝生气的原因,毕竟在以前皇帝还自己朝他打听过他家里的姐姐呢,难道他会因为自己向他介绍自己的姐姐生气?
季衡沉默了一阵后,和皇帝说道,“皇上,选后的事情,您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94、第七十六章
皇帝这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贾宝玉和林妹妹在这个年纪里,心里爱慕着对方,酸酸甜甜地有着各种滋味,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这个年纪里私相授受结婚私奔。
小皇帝在这个年纪里,在理性和感情之间辗转反侧,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从来理性惯了,无论感情在多么浓烈地灼烧着他,他还是没有走出那一步。
虽然没能迈出那一步,但他脑子里此时却克制不住琢磨着这件事,导火索是季衡将他的姐姐介绍给了自己。
季衡的三姐制作的这一匣子信签纸还正放在旁边呢。
季衡的这句话正好打断了小皇帝的沉思,他瞬间抬起头来,有点发怔,没有想就说道,“君卿,你的姐姐,朕恐怕是不能将后位给她的。”
说完他就愣了,季衡也同样愣了。
两人都看着对方,皇帝的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季衡的眼里也同样闪过一丝慌乱。
但是这真的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然后,两人都镇定了下来。
皇帝想,自己这么一说,就是表明自己刚才全在琢磨这事了,本来还想装糊涂当不明白季衡那意思的,现在也没法装糊涂了。
季衡则是觉得有些不自在,心想他可没有那么大的心,在皇帝跟前做了几年伴读,就要皇帝封他姐姐做皇后了,再说,即使皇帝敢封,他家还不敢接呢。
季衡先说道,“皇上,您误会微臣的意思了。微臣是想问,您自己心里想定谁为皇后呢,不是看太后的意思,不是看李阁老的意思,不是看平国公的意思,就看您自己的意思,您心里应该会更喜欢谁,您自己知道吧。我的姐姐,微臣虽然觉得她是个好姐姐,可不敢想她位居后位,她定然是担不起的。”
季衡如此开诚布公了,皇帝却是要扭扭捏捏的,他自己的意思?自己更喜欢谁?
杨钦显盯着季衡看,只见季衡眉目如画,而且是用工笔一点点地细致地描画出来的,杨钦显不知道这天下是否还会有更出彩的人,但是在他心里,是不会有比季衡更出彩的人了,无论看他什么都是好的。
当然,早熟而深沉的杨钦显也明白,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认为他什么都是好的。分桃断袖的故事,不是都是说的这一点吗。
要是真能随心所欲,他就想定季衡为皇后,然后一生不再封妃,他会珍惜他,爱护他,一同白头偕老,将来也葬在一处。
他这么想着,嘴里却说,“赵家的女儿,能够入宫的,无非是赵致雅,你也见过的,是个端庄的人;李阁老的孙女,朕想,他之后会无心送他孙女入宫的;平国公家里的孙女,徐轩有一个亲妹妹,只是才十一岁,还小,不过他有个堂妹,是庶女,有十四岁了,其他大臣家的女儿,堪坐后位的,朕还没怎么注意。不过,朕现在还是要稳一稳太后和赵家,赵家手里握着朕这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朕现在也拿他们没法子,所以,还是定赵家的女儿为后吧。现在朝中还在商议此事,再等一阵子,吴王之事完了,就宣立后之事,也正好借此开一恩科,选拔些人才上来。”
皇帝其实什么都想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了,季衡其实也早和皇帝讨论过了,其实他觉得皇帝要是要找一个爱着的人做皇后,也是可以的,只要再努力一点,但是皇帝根本就提也不提他十分喜欢谁或者打心眼里看上了谁。
季衡只好恭敬道,“皇上立了皇后,也就是成人了,可以亲政了。微臣在这里恭喜您。”
皇帝默默地看着他,又似乎是有些凄苦,将脸转开了,看了一阵马车壁,这马车做得结实,两人在里面说话,外面也听不到的。
他觉得胸中有点发闷,想要大吼一声发泄出来,不过最后还是只是化成一声理智的话语,“朕今日见了你的姐姐,深觉是个美貌而温婉的女子,等立了皇后,以后要纳后宫,朕就会亲自指你姐姐入宫,你告诉你的父母,让不要将她先许了人家。”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钝钝地痛,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他从小吃过太多苦,受过不少罪,但是这么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钝痛,还是第一次缠上他。
季衡深吸了口气,又长出了口气,看向皇帝道,“皇上,微臣遵旨。但是我对皇上您的忠诚,与想让姐姐入宫是完全没有相干的。皇上,您还记得上一次吗,就是徐世子刺伤了微臣的脸。”
皇帝看向他,微微点了点头,又有些难受,手指已经不由自主抚上了季衡的左脸,那里细看还是有点痕迹的。
季衡将他的手拿了下来,才继续说道,“当时皇上您来微臣家中看望我,其实当时微臣的三姐正在里间,她偷偷看到了您,所以,就对您心有所属了,她是姑娘家,自然不会说这些,但微臣哪里看不出来呢,今日也决计不是微臣和姐姐故意做出这一出,真是偶遇。皇上若是因为此事而误会了微臣,微臣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季衡的眼睛黑幽幽的,里面像是蒙着整个江南的绵绵春雨,皇帝被他最后那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话说得心里又酸又软,也要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最后长松了口气,说,“君卿,咱们之间,不需多说这些。朕明白的,朕没有乱想,也不会在此事上误会你。你当时看到你的三姐,你那么惊讶,之后本也是想直接带走朕,这些都不是作伪,朕决计不会误会你。”
季衡嘴里感激地道,“皇上能如此想,微臣也就放心了。”
虽然一脸感激,心里却有些发沉,原来皇帝是将当时情景什么都记在了心里,而且还反复琢磨了。
季衡前世有二十几年的经历,所以这一世十分老成,但是皇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十四岁少年,心里已经如此深沉,伴君如伴虎,果真如此。
季衡在皇帝跟前,是丝毫不敢大意了。
季衡庆幸一路无事,马车进了宫门,他也就放心了。
他想下马车转身回府,皇帝却拽着他的手,让他进宫陪自己说说话,他这几日累得脑仁儿疼,想放松放松。
于是季衡不敢推拒,就陪皇帝进宫了。
皇帝也不想去勤政殿的正殿里坐着处理政事,就回麒麟殿,靠坐在暖阁里的榻上,上面有着软枕,他舒服地靠在里面,要季衡陪自己一起看邸报。
邸报是由六部出,几乎一旬就会有一刊,是六部择选已经批复的奏章,将事情整理放上去,朝廷大事几乎都会出现在上面,不过,这上面写的,都是经过筛选的事情,朝廷想发出去的事情。
皇帝让季衡坐在他身边,他几乎是从季衡的身后搂住了他,两人看一本邸报。
这一期的邸报,季衡还没看过,这该是六部新送上来的。
季衡很不适应如此的姿势,看了两页,于是就主动说,“皇上,您不是说您脑仁儿疼吗,微臣给您揉一揉,好不好。”
皇帝一听,点头应了。
于是季衡顺利从他的身边让开,跪在皇帝身边,轻柔地为皇帝按揉起头上穴位来。
季衡的手上有着茧子,可不像皇帝身边的那些侍女,是一双柔荑,但是皇帝还是觉得十分舒服,就放下邸报闭上眼睛享受起来。
季衡身上是淡淡的熏衣香的味道,让他心内柔软。
季衡看皇帝要睡着了,就问,“皇上,要不,您睡一阵。”
皇帝觉得季衡是按揉地手发酸了,就伸手拿下了他的手,道,“朕不想睡,你也别揉了,给朕读这邸报吧。”
季衡只好应了,拿了邸报坐下来,皇帝这次没把他搂住了,再搂住,他现在气血走得快,得难堪不可。
这张榻得有一张大床那么大,所以皇帝脱了鞋尽量靠里面坐了,季衡就握着邸报坐在外面,然后就着后面一页读起来。
读了两句就停了下来。
这两句却是,“昭元六年,大同右卫参将牛继宗之女,年十五,嫁大同知府崔桂二子,七年二月,此女忽化为男子,退回牛家。”
季衡知道这世上有□畸形的人决计不只是自己一人,定然还很多,但是这样在官方邸报上读到,还是有些惊讶,直接盯着邸报默不作声了。
皇帝也睁开了眼睛,觉得此事奇异,说,“这事倒是件奇事。朕之前倒没在奏疏里注意到。”
季衡平常定然该说,那是皇上您日理万机,这事太小,如何会注意到。
但他这次却没有说话,还是怔怔地看着邸报,有些怔愣的样子。
皇帝发现了他的奇怪之处,就坐起了身来,看着他柔声说道,“君卿,怎么了?”
季衡这才回过神来,对他笑了笑,说,“没事,微臣也是觉得这事够奇的。”
皇帝伸手拉住了他的手,说,“这牛参将同知府结亲,朕这朝廷上下,哪里不全是这样的拉帮结派呢。”
季衡怔了一下,心想皇帝看到的永远是权利和朝廷利益更多,他说道,“这崔知府家里没觉得牛参将家嫁的女儿变成了儿子,是有所侮辱,还将儿子退了回去,两家关系倒的确是好。”
皇帝点了点头,说,“这倒是。”
沉吟片刻之后,他少年的好奇心才被完全拉了起来,说,“既然都能将人嫁出去,想来之前的确是女儿来着,怎么就突然之间化成男子了呢,这真是够奇的。”
季衡笑了笑,“世间总有很多奇事。”
皇帝也盯着季衡笑,说,“你说有人本是男儿,娶了妻,之后又变成女儿身的吗。”
季衡想了想,道,“这也是有的吧,微臣以前看过前朝的《戒庵老人漫笔》,里面有一则,就是讲山西的一个良民,成婚生子后,到三十多岁,突然变成了女子,就和妻子离了婚,另嫁一屠夫的。”
皇帝于是抚着季衡的掌而笑,笑得季衡莫名其妙。
皇帝笑后又看着季衡叹了口气,说,“终归只是奇谈。”
想了一下,又说,“朕倒想将这大同右卫参将的女儿身变男儿身的儿子招来一见的。”
季衡说,“这也不知是谁和大同这右卫参将有仇,将此事上奏上来,现在还上了邸报,这上上下下都看了,还不当成奇闻异事心里笑开了花,这右卫参将,恐怕无脸见人了。”
皇帝却道,“这倒不尽然,要是这牛参将本是无子,突然之间有了个儿子,他心里恐怕只会高兴吧。”
季衡愣了一下,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地点了点头。
而皇帝竟然对此事还真是上了心,决定真召这女变了男的小子来看看了。
95、第七十七章
季衡回到府里,家里正闹得欢。
许七郎摔坏了那只梅花杯子,六姨娘果真是发了火。
原来五姐儿不是在六姨娘同意的情况下将这套杯子搬来用的,而是在六姨娘不知情的情况下,她自己偷偷从多宝阁上将杯子拿来用了。
以为用完后放回去也就好了,应该不碍事的。
但是现在这其中一只杯子却坏掉了。
照说,这一套杯子一共有十只之多,即使少了一只,一般人也不会注意到,没想到六姨娘在晚饭前却注意到了,于是她就发了火,问是谁将杯子偷了一只。
五姐儿无可奈何,只好站出来说是自己摔坏了一只。
六姨娘一听就怒火更盛,要是只是被人偷了,那还有找回来的可能性,现在杯子是直接坏摔了,找都找不回了,心痛之情更盛,便抓起鸡毛掸子就朝五姐儿身上招呼,初雪看主子挨打,就赶紧求情,说了是许七郎摔坏的事。
于是六姨娘,直接拉着五姐儿到了太太跟前来,说杯子摔坏了一只的事情。
季衡从外面回来,就正好听到六姨娘那略微尖细的声音,“这可是老爷赏给妾身的,完完整整的十只,现在摔坏了一只,另外九只摆在架子上,都没法放了。要是是另外的东西,摔坏了也就摔坏了,但这却是老爷赏的,又是琉璃的,当初老爷赏给妾身时,就说这一套是十分难得的,烧制的工艺难得,颜色难得,样式也难得,现在却偏偏就摔坏了一只。”
许氏看着六姨娘翻来覆去地说着这一只杯子,在心里冷笑,心想是老爷赏的又如何,不就是一套杯子,贵重又如何,还不是就摔坏了。
许氏面无表情,稳稳地坐在上位椅子上。
她的下手位只坐着四姨娘,三姨娘在张家里没回来,五姨娘身子弱,出了一趟门就又不大好了,许氏也就免了她的请安。
四姨娘听六姨娘将那“老爷赏的”几个字说了一遍又一遍,心里一边发闷又一边讥笑,不过面上却是她一向的柔和样子。
许氏说,“我之前也见过那套杯子,的确是难得的,但现在也摔坏了,摔坏了也没有别的法子。五姐儿一向是听话的,这杯子是被七郎摔坏的,你也别朝五姐儿发火,以后我看到又有十只的套杯,就送到你那里去。”
许氏这话也算是十分动听了,但是六姨娘却不依不饶,道,“那套杯子十分难得,以后哪里那么容易再找到一套。”
许氏有些烦她地皱了一下眉头,这时候,坐在后面椅子上的许七郎起了身,对六姨娘说道,“姨娘,是我的不对,我把那套杯子摔坏了,所以后来有赔一套玻璃花插给五表妹。”
六姨娘坐在椅子上,眉头蹙着,很是尖酸地说,“那玻璃花□是看到了的,但是那套杯,坏了一只,就不是整套,相当于是全套都废掉了,一只花插又值什么。”
许七郎是不惯和女人争执的,皱着眉只好不说了。
许氏不满地盯着六姨娘,心想要不是她生了璎哥儿,她那出身,在许七郎跟前是大点生气都不敢的,现在却嚣张成这样。她都完全忘了曾经只是许家的家妓了吗。
四姨娘正想说两句劝劝六姨娘,季衡就从门外面走进来了,许氏一看到他,就不再理会六姨娘,对他说道,“衡哥儿,到娘这里来,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季衡过去给许氏请了安,又给四姨娘问了一句好,没有理睬六姨娘,回答许氏道,“在宫里陪皇上说了一阵话,也就晚了。”
许氏拉着他的手摸了摸,觉得不冷,这才放开了,道,“去换身衣裳,一会儿就传晚膳。”
季衡说,“先不去换衣裳。”
说完,就看向了六姨娘,六姨娘被他冷冷的目光看得有点惴惴的,毕竟这是将来的一家之主,她还是很怕他。
季衡走到她面前去说道,“六姨娘,七郎摔坏那只梅花杯的时候,我也正好在那里,他并不是故意摔坏的,只是不凑巧罢了。”
六姨娘不敢像刚才那样尖声尖气,只是嗫嚅道,“但是杯子也是摔坏了。”
季衡点点头,“的确是摔坏了,摔坏了又没法子了,他不是让送了一只玻璃花插过去吗。”
六姨娘直视着他说,“那玻璃花插怎么能和那十只套杯相比,再说,那套杯还是老爷送的。”
季衡一张精致的面容,当冷着脸不笑的时候,就像是画出来的一张画,黑幽幽的眸子让人觉得美得惊心动魄也冷得惊心动魄,六姨娘看得心里惴惴的,不由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季衡冷笑了一声,道,“真亏你能说出这话来。那玻璃花插,是舅舅的船队从西洋带回来的,又叫温都里纳,色泽莹美,在光下会闪烁星星一般的光芒,更难得的是,那金星玻璃花插,是两件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巧妙,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父亲那里也没有的。如若你觉得那金星玻璃花插抵不上那套套杯,这也没什么,将那花插还给七郎,我明日就能找出一只和摔坏的那只菊花杯一样的琉璃酒杯,给你也就是了。”
季衡这么一说,既说六姨娘没见识,又说了那套套杯也并不是独一无二,还将许七郎送到她那里的好东西要拿回去,六姨娘被堵得面色发红,最后只好硬撑着说,“老爷送的,无论好坏,在妾身心里,都是好的。”
季衡没理她了,直接对许七郎说,“让莺儿去把那套花插拿回来。”
许七郎在心里发笑,应了一声之后,直接出去叫丫鬟去把花插拿回来了。
六姨娘咬碎了一口银牙,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只好对着许氏行礼说,“太太,那妾身就先回去了。”
许氏看儿子把六姨娘给说了一顿,心里高兴,道,“回去吧。天气变凉了,让养娘丫鬟们好好注意着璎哥儿的身子,璎哥儿要是这时节病了,老爷过阵子回来,不知道会心疼成什么样子。”
六姨娘咬着牙应了,也就瞥了五姐儿一眼,五姐儿赶紧也给太太四姨娘和季衡他们行了告退礼,跟着六姨娘走了。
六姨娘走后,季衡也没多说,转身进了自己的卧室里去,让荔枝伺候着换衣裳。
而四姨娘则在许氏跟前说,“老六这样,真是没个样子。”
许氏哼了一声说,“还不就是生了个璎哥儿的缘故。”
四姨娘又和许氏讲了几句话,也起身告退了。
晚饭后,许七郎和季衡都坐在许氏这边的稍间榻上陪许氏说话。
许七郎硬是要赖在季衡的身边,和他坐在一起,问他,“今天皇上又微服来找你?我在院子门口看到侍卫,就知道是他来了。”
许七郎说起皇帝来,还是挺兴奋的。
许氏也一脸疑惑地看着季衡,大约是想知道皇帝微服前来是有什么事。
季衡说,“是朝中的事情,没法说。”
也就不说了。
之后,他就让许七郎先去自己那边房里等自己,他要和许氏说几句话。
许七郎于是就起身先走了,许氏便问,“这是有什么事?”
语气里有些担忧的意思,应该是她知道皇帝虽然年岁小,但是那份心智却是一般成人也没法比的,皇帝既然微服来了他们家,定然是有要事。
没想到季衡却说,“母亲,今日皇上说,先不要给三姐说人家,他以后想选三姐入宫。”
许氏吃惊了,虽然家里几个孩子都知道三姐儿想进宫,但是许氏却没怎么在乎过这个庶女,便完全不知道三姐儿的心思。
许氏虽然很吃惊,但是也没有想太多,只是问,“你父亲那里,他知道吗。”
她这样问,是以为以前皇帝就对季大人表达过这个意思了。
季衡道,“父亲应该不知道,等父亲回来,也给父亲说一声。”
许氏一听,就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说,“你父亲恐怕得高兴地日日里往老四那里去。”
说完,又觉得自己不该在孩子跟前这么说,便又加了一句,“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用再操心三姐儿的婚事了,也省了事。”
季衡笑了笑,坐到许氏的旁边去,拉了她的手,安慰地拍了拍,道,“怕是只会操心地更多,等皇上立了皇后了,恐怕得请教导嬷嬷来专门给三姐教导宫里规矩。再说,父亲也不定就会高兴,有太后现在的例子,皇上恐怕不会太欢喜自己后宫的娘家。”
许氏也想到这个了,她叹了一声,问,“皇上怎么就想到要你三姐入宫。”
说到这里,她就盯着季衡看,“你可不是会在皇上跟前说你三姐的人。”
季衡不想将三姐儿毛遂自荐的事情告诉许氏,以免许氏对三姐儿有意见,就说,“皇上也许是想更进一步拉拢父亲吧。”
许氏深思起来,缓缓点了点头。
96、第七十八章
季衡没有自己去给六姨娘找那么一只梅花杯,而是许氏让下面铺子里的管事给找了一只,果真只是半日就找到了,不仅能够和六姨娘那一套配在一起,而且比起原来那只梅花杯,还要别具一番韵味一些。
其实之前许氏就可以说找一只来配给六姨娘就行了,但她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看六姨娘坏了一只杯子就怄得吃不下饭,她也正好看笑话,心里舒爽——一个姨娘,即使以前还是在许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里被调/教的,但也实在是没气量和见识,一只杯子也那么看得上。
她那么不咸不淡地劝了六姨娘,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诚意,虽然她说了以后有套杯给六姨娘一套,但是她要是不给,六姨娘难道还专门到她跟前去要。
不过后来季衡说要配一只给她,许氏才让了人去找罢了。
季衡没有闲心管家里的这种乌七八糟的家事,他第二天就和林敏将军忙碌起来了。
吴王在路上,自然是有人想去救他的,押送他及其家眷的军队,就迎接了好几拨暗袭。
所以在接近京城,只有一天路程时,这时候押送军队已经放松下来了,而且放松得很厉害,于是营救的江湖人士趁机而上,想要救出吴王及其家眷。
但是在这混乱之中,吴王却不小心被乱箭射死了。
一同被乱箭射中的还有吴王的嫡长子杨钦瀛,虽然他当场并没有死,却也救治不及丧了命。
吴王及其世子在路上被救反而出事被乱箭射死之死,在朝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因为只要有点脑子的,就知道此事恐怕是出自皇帝的授意,故意让他死在了路上。他会死这么早,不过是有人上书说不应该处死他罢了。
小小年纪皇帝不动声色的狠,朝臣们也算是见识到了,哪里还敢拂他的逆鳞。
九月上旬,雍京城里,已经彻底冷下来了。
吴王和长子在被押送进京途中被乱箭射死,因他们叛乱,吴王早就被撤了藩王爵位,也早被皇帝革除了宗室的身份,于是,两人即使身份高贵,也不能得到厚葬,但是皇帝为了他的仁慈的名声,并没有将此二人鞭尸泄愤,只是让随意葬下了,就葬在了京城边上的一座山上,不过刚葬没有多久,就有人去盗走了两人的尸首,于是这两人最终是葬在哪里的,却是不可考了。
吴王的家眷以及随他一起造反的,或者已经在当时就被处死了,没被处死的,此时也都被关押在了京中牢里。
有身份能进诏狱的,除了行刺皇帝的杨钦济,就是吴王的第三子杨钦治,吴王还有个小女儿,叫杨钦芙,在吴王投降后,说想见一见早就被俘的家眷时,这个小女儿,连带着他的侧妃,就被他授意,她的侧妃亲手杀死了这个小女儿,自己也撞墙而死了。所以吴王家眷,此时还活着的,只剩下杨钦济和杨钦治。
吴王身边的几个得力臣属,皇帝还需要他们有作用,病没让他们出事,押进京后就被直接关进了诏狱。
而吴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皇帝并没有追究,二女儿香安郡主杨钦萱只是在被除掉封号后被赵家看守在了家里,不允许出门一步。
而吴王早年就出嫁的大女儿,只是被除掉了郡主封号,生活没有别的影响。
皇帝之前受够了杨钦济给他下毒的苦,那毒因为量小,只是让人衰弱,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死,但是他却是怕死的,觉得自己可能会死的恐惧,就够他难以忍受的,所以,他对吴王一家,实在是痛恨,对杨钦济,就更是痛恨了,毕竟杨钦济还刺杀了他,甚至让季衡受了伤。
朝廷里大臣们吵了一阵子之后,也就拟出了对吴王这一脉的最终处置办法。
在处置之前,皇帝亲自到了诏狱来看杨钦济。
诏狱恐怕是雍京城里最阴森的地方,这里不知道死过多少含恨的人。
皇帝这不是第一次来,但走进诏狱大门的时候,他还是有些不适应地蹙了一下眉。
才九月,他就披了狐裘披风,这才进了诏狱那阴森森的大门。
杨钦济的牢房在最里面,要说,他还是个孩子,并不用关押在这诏狱的最深处,但是皇帝恨透了他,就要让他在这最深处,让他知道,他在死之前,便不能再见天日。
皇帝其实已经早没有了孩子心态,杨钦济小孩子把戏的小打小闹,他是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的,他本来也可以不恨杨钦济,他要恨的是想夺他皇位的吴王,是心狠手辣并且要了他娘亲性命的太后,杨钦济一个小孩子,还不足以让他将恨这种深沉的心思放到他身上。
但是,皇帝就是恨他,只是因为他处处欺负季衡,之后还刺伤了季衡。
现在对他来说,季衡在他心里的位置,比他当年亲娘有过之无不及,皇帝又怎么能不恨伤害了季衡的杨钦济。
杨钦济早就被折磨得没有了活下去的心思,只想早点死,但是皇帝却让狱卒给他吃了全身发软的毒药,让他连咬舌自尽或者撞墙而死的力气也没有,于是就只能那么不人不鬼地熬着,熬到解脱的那一天。
皇帝在他胳膊上刺出的伤口,早就腐烂了,但是没有人给他用药包扎,于是就这么熬着。
皇帝的亲卫拿着牢房的钥匙,开了最里面这一间牢房的门,四个侍卫进去之后,在里面多点燃了两盏烛灯,然后才请皇帝进去。
皇帝被牢房里的难闻的气味熏得直想用手巾捂住口鼻,但他强忍着没有这么干,只是沉着脸皱着眉,他进去后,站在了牢房中间,看着牢房角落里的那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枯瘦的人,也才几个月而已,杨钦济已经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一个侍卫要上前将杨钦济拉起来,皇帝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动,他自己走到了杨钦济跟前去,在他面前蹲了下来,盯着他看。
杨钦济一头乱发遮住了面容,皇帝就伸手将他的头发给拨开了,杨钦济毫无反应,他拨开他脸上最后几缕发丝时,杨钦济突然张嘴,将皇帝的手指咬住了。
皇帝身边的侍卫马上就要上前打杨钦济,皇帝却抬了另一只手让他不要,他自己捏了杨钦济的两颊,然后将手指抽了出来,杨钦济根本就没有力气,他的手指甚至没有咬出一点印子来,只是皇帝觉得有点恶心,于是,他抬手给了杨钦济一巴掌。
第2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