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1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31节

    翁太医说,“季公子这只是擦破了皮,并无大碍。”

    皇帝瞥了他一眼,说,“朕看君卿难受得很,脸色这么惨白惨白的,哪里是并无大碍。”

    翁太医被皇帝那冷冷一眼瞥得心惊肉跳,说道,“微臣谨遵皇命,在外值守。只是,季公子这的确只是擦破了些皮,皇上,您不用担心。季公子脸色惨白,应该是疼的,季公子最近身子弱,大约是很容易发疼。”

    皇帝于是看向季衡,问,“君卿,还是很疼吗。”

    季衡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说话,干干脆脆的疼他倒是不怕的,只是身体里总有一种让他不知所措的带着酸胀的疼,却是让他不知如何忍受。

    季衡气息奄奄地摇了摇头,说不出话来。

    皇帝一看,就知道季衡是真的疼。

    皇帝也回到了床上重新躺下了,柳升将床帐放了下来,又将殿里的灯吹灭了几盏,只留了窗前不远的两盏还亮着,然后人也退了出去。

    皇帝侧头在昏暗的光线里静静看着季衡,季衡还在忍疼,是无力说话和动作的。

    皇帝看了一阵子,就又撑起身子来,俯到季衡的额头上去,轻柔地在他额头上吹了几口气,有些发闷地柔声问道,“君卿,可还是疼得厉害。”

    季衡只好继续重复道,“皇上,我没事,你睡吧。”

    皇帝却是睡不着的,叨叨絮絮道,“你怎么就从床上退得摔下去了呢,那时朕的确想要抓住你,但是,你要知道,朕即使抓住你了,朕又不会把你怎么着,你怎么就一直往后避,将自己摔成了这样。”

    季衡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避开危险,是人之常情吧。

    他闭着眼睛,忍疼已经花费了他九成以上的心力,此时真不想再和皇帝继续争论了。

    但是皇帝显然是不愿意放过他的,继续说道,“你说要回江南的事情,朕是不会答应的。你明白朕的心意,却这样故意避开朕,是不是太过分了。”

    季衡蹙了一下眉,依然是不说话。

    皇帝看季衡稳稳当当地只是不发一言,犹豫了一瞬间,就慢慢凑到季衡的脸上去,在他的嫩唇上亲了一口。

    季衡本来紧闭眼睛,此时也不得不飞快地睁开了眼,看向近在咫尺的皇帝,皇帝也看着他,因为反正已经亲了,他也再无躲闪,道,“君卿,这就是朕的心意。你陪在朕的身边不要走。”

    季衡却很不愿意接受他的这样的心意,他之前是一心为皇帝,甚至不在乎别人传他以色媚主这样的闲言碎语,什么杀人放火的事情都去做了,只是为了让皇帝坐稳这个皇位,没想到皇帝却打着这样的主意,不仅是要他的忠心,还要他的爱情?或者说是身体?

    季衡的爱情,要是可能,他甚至都是愿意付出的,但是身体却不行。

    他虽然并不为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因为遗传原因造成的,并不说明他就比人差。

    但是,这样的身体,他也并没有要人看到的意思。

    所以,无论怎么想,季衡都不可能答应皇帝。

    他直直对着皇帝的眼睛,说,“可是,我并不愿意接受皇上这样的心意,也没有办法满足皇上这无礼的要求。我不愿意,皇上,您这是要逼迫我吗。”

    皇帝愣在了当场,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季衡眼神又亮又冷,让他像是数九寒天里被一盆冰水从头泼到了脚,让他整个身子都冷了下来。

    之前他明明还是怒气冲冲的,此时却感到了无尽的难受和委屈。

    他看着季衡,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了。

    季衡看他这样,又有些疼惜他的软下了心肠,毕竟皇帝无论多么老成,他都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季衡就又说道,“皇上,您还小呢,以后会遇到很多人,您甚至会有后宫佳丽三千,你想要爱谁,就是对谁的恩宠,但是,我却是您的臣子,您要是将这种恩宠给我,我是承受不住的,也不愿意承受,我不想因此事让您与我的名声都受损。”

    皇帝不再说话,翻过身靠着床里面躺下了。

    季衡不知道皇帝睡了没有,但他自己却是睡不着,身上太疼了,让他心烦意乱,如此不知熬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第二天醒来,已经天色大亮,翁太医又进来为他看伤,皇帝却没有在了。

    125、第一百零六章

    季衡睡了一觉,身上的疼痛感减少了很多,只是身体还是有些发软。

    季衡稍稍洗漱收拾之后,就由着翁太医为他检查了伤处,因为处理得当,用的是最好的伤药,伤处本就不严重,便都没有发炎之状。

    翁太医又为他重新上过了药,绑上绷带,然后欲言又止地看了季衡几眼,却并没有及时离开。

    季衡对他有话要说,就对守在旁边的几个宫人说道,“你们先出去。”

    在麒麟殿里伺候的宫人,都是十分忠心皇帝的,他们也都知道,季衡对皇帝来说很不一般,不敢不听他的吩咐,行了礼后就退了出去。

    季衡问翁太医道,“太医,方才看你欲言又止,是不是我的身体状况很不好,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翁太医和季衡不仅是交情不一般,而且对季衡很有些感激之意,所以季衡也挺信任他。

    宫里的太医院,很多太医都是按家族分的,各成团体,翁太医却是不属于任何太医家族,而是依靠医术进了太医院,但他一来年轻,二来在一些理念上和太医院里的其他老太医不一样,就很受排挤。

    是皇帝中毒了,身体很差,他受到季衡的信任,才有了为皇帝治病的机会,而且还一举成功,从此在太医院里也有了身份。

    而且在治病理念上,翁太医发现季衡和他很像,别看季衡是个孩子,说起话来,往往头头是道,十分让人信服。

    他刚才对着季衡欲言又止,只是担心季衡而已。这担心不只是季衡的身体,而且是他的处境。

    在皇帝的寝宫里,能够将额头手掌和膝盖都摔伤,可见季衡之前是和皇帝闹了矛盾,才会闹出这种事来。

    虽然心里有着猜想,但翁太医却不会问出口,只是道,“倒没有特别的话,只是希望季公子您多保重身体。”

    季衡笑了笑,说,“多谢太医您,其实我无事,昨日只是摔了一跤而已。只是不知为何,最近身体突然就怕起疼来了,有时候只是在桌子上碰了一下胳膊,就能疼好一阵,而且也不是以前那样的生疼,而是说不出的一种又酸又胀又软的疼。太医你以前是在民间行医的,见多识广,不知以前可有见过这种例子。”

    翁太医知道季衡让人出去,就是想说些私房话的意思,此时他沉吟着想了想,说,“大约还是气血不足罢。也见有些小姑娘,在要来初潮之时,会容易怕疼,且是这一种疼法。不过季公子您是男儿,倒不该是这个问题。”

    季衡听了他这句话,虽然不至于脸色大变,但是心也是深深地沉了下去,有种莫名的恐惧像一座大山一样向他压来。

    他虽然不至于是没长心眼一般地胆大不知害怕之人,但是,一向也是心思严谨细密,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让一切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所以,是很少生出恐惧之心的。

    此时这么害怕,让他自己也觉得惊诧起来。

    他强作镇定,对翁太医说,“恐怕是前阵子太热,我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罢。”

    翁太医给季衡诊脉,总会觉得他的脉象总是似是而非,就让他对诊出的结果时常是有些拿不定,但是又不好说,怕说了显得自己医术不够高明,他此时便也只说了些稳妥的话,给季衡又开了养身的太平方子,让季衡带回去用。

    翁太医离开之后,一大早就守在宫门口等着宫门开了进来的抱琴就到了麒麟殿,皇帝没有在,去勤政殿了,所以抱琴被不知皇帝和季衡矛盾的柳升让进了内室,抱琴看到季衡在皇帝这里留宿一晚,竟然就受了伤,心疼不已,却又不能说什么抱怨的话,只是按照季衡的要求,沉默地为他换上了他带进来的衣裳。

    季衡甚至早膳也没有用,也只和柳升说了一声,人就走了。

    柳升本意是要去通报了皇帝再放他走的,但是季衡一向是特别的存在,他要走,柳升也不好多说,就安排了宫轿送了季衡出去。

    季衡一回家,许氏看到儿子在宫里摔伤了额头和手,不由心疼得眉头紧锁,一边担心会不会留疤,一边又为儿子害疼。

    而季衡则是镇定不已,让房里的丫鬟们都出去后,就直接对许氏说道,“母亲,我想现在就回扬州去了,三姐的事情没有解决,让父亲去想办法吧。”

    许氏十分诧异,“才写信给扬州的管事让将屋子重新修整一遍,又要添置些东西,准备翻了春再回去。你怎么现在就要回去了?”

    季衡却不好对母亲说是因为皇帝,只是道,“是有必须现在就走的理由。母亲,我先离开,你明年再回扬州就是。”

    许氏眉头深锁,“你这是什么话。你还小,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先回扬州。”

    季衡说,“母亲,你就听我的安排。”

    许氏沉默下来,看着儿子,过了好一会儿才苦口婆心地道,“衡儿,我是你的母亲,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现在有什么事,连我也要隐瞒吗?你越是隐瞒着我,我才会越担心呀。”

    季衡一番犹豫后,实在不想说出真相,但是想到自己身体的问题,反正之后许氏也要知道,就只好将真相说了出来,先是说了皇帝不要他离开要他留下来一直陪着他的话,然后又说了翁太医说他现在这个状况,可能是要来女子初潮了。

    季衡说后面那件事的时候,神情分明带上了莫名的恐惧和慌乱,许氏一听也是脸色瞬间发白。

    要说男孩子,十三四岁,也早到了出初精的时候了,但是季衡没有任何反应,反倒被太医说是要来初潮的样子,让她也跟着慌乱起来了。

    季衡要是之后彻底变成了个女儿家,那事情可就难办了。

    第一,季大人以前本就对季衡不是很上心,现在虽然很看重季衡了,不知道季衡成了个女儿家,他要怎么想;

    季大人倒不是个十分麻烦的,麻烦的是皇帝那里,要是让皇帝知道季衡身体的异常,或者猜测季衡是个女扮男装入宫的,那么,也是欺君之罪,季衡也是不能善了的。

    因为季衡说得隐晦,许氏并没有想到皇帝对季衡有非一般的情愫这件事。只是觉得皇帝要季衡一直留在京中,那么,季衡要是真变成了个姑娘家,他能发现不了吗。

    季衡看许氏慌乱起来,就安慰道,“母亲,你先别胡思乱想,我只要离开这里,让大夫给调理身体,并不是不能好。只是,现在却是不好继续留在京城了,现在不走,以后怕是就不好走了。皇上他虽然面上看着温和,其实骨子里最是好强,而且没有安全感,喜欢将什么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等他做好了防范不要我走,我恐怕就真不好走了。”

    许氏说道,“那要怎么办,你难道真要这几日就走吗。我怎么放得下心。”

    季衡说,“母亲,我已经大了,不会有事。”

    在季衡的心里,自己要是变成了个女人,那么就是自己身体病了,他是不允许自己变成那样的。

    他想,自己可能会来初潮,是因为前阵子听信了保定府林继旭之妻宋氏的话,放任身体不管,没吃雄性激素的原因,等他继续吃药,就不会变成女人。

    他和许氏商量了些自己回江南的具体事宜,让许氏去安排,他就又写了两张壮/阳的方子,让最信得过的抱琴去最好的药铺里买药。

    季衡是被“初潮”二字给吓坏了,不过在慌乱了几个时辰之后,他倒是稳下了心神,开始筹划之后的事情。

    又换了一身正经衣裳,他就乘坐马车到了季朝宗的府上去了。

    季朝宗作为季家宗子,以后要继承季家族长之位,自是身份贵重的,又高中了状元,还很得皇帝看重,就更是身份显贵起来。

    他并没有再住在季家在城南的那座院子里,而是在距离季衡家不远的一条巷子里买了房子。

    京城房价贵,不易居,不过季朝宗作为季家宗子,家里倒是不差钱的。

    他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因为父母兄弟姊妹都不会跟着来他这里,他这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只住着他,还有被接进京来的他的一妻一子。

    季衡到了,季朝宗的妻子方氏就带着儿子迎了出来,看到季衡额头上的纱布,她就十分吃惊,询问了好一阵子他的身体状况,季衡说只是摔了一跤磕了一下子没什么事,她才放了心,引他进屋,“先进屋坐,你大兄去了翰林院还没有回来。你可是来找他有事。”

    季衡逗着只有四岁的小侄儿,笑了笑,回答她道,“嫂嫂不用客气,我的确是来找大兄有事,但不是特别着急,在这里等一等他就是了。”

    因为季衡年岁还小,方氏和他之间倒也并不守太多礼节,将季衡迎进了花厅里坐了,就亲自忙上忙下地端茶递水,又送点心果品上来。

    季朝宗的儿子大名叫季盛孚,十分地庄重,小名却是叫幺奴这种宠溺的名儿,所以除了他父母祖父母,几乎无人记得他的大名,都叫他的小名。

    幺奴完全没有他父亲的稳重和不动声色,是个小好色之徒,趴在季衡的腿上,软软嫩嫩地唤他,“卿卿叔叔……”

    他母亲就纠正他,“君卿那是咱们才能叫的,你就叫衡叔。”

    幺奴也不知是不喜欢衡这个音,还是故意为之,反正就只是叫“卿卿叔叔”,然后还一把抓了季衡那只没有受伤的右手,凑到嘴边就是两口,不是咬,而是又舔又吮,季衡的手马上就是湿淋淋的口水。

    于是幺奴被她母亲的巴掌揍了屁股,他就含含糊糊地要哭起来,季衡只好劝方氏道,“嫂嫂,没事,你别打他。”

    方氏则说道,“孩子就要从小教育纠正,母不严,儿不孝也。他爹之前是一心科举,自从我和他成婚,他几乎是很少着家,生了幺奴也是,他为了考进士,连儿子也是不大管的。幸得现在是在京里安顿下来了,他才有时管管幺奴了。但幺奴俨然不服他管,只有打他巴掌,他知道痛,才知道改。”

    季衡无言以对,方氏将幺奴抱起来,把他放到一个高凳子上去坐着,高凳子在桌子边上,桌子上放这些吃的,他就可以自己拿着吃。

    方氏道,“已经近午膳时候了,君卿,你在这里坐着等等,我进厨房里去做些家乡菜,想来你是会爱吃的,你大兄过一阵子也就要回来了。”

    然后她就走了,留了坐在高凳子上坐着下不了地只好乖乖的幺奴,和坐在椅子上看着幺奴的季衡。

    幺奴对着他泫然欲泣,“卿卿叔叔?”

    季衡便也坐到了桌子边去,为幺奴剥花生给他吃。

    季朝宗果真是在午膳时候回来了,发现季衡居然在,就稍觉诧异。

    午饭后,他就带着季衡去了书房,问道,“君卿,你来找我,可是有要事。”

    季衡的确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就对他开门见山说起事情来。

    126、第一百零七章

    刚过中秋,天气倒不是很冷,季朝宗将书房里的窗户打开了,从书房里看出去,正好可以看到幺奴被一个小丫鬟带着在远处的檐廊下玩耍,幺奴长得十分清秀可爱,只是很喜欢用嘴来感受世界,不仅去咬栏杆,还咬那小丫鬟的手指头,那小丫鬟被咬得假装怒目呵斥他,但是他似乎是知道丫鬟不是真的生气的,所以依然是不知悔改,抓着她的衣袖往嘴里凑。

    季衡多看了幺奴几眼,说起来,他是很喜欢孩子的,只是不喜欢自己变成能够生孩子的女人。

    不只是不喜欢,而且是恐惧。

    他对着季朝宗说道,“大兄,小弟今日来,是想请你帮忙。”

    季朝宗说,“君卿所求,没有不帮的,只是不知是什么事。”

    季朝宗回答得十分干脆,他知道季衡不是那种喜欢求人的人,那么,他既然有所请求,他就得竭尽全力去帮。

    季衡对季朝宗的干脆很感动,说,“不是一件小事,只怕到时还会对大兄你的仕途有所影响……”

    季朝宗实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而且胸中自有丘壑,季衡这话说出来,季朝宗也并没有受影响,反而说道,“既然我是你的大兄,而你又不是会作奸犯科之人,你请我帮的忙,即使会影响我的仕途,我想,也当并不是坏事,我不会不帮,反而更会一帮到底。君卿,你别掩掩藏藏,赶紧说吧。”

    季衡这才说道,“大兄,你也知道,我的名声实在不好。我实岁八岁入宫做皇上的伴读,至今已经五年,从入宫,别人就没有好话,一味说我以色进取,媚惑君上,甚至连父亲的迁升,你和十三叔的中进士,都说成与我受皇上恩宠有关,这真是莫名其妙,不仅无稽,更是侮辱。”

    季衡平常是个一潭深水般的人,因为水太深,即使下面有所起伏波动,面上也是一派平静,丝毫不显情绪,但是此时,他却说得义愤填膺。

    季朝宗知道季衡这是气急了,所以尤其同情和爱怜他。

    他和季衡接触不少,自然知道季衡并不如传言一般,空有美貌,且会媚惑人,反而是正好相反,季衡从来不自恃容貌过人,甚至是从来不注意自己的容貌,他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很有见地想法,做事有条有理,且性格坚毅,为人也很有君子之风,并无女子之态,若不是相貌过于出众,不会有人将他往幸臣之上想。

    季衡不过是吃了长相的亏,受到各种不公正对待。

    季朝宗在翰林院做编修,因为很得皇上看重,又经常给皇帝做侍讲,皇帝对自己的侍讲要求很高,时常有侍讲被他说,让以后不要去讲了,另换他人,但是季朝宗却从没有被皇帝辞过,这些也让他在一干同僚里受到非议,说他状元郎是靠着堂弟的容貌得到,现在在皇帝跟前做侍讲,也不过是因为有个好堂弟。

    各种难听的话,季朝宗恐怕比季衡要听得多得多,毕竟季衡是本人,无人敢当着他的面说。

    季朝宗对季衡的愤慨是感同身受的,就说道,“君卿,你的学识,我是知道的,很多时候也是深感佩服,你是有大才能的人,那些谣言,不过是嫉贤妒能之人的嫉妒之言,咱们没法堵他们的嘴,但是清者自清,不必去想他们的那些龌蹉之言。”

    季衡额头上还绑着纱布,一张脸因为缺乏血色而显得雪白,连唇色也比平常淡太多,要是别人头上绑个纱布,恐怕自惭形秽都不愿意出门见人了,季衡却是并不在意这个,而且即使绑着纱布,他还是好看的。

    他的目光里闪着一层光,却不是委屈的泪光,是一种很深沉的暗光,道,“大兄,你能如此说,让我十分感动。至少家里人是明白我理解我的。”

    季朝宗轻叹了口气,要说,他是十分感念季衡的好的,他能有今天,全赖季衡。

    第一次考进士时,十三叔买了考试题,是季衡让人在他们的饭食里下了泻药,让他们没能去参加考试,所以才逃过了被惩罚的下场;第二次,殿试之前,季衡又提醒了他们皇帝对取士的喜好,让他揣摩了皇帝的心思,这才考了个状元。

    他伸手拍了拍季衡的肩膀,说,“你说到这事,要我帮的忙,到底是什么呢?”

    季衡微微垂下了那黑鸦鸦的长眼睫毛,慢慢说道,“事情是这样的。我堂堂男儿,并未以色侍君,却被人传那样的谣言,我虽然嘴上不说,实则心里十分介意。再说,我现在年岁也不小了,已经十三四岁,要为将来计,也该准备考科举博取一个功名了。若是我能自己考上进士,也正好堵了那些胡言乱语的人的嘴。”

    季朝宗赞赏地点头,“正是如此。”

    季衡这时候抬起了头来,眼睫毛轻轻一扇,一双黑白分明的桃花眼看向季朝宗,他的眼睛实在太有魅惑力,季朝宗一向是个不解风情的苦读士子,此时也被堂弟这无心的一眼看得心里一跳,心想季衡这幅模样,他这个堂兄都要受不住,小皇帝和他朝夕相处,又是年纪相当,不知道是怎么控制下来的。

    季衡却没想到他的堂兄的胡思乱想,只是说道,“我虽然如此想,但是皇上却不如此想,他不希望我回原籍去参加考试,只说让我继续在京城,他直接给我授官。我无论如何不愿意,反而惹了皇上生气,我额头上手上的伤,就是我一时惶恐,而不小心摔了磕出来的。”

    季朝宗微微张了张嘴,心想季衡倒的确是心志坚定,一般人可做不到将皇帝送上门来的官位推掉,反而要回原籍去自己考。

    季衡又说道,“我想了,皇上恐怕是不愿意放人的,所以,我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季朝宗想不到季衡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就等着他接下来的话,季衡目光灼灼地望着季朝宗,继续道,“大兄,万望你让族长大伯父给写封信给我父亲,说我好好书香世家的子弟,他远在江苏却听到了人传我的坏名声,说我季衡败坏家族名声,坏了季家的清誉,季家以前是出过宰辅的,以清廉正直闻名,现在人们说起季家,不说季家的诗书传家,家教严格,家风持正,反而只说季衡的以色事君,让季氏一族因这些传言都要抬不起头来做人了,如若我不回祖籍老家去反省,就将我逐出家门。然后又给朝廷上一封折子,也说此事,希望皇上准许,让我回原籍去受罚反省,如若我不回去,就将我逐出家门,以后不许用季姓。”

    季衡这话说完,季朝宗整个人呆愣当场,想要说点什么,却好半天找不出话说。

    季衡目光幽深又如磐石般坚定,继续说道,“大兄,现在让族长大伯写信已然来不及了,我知大兄你最善模仿人的笔记,你定然是能模仿族长大伯的笔记的,你就照着族长大伯的笔记,写这两封信吧,然后再给族长大伯写封信解释此事。等我回到江南,我会回祖籍去祭拜祠堂,到时候再向族长亲自解释和请罪。”

    季朝宗这下总算是明白刚才季衡为何会说这可能会影响他的仕途了,但是,虽然季衡这办法实在是太过锐利,让人没有退路,却不得不说,是最好的法子了。

    这不仅是让季衡能够离京,而且要是以后季衡自己考上了进士再为官,别人再胡言乱语,季氏一族也是有法可对,直接上书是这些人要毁坏季氏一族的名声,可以讨伐他们了。

    季家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而季朝宗是十分相信以季衡的天分和毅力,完全能考取进士,让世人看看他的惊才绝艳,抛掉一味的偏见。

    若是有小人要一味以此攻讦,这种人,自然是正理无法对付,放到一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可。

    季朝宗说道,“虽然这个法子过于激烈了些,不过却是个好法子。我写信就是。”

    于是季朝宗什么都不再说,过去磨墨,又展开信纸,不过思索片刻,就已经有了计较,开始下笔写信。

    季朝宗作为一介状元之才,文采自然了得,下笔如有神,给季大人的信里,是说他在江苏也听到了季衡被天下人传了坏名声,实在让季氏一族在家乡要抬不起头来了,又说季衡还小,最初进宫,定然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季大人作为父亲,送了季衡入宫伴读,能为皇上伴读,本是十分荣耀之事,没想到传言却是如此这般,让季氏一族名声受辱,季大人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实在是愧为人父,既然季大人不在乎季氏一族和季衡的声誉,而且也不管教儿子,那么,就让将季衡送回原籍,族中代为照管和教育,如若不然,就将已经是阁臣的季大人和季衡一起逐出家族,让他们改名换姓,不得姓季。

    季朝宗一下笔,比季衡还狠,却也是他心里的言语,没有一句不恳切。

    上书皇上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是用语更加恭敬一些,并且让皇帝务必要让季衡回原籍受管教,然后还十分哀婉地说,在太宗时候,季家是有人做上首辅的,因为清廉正直,很得太宗赞扬,不过是因为太过勤恳,竟然累死在了任上,从此季家对子孙要求更是严格,家风持正,诗书传家,未出过任何有辱门庭的子孙,但是现在却出了季衡,他远在江苏,只知季衡年岁尚小,不知其是否真如传言所说,以色事君,败坏门庭,不管事实如何,季家的清誉和百年来积累的好名声是没了,所以,季衡势必受到惩罚,让他回祖籍去受管教,不然,就以季大人管教不严和季衡败坏门庭之罪,将他们逐出家门。

    被逐出家族是最严厉的惩罚了,被逐出家族的人,以后死了不能葬入祖坟,要成孤魂野鬼,无处可去。

    季朝宗写完之后,拿给季衡看了,季衡看后对季朝宗十分感激,深深地鞠了一躬,季朝宗伸手将他托了起来,说,“是你受了委屈,我写这些都是应该的。”

    季朝宗虽然并不好玩古董,却也知道将书信做旧的法门,所以只用了一下午,他不仅写好了几封信,然后还将送到季大人手里,和上书皇帝的信都做成了经历了一番波折的模样,决计看不出来是刚写的。

    季衡和季朝宗说好了后,就离开了,去了夏锦处。

    赵致礼最近有点受皇帝冷落的意思,虽然领了兵部的职,也忙着兵部的事,但是,皇帝却甚少传他入宫单独相见了。

    皇帝甚少传他这一点,已经让人知道,他是有些失宠了。

    赵致礼却并没有太在意,兢兢业业地做事,收敛了锋芒地生活,因为和家中父亲越发地交恶,他也不大回家,或者就在自己的别业里住,或者就在夏锦处住。

    季衡到了夏锦处,夏锦除了喜好唱戏外,最近爱好上了画画,而且还挺有天赋,初学就有小成。

    问了门房,门房应道,“世子爷在呢,除了世子爷,那位苏大人也在。”

    季衡知道苏大人者,是在之前就和赵致礼有所交情的苏文淳,昭元八年,癸巳恩科的探花,现在也在翰林院供职。

    127、第一百零八章

    赵致礼同夏锦、苏文淳正在小厅里,小厅中间摆放着一个长画案,上面铺着上好宣纸,夏锦正坐着在画工笔花鸟,苏文淳站在案桌旁边看着,对他做一些指导。

    赵致礼则坐在窗户边上,窗户开着,有带着凉意的秋风吹进来,风里夹杂着院子里的木犀的香气,他看着外面一片碧蓝天空在深思,也不知道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好一阵子没有反应。

    有人进了院子里来,他听到些许声响,才看过去,就看到了从院子门口进来的季衡,他愣了一下,随即起身,也没有和房间里另外两人说,人就走出了小厅。

    而另外两人都在认真对画,也没有注意到他出去了。

    赵致礼在外面檐廊下迎接到了季衡,十分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头上包了纱布,这是怎么了?”

    季衡对他微微笑了笑,说,“没什么事,摔了一跤,磕破了些皮,怕出门吹风落下疤痕,就用纱布抱起来了。”

    赵致礼微皱了一下眉头,语气里也带着无奈,说,“怎么就摔了一跤呢。而且,你这也的确是太细皮嫩肉,摔一跤就摔坏了额头。”

    说着,要拉他的手进厅里去,这么一看,发现季衡手上也裹着纱布,他就又叹了一声,“你怎么手上也伤了。”

    季衡说,“摔跤的时候用手撑了一下,手上也就擦破了皮,都是小伤,没事。”

    说着,又问,“今儿是十六,你怎么没在家里。”

    赵致礼也不隐瞒,说,“昨日中秋,太后娘娘请了些娘家人进宫去,我是男客,坐了一阵就走了,回家和父亲有些龃龉,我就来了这里。”

    说到这里,他就没有带着季衡去小厅,而是到了另外一边的书房里去,而且关上了书房门。

    季衡看他是有话要说,便跟着他进去在椅子上坐了。

    赵致礼也坐在了季衡的身边,没有让仆人上茶招待,就直接同季衡道,“昨儿你在宫里留宿了么?”

    季衡没想过这件事能够隐瞒住他,只是也没想到他消息竟然灵通至此,就点点头,说,“昨日陪着皇上饮酒赏月,时辰眼看着太晚,就留在宫里了。”

    赵致礼然后伸手指了指他额头上的伤,问,“你额头上的伤是怎么来的?在皇上的寝殿里摔了跤?”

    季衡没想到赵致礼竟然是怀疑自己刚才给出的解释,就哭笑不得道,“你是想问这事?的确就是在寝殿里摔的,我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去,在脚榻上磕到的。你怎么还怀疑我撒谎吗,这有什么好撒谎的。”

    赵致礼轻出口气,说,“我知你不是撒谎之人,只是这摔也有好些种,只是担心你和皇上之间闹出了什么矛盾而已。”

    季衡知道赵致礼最近有些受皇帝的冷落,赵致礼虽然面上不显,心里定然也是在意的,就道,“和皇上之间的确是闹了些矛盾。”

    赵致礼这是真的愣住了,然后叹道,“皇上对你那般看重喜爱,现在对你也不好了么。”

    季衡苦笑了一下,说,“倒不是你所想的。是我想回原籍准备考举人,皇上不让我回原籍去。”

    赵致礼惊道,“你要离京?”

    季衡点点头,说,“的确如此,可能就是这几日就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这次是来和你告别的。”

    赵致礼蹭地一下子站起了身来,震惊地看着季衡,“怎么……怎么就要走。你即使回原籍考举人,也是要三年后丁酉年,为何这么匆匆忙忙就要走。”

    赵致礼震惊得甚至有些慌乱起来,他是个身份贵重的人,加之十分孤傲,故而狐朋狗友一大堆,但是真心朋友十分之少,在这十分之少的真心朋友里,又数和季衡最好最有默契,季衡要是这么一走了之,他一想到,就觉得心里要空了一块地不踏实。

    季衡对他笑了笑,又拉了拉他的衣袖,让他坐下来,但赵致礼却不坐,皱着眉看着季衡,有些烦躁地在房间里转了几圈,竟然已经是个坐立不安的样子了。

    季衡看他这样,也只好不拉他坐了,只是安慰他道,“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天下人将我的名声传得龌蹉不堪,于我以后的仕途实在是大碍,我只能趁着现在年岁还小离京了,不然,我得一辈子背着这个名声。而且,即使我离了京,也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京里情况,我还是会关注的,有什么事,也会同你写信。”

    赵致礼依然紧锁眉头看着他,一言不发,显然是为此事深深愁苦着。

    季衡继续说道,“我这一走,于你倒是有些好处的。你知道徐轩要回京成婚之事吗?”

    赵致礼点点头,“是和金陵王家结亲吧。听说对方是他的表妹。王家之前世袭琉国公,不过只能袭爵三代,已于上一代去了爵位,不过王家的根基深厚,也是个庞然大物。”

    季衡点点头,“正是如此。徐轩回京,想来短时间内不会再出门带兵,他家要他留在京里传宗接代。皇上是不会一味提拔谁的,要是提拔了徐轩,应该就会同时亲近你。”

    赵致礼苦笑了一下,说,“这么几年过去了,大家都不是当年的人了。说起来,变得最多的是皇上,没有变的反而是你。皇上的心思越发莫测,很多时候,我都已经是揣测不出他的心思了。而最近我家不宜出头,我倒是不想皇上亲近我的。”

    季衡道,“皇上其实很念情意。”

    赵致礼摇了摇头,继续对季衡道,“你知道明年要选秀之事吗?”

    季衡摇了一下头,他是真不知道,不过一听到这个消息,他就微蹙了一下眉头,心想既然是明年就要选,恐怕不久就要放出消息了,三姐儿一听到,定然更是不会改自己的初衷了。

    赵致礼又说,“这是昨儿太后说的,消息还没有传开。不过我觉得选秀也没什么用,太后希望皇上花些心思在后宫上,但是皇上显然一心政事,无心后宫。”

    说到这里,他又深深看着季衡,似乎是有点犹疑。

    季衡看他盯着自己目光闪烁,就有些苦涩地笑了一下,说,“你如今也变成这般躲躲闪闪胡猜乱想的人了吗。根本没有你想的事,我和皇上之间清清白白,什么事都没发生。”

    赵致礼这才笑了一下,他抱着手臂靠站在书案边上,说,“说起来,我有时真有些猜想,皇上待你可谓是独一份的好了。”

    而且季衡这个模样,这份性情,谁和他相处久了,都会生出些心思来。

    季衡说,“你再这样打趣我,我可就生气了。”

    赵致礼,“别,我就是说一说而已。”

    到这时候,外面的门却是被敲响了,赵致礼过去开了门,是一个仆人,赵致礼不高兴地说,“什么事?”

    仆人道,“是季公子家里来了人,说家中有事,请季公子快回去。”

    季衡已经起身来了,心里想着是什么事,却是和赵致礼说,“那我就只好回去了。”

    赵致礼不满道,“这才来坐下,一杯热茶也没喝,就要走了。”

    季衡说,“怕是要事,我就走了吧,不送了。”

    这个“不送”,说得很有些力度和深意,应该是让赵致礼接受他要回江南的事情,让他那时候也不要送。

    两人走出书房门,在檐廊下的时候,夏锦和苏文淳也从小厅里出来了,夏锦虽然脚上有伤,这阵子天气又在变凉,恐怕旧伤也并不好受,但是还是飞快地走到了季衡的跟前,说,“君卿,你额头伤了吗?”

    季衡对他一笑,行了个问候礼,说,“只是擦破了点皮,无事。现在天气变凉,你的旧伤难耐,才是要多注意保养。”

    夏锦道,“我已是好多了,要多谢君卿你才是,都是你送的药来。”

    季衡说,“举手之劳而已。”

    苏文淳也过来和季衡见了礼,季衡不再多做停留,赵致礼也没有送他出门,看着他自己出了院子去了,他的神色深沉,不辨喜怒和情绪,眼底深处却带着怅惘和不舍。

    皇帝杨钦显几乎可说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思总是掩藏在心底,掩藏惯了。

    再说,作为皇帝,本来就不该将自己的喜怒和喜好表现出来,不然于国不利。

    他本来也准备将对季衡的心思继续掩藏下去的,但是,季衡说要离京回江南之事,就像是道闪电惊雷,将他的那份心思炸得再也没法掩藏,就那么暴露在季衡面前了。

    没想到季衡知道了他的心意也是无动于衷,完全不愿意接受。

    皇帝要有多爱季衡,就有多忐忑,忐忑之后就又有多惊怒,但是,即使他惊怒,他也不想伤害季衡。

    只是,季衡说不愿意接受他的感情,实在是深深伤到了他。

    他躺在季衡旁边,两人之间只有很短的一段距离,但是那时候,两人都无意去将这个距离缩短。

    皇帝感受着季衡的呼吸,发现他开始也没有睡,慢慢地才呼吸均匀睡了过去,皇帝就翻了个身对着季衡,看了他几乎大半晚上,但是却舍不得碰他,怕把他碰醒了,他的伤处就又要疼得他睡不着。

    皇帝无意放季衡离京,季衡一家人都在京城,他不相信季衡能够置一家人不顾和他作对离京。

    所以,早上他起身收拾去勤政殿处理政务时,并没有让柳升阻拦季衡离开,他以为季衡无论如何要等自己答应后才会离开的。

    没想到等他回到麒麟殿,季衡已经不在了,回家去了。

    皇帝有些恼怒,就亲自出宫往季衡家里去了。

    季家没什么人,季大人没在家,许氏也出门办事了,只有因为中秋放假三天的许七郎还在,于是皇帝到季家的时候,就和许七郎两厢对着了。

    许七郎对他倒是恭恭敬敬的,只是他心里知道许七郎对季衡有意思,是他的情敌,又能够日日和季衡在一起,那醋意就翻腾起来。

    许七郎虽然恭敬谨慎,却也带着富贵人家子弟的大方周到,说,“皇上,衡弟出了门,却不知是去了哪里,容草民让人去找他回来罢。”

    皇帝坐在季衡的书房里,点了点头,“赶紧去找吧。”

    128、第一百零九章

    许七郎出了书房门,找到季衡的贴身丫鬟荔枝,小声问她,“衡弟到底是去哪里了,真没人知道吗?”

    皇帝来季府的次数已然很多,几乎次次是荔枝上茶上点心伺候,加上荔枝曾经入宫去照顾过季衡,所以,她也算是个有大见识的丫鬟了,虽然性格活泼跳脱,看着不像个十分稳重的,但既然精明强干的许氏能够将她放在季衡身边,让她贴身伺候季衡,自然说明她并不如表面那么没有心眼,相反,她不仅聪明,而且很稳妥,又不是个怯场的。

    荔枝小声回答他,“今日大少爷回来,奴婢见着他的神色就和平常不大一样,要深得多,之后又和太太说了好大一席话,他说完,太太就出门了,然后他也出门了,而且连抱琴也没带着,只是马车夫知道他是去了哪里。再说,大少爷昨夜在宫里住了一晚,今儿回来就纱布抱着头,手上也受伤了,说不得是和皇上闹了些什么矛盾呢。”

    荔枝分析得头头是道十分有理,许七郎渐渐长大,虽然依然是个真性情的性子,但是也是渐渐明白名利场中的东西,有些细致心眼了。

    他想了想,就说,“找人去找衡弟回来,也去找姑母和姑父回来,如若衡弟真的是和皇上之间有什么矛盾,姑母姑父在家,就要利于解决些。”

    荔枝点点头应了,许七郎又说,“让抱琴去找衡弟,他最知道衡弟喜欢去哪里。”

    荔枝去办事去了,许七郎就又亲自进了书房里去陪皇帝。

    皇帝本是坐在椅子上的,此时则站在书案前面,手从书案边上的青花瓷大书缸里抽出里面的书画,仅有两三个是装裱了的,更多是没有装裱的,全是季衡自己写写画画的东西。

    许七郎躬身站在一边,说,“这些都是衡弟近来所写所画的,他说不好示于人,准备过一阵就烧掉了。”

    皇帝将其中一张拿起来在书案上展开了,那是一幅简单的写意画,简单到只有寥寥几笔,黑色的线条勾勒出一片白墙绿瓦的世界,白墙绿瓦的房屋前面是一片平静的水,刚刚打了粉色花苞的桃树立在房屋前面静水旁边,那点点粉色,就像是胭脂晕染在美人的面颊上,有燕子从远方飞来,是要进那白墙绿瓦的院子里去。

    旁边也有题字,大意是小时候住的桃花庄,一直在心里,不知何时能够再回去。

    看日期,却是三四个月之前作的画了,却是没有装裱的。

    这幅画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将意境都表现了出来,皇帝盯着画看,似乎人的魂魄就要被画摄走,也去到那个白墙绿瓦,静水桃花的世界里去。

    皇帝一颗心一直是感情浅淡的,他经历过的死亡太多,身边亲人竟然是死光了,因为在他心里,太后娘娘和徐太妃实在算不得亲人,他又是在皇宫那么个地方,所以面上看着是和蔼的,一颗心却是十分冷硬,事和人都会被他放在那颗冷硬的心上仔细斟酌,比起在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他能有更多心机。

    就因为在别人身上寄托不了感情,所以,他将一腔情窦初开的澎湃爱意放到了季衡身上,就更是浓烈而不可收拾了。

    他看着那画,知道季衡是想江南了,也许江南在他的心里,才是他的故乡,京城不过是个寄居之所,但皇帝却并无意让他回江南去一解乡思。他就是这么自私吧。

    皇帝轻声问道,“这里写着桃花庄,桃花庄是什么地方?”

    许七郎躬身上前侧头看了一眼被皇帝展开的画作,说,“回皇上,这是扬州城外衡弟的家。”

    皇帝点了点头,心想难怪季衡能够那么漂亮,原来是在这样的地方生长的。

    他一直盯着画,此时越看越觉得这个画的意境和季衡相像,季衡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干净而纯洁,清淡如水,高阔如天空,却又有这点点桃花般的绯色,平添了艳色。

    皇帝又拿了另外几幅卷轴出来看,除了一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其他都是写的字了。

    皇帝倒没想到季衡是喜欢庄子的,因为这几幅字都是写的庄子,其中一副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皇帝知道季衡的字一向是写得好,而且他也好用小楷,字体端庄秀丽里透着一股潇洒之态,但是这上面的这几个字,却带着力透纸背的感觉,有刚劲,却又总觉得刚劲是被囚在牢笼之中的,刚劲挣脱不开,要说潇洒,潇洒是大大的不足。

    一看到就让人觉得压抑。

    却是完全没有庄子的超脱的。

    皇帝想,季衡年岁还小,想这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话就已是不好,幸得这是挣脱不开的样子。

    皇帝轻叹了一声,对许七郎说,“君卿这字这画都好,为何觉得不能示于人呢,你都看过了吗?”

    许七郎恭敬答道,“回皇上,草民都有看,因衡弟书房里的这些东西,并不让丫鬟们打扫,时常是我在收拾。衡弟觉得这些不能示于人,草民并不敢胡乱猜测原因,不过想来,大约是觉得这字这画里,全是他当时心情吧。”

    皇帝轻轻“哦”了一声,目光幽深若深潭秋水,静静看了许七郎两眼,说,“你说说看。”

    吏部尚书李大人曾经对他说过,他的小儿子曾经在烟花之地见到季衡和许七郎,许七郎说对季衡有爱慕之情。

    皇帝因此在心里憋闷了好几天,不过他什么也没做,因为他看出来了,季衡对许七郎并无爱慕之情。

    但他到底是嫉妒羡慕过许七郎——许七郎能够说出自己心意,且作为季衡的表哥,和他住在同一座府里,能够日日相见。

    现在看许七郎,许七郎是个长相俊朗里带着些风流相的少年,一双眼睛里透着单纯,说话做事也是稳妥周到的。

    皇帝是居高临下看他,因为许七郎不过是一介草民,他作为一国之帝王,却是不好和他争风吃醋的,而且他也觉得不值得,因为季衡虽然拒绝了自己,但是也同样拒绝了许七郎,许七郎是事事都听从季衡,而季衡却是要听从自己。

    许七郎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只是目光又在书案上摆着的那几张书画上看了看,然后才答道,“衡弟一向少言寡语,且总喜欢将一切憋在心里,难过伤心从不会哭泣,生气愤懑也不会对人发怒,开心高兴也不会笑闹在面上,对人关怀爱护,只会默默付出,不会多说一句示关怀于人,甚至像是没有爱好,华服美物,他也并不爱,即使再喜欢吃的东西,也都能够做到浅尝辄止……如此克制着自己,似乎除了他自身,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皆是不让他上心的。但是,他总归是个人,并不能完全没有心绪,总得有个发泄的渠道,所以,有空闲或者心里有事的时候,他都喜欢写写画画,将那些心绪都写画在了纸上,然后再付之一炬,恐怕他也就觉得当时心情都随火光而逝了,他可以做回他想要的样子了。”

    皇帝愣了一下,又盯着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看。

    他想自己倒的确是没有许七郎明白季衡。

    许七郎又说,“衡弟对皇上您十分敬重,且说士为知己者死。衡弟一向活得累且苦,前阵子身子又十分不好,好些次要晕倒,一直吃药也没有太多作用。家里都为他担心,他却要来安慰众人自己无事,强作精神。加之京里说他的话实在不好听,他嘴上不说,心里最是好强,定然是难受的。皇上,若是衡弟哪里冲撞了您,恳求您看在他年纪尚小就殚精竭力的份上,恕了他的罪。”

    皇帝坐到书案后面的椅子里去,还是盯着季衡写的字看,一时没有答话。

    许七郎躬身站在那里,也不敢再说话。

    季衡被抱琴找到坐进马车往回赶,抱琴就说,“是皇上来了。”

    抱琴心里也是自有猜测的,季衡在宫里住了一晚就受了伤,而且季衡并不和皇帝告退就出了宫,都说明季衡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出了变化,这下皇帝找来了,就很有深意。

    季衡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并不说话。

    回到府里,季衡就径直回了自己的住处,在院子门口和院子里面,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样子,全是皇帝身边的贴身近卫,跟在皇帝身边的太监是一个叫汪含青的,已经有三四十岁了,据说是以前皇帝生母易贵人身边伺候过的。

    皇帝提拔了他上来,其实是有意告诉太后,他没有忘记生母之仇。

    其实季衡并不支持皇帝这么直面和太后对上,但是皇帝自有想法,季衡的话,在皇帝那里所起的作用,也皆是看皇帝自己斟酌罢了。

    季衡对汪含青问了一声好,汪含青因为是易贵人当年身边的老人了,又是历经千辛万苦才逃过了太后的迫害活到了如今,而且还爬上来成了皇帝身边的新贵,自然是很不一般。

    他却不是像柳升和张和生一样看着季衡和皇帝之间的成长和感情的,所以,对季衡,他是面上只是过得去,心里却对他很有些看法。

    皇帝带汪含青来季府,季衡心里已经明白了些什么,知道和皇帝之间的芥蒂的确是结下了。

    汪含青对季衡说,“皇上已到多时了。”

    便有着责怪季衡之意。

    季衡不是很喜欢汪含青,因汪含青是个老人精,但他也是丝毫不显,而且觉得皇帝要是能够稳稳拿捏住这种人给做事,那也是十分不错的。

    季衡告了两句罪,就说,“那有劳汪公公进去通报一下,说季衡回来了。”

    汪公公进去通报了,刚通报完,就被皇帝埋怨了一句,“这是君卿的家里,怎么他要进来还要通报了。真是……”

    皇帝亲自起身到门口接季衡,汪公公心里倒是起了些波澜,多看了恭敬垂首站在一边的许七郎两眼,皇帝出宫的时候是带着气闷和怒气的,汪含青以为皇帝必定要疏远和芥蒂季衡了,没想到许七郎和皇帝在书房里说了一阵子,皇帝就又对季衡变得和蔼急切起来了。

    皇帝在门口拉住了季衡,把他拉进了房里,说,“这是你家,你还通报什么,自己进来不就是了。”

    季衡面色柔和地柔声说,“皇上,微臣哪里敢如此僭越。”

    他还没有到变声的时候,放柔声音,声音就更是柔而软,男女莫辨,皇帝听得心里又颤了颤,说,“别和朕说这些虚词了。”

    第3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