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2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32节

    129、第一百一十章

    季衡被皇帝拉进书房里去,季衡看了站在那里略微担忧他的许七郎两眼,许七郎会意,就对着皇帝告了退,既然季衡回来,皇帝也不需要有人再在跟前杵着碍眼,让许七郎高退后,他就又示意汪含青,让他也出去。

    汪含青对皇帝如此般青睐季衡是既觉诧异又很有些介意的。

    他完全不能理解之前皇帝对季衡还那般怒气冲冲,怎么这时候一看到季衡,就又化成了一滩水般温柔了。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这却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如此,觉得被伤害的时候,就难受委屈愤怒得很,恨不得大吼大叫好好发泄一通,不过皇帝却不是一个会大吼大叫发泄的人,一切压在心里,继而身边人只看到他变得阴郁,是要整治人的样子;但是,这份难受委屈愤怒,又常常是不能持久的,转念想到对方的好,难受就会消掉,自我安慰一番对方也不容易,委屈也就没有啦,要是再知道对方的难过受苦,哪里还能愤怒起来,不心疼死已经不容易了。

    所以,这爱一个人的时候,情绪往往变化很大,但是,都是做不得数的,只要这爱意不灭,总归就是什么委屈都能压下去,要和对方好。

    皇帝看房里只有自己和季衡了,就又有些欢喜,又有些心疼地拉着季衡让他去椅子上坐下了,眼睛盯着他的额头看,其实只看得到纱布,发现没有渗出血来,他也就松了口气,“你这还受着伤,怎么还到处乱跑呢。朕早上不过是去处理了点事,回去你就不见了。”

    季衡深知以柔克刚的道理,而且他不是脾气外露的人,可说是怒火万丈的时候都能够做出微笑。

    虽然皇帝发小孩子脾气,不仅说喜欢他,而且还要他在京城不放他离开,但是,想到对方还小,又没有安全感,昨晚和他之间的那些芥蒂也就消融了很多,此时又故意要软化皇帝的态度,故而就更是用了温言细语和皇帝说话,“皇上如此这般关心我的身体,微臣十分感动。其实这伤并没有大碍,皇上您昨晚也是看到的,只是破了皮罢了,没几天就会好的。今日早上,微臣醒来看皇上您不在,就知道您有事情要办,也不好在宫里一直呆着,想着让人去通报一声,也正是打搅你,也就没有让人去通报,我就回来了。”

    皇帝让季衡坐了,自己却不坐,只是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他,季衡穿着玉色的曲裾,像个人偶娃娃一般精致可爱,因面上一派沉稳,又距离那人偶娃娃有些差距。

    皇帝又问,“你方才却是去哪里了?”

    季衡道,“去了大兄家里,大兄说老家族里有人进京来,就带了些老家的咸鸭蛋,甚至还有金华那边的火腿,嫂嫂又很会做家乡菜,就让我过去吃饭去了。”

    皇帝问得细致,季衡也答得细致,不像是君臣对话,倒像是亲密无间的亲人之间的话语。

    皇帝就说,“你家祖籍是在兴化是不是?兴化挨着高邮,咸鸭蛋倒是有名,也有供应宫里。”

    季衡让皇帝也坐下后,才回答道,“现在高邮、兴化、宝应三县,都属于高邮府。兴化也有咸鸭蛋,但是却没有正经高邮县的好。”

    皇帝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又起身去看季衡的那些字画,然后回头道,“君卿,你的这些字画,给朕吧。”

    “嗯?”季衡惊了一下,道,“皇上,这些都是胡乱写画的,不曾用心,不能示人,皇上要臣的笔墨,那是对臣莫大的荣宠,只是,还容臣用心去画后,再赠给皇上吧。”

    皇帝却道,“朕就要这个。你虽然说并未用心,但朕看着,却正是你的心意。”

    “这……”季衡很有些为难,也走到书案边上去,他这些东西写写画画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都是去西山避暑前所作,他自己都忘了是些什么了。

    他想看看,但皇帝却已经将纸都卷了起来,放回了书缸里去。

    季衡只好轻叹了口气,皇帝目光灼灼看着他,只见季衡眉宇之间带着愁绪,他就伸出了手,手指在季衡的眉心上按了一下,季衡有些受惊,想要退开的时候,皇帝直接伸手将他未受伤的右手抓住了,然后将他一带,把他拉进了自己的怀里,季衡最近身体不好,被这么一拉一带就是一阵头晕目眩,正要反抗,皇帝右手已经托住了他的后脑勺,人就那么亲了下来。

    皇帝实在不会亲,所以就只是在季衡的嘴唇上触碰了一下子,发现季衡呆愣住了,就又趁机亲了亲他的鼻尖和面颊,季衡飞快地用左手推开了皇帝,他左手上还有伤,皇帝不敢强来,只好放开了他。

    季衡面颊绯红,眼瞳也突然亮得发光,嘴唇动了动,是个不知说什么才好的样子。

    他是想要恼怒,但又不知如何恼怒,想要教训皇帝,也同样是不知如何教训。

    他的确是被冒犯了,而皇帝已经十六七岁,不是个十二三岁的许七郎那样的小少年了,季衡并不能视这样的亲吻为无物。

    皇帝见季衡气得面色涨红,是个忍无可忍到要晕倒的样子,就说,“你既然已经明白朕的心意,如此这般,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再说,情之所钟,爱之所系,往往无法克制。”

    皇帝这是先下手为强,做出坦坦荡荡地要谈恋爱的模样来了。

    季衡则是被他气得要吐血,最后只是没有办法地笑了起来,看着皇帝无奈地说道,“皇上,您之后就要有后宫三千,您这样和我算什么事呀。我早就说过了,我并没有接受。再说,情爱之事,本就是要两情相悦才行,您这样,微臣是真要生气了。”

    皇帝高高挑挑地站在季衡跟前,他现在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天不见就会觉得他又长高了些,这样低头看着季衡的样子,很有些气势凛然,而且他刚过变声期,声音要低沉稳重里带着点磁性和醇厚,说出话来,那就是一点轻佻之意也没有的,和下圣旨时候的稳重不容置疑是一模一样。

    季衡回他的时候,却有些气急败坏,季衡很少将情绪表现在语言中,这时候则是真的生气和着急了。

    皇帝又要伸手拉季衡,季衡飞快地往后退了好几步,甚至人撞到了后面的椅子扶手,他现在是个对疼痛十分敏感的身体,几乎瞬间就痛得无法动弹,站在那里垂下头咬牙开始忍痛。

    皇帝其实无法明白他到底有多痛,只是知道他把自己撞到了,他抬起来的手又放了下去,走过去看着季衡轻声说,“为何要躲避。你觉得朕要伤害你吗?”

    季衡好不容易缓过了气,抬头看向皇帝,摇了摇头道,“皇上,您是没有明白微臣的意思。我是不会和你有那种关系的,我们像以前一样不好吗,你有你的女人,让我做你的臣子,这有什么不好。你非得让微臣怨你才行吗?”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说,“像以前一样?朕以前也是这般喜欢你。”

    季衡震惊地看着他,然后沉下了心,皱眉冷声道,“皇上,您是觉得我像女人吗?我殚精竭力地想要做您的忠臣,就该被当成女人和佞臣对待?以前是别的人乱说,微臣想到皇上您对我的重用和信任,一切误会侮辱都可以忍着,要是皇上也用这种行为侮辱于我,您让我再要如何想,如何去忍。”

    季衡的声音大了起来,因为平常几乎都是轻言细语地说话,突然这么大声,倒吓了皇帝一跳,而且看季衡胸膛起伏,简直是要气得晕过去的样子了。

    皇帝这下子是既为自己觉得委屈,又为季衡觉得委屈起来。

    心想为何自己爱季衡不可得,而季衡得一个佞臣的名声,也的确是十分地委屈。

    皇帝一时之间倒是无言以对了。

    其实他之前哪里没有想过呢,他对季衡这样的情愫,就已经是对不住季衡了,是侮辱了他,如若是表现出来,让世人也知道了,那么,就是让世人的污言秽语来侮辱他了。

    皇帝是什么道理都懂,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心。

    他一番抓心挠肺之后,眼眶里似乎都盈上了眼泪,但是季衡是个十分抵触而戒备的样子看着他,让他深深地叹了一声,“为何老天爷要如此对不住朕。”

    季衡却不知这与老天爷有什么关系,道,“皇上,微臣的心意十分明确,微臣对皇上只有崇敬敬爱,并无男女之间的情愫,也请皇上尊重微臣。而皇上贵为天子,最不该轻易出宫,要是遇到危险,微臣万死不能辞其咎。”

    皇帝静静看着他,然后又摇了摇头,似乎是要将自己脑子里的执念摇走,说,“朕以后自当谨遵和你之间的君臣之道,朕爱重你,所以,君卿,并不想要你难过为难。只是,你也不要离开朕身边,可好?”

    季衡愣了一下,没有回答,皇帝又问了一遍,“朕会尊重你,明年就又选秀,朕会找个更爱的人,朕不会让你为难,所以,你也不要离开朕身边。”

    季衡看皇帝这么苦苦哀求,倒是觉得他十分可怜了。

    不由就有些心软,只是,他却是势必要回江南去的,于是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微臣一生为你的臣,侍奉你。”

    皇帝又觉得感动起来了,一感动,就又想抱住季衡亲几口啃几口,但他也只能看看季衡的嘴唇,看看他的脸蛋,然后说,“朕回宫去。”

    皇帝叫了人进来将季衡那些书画都拿走了,然后自己也走了。

    季衡一直将他送到了车马院子里,看到他坐车离开了,才转身回自己院子里来。

    许七郎跟在他的身边,问,“衡弟,你和皇上之间,是闹了什么矛盾吗?皇上刚到的时候,神色十分不好,是要发怒又隐忍着的样子。”

    季衡对他虚弱地笑了一下,说,“没什么事了。”

    130、第一百十一章

    许氏回家时,皇帝已经回宫了,她其实很有些疑惑皇帝对季衡的看重,每日都要召季衡进宫也就罢了,他还经常出宫来季府。

    许氏也有些担心皇帝是真要将季衡当做幸臣用,不过看季衡是个很有主意的,又一派坦然的样子,母亲在这方面一向会看得很明白,许氏以自己的判断,觉得季衡和皇帝之间并无不正常关系,虽然有了这个判断,她到底还是有些担心。

    季衡说要同许氏说话,就和许氏在许氏的内室里坐下了,而且让人不可接近。

    许氏便问,“可是事情有什么变化?”

    季衡便先斩后奏地将自己去求季朝宗写信的事情说了。

    许氏听后十分震惊,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说什么好。

    季衡就道,“非如此不能洗脱别人强加于我的污名。母亲,还请你能谅解。”

    许氏很有些伤心和惭愧地看着季衡,说,“我怎么会怪你呢。不过是你父亲和我没有将你护好,你小小年纪在宫里如履薄冰就罢了,还要背负这等污名,怕你伤心,我从来没有过问过,也没有想过解决之法。反而还要你自己来解决此事,母亲已经十分惭愧了。”

    季衡道,“母亲,你对孩儿的生养之恩,已经大过天地,又如此般爱护我,儿子此生恐怕都无以为报,你可千万不要那般说,只会让我自责罢了。”

    许氏便不说了,而是道,“季氏宗族出面解决此事,自是再好不过。只是,不知族长收到朝宗的信,可会按信中所说的帮忙。”

    季衡道,“到时已经不重要,事情已经发生,族长难道能够站出来说信不是他所写么,再说,他也不能让自己儿子背负欺君罔上的罪名。”

    许氏叹了一声,道,“如此,便是好的,只是,就怕要惹怒皇上和你父亲。”

    季衡也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他父亲恐怕不会怎么生气,皇帝定然是要大发雷霆的。

    季大人回府之后,还未来得及叫季衡到跟前去说话,季家宗子季朝宗就上门拜访了。

    中秋佳节,季家族长的确是让人送了东西来给季朝宗,一应家乡吃的,还有就是送了些银钱来,怕季朝宗在京城里俸禄低,日子不好过。

    季朝宗带着不少东西上季府,先是将一应东西让仆人送去给许氏,然后就来拜见了季大人,同季大人说,“一直受五叔你的照顾,此次父亲让人送家乡风味来,就送了不少,还叮嘱我一定要给五叔家送一些,不要看着都是些普通东西,就赧颜不送。父亲说,犹记得五叔小时是很喜欢吃咸鸭蛋的,所以就特定送了不少高邮的咸鸭蛋来,我已经让人送去给婶婶了,还望五叔不要介怀礼轻。”

    季大人道,“是兄长大人太客气了,照拂你乃是应当。这些家乡风味,哪里能说礼轻,没有比这个礼更重的。”

    两人一番客套之后,季朝宗就拿出了一封信来递给了季大人,说,“五叔,这是父亲让送来给你的信,侄儿不敢耽搁,接到就送来给你。”

    季大人将信接到手里,并不避讳季朝宗,就撕开了封口拿出信纸准备看,他以为信里无非是客套之言,或者是让自己照拂季朝宗,也就没有太在意,当将信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他就惊住了,季朝宗神色间略有些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五叔,父亲在信中写了什么,可是有什么不妥?”

    季大人又从头仔细地将信看了,他神色已经恢复了正常,然后就将信递给了季朝宗,说,“我在京中,虽然贵为阁老,但坏了宗族名声,也是我的罪过。”

    季朝宗看了信之后,神色比起季大人来还要震惊和难以置信一些,结结巴巴地说,“父亲,父亲怎么写这个信来,真是,真是……”

    季朝宗表演十分到位,季大人完全不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作伪,而且,季朝宗一向是以忠厚而稳妥示于人,季大人也不会去怀疑他。

    季大人道,“恐怕是家乡很多人也在胡言乱语传这件事,才让族长如此生气,不过这些传言都是污蔑,你也知道衡哥儿,绝对不是那种人。”

    季朝宗义愤填膺地道,“是呀,我最气的就是这些人污蔑君卿。说我这状元是名不副实,我是能够忍下去的,但是却那么污蔑君卿,君卿这才十三岁,就要受这种恶毒的话的攻击,实在是太过可怜了。”

    季朝宗看了这封信,脑子里想的已经是族长会写这信,大约是为了他的儿子,想要澄清他儿子绝对不是因为季衡受宠才做了状元的,要澄清此事,只能从澄清季衡的名声入手。

    季大人完全没去想,这可能是季衡和季朝宗唱的双簧。

    季大人道,“既然族长有吩咐,我自是会如此办。”

    季朝宗留在季府里用了晚膳才回去。

    季大人把季衡叫去说话,将信也给季衡看了,季衡看后一言不发,但是季大人分明看得出他的难过和愤怒。

    过了好一阵子,季衡道,“若是当年被徐世子划花的脸不能好全,说不得还是一件好事。”

    季大人听他这样一说,倒是十分心疼起儿子来了,道,“为父知道你是个好孩子,都是外界污蔑。既然族长如此说了,其实也是想护住你,你去告诉你母亲,让她替你收拾东西,你就准备先回扬州去吧,回了扬州后,就回老家兴化去族里拜见长辈。”

    季衡点头应了是,季大人又说,“京里的事情,都由我做主。你放心地回去吧。”

    季衡回屋和许氏说了,许氏就叹道,“让七郎和你一起回去,你先住在你舅舅家里,我比你慢一步,也必定赶在今年回去。”

    许氏心事重重,将已经长大的儿子又拉到怀里去抱住,季衡靠在她柔软的胸前,倒是别扭起来,找了个借口就赶紧退开了,去找了许七郎说要马上离京回扬州的事。

    许七郎是无条件跟着季衡的,季衡说怎么就是怎么样,他自是没有异议,只是问了一句,“咱们这次回了扬州,什么时候又回京来呢?”

    季衡笑了笑,说,“大约是要考上举人,考进士的时候才会回京了。怎么,你舍不得这里了?”

    许七郎摇头道,“我哪里会舍不得呢,只要和你一起,去哪里都行的。反正一切不过是身外物,只要人在,就没事。只是,我和你走了,释真恐怕就不能继续在这里来念书了,他要另找夫子,怕是会有诸多不便。”

    许七郎年岁不大,心倒是很细的,释真是四姨娘的娘家侄儿穆真的字,从前一年开始就到季府来跟着许七郎一起上学了,和许七郎关系已经很好,他每天早上来,傍晚回家,学习刻苦认真,虽然为人还是有些怯懦,倒是要比最初行事大方很多了。

    季衡道,“这个倒是不用太担心的,他今年上半年不是考取了秀才功名了吗,正好可以去书院里读书,让父亲将他送去京郊的书院里就好了,张家的兄长就在那书院里,听说里面是很不错的,正好有利于他结交一些士子,讨论文章,增加一下胆识。”

    许七郎看连释真也有了着落,这下就真没什么可想了,于是伸手一扑,人从季衡身后搂住了他,靠到他背上,说,“回扬州好啊,不知道你家园子里的樱桃树长成什么样子了。”

    季衡笑道,“你就是只皮猴子,这时候就只想得到樱桃树。”却是由着许七郎搂着自己靠在自己背上,只当他是个依赖自己的晚辈孩子。

    季大人当晚就写了折子,将季氏族长写给他的信附在后面,恳求皇帝让季衡回老家去,并且言辞激烈地说对季衡的那些传言都是无中生有的污蔑,季衡虽然年岁尚小,却为人持身甚正,没有任何不端,但是有些人却拿污言秽语来侮辱他,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季氏一族的名声,要是皇帝再不对此事加以处理,那么他也就必得因失望而告老还乡了。

    其实,这日下午,季朝宗来季府前,就已经将那封写给皇帝的信送到了内阁去,季朝宗是用自己的身份写了折子,折子里夹了这封信。

    这信不是密函,是不能直接传给皇帝的,要在内阁先被处理了写了草拟意见后再送去给皇帝。

    当日下午是阁臣刘汇当值,刘汇六十来岁了,是个中庸的人,靠着资历做了阁臣,做事是求无功无过,不过他却是个很好八卦的,在阁臣里倒是少有的喜欢滔滔不绝说话,又能总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的。

    刘汇翻了这个折子看了,当场就又惊又觉得有意思地张大了嘴,因为这个折子不是紧要折子,所以就要留着第二天才送去给皇帝了。

    因刘汇觉得这个折子并不关系国家大事,可说只是私事,就觉得无关紧要,拿给了不少人看,甚至将那信都传了很多人的手,这下,到第二天的时候,不少人都知道季家被惹恼的事情,是要大家为季衡的名声平反了。

    季大人第二天怀揣着上书的折子去上朝的时候,在宫门口就被不少大臣微笑着打招呼,而且大家眼神怪异,让季大人心里就觉得有些怪异。

    不过他一向是深沉严肃的,回了大家的礼,也就目不斜视,按下了心绪没有去问这些人为什么一副奇怪的眼神。

    131、第一百十二章

    早朝上没有什么大事,所以很快唱礼的太监就说要散朝,这时候,季大人出了列,道,“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皇帝看着他,说,“季卿,有何事?”

    季大人于是将那封折子捧了出来,当值的太监赶紧过来接过去然后捧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不知道季大人是要奏何事,不过,既然是在朝会上启奏,那就不会是小事。

    皇帝翻开折子,开始还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但是,几乎是眨眼间,他就怔住了,然后将折子和里面夹着的信纸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读后他就沉下了脸,虽然面无表情,其实已经是心慌意乱了。

    皇帝几乎是想阻止季大人,但季大人已经说道,“微臣长子季衡,九岁时入宫为皇上做伴读,是我季氏一族莫大的荣耀,但是,却又因为此事,京中有十分不实的传言,这些传言不仅毁坏了我儿的名声,而且也毁坏了我季氏一族的名声。”

    他说到这里,就将自己收到族中族长来信的事情说了,甚至将信件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背完后,季大人又说,“从前,我一直觉得是清者自清,所以并没有针对大家的污蔑和谣言说什么,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族长的责备,我却不能再对此事忍气吞声了。季衡年纪尚幼,又为人正直,决计不会做出传言中的事情,再者,这些谣言,污蔑了季衡也就罢了,这也是在污蔑皇上,玷污皇上的圣明。所以,微臣恳请皇上对此事做出处理。我会将我儿在近日里送回原籍去,而若是如此后,还有人继续造谣污蔑,就有请皇上公断,对此人进行处置。”

    皇帝对这些根本就没听进去的,他脑子里想的,只是季衡真的是要走了,他明明答应了自己要陪伴自己左右,怎么就又做出这种逼他的事情,要他放他走。

    皇帝沉着脸一言不发,而朝堂上,大家在最开始小声说了两句话后,看季大人神情十分严肃,语言十分严厉,大家都噤了声,生怕被季大人注意到,成了出头鸟。

    皇帝想了想后,说道,“朕准你的奏,以后要是有人再造谣污蔑季衡,就严加惩处。只是,季衡却是不必回原籍去的,留在京里就是了。”

    下面的大臣虽然都是不敢出声,听了皇帝这话,心里却是已经在嘀咕了,皇帝这话根本就是前后矛盾,一边说和季衡之间是清白的,一边又舍不得让他离开。

    季大人道,“季衡坏了季氏一族的名声,族中族长要季衡回去,微臣却是不敢阻挠的。”

    皇帝其实也不能管季家宗族内部的事情,他皱眉坐在那里一时又沉默了,过了好一阵,他才说道,“此事容朕想想。”

    然后就让退朝了。

    皇帝回到勤政殿,正好前一天的折子也从内阁处送来了,皇帝烦躁地拿起第一本翻开,没想到就是季朝宗上书的那一本。

    他愣了一下,便又将信翻来覆去看了,然后就皱着眉狠狠地将折子扔到了地上去。

    他在书房里烦躁地走来走去,在心里说道,“明明答应了不离开朕,却又用上这样的手段,让朕必须放你离开。你怎么就这么狠心。”

    皇帝朝外面喊道,“柳升!”

    柳升小跑着进了书房里,行礼道,“皇上,奴婢在。”

    皇帝道,“让人去传季衡进宫来。”

    柳升愣了一下,应了之后就转身出去了。

    早朝时柳升就伺候在皇帝的身边,自然知道皇帝在书房里那么烦躁是因为什么,此时传季衡进宫,恐怕是要对季衡发脾气。

    柳升派了两个小太监出宫去请季衡去了,自己则端了参茶进书房里去,看皇帝还是皱着眉一言不发,就说道,“皇上,那传言,不仅是对季公子不利,对皇上也是不敬。季公子要回祖籍去,也是好的。”

    皇帝当场就气得将那杯参茶摔了出去,但是他还是一言不发。

    有那种传言,照说皇帝是该生气的,但是他却并没有生气,相反,是季衡要离开他,他才生气。

    柳升看皇帝摔了茶杯,自然是什么也不敢说了,只是跪在地上请罪,然后又跪着收拾了摔碎了的茶杯,又将那一本被皇帝扔到地上的奏折收拾起来放到御案上,战战兢兢地退出了书房。

    皇帝觉得委屈极了,却又没有什么法子,因为他知道,季衡是铁了心地要离开。

    季衡到勤政殿的时候,已经是午时了,皇帝没有食欲,便也没有吃午膳,听到柳升通报说季衡到了,他就道,“让他进来。”

    季衡进了书房,没有敢看皇帝就跪下了,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三呼万岁后,就匍匐在地上没有动静了。

    皇帝看着他小小的身子跪在地上,又是气他又是心疼他,总算是压下了怒火,道,“平身吧。”

    季衡却没有起来,道,“微臣辜负了皇上,不敢起身。”

    皇帝将那封被柳升收拾起来放到御案上的折子又扔到了地上季衡面前,季衡听到纸张哗啦啦的声音,却没有动,皇帝怒道,“你故意的是不是,你也知道你辜负了朕。”

    季衡的额头抵着地毯,“皇上,臣是非回江南不可的,你就放我走吧。”

    皇帝从御案后起了身,走到了季衡的跟前来,弯下腰伸手将他没受伤的右手抓着将他狠狠地拽了起来,季衡被他拉得踉跄了一步,直接晕头转向地撞进了皇帝的怀里,皇帝低下头恶狠狠地瞪着季衡,从牙缝里憋出了话,“你昨日是怎么答应朕的,你说你会一直陪伴在朕的身边,你刚说完,就做出这种事情来吗。你让你父亲,你的堂兄上这种折子来逼朕,是不是?”

    季衡知道自己此时要是和皇帝硬碰硬,不会有好结果,就伸手轻轻地抚了抚皇帝的胸口,道,“皇上,微臣会一直陪伴你的。”

    皇帝被季衡抚着胸口,身子都要酥麻了一半边了,一下子就脸色更红,之前是气红的,现在是一种莫名的悸动,他要发脾气都不知如何发了,只是委屈地说道,“你撒谎,你父亲和堂兄的折子,是怎么回事。”

    季衡目光盈盈地望着皇帝,柔声说道,“我回江南去,最多回三年,等考上了举人,就回京来。皇上,你放我离开三年吧,咱们做三年之约,好吗?”

    皇帝摇着头,“不。”

    季衡不说话了,从皇帝的怀里退了开来,又跪下了。

    皇帝气恼地瞪着他,道,“你为何就要离开朕?”

    季衡轻叹了口气,才说,“皇上,您明知道传言有多难听,你为何一点也没有要压一压的意思呢。我得了这样的坏名声,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还是皇上您的事,也是我整个季氏一族的事。皇上,难道您以为那折子是微臣让父亲和大兄写的吗,根本就不是。季氏一族因我坏了名声,恐怕在家乡都要抬不起头来了,季家最重清名,这么晚才来责备我和父亲,已经是看在父亲是朝中大臣的份上了。其实父亲昨晚就将族长伯父寄来的信给我看了,当时我就十分难过,若是坏了我一个人的名声,我倒是可以背负的,但是,因为我一人,整个季氏一族都抬不起头来,我真是深感愧疚,心里十分难过,皇上,您能明白我吗。”

    季衡的话说到后来,已经隐隐带上了哭腔,皇帝怔怔看着他,心里十分矛盾,他最终还是弯下了腰,将季衡又拉了起来,把他搂进了怀里,但是刚搂进去,季衡就退开了。

    皇帝看到季衡的那长长的眼睫毛上甚至沾染着两滴晶莹的泪珠,是副故作镇定却又我见犹怜的模样。

    皇帝静静看着季衡,好半天才说,“你真的要走吗?”

    季衡又要下跪,道,“恳请皇上成全。”

    皇帝拽住了他的手,不让他下跪,仰着头望着头顶的彩绘,将要涌出眼眶的湿意生生地压了回去,声音已经带着涩意,“好,朕允了,你回江南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你刚才的话,三年之约,要是三年后你不回来,朕就不再对你留情面了。你这是欺君罔上。”

    季衡在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想说谢主隆恩,最后又没说出口,只是看向皇帝,伸手轻轻抱了抱皇帝的肩膀,说,“微臣谨记。”

    皇帝低下头看了季衡一眼,伸手将没来得及退开的季衡抱到了怀里,又托起他的后脑勺,不容他反抗地凶狠地在他的嘴唇上亲了一口,因为亲得狠,甚至有点带咬的感觉。

    然后,他盯着季衡的眼睛说道,“朕虽答应你回江南三年,但是,许达川不许跟着你一起回去。”

    季衡被他亲得十分不自在,但是又不好反抗,怕把皇帝又惹急了,此时听他说出这句话,就有些惊讶,“为何不允七郎回去?”

    他并不相信皇帝难道是拿他做质子。

    皇帝的手指抚摸过季衡嫩得像水豆腐的面颊,眼睛里的光一改平常的平和,变得锐利起来,道,“你别以为朕不知道,许达川打着你的主意呢。你一边说着不接受朕的心意,又和你的表哥过于亲热,毫无防备。”

    季衡在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心想皇帝这是在吃七郎的醋?

    季衡道,“他同我的亲生兄弟没有什么不同,我和他之间一切都是清白的,皇上,您这是侮辱我。”

    皇帝道,“反正你要回江南去,许达川就不许回,或者你就不回去。”

    季衡无奈地看着他,皇帝和他对视着,分明是带着小孩子的无理取闹的赌气。

    季衡无法,只好说道,“那就让七郎留下来吧,只是,他也要考功名了,总不能因为此事耽误他三年。”

    皇帝道,“让他在京城考就是,朕下旨让他可以留在京城考。”

    【第三卷 情深如许】

    132、第一章

    三年后。

    昭元十二年,八月末。

    八月末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当年季衡就是在这个时候离了京城。

    那一天早上,皇帝从勤政殿一步步走到了宫城东南的角楼上,爬到最顶层,站在那里极目远眺,只见皇城宽阔的护城河外,京城房屋鳞次栉比,不断向外延伸,似乎是要一直到天的尽头,但是,即使如此,他也并不能看到季衡所在的地方。

    他没有去送季衡,季衡也没有要人送,只是许氏和许七郎将他送到了通州码头去上船,他就登船离开了。

    许七郎对季衡恋恋不舍,季衡也和他相约了三年之约,让许七郎一定要在三年后的秋闱上有所成绩。

    季衡带着丫鬟婆子小厮书童,还有几个管事下了江南。

    赵致礼那天早晨也早早起了床,练了一阵剑,就换了一身衣裳,去马房牵了马,策马奔去了码头,他坐在马上,在远远的地方看季衡被簇拥着上了船,他就扭转马头离开了。

    季衡说不必相送,他也不会那般矫情一定要去送他,生离死别都是难受的事,这样没人相送,反而要轻松很多。

    皇帝正在勤政殿里处理政务,这几年,他也没有闲着,不仅不闲,而且还又忙又累,似乎是每个时候,他的脑子都没有放松过。

    皇帝这个位置是个良心活,历代帝王,有兢兢业业累死累活亲力亲为地干活的,也有思来想去殚精竭虑地琢磨斗大臣的,也有酒池肉林肆意妄为只图自己开心的……全看皇帝自己要怎么干。

    不过杨钦显显然没有去考虑皇帝这份工作是个良心活这件事。

    他从登上皇位至今,他要将皇帝这个位置坐稳,保住性命已经是殚精竭力了。

    现在皇位虽然是稍稍坐稳了,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还是各种各样地多,所以他总是忙的。

    忙也有好处,忙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季衡了。

    季衡就那么毫无留恋地走了,因为约定了三年之期,所以皇帝无时无刻地不在计算着时间,希望三年可以过得快一点。

    不知是不是因为是少年时代的爱情,而且是初恋,所以皇帝才那么无法自拔,在他眼里,没人比季衡更好,季衡身上似乎就没有他不喜欢的地方。

    而季衡,虽然说了三年之期,但是他以为的是,皇帝在这三年内,身边定然会有很多美人相陪,他见多识广了,就不会对自己有所依恋,眷恋自己不放了。

    季衡是喜欢皇帝的,而且是带着怜爱的敬重,只是,却很怕他对自己说爱情,说他的心意。

    这三年,季衡也时常给皇帝写信,季衡有前世的记忆,所以对引进农作物很有些前瞻性,他对皇帝做出过承诺,说要考察引进农作物之事,就真派人去做了,而且写了很多报告书。

    于是,几乎每个月皇帝都会收到季衡这样的报告书,这报告书可说是几种农作物详解大全,而且还配着很多幅季衡作的画,然后就着实物一起送进京来,而且里面会写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方法,适合种植的地方,产量,食用方法等。

    附带着,季衡会问两句皇帝的身体状况,就再无其他了。

    皇帝每次都让人誊抄这个报告书,然后将誊抄版送去户部,原本就自己留着,甚至包括农作物的实物,皇帝也会有兴致观赏,因为他觉得这个实物,季衡定然也曾这么观察它,甚至抚摸过。

    柳升的声音响起,“皇上,江苏的桂榜送来了,礼部的代大人在外面候着,可要马上宣他进来。”

    皇帝正在用笔舔墨,听了这一句,手里的毛笔竟然抖了一下,一滴墨汁滴到了砚台外面。

    皇帝道,“宣他进来。”

    柳升应了一声就出去了,礼部侍郎代肃岚快步无声地走了进来,跪下行了礼,皇帝道,“平身吧。”

    “谢皇上。”代肃岚起身后,就恭恭敬敬地说道,“本是要等几地的秋榜都送来了再来送与皇上审阅,不过皇上之前有吩咐,让江苏的尽快送到,所以微臣自作主张,江苏的到了,就赶紧送了过来。”

    皇帝神色无异地淡淡“嗯”了一声,让代肃岚代大人也不知道皇帝这到底是高兴了还是不高兴呢。

    他将手里的榜单呈了上去,皇帝打开一看,瞬间就是一笑,那是真高兴的笑,代大人这下知道自己是做对了。

    便紧接着说道,“此次江苏解元是季阁老的长公子,这个季衡,十七中举,虽然算不得是最年少的举人,但是也是少年英才,十分出色了。当年季阁老也是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位居二甲前列,季衡这是虎父无犬子,且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皇帝喜欢听人夸赞季衡,就说,“他果真是不负朕望。”

    皇帝用手指轻轻抚摸那榜上季衡的名字,一直看了好一阵,笑了好一阵,才收敛了脸上的表情,又一脸深沉起来,将榜上其他人给扫了一遍。

    说,“可是将他们的答卷送上来了?”

    代大人说,“正在誊抄,等誊抄完就送来给皇上过目。”

    其实皇帝哪里有时间看这种答卷,不过他对季衡实在是十分关注,只要是关于他的事,都能让皇帝感兴趣,说,“将各省的解元卷都送来给朕过目,既然江苏的已经送到了,就将季衡的先呈上来吧,将原卷送来。”

    代大人恭恭敬敬地应了是,又说,“季大人恐怕已经知道了长子一举夺得解元之事,微臣见到他,只见他眉宇之间全是飞扬色彩。”

    皇帝抬眼多看了他一眼,说,“季衡作为朕的伴读,这样夺了解元,即使是朕,也是与有荣焉,更遑论是他的父亲呢。”

    代大人又连连应是,然后才退下去了。

    很快代大人又将季衡的答卷原卷送来了,季衡的字挥洒在卷子上,竟然是一蹴而就,丝毫没有任何迟滞,也没有任何增改,从头到尾流畅至极,皇帝看到他的答卷,就像是看到了他的人,将这份卷子从头到尾地看,又从尾到头地看,看了两三遍,已然全都记在心里了。

    他又望向窗户,心里想着,“你可像我期待见你一样期待着见我呢。”

    又看看卷子,想,“三年时间,你也该长大了,你变成了什么样子,可是长高了很多,完全褪去了少年模样吗?”

    皇帝发了一阵呆,又叫柳升,说,“让人去宣季贵人前来,正好陪朕用午膳。”

    柳升应了之后就出去让小太监宣季贵人去了。

    季贵人者,就是季衡的三姐,季家三娘季清瑛。

    在昭元十年的选秀时,季三娘虽然已经十八岁了,算是选秀之人中年岁较大的,但是皇帝看了她一眼就选了她。

    当年选秀,一并入了宫的还有另外几人,其中现在风头最盛的是平国公徐家的嫡孙女徐璃,徐璃当年只有十四岁,长相只能是中等偏上,绝对不及季三娘的端庄美丽,但是她年岁小,且娇俏可爱,为人稍稍活泼,但是又不过分,便很讨一直处在沉闷皇宫里的皇帝的喜爱,自从她一入宫,皇帝就待她很好,很快就封了妃不说,现在,她又是后宫里唯一一个怀有身孕的宫妃,还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可谓是羡煞旁人了。

    徐妃气势很盛,徐太妃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俨然已经要压过太后和皇后了。

    后宫这个女人的地方,季三娘虽然出身低,只是庶出,但是因为温婉大方,也很得皇帝的看重,从最初的昭容晋位成了贵人,在一起入宫的几个女子里,她也算是比较惹眼的了。

    季三娘倒是谁都不得罪,因季大人在前朝稳妥,她在后宫里日子倒不难过,虽然季三娘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但也有交情更好一些的人物,例如年岁较小的徐妃。

    徐妃现在怀着身孕,但是年龄也只得十七岁,要比季三娘小了三四岁,所以她平常私底下还称季三娘为姐姐,有些依赖她的样子。

    皇帝跟前的内监去传季贵人的时候,季贵人正在徐妃的端阳宫正殿里,因季贵人和徐妃的关系好,皇帝就让季贵人也住在了端阳宫里的侧殿琼瑛殿。

    因为怀了身孕,徐妃是个爱吃的,这时候也由着自己吃,所以就发了些胖,本来是鹅蛋脸,现在则吃成了圆脸,她坐在椅子里和季贵人说话,道,“最近宝宝十分好动,时不时就要踢我,有时候睡觉也睡不舒坦。”

    季贵人就安慰她说,“这是殿下活泼,殿下活泼才好呀,生下来定然是个皇子。”

    徐妃则道,“上次母亲来,倒是说活泼的更可能是公主呢,不过生什么都好,反正我还年轻着呢。”

    季贵人笑道,“是呀。”

    徐妃又看向季贵人,问,“姐姐你也要加把劲呀,皇上最近不是总找你吗,你也赶紧怀个孩子才好。”

    季贵人还是笑,说,“这是要看福分的,我现在还没有那个福分呢。”

    徐妃掩着嘴小声嗤笑着说了一句,“姐姐你倒是好的,皇上看重你,时常点你。怀上孩子只是个早晚问题,那昭明宫里的那位,皇上连初一十五都不愿意过去看一眼的,想要怀上,那是不可能了。听说她家里在宫外给找易受孕的方子,但是皇上都不去洒龙精,再有方子也没用呀。”

    季贵人轻声说了一句,“皇后娘娘近来脾气差得很,今早过去请安,就又板着脸呢,身边宫人放茶杯磕出了一点声响,其实也不算有什么声响,就硬是被拖出去打了板子。”

    徐妃道,“她这是吃药吃多了吧。”

    说完又觉得这是个很好笑的笑点,就又笑起来。

    季贵人倒没说什么,眉宇之间略有愁绪,皇帝的确是时常召她去的,但是总是坐着聊天,也不在她身上留下种子,她想要怀个孩子,还不是千难万难,但是这话还不能同人说,只能有苦自己咽下去,所以她倒是不嘲笑皇后的。

    徐妃正笑着,她的贴身女官来说道,“娘娘,贵人,皇上身边的小安儿来了,说传贵人您过去。”

    季贵人这下就和徐妃告了辞,回去收拾了一番,带着两个女婢随着林安去了勤政殿。

    133、第二章

    季贵人到了勤政殿,皇帝还在书房里和一个大臣说话,她就被带到旁边的西阁去等着了。

    季贵人坐在那里,目光放在自己的手指上,她是个美丽娴雅的长相,看着就端庄高贵,但是,她的手指却并不是特别修长美丽,至少距离“指如削葱根”有很大的距离。

    她记事较早,三四岁时候的事情至今记得很清楚,她的四妹只比她小两岁多,当四妹出生后,照顾她的丫鬟婆子就要去照顾她的妹妹了,到她四岁时,她也能帮助母亲看顾妹妹了,她时常就守在妹妹的摇篮边上,只要妹妹一哭,她就摇摇篮,妹妹两三岁时,因为饿了哭,亲娘和奶妈丫鬟们都不在,她记得那天是季衡出生的时候,大家都守到太太的院子里去了,她守着妹妹,看她哭怎么也哄不过来,只好去用暖火炉烧了水要给她冲玫瑰露和藕粉,水开了,她提的时候太烫不小心就打翻掉了,脚和手指都被开水烫到了,她也哭起来,是后来四姨娘回来才发现她被烫了,用了好些药,手指和脚上的伤处才算是清掉了痕迹,但季贵人看着自己的手指,就总觉得自己的手指不够好看。

    皇帝一会儿就到了西阁,季贵人见他进来,就赶紧起身行礼,皇帝对她柔和地笑了一下,说,“瑛娘,免礼吧。”

    他在榻上坐下了,宫人很快就送上了热茶来,然后退了下去。

    季贵人谢了恩,就隔着榻上小桌在另一边坐下了,柔柔望着皇帝笑着说道,“不知皇上遇到了什么好事,今日这般高兴。”

    皇帝愣了一下,问道,“看得出朕很高兴吗?”

    季贵人抿着唇笑,点头,“怎么看不出呢。”

    皇帝道,“的确是好事。而且也是关于你的好事。”

    季贵人想了想,说,“这个,可容臣妾猜一猜是什么事?”

    皇帝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你猜。”

    季贵人说,“臣妾想,是衡哥儿的事吧。现在也该下榜了,他是榜上有名是不是。”

    皇帝笑了起来,说,“瑛娘,你总是这么通透。”

    季贵人也笑了起来,说,“我算着日子呢,知道是最近就要下秋闱的榜了。衡哥儿一向学习勤恳,从不贪玩,似乎是从七岁入京,就没见他有过孩子的淘气时候,要是他这样儿的还不能上榜,那臣妾可不知谁人能够上了。”

    皇帝端着茶杯喝了口茶,似乎是陷入了回忆,想到第一次见季衡时,是中秋在凤翔殿,那时候季衡才□岁,但是已经是十分老成,虽然神态说话老成,却是一张白白嫩嫩的包子脸,黑眼睛大大的,像是星辰闪着光,皇帝想得心旌荡漾,过了一会儿,他才点头道,“的确如此。他不仅是榜上有名,而且是这次的江苏解元。”

    季贵人说,“父亲母亲定然会很高兴。”

    皇帝说,“季家的确是人才辈出,朝宗做事稳妥,也是十分得用;你的父亲,现在贵为次辅,实是朝中栋梁;君卿……,君卿呀……”

    君卿到底如何,皇帝却没有说,只是又看了季贵人一眼,对她一笑。

    季贵人总觉得皇帝对待自己,就如同季衡对待自己这个姐姐一样,虽然她的确是比皇帝大了一岁,但是她是他的后妃,是他的女人,不是他的姐姐。

    季贵人端端庄庄地坐着,目光不时瞄到静坐深思起来的皇帝身上去,皇帝很快就是及冠之龄了,已经完成是成人的样子。

    她记得她刚进宫的时候,皇帝虽然十分老成稳重而深沉,但是面上还是带着少年的样子的,这么两三年过去了,他是完全彻底地长大了。

    他的身上已经是显出大男人的宽阔的肩膀和宽厚的胸膛,脸部线条也显出坚毅来,眼神更是深沉莫测,他并没有守成之君的福态,反而是开疆扩土的开国之君一般的气势俨然。这大约是因为他年少登基,一路走来甚是辛苦吧。

    皇帝留了季贵人同他一起用午膳,午膳后,皇帝要休息一会儿,季贵人也留了下来,为他轻轻揉捏肩膀,皇帝在榻上似睡非睡,只觉得自己所枕着的腿不是季贵人的,而是季衡的,这种恍惚的感觉让他抬起手来,将季贵人的手拽到了手心里。

    皇帝少年老成,所以就像是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止和威仪,即使是和自己的正经宫妃,也很少做出亲昵之态,这般拽上季贵人的手,倒让季贵人有些受宠若惊了,皇帝将季贵人的手捏了捏,然后拿起来放在了自己的眼睛上,轻声说道,“朕要催他赶紧上京来。”

    季贵人低低地“嗯”了一声,知道皇帝说的这个“他”是指她的弟弟季衡。

    季贵人轻声说,“三年了,不知衡哥儿长成什么样子了。”

    皇帝闭着眼睛想象,一个男孩子,从十三四岁长到十六七岁,是变化最大的时候,以前的季衡漂亮得男女莫辨,声音也嫩嫩柔柔的,这么三年过去了,恐怕就会完全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吧。

    皇帝没有继续说季衡,反而说道,“你的表弟许达川,这次也是榜上有名,京里的榜单前几天就下来了,朕看了,他不错。”

    季贵人又“嗯”了一声,说,“父亲对我们都教导严格,许家表弟自从住到我家,就没见有什么玩乐的时候,也是为难他了。”

    她又想到已经出嫁的四姐儿,四姐儿当年是属意许七郎的,想和他婚配,奈何太太没有这个意思,而且许家也觉得四姐儿是庶出,并不愿意让四姐儿做儿媳妇,所以四姨娘也就只好让季大人给另外看了人,四姐儿倒是因此而难过了一阵子,而许七郎却是个一门心思放到诗书上,越发用功读书了,对四姐儿的心思是一点也不知道,甚至他家里要给他说的几门亲,他也都是拒绝了的。

    许七郎是他家唯一的嫡子,又从小在姑姑家里寄养,他家里很觉得对不住他,又宠爱非常,自然是什么都由着他,于是许七郎是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下婚事。

    皇帝似乎是睡着了,季贵人要拉过一边的毯子给他盖上,这时候,皇帝又发出了声音来,“齐王的小女儿今年及笄,正好没有说亲,前阵子守道还和朕提起过此事,朕想,给许达川赐婚,如何?”

    守道是齐王第二子杨钦桉的字,皇帝当年留了几个宗室子弟在京城里,之后就择优为他们在京里安排了差事,虽然此事也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说违反了祖制,不过皇帝却不想听他们说这些,由着他们吵,然后借着当年吴王一案的后续风波,将一部分大臣又处置了,以事压事,这阵争吵才过去了。

    杨钦桉因此就在京城留了下来,在宗人府做事,皇帝有时就会传他进宫,而且有时候又有家宴,季贵人竟然因此倒是见过这位宗室子弟几次,也就知道了他。

    季贵人不能理解皇帝为何要为不相干的许七郎赐婚,心里想的是皇帝要拉拢江南大商贾么,但是皇帝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她说道,“那这真是七郎莫大的福分了。”

    皇帝休息了一阵子就起身了,季贵人也就告了退。

    皇帝一向是周到的,之后就让人去传了说让季贵人的亲娘入宫来看她。

    许氏回了扬州照顾季衡,京城里就让四姨娘管家,而许七郎,许氏则是派了专人照顾,怕她走了,许七郎要学坏。

    隔日,四姨娘收拾一番,就带着五姐儿进了宫来,一路到了季贵人住的琼瑛殿里。

    见到母亲和妹妹,三姐儿十分开心,让人端了不少宫中特有的点心出来让母亲和妹妹品尝。

    五姐儿已经是个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已经在看亲,但是还没有定下来。

    五姐儿长相清丽,又是十四岁的年纪,正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娇艳的花朵,自然是好看的。

    她的生母六姨娘行事一向招人诟病,五姐儿作为她的女儿,倒是一点也不像她亲娘,反而很是温柔大方,做事也十分细心懂事。

    在宫里用了午膳,五姐儿看三姐和四姨娘有私房话要说,便也就找了个借口,到外面廊檐下吹风赏花去了。

    正看着花,就听到一个声音,原来是身体日渐沉重的徐妃出门来走走,正好看到了她,就着人来问了,五姐儿之前也进过宫来看姐姐,所以认识徐妃,就上前去行了礼,徐妃说,“是季家的五娘子呢。我知姐姐这里有娘家人来,皇上对姐姐可真是真心,不时就让娘家人进来陪陪。”

    五姐儿笑着说,“娘娘说笑了,娘娘肚子里有着小殿下,才是一等一的恩宠呀。”

    五姐儿陪着徐妃散步,徐妃不时看她,又说,“季家的娘子都长得好看,你多在皇上跟前露几面,说不得也就可以留在宫里陪着你姐姐不用出去了。”

    她这么说完,五姐儿脸色就白了白,道,“娘娘千万不要开这等玩笑,小五可不敢有如此想法,再说,父亲已经为小五看好了亲事了。”

    徐妃看五姐儿果真是无意皇宫,这才笑着说起另外的打趣五姐儿的话来。

    而琼瑛殿内室里,四姨娘语重心长地拉着季贵人说话,“你当年要死要活地要进宫来,这下真进宫来了,每日里清清冷冷,又有什么好呢,你这孩子,就是太有自己的主意了。”

    第32节

    恋耽美